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9章 各家心思

书名:祖上徐达,开局硬刚努尔哈赤 作者:顾兴瑶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就这一项,就不是徐天爵所能决定的,再加上南京多年未遭遇战乱,人们的思想固化,不重视武备,

也就是南京的军队在他父亲的手里,不然还不知道荒废成什么样子,可即便是这样也没有多强的战斗力,

更重要的是,徐天爵来南京也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其实只要北边守得住南京的军备怎么样影响不大?再加上各地都要用钱,即便是有人察觉了,也不会在意。

不然南京本地的官员也不可能傻到让自己明目张胆的来看,显然他们都认为这是正常的。

“大人,这军械库的确是有些疏于管理,回去我会向何侍郎提意见,尽快整改。”兵部员外郎邹维涟也看出来了,徐天爵的脸色不怎么好,连忙开口保证。

邹维涟身为兵部的官员自然知道军械库的重要性,但可惜他人微言轻说的话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正好徐天爵来视察,身为武人想必一定会感同身受。

结果和他想的一样,只可惜原本想象的发火以及斥责却没有,这让他有些摸不透徐天爵的想法。

“确实,现在匪患横生,各地都不太平,南京也不能掉以轻心. . . . . .。”徐天爵只是说了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就离开了军械库,毕竟他越看越糟心,还不如不看。

其他几人见状,也连忙跟上,与此同时,废除海禁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首先知道消息的便是江南的几大家族,奉兴松江徐家、嘉兴袁家,钱塘许家、余姚余家,这些大家族拥有数不清的财富,光土地就有十几、二十万亩之多,族内更是名人辈出。

徐家有嘉庆朝的内阁首辅徐阶,袁家有万历朝兵部参赞军事袁黄,许家有万历朝广西布政使许次纾,余姚余家. . . . . .。

他们每个家族都有几十数百年的历史,而且代代为官世代经商,官商一体,在江南可谓是盘根错节。

徐天爵在南京府衙里说的话,没多久便传到了他们的耳朵里,海外贸易有多赚钱,他们自然清楚,家族子弟想要走得高,走得远,钱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族中但凡是,科举无望的子弟,基本都会去经商,虽然士农工商,但是让他们去干农、工,显然更不可能,唯有商人这一条路可走。

“父亲,我听说朝廷新派下来的巡按御史,似乎和商税有关。”

奉兴松江徐家,五进五出的大宅子凸显出了徐家在此地的高贵,虽然他们家族中有不少人经商,但因为有子弟在朝中身居高位,徐家在士农工商里面却是士的身份,如此算来,这样的规制并不逾越。

“你小子消息倒是灵通。”

“三叔给我说的。”而他口中的三叔正是徐阶的孙子徐兆任现在是南京的刑部主事,

徐家主不愧是常年游走在权力之间的人,政治嗅觉足够灵敏,再加上近来朝廷诸事频发,徐天爵又是天启皇帝的近臣,他的意思无外乎于皇帝的意思,所以聪明人是要做出决断的。

虽然现在徐天爵并没有找到自己,但他却不能坐以待毙。“你小子给我老实着点,一会儿几家的家主都应该会过来,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你要清楚。”

“儿子明白。”徐祯祥见状也不敢怠慢,他虽是家主的儿子,可却不是嫡长子,而是嫡次子,再加上他从小对诗书没有多少兴趣,便早早的掌管了徐家的商业帝国,但是话语权却不高。

所以还不敢忤逆父亲的话。

而此时,几大家族的家主也已经快到徐府的宅院外面了,这些家族都是家族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能文能武,眼光和嗅觉自然灵敏,所以早早的便赶来,共进退才是长久之道。再加上家族的兴亡都担在他们的身上。又怎么可能不上心?

很快,众人便被请进了徐府,在一座华丽的园林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奉兴松江徐家、嘉兴袁家、钱塘许家、余姚余家,江南四大家族的核心人物齐聚一堂。

徐家家主率先开口,毕竟是他邀请诸位来的,算是东道主,而且徐家可以算是四家中实力稍强的一家,但也仅仅是稍微强那么一点。

“诸位,今日召大家前来,乃是为了巡按御史徐天爵不经意之间透露的消息,想来诸位也都知道,若是朝廷完全废除海禁,发展海外贸易。此事利弊皆存,还需我们共同商议。”

袁家家主年纪有些大了,捋了捋胡须,说道:“若完全废除海禁,我等确实能借此赚取大量钱财,可是朝廷会白给我们这样的好事,我不信,皇室不与民争利,就算好的了,想来必然绕不开高额的赋税,可就这一项也不是小数目啊,我们应当慎重考虑。”

许家家主也是微微皱眉:“不错,这赋税若是过重,恐怕利润也会大打折扣,而且朝廷的政策说变就变,我们还真不好办。”

余家家主见状沉思片刻,他们余家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周边能够兼并的土地都已经兼并了,光田地就有十四万亩,但也已经到了极限,周边其他的土地不是其他豪门贵族的土地,就是皇室的土地,他们余家是动不了了。

所以这次如果真的完全废除限制,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左思右想之后,他开口支持道:“倘若我们能合理规划,控制成本,未必不能在缴纳赋税之后,仍有丰厚的收益,我觉得此事有利可图。”

他这话,可算是说对了,其实他们几家今天能来这里,皆是为了有利可图这四个字。现在因为朝廷的限制,全国的港口只有福建漳州府的月港一处。

即便是他们有钱造船,也没地方停放,而且像他们这样的家族,一旦被抓到把柄,他们受到的攻击可比普通的商人要大得多,所以没有冒风险的必要。

而这次徐天爵透露了一点风声,他们虽然是在其中看到了商机,不然也不会立马赶了过来。对他们来说,这其中自然是利大于弊。

以松江徐家为例,松江地区纺织业发达,如果海禁废除,徐家可以将大量的棉布等纺织品运往海外销售。像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在海外一直有广阔的市场,可以通过出口这些商品获取巨额利润。

有了这些钱,不管在哪里,徐家的话语权都能得到加强。

除此之外,其他几家也都是这样。

嘉兴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其丝绸产业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丝绸质地优良、图案精美,在海外市场备受青睐。从宋元时期开始,嘉兴的丝绸就已经行销南北,甚至远销海外。

如果海路畅通无阻,袁家未必会比别家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869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