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2章 徐鸿儒

书名: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能在那个时候还身居高位,足以见得其品行能力,只不过现在老了,有些力不从心罢了,不过真要是出了什么事,他还是能顶上的。

“好,老尚书多费心。”

“黄尚书,调给徐天爵的一万精兵也要马上落实,我给他的调令是让他明早出发,今天傍晚之前,一万人一定要抽调出来,这一万人一定是要能征善战之辈,不要拿那些老弱病残去糊弄。”

“太子殿下放心,您就是借臣十个胆子,臣也不敢。”

黄嘉善立马表忠心,其实这个时候,京营不堪大用,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不然朱常洛也不会说这句话。

接着,朱常洛又吩咐起来了其他人,毕竟朱翊钧因为身体不好,这次平叛将由他全权处理,这也是他第一次主持国家大事,绝对不能出现一丝的纰漏。

同时这一消息也快速传至整个北直隶,尤其是身为全国政治中心的京师,几乎每条街上都有讨论的百姓。

由于朝廷没有刻意封锁信息,百姓们讨论的热情自然不减,毕竟京师重地,天子脚下信息是最发达的,而这里的百姓也对政治天生敏感。

“哎,你听说了吗?山东乱起来了。”

“我知道,我知道,好像叫什么徐鸿儒,他手下的人刀枪不入,都信那个什么闻香教。”

“什么闻香教,人家是白莲教。”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闻香教其实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不久前斩首的那个王森就是闻香教主,这徐鸿儒就是他的弟子。”一个衙门的小厮忍不住纠正道。

其他人也忍不住附和道。

就这样一个普通的小酒馆,俨然成了五花八门的信息渠道。论什么的都有,有家长里短、邻里小事,也有鬼怪奇闻、国家大事。

只不过今天,山东的出现率极高,毕竟这可是大事,下到普通黎民百姓,上到达官显贵,几乎人人都会说上两句。

就连负责巡视的锦衣卫也忍不住开口谈论,毕竟此事也和他们有关。

“小旗大人,我看这次山东的锦衣卫是要栽了。”

“呵,你又明白了。”那小旗官忍不住暗嘲道。

“大人,咱这不是为你着想嘛!毕竟要是山东空了,你也好升迁不是?”

“你小子,好好干,日后亏不了你的。”

“那就多谢大人了。”

此时,整个山东已经陷入到舆论的风暴之中,而引起这一切的徐鸿儒正在郓城县衙里大封特封。

“如今我们举旗反明,为的是还天下朗朗乾坤,为的是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

“吾等举义旗,为苍生谋福祉。历经艰难险阻,终有今日之局面。上天示意,百姓拥戴,朕当顺应天命,登基称帝,定要建立太平盛世,福泽万民!”

“所以今日朕称中兴福烈帝,改年号为大成兴胜元年。”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下面一众人也是装模作样的跪拜了起来,或许有的人的动作都不对,但起码意思是表达出来了。

如今,有了皇帝,其他人都眼巴巴的盯着徐鸿儒,毕竟皇帝都有了大臣也应该有啊!

谁不想谋个一官半职,毕竟造反,可是把脑袋系到裤腰带上的活,谁也不能保证能像朱元璋那样成功。

徐鸿儒也不是傻子,看着底下的人,他就知道或许底层的百姓可以用教义来哄骗他们,但这些起义的骨干,如果不给他们职位,恐怕没有几个人会跟着自己混。

于是他便大义凛然的说道:“诸位兄弟随朕出生入死,共举大义。今朕已称帝,当论功行赏,现封陈灿宇为右丞相,封吾弟徐和宇为英烈王,另外设有都督、总兵等官职,立建制,制计划,希望诸位文武大臣能随朕荡平明朝,像朱元璋一样再建一个盛世。”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封赏结束后,这帮人倒还是得意忘形,其实是右丞相陈灿宇,他本是一个落魄秀才,起义军攻占郓城后,他就加入其中,成为了军师,现在又成了右丞相,他和其他高层一样,都希望奇骏能好,于是便立马开始出谋划策。

“皇上,如今王好贤和于弘志在河北开邑、景州一带活动,李恩贤则在河南汝宁府固始县召集人手,康傅夫已经在泽县率众起事,臣以为皇上可令没有起事的人快速起事,防止被官军发现,至于已经起事的,则让他们快速壮大声势,支援我军。”

“皇上,右丞相说的,我们现在的兵力并不是特别的充足,明军已经反应过来了,山东巡抚已经调集了不少兵马,我们应该早做打算。”

看着下面的大臣都这么说,没加上徐鸿儒本来也是这么想的,当即便同意。

毕竟只有声势大起来,明军才会害怕,朝廷的那些老爷们才会恐惧,到时候不管是是战是和主动权都在他的手里。

“好,就按右丞相说的办,预计事物也皆由右丞相起草。”

“臣领旨。”

“皇兄,还有一事事关我大军的安危。”陈灿宇这个右丞相刚说完,徐鸿儒的徐和宇就站了出来。

“什么事?”

“回皇兄,如今,我大军声势越来越浩大,人马也越来越多,但是大多都是拖家带口,大军的家眷如果得不到,恐怕将士们在外征战也不得安心,臣弟以为需要一个大军家眷的安置地。”

“此事我早已想到了。”

徐鸿儒起义可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他和他的师傅王森谋划了近二十年,要不是王森突然被明廷抓捕杀害,他还不会如此仓促起义,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也早安排好了,绝大部分事宜。

“我们可以把大军家眷都安置到当年宋末农民起义的根据地水泊梁山是上,那里山高水阔,易守难攻。能够保证大军家眷的安全,可解我军后顾之忧。”

“吾皇圣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5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