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作者:姐依旧潇洒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15章 审案二

书名:三大征开局和万历一起改革大明 作者:姐依旧潇洒 字数:1.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7

腊月廿九,三法司会审的第七日,京城突然传来辽东急报——“建州女真蠢蠢欲动,李如松请求增兵”。

这封奏书像颗石子投进沸油,让原本聚焦于高有案的朝堂再次哗然。

高有在天牢里接到消息时,正用指甲在墙上刻字。他听到狱卒的禀报,忽然狂笑起来:“李如松啊李如松,你想用边境来施压?晚了!”他凑近铁栅栏,对狱卒低语,“去告诉刘成,把那箱东西送到内阁去,就说……就说与建州通敌的证据,不止一份。”

与此同时,姚文蔚正在都察院批阅奏折。当他看到李如松的奏疏时,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这不像李如松的风格,”他对身边的陈邦科说,“他向来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怎会突然请求增兵?”

陈邦科看着奏疏上“建州女真”四字,若有所思:“大人,莫非李成梁是想借边患,逼陛下尽快结案?高有若不死,恐生变数。”

“变数?”

姚文蔚拿起朱笔,在奏疏上圈出“蠢蠢欲动”四字,“你以为高有会坐以待毙?他手里肯定还有后招。”他忽然想起昨日张问达送来的密信,里面提到高有府中搜出的文书里,有几封涉及蓟州总兵府的信件。

“备马,”姚文蔚突然起身,“去内阁见石大人。”

内阁值房里,石星正在看高有送来的“密箱”。箱子里装着一叠文书,竟是蓟州总兵戚继光当年与蒙古部落的议和信件,其中几封还提到“借道辽东,互通有无”。石星的手微微颤抖——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亲信,这些文书若公之于众,不仅会牵连众多官员,更会动摇军心。

这些虽然是假的,不过当事人都不在了,有口也说不清啊!

“石阁老,”

姚文蔚推门而入,看到案上的文书,心中已然明了,“高有这是想拖整个文官集团下水。”

石星抬起头,脸色苍白:“姚大人,你可知这些文书若交给陛下,会是什么后果?如今陛下性格大变,疑心很重……要知道,帝王一怒,伏尸百万啊!”

“所以高有才敢有恃无恐。”

姚文蔚走到案前,拿起一封文书,“他知道,我们不敢让这些东西曝光。但他忘了,李如松此刻在辽东,手里有兵!”

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朝堂的争斗,早已不是简单的文官与宦官之争,而是牵扯到边镇、厂卫、甚至外敌的复杂博弈。

“三法司的结论,”

石星沉吟道,“必须在今日之内出来。高有若不死,辽东的兵,怕是调不动了。这样吧!告诉马荣!京营的任命按照他的来吧!”

“大人?这……”姚文蔚有些急了。

“只有这样了!上面的文件要是爆出来……”

石星走到窗边。窗外的雪不知何时停了,阳光照在琉璃瓦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他想起李成梁密信里的那句话:“朝堂如弈局,无筹码则无落子之地。”如今,他们的筹码,就是李如松的十万铁骑,而高有的筹码,却是足以颠覆朝局的秘辛。这场博弈,谁都输不起。

万历二十五年正月初九,三法司终于做出终审判决:“司礼监秉笔太监高有,主使伪造边将文书,诬陷忠良,依《大明律》处斩,秋后问斩;逃兵王二,从犯,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正月十二,消息传到辽东。李如松正在教儿子李应祺练箭,听到亲兵的禀报,手中的弓骤然松开,羽箭“嗖”地一声射穿了靶心。

“好!”

他低声道,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总算没白等。”

幕僚愕然,不知如何回答。

“报!”

一名亲兵从怀里中摸出姚文蔚新送来的密信,递给了李如松。

信末多了一行小字:“高有密箱中的文书,已交由内阁封存,永不启封。”

“永不启封?”

李如松苦笑,“这就是他们的‘秉公办理’。”

如今,武将的生死要靠文官的权谋来保全,宦官的罪证要靠内阁的封存来掩盖,这大明的江山,早已像他手中的这封信,被层层叠叠的磨迹蛀空了内里。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上,姚文蔚站在午门城楼上,看着下方熙熙攘攘的人群。陈邦科递来一杯热酒:“大人,高有已伏法,辽东的兵也已调动,您该放心了。”

姚文蔚接过酒杯,却没有喝。他望着远处紫禁城的轮廓,那里曾是他心中的圣地,如今却只看到重重叠叠的阴影。

“放心?”

他低声道。

“当我们用权谋赶走萧如薰,保住李如松时,就已经输给了高有。因为从那一刻起,武将的忠诚,不再是对君国,而是对权谋。”

酒液在杯中晃动,映出他苍老的面容。”

寒风从城楼掠过,吹灭了街边的一盏灯笼,黑暗中,仿佛有无数蛀虫在啃噬着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发出细微而清晰的声响。而这声响,被元宵的喧嚣掩盖,被帝王的福寿膏麻痹,直到多年以后,当建州的铁骑真正叩关时,才会惊醒这沉睡的王朝,却早已为时已晚。

雪又开始下了,细细密密,落在姚文蔚的肩头,像一层无声的灰烬。他知道,这场用权谋换来的平安,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而大明的悲哀,早已在高有拿出那封伪造文书时,就已注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04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