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40章 争锋相对

书名: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陛下,马上就到上朝的时间了,早膳已经准备好了。”

“朕不用了,客奶你自己好好用膳,等朕回来。”

说完也不给客氏反应的时间带着尤福财就去了前朝,准备早去早回。

而此时,一些消息灵光的官员也已经知道今天朝会上要发生的事,所以立马便观望起来,在朝堂上,墙头草还真不少。

不过都是观望状态,这些人既不是东林党,也没有和徐天爵打交道,更不是江南富商大族里的人,所以基本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随着皇帝驾到,文武百官跪拜行礼。太监尖锐的嗓音贯穿其中,这朝会之上,倒是庄严肃穆。

“有事启奏。”尤福财开始他的口头语,这也是朱由校即位后,这句话才开始出现在每次的朝会上,毕竟万历皇帝不上朝,大臣们根本就没有机会听到这句话。

也就只有朱由校用得着了,他每天都要强行来上朝,而他又完全不关心朝堂政事,自然是越早说完越早走越好。

所以才有了这一问,为的就是不让那些文官墨迹,有话快说。

徐天爵从旁边走出来,站在朝堂中央,神色倒是坚定,声音也洪亮,毕竟这是第一次正面和东林党硬刚,从此刻开始,只要徐天爵一天不倒,东林党一天就站不起来,再甚者,一旦改朝换代,东林党更是会直接烟消云散。

“陛下,臣有事启奏,如今我大明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了,微臣以为当废除对海外贸易的诸多限制,开设多个港口,不再限制出海船只数量,并适当增加商税。如此,既能促进贸易繁荣,又可充盈国库,缓解当前困局。”

徐天爵一开口,他这一边的人连忙跟上,定国公徐希皋也是立即出列,拱手说道:“陛下,徐大人此议甚善。海外贸易之利,早有先例,想唐宋万国来朝,我中原货物可运抵四海之外,恩泽蛮夷之邦。如今若能放开限制,必能为朝廷带来丰厚财源。”

镇远侯顾大理根本不给东林党反应紧接着道:“臣附议,我大明地大物博,所产之物若能通过海外贸易远销他国,换回所需之物,实乃国之幸事,况且辽东边患日益严重,所需军费极为庞大,仅依靠百姓恐难以为继。”

太常寺卿毕懋良也上前一步,施礼道:“陛下,开设多个港口,百姓也能从中受益,况且汉唐宋元皆有先例,想当年成祖派郑和七下西洋,万国来朝,何其壮观,可见与外交往绝非坏事。”

工部屯田郎中袁弘亦道:“陛下,这对我大明的发展大有裨益呀!先帝陵寝、疏通运河、水利防洪这些都需要银钱支撑。”

一时间,和徐家交好的大明勋贵、受益的江南官员、想要军饷的朝廷武将纷纷站出来表示支持。

反正这些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钱往自己兜里进,谁不乐意?尤其是那些在京的武将,他们可不想自己外出征战的时候,不是被别人杀了,而是兵变。”

于是朝堂上绝大多数人都支持。

“臣等附议,望陛下三思。”

然而,总有人喜欢给自己找不痛快,东林党人礼部尚书孙慎行也是面色阴沉,站出来大声说道:“陛下,万万不可!祖宗之法,历经数朝,岂能轻易更改?开放海外贸易,实乃祸乱之源。此举劳民伤财,更容易让百姓逐利忘义。”

“荒唐,民间贸易乃是百姓出资,哪来的劳民伤财?况且圣人还教导百姓,难道你想愚民不成?”

他的话一出口,当即便有人反驳。

但东林党这边也不是没有人,兵科给事中杨涟也是慷慨激昂道:“陛下,海外贸易风险难测,若失控,一定带来祸患,致使我朝农田荒废,百姓流离失所。且外邦之人鱼龙混杂,恐危及我朝秩序。”

“错,想唐朝太宗时期,朝中亦有胡人当官,军中也有胡将,唐太宗一朝,还不是“贞观之治”。岂容你在这里偷换概念。”

徐天爵这一次是准备充足,东林党人每说出一条来,这边就有人反驳回去,跟辩论一样。

督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身为东林党人自然也是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祖宗成法乃立国之本,不可轻动。海外贸易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督察院右都御史左光斗也义正言辞道:“陛下,朝堂诸君一心为江山社稷着想,还望陛下明察,莫要被一时之利所迷惑。”

徐天爵毫不退缩,反驳道:“几位大人反对变革,如今局势不同往昔,若一味守旧,如何应对当前的财政危机?祖宗之法固然重要,但也需因时制宜。”

孙慎行怒目而视:“徐大人,你这是要违背祖训,置祖宗基业于不顾吗?”

徐天爵倒也不心虚,那是他朱家祖宗立下的规矩,和徐家有什么关系,于是大方回应道:“孙大人言重了,臣一心为了朝廷,为了百姓。海外贸易有市舶司、督饷馆管理,必能造福万民。”

双方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朝堂上气氛也是愈发紧张。谁都不想让步,谁说谁都有理?

小皇帝朱由校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激烈争论的群臣,心中那是毫无波澜。底下的人为了他朱家的江山,争得面红耳赤,他脑子里是一点都不进。

谁让他过完年才16,之前又没当过太子,根本就不太懂,也不想懂。

徐天爵见吵的差不多了,东林党人被完全压制住,他也是立马给上面的尤福财使眼色,让他提醒朱由校时候到了,再吵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尤福财现状也是立马躬身过去小声道:“陛下,时间差不多了,咱们该回宫了。”

经过尤福财这么一提醒,他也想起之前与徐天爵的约定,又看到支持徐天爵的人明显更多,于是开口道:“众爱卿莫要再争了,朕意已决,徐天爵所奏利国利民。朕相信此举乃是为了我大明的繁荣昌盛,定当谨慎施行。”

“陛下,这祖宗之法. . . . . .。”

“哎呀。”叹息声在四周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07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