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99章 入冬了……

书名:玄幻,我乃长生伏妖大帝 作者:四王爷, 字数:0 更新时间:07-10 10:10

又过去了几个月,塞北的寒冬如一头猛兽,将整个帝国北疆彻底吞噬。朔风裹挟着鹅毛大雪,肆意地拍打着苍茫大地,把天地间渲染成一片白茫茫的混沌世界。

在北疆的寻常村落,大雪封山的日子里,邻里间维系着一种特殊的默契——清晨,若哪家迟迟不见动静,必定有人心急如焚地前去砸门。

因为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缺柴少炭,或是屋破难挡风寒,人很可能在睡梦中就被冻死,等到被发现时,早已冻得僵硬。

过往的每一个冬日,都有这样的悲剧上演,缺几个脚趾头对当地百姓而言再正常不过,许多人在冬日里毫无知觉,只是某一天突然发现脚趾失去了感知,轻轻一碰,那冻坏的脚趾就会脱落。

这样的场景,惊悚之余,更多的是底层百姓难以言说的悲苦。

然而,同样是在这冰天雪地的时节,幽州城却宛如一座温暖的孤岛,散发着别样的生机。

清晨,第一缕微光穿透厚重的云层,洒在幽州城宽阔而整洁的青石街道上。凛冽的寒风中,叫卖声此起彼伏,打破了冬日的寂静。

早起的百姓呵着热气,呼出的白气瞬间在冰冷的空气中凝结成一团团白雾。街道两旁,摊位鳞次栉比,摊位上支起的帐篷、木架,挡住了些许寒风。

卖蒸饺的摊位前,老板掀开热气腾腾的笼屉,白雾裹挟着食物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一位大娘搓着冻红的双手,笑盈盈地对老板说:

“给我来一笼,我家那小孙儿,就惦记着你这口呢!”

老板一边手脚麻利地打包,一边回应:“大娘,您放心!我这蒸饺,用的都是上好的馅料,保准孩子爱吃!”

不远处,卖热汤面的摊位前,炉火正旺,锅里的水咕噜咕噜翻滚着。一位年轻的书生模样的人,跺着脚,哈着气,说道:

“老板,来一碗热汤面,要快!这天气,实在是冻得人受不了。”

老板笑着应道:“好嘞!这热汤面一下肚,保准您浑身暖和!”

说话间,老板熟练地捞面、浇汤,一碗香气四溢的热汤面便递到了书生手中。书生接过面,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口汤,脸上露出满足的神情,喃喃自语:“这一碗热汤面,可比什么都管用!”

路过的一位老者,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感慨道:

“想往年这时候,大家都窝在家里,生怕出趟门就被冻死。如今在柳大人的治理下,幽州城不仅不缺柴炭,街市还这般热闹,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

旁边的年轻人附和道:“是啊!柳大人一来,咱们的生活就有了盼头,再冷的天,心里也是暖的。”

集市的中央,几个孩童在雪地里嬉笑玩耍,堆雪人、打雪仗,欢快的笑声在街道上空回荡。卖糖葫芦的小贩摇着拨浪鼓,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孩子们围在小贩身边,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糖葫芦,馋得直流口水。

此时的幽州城,尽管依旧处于寒冬的笼罩之下,却处处洋溢着温暖与生机,与北疆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柳林的治理下,幽州百姓不仅抵御了严寒,更迎来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 。

朔风如刀,割着幽州城的大街小巷,空中雪花纷飞,给整个世界蒙上了一层银白的纱幕。

卖石炭的小贩裹着厚重的棉衣,艰难地拉着车,车轮在积雪中碾出一道道深深的辙印。

他戴着的狗皮帽子上,早已结满白霜,远远望去,像顶着一头蓬松的白雪。

原本在外劳作、满是冻疮的手,如今藏进了厚实的棉手套里。

这身略显臃肿的棉衣,穿在身上像个大狗熊,可小贩心里满是庆幸。

在过去,这棉衣可是家中的“宝贝”,遇上灾年,能拿去当铺换粮食,救一家人的命。

回想起从前的冬天,小贩不禁打了个寒颤。那时,过冬取暖无比艰难。

烧柴,周边山头被有钱人家霸占,穷人根本上不了山。

就算冒险上山,山路崎岖,大雪封山,野兽因饥饿四处觅食,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狼的腹中餐。

烧炭,更是危险重重。穷苦人家买不起好炭,只能用劣质木炭,不少人夜里点着炭火盆,第二天就没了气息。至于大户人家用的精美兽炭,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多亏了柳大人!”

