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98章 大股土匪的投奔,妖族蛮族溃军的消失。

书名: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0 10:10

深冬的并州,铅灰色的苍穹下,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宛如一群身着素衣的舞者,在空中肆意旋转。

广袤的大地上,层层积雪宛如洁白的绒毯,将战争留下的疮痍悄然掩盖。尽管寒风如刀子般刮过,可并州城内却处处透着一股生机勃勃的暖意。

在一间不大的农舍里,老木匠张老汉一家人正围坐在火炕边。

火炕下,黑黝黝的石头烧得通红,散发出源源不断的热量,将屋内的寒意驱赶得一干二净。

张老汉的孙子,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正睁着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盯着火炕里的石头,时不时伸手去摸一摸炕沿,嘴里嘟囔着:

“爷爷,这石头咋这么神奇,烧起来比柴火还暖和呢!”张老汉笑着摸了摸孙子的头,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娃啊,这多亏了刺史府的大人们,给咱们带来了这宝贝石头,还有火炕。”

张老汉的儿媳,正坐在一旁,细心地整理着农具。崭新的锄头、犁耙在烛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她抬起头,看着墙上挂着的种子袋,眼中满是期待:

“爹,你说,等开春把这些种子种下去,咱们今年能有个好收成不?”

张老汉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吐出一个个烟圈,胸有成竹地说:“肯定能!刺史府的大人们说了,三年不征赋税,咱们只要好好种地,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此时,街巷里传来一阵喧闹声。原来是刺史府的官员们正在挨家挨户地走访。“乡亲们,都听好了!”

年轻的李衙役扯着嗓子喊道,“今年冬天大家安心过冬,等开春,水利的事儿官府帮着安排!”

人群中,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娘挤了出来,拉着李衙役的手,感激地说:

“你们这些大人们可真是好人啊!要不是你们,咱们这日子可咋过哟!”李衙役笑着安慰道:“大娘,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有啥困难,尽管跟官府说!”

在城门口,管雾荷带着几名徒弟正在义诊。尽管雪花落在她的肩头,很快就积成了一层白霜,但她依旧专注地为百姓们把脉问诊。

一位曾经被瘟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年轻人,如今虽然走路还有些蹒跚,但脸上却洋溢着重生的喜悦。

他扑通一声跪在管雾荷面前,激动地说:“管姑娘,是您救了我的命,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管雾荷连忙将他扶起,微笑着说:“快起来,这是我们医者的本分。只要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我就心满意足了。”

与此同时,在刺史府的议事厅里,几位官员正在商议着土匪招安的事宜。

“这次招安了数万土匪,咱们可得妥善安置。”王师爷皱着眉头,忧心忡忡地说。“放心吧,已经安排好了。”赵参军胸有成竹地回答,“让他们编入军队,一来可以保境安民,二来也能让他们改过自新。”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并州城。百姓们听到土匪归顺刺史府的消息,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集市上,卖豆腐的刘婶一边切着豆腐,一边跟旁边的人唠嗑:“这下可好了,那些土匪都成了官府的人,咱们以后出门就不用担惊受怕了。”旁边卖菜的王大叔也连连点头:“是啊,这并州在刺史府大人们的治理下,肯定会越来越好!”

雪依旧在下,纷纷扬扬,给这座复苏的城市披上了一层梦幻的面纱。在火炕散发的温暖中,在百姓们的欢声笑语中,并州正悄然迎来新的希望,曾经的伤痛与苦难,似乎都在这一片银白中渐渐远去 。

幽州,

柳林府邸的议事厅内,鎏金烛台上的蜡烛烧得正旺,橘红色的光芒将整个房间照得透亮。巨大的铜镜悬浮在厅中,镜面泛起幽光,一道道人影从中显现出来,正是远在并州的官员们。

“大人,”其中一位身形瘦削、留着山羊胡的官员率先开口,声音从铜镜中传出,清晰而恭谨,“咱们以并州刺史公孙硕的名义,向朝廷呈上了奏章。奏章里详细说明了并州如今的局势,着重强调了在您的运筹帷幄下,我们成功收编土匪,让数万匪众归正,并州的治安得到了极大改善。”说着,他微微欠身,脸上满是谄媚的笑容。

另一位体态富态的官员紧接着说道:“没错,大人。在提及水利与农田时,我们写道,并州正有条不紊地筹备春耕,预计来年粮食产量能大幅增长。如此一来,不仅能解决并州百姓的温饱问题,还能为朝廷上缴更多赋税。”他一边说,一边用手帕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生怕遗漏任何细节。