小贩喃喃自语,脸上洋溢着感激。前些年,柳大人发明石炭,又推广火炕,彻底改变了大家的生活。

如今,只要往炉膛里塞几块石炭,红彤彤的火苗就能烧上一整晚。再配上暖和的火炕,以及雇工匠精心打造的保暖房屋,冬天变得惬意无比。

“谁家还缺石炭?这可是上好的蜂窝石炭,耐烧得很!”

小贩扯着嗓子吆喝,声音在清冷的空气中回荡。几个婆子听到叫卖声,结伴而来。为首的张婆子笑着说:

“给我来二十块。柳大人带来的石炭,就是好用,一块能烧好久。”李婆子附和道:“可不是嘛!要不是柳大人,咱们哪能过上这么舒坦的冬天。”说着,婆子们纷纷掏出钱来,抢购石炭。

幽州百姓向来有储蓄的习惯,入冬时都会囤足石炭。这些来买石炭的,要么之前没买够,要么家中来了客人,急需用炭。小贩看着石炭很快卖光,心里乐开了花。他来到旁边的刮脸铺子,让师傅仔细刮了刮脸,洗去脸上的黑炭。随后,哼着小曲,来到羊杂汤铺子。

羊杂汤铺子前,热气腾腾,香气四溢。小贩找了个空位坐下,对老板喊道:“来一碗羊杂汤!”

不一会儿,一碗冒着热气的羊杂汤端了上来,浓郁的膻香味扑鼻而来。

小贩喝了一口汤,暖意瞬间传遍全身。旁边的食客一边吃,一边夸赞:

“柳大人可真是咱们的大恩人,不仅带来石炭,还把幽州治理得这么好,如今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小贩听着,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在这寒冷的冬日,幽州城因柳大人的善举,处处充满着人间烟火的温暖 。

羊汤铺子内,炉子烧得正旺,温暖的气息驱散了屋外的寒意,羊肉汤的鲜香在空气中弥漫。

一个身穿华丽裘皮的贵公子,身旁伴着一位妆容精致、眉眼含情的侍女,正坐在铺子角落。贵公子慢悠悠地抿了口茶,听到周围百姓对柳大人的夸赞,嘴角浮起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漫不经心地开口:

“柳大人真有那么好?据我所知,他连年征战,这年头,谁家没几个战死沙场的亲人?”

这话一出口,原本热闹的铺子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投来不满的目光。

卖羊汤的老板,手里紧握着汤勺,脸上堆起一丝阴阳怪气的笑:

“哎哟,这位客官,瞧您这口音,是外地来的吧?要是柳大人不打仗,咱们能过上眼下这太平日子?您这话可真不妥,这年头,冤死在乱世中的人还少吗?”

卖炭的小贩“砰”地一声,将羊汤碗重重搁在桌上,站起身来,冷冷地盯着贵公子:

“战场上牺牲的人,柳大人不仅发放抚恤,还分给田地和耕牛,让他们的家人有了依靠。想当年,幽州衰败,大家在路边饿死,成了无人问津的路倒,尸体发臭都没人管。那时候,您怎么没出来说三道四?”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原本正捧着羊汤碗小口喝着,听到贵公子的话,“噌”地一下站起身,双手气得微微颤抖,怒目圆睁:

“你这龟儿子,到底什么意思?是要污蔑柳大人吗?老汉我告诉你,不管你是来做买卖的商人,还是别处来的达官显贵,在幽州这地界,容不得你诋毁柳大人!”

随着老人这一声怒吼,整个铺子的气氛剑拔弩张。卖羊汤的老板二话不说,“轰隆”一声,关上了店门。

刹那间,一群百姓围拢过来,怒目而视,有的攥紧了拳头,有的横眉冷对,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不善,仿佛只要贵公子再敢说一句诋毁柳大人的话,就会群起而攻之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49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