柳林坐在雕花檀木椅上,手指有节奏地敲击着扶手,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铜镜中的众人。听了官员们的汇报,他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做得不错。水利关乎并州的长远发展,春耕的筹备务必抓紧,不能有丝毫懈怠。还有,密切留意朝廷的动向,一旦有新的指令,立刻向我汇报。”

这时,又一位官员上前,神色有些紧张:“大人,关于公孙硕……他虽被架空,但毕竟还是并州刺史,万一他……”柳林抬手打断了他的话,冷笑一声:“公孙硕?不过是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罢了。他现在能做的,不过是在刺史府里借酒消愁。你们只需盯着他,别让他坏了咱们的大事。”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柳林站起身,走到桌案前,看着上面堆积如山的文书,这些都是并州的大小事务。他随手拿起一份关于收编土匪的报告,仔细翻阅着,眼中闪过一丝精明:“土匪收编后,要加强训练,让他们成为咱们掌控并州的得力帮手。”

“是,大人!”铜镜中的官员们齐声应道。

柳林挥了挥手,示意众人退下。随着光芒闪烁,铜镜中的人影渐渐消失。他望着空荡荡的铜镜,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仿佛已经看到了并州彻底纳入自己掌控的那一天。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府邸的庭院中,柳林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宛如一条蓄势待发的巨蟒 。

幽州,柳林府邸的议事厅内,鎏金烛台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厅内的雕梁画栋映照得金碧辉煌。巨大的屏风上,描绘着波澜壮阔的山河图,云雾缭绕间,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权谋与野心。柳林负手站在案前,凝视着堆积如山的并州文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

“哥!”一道年轻而充满朝气的声音从屏风后传来,紧接着,刘凡快步走了出来。他身着崭新的官服,腰间佩着一柄寒光闪闪的宝剑,整个人精神抖擞。

柳林转过身,看到刘凡,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凡弟,你来了。”

刘凡走到柳林面前,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哥,若不是你精心谋划,我恐怕还在山林中被朝廷追得东躲西藏,哪能有今天这风光的日子!”说着,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有些哽咽。

柳林上前,轻轻拍了拍刘凡的肩膀:“咱们是亲兄弟,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如今,你终于摆脱了土匪义军的身份,堂堂正正地归入朝廷正规军序列,也算苦尽甘来。”

思绪飘回到过往,柳林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他们本姓刘,父亲曾多次发动反抗朝廷的起义。在这大晋朝,刘姓本就敏感,加之父亲的举动,让他们一家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为了生存,更为了日后的谋划,他们不得不改姓柳,以此迷惑朝廷。多年来,柳林在幽州苦心经营,一步步积攒实力,终于等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此次以并州刺史公孙硕的名义上奏朝廷,收编你的部队,过程还算顺利。”柳林缓缓说道,“朝堂上那些老狐狸,担心我在幽州势力过大,想着让并州收编你的数万义军来制衡我。却不知,这一切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中。”

刘凡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敬佩:“哥,你这一招真是高明!不仅让我有了朝廷官军的名分,还进一步掌控了并州。”

“没错。”柳林目光如炬,“现在整个并州,就如同咱们的后花园。公孙硕被彻底架空,成了有名无实的傀儡。公孙、澹台两大世家,表面上在并州根基深厚,实际上只能乖乖听咱们的指挥。”

在并州的军事布局中,柳林的妖血战兵精锐无比,是军队的核心力量。刘凡的数万义军编入并州军队后,更是如虎添翼。两大世家即便心怀不轨,面对这两支强大的武装力量,也只能按捺住心思,不敢轻举妄动。而且,他们空有财富,在军事和政务上毫无话语权,只能乖乖掏钱,维持并州的各项开支。

“如今,并州的商业、农业、矿业,乃至民生的方方面面,都在咱们的掌控之下。”柳林走到地图前,手指在并州的版图上划过,“名义上,并州隶属朝廷,实际上,这里就是咱们的天下。”

“哥,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做?”刘凡急切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柳林沉思片刻,缓缓说道:“你回去后,抓紧整顿军队,提升战力。咱们的目标,远不止一个并州。”

“是!”刘凡挺直腰板,大声应道,“我一定不负哥的期望!”

目送刘凡离去,柳林独自站在议事厅内,烛火在他脸上摇曳,勾勒出他坚毅而充满野心的轮廓。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幽州城,这一切,好像都在朝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下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05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