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0章 突厥使者,暗藏机锋

书名: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0:54

第十章 突厥使者,暗藏机锋

突厥使者的宴席设在县衙正厅,气氛却像结了冰。

为首的使者名叫阿史那骨,一口饮尽杯中的烈酒,将酒杯往桌上重重一掼:“李堡主,直说吧,这土豆种,我突厥要了。”

他身后的骑士纷纷拔刀,刀鞘撞在石板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李阳拿起一块烤得焦黄的土豆,慢悠悠地撕着皮:“使者说笑了,土豆种是百姓的命根子,哪能说给就给?”

“命根子?”阿史那骨冷笑,抽出腰间弯刀,刀刃在烛火下泛着寒光,“在草原上,弯刀才是命根子。你若乖乖献上种子,我保你县城无恙;否则……”

“否则怎样?”房玄龄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使者可知,去年突厥铁骑南下,在雁门关折损了多少人马?可知我大隋虽乱,边军仍在?”

阿史那骨脸色微变——雁门关之战是突厥的痛处,被一个中原小吏当面提起,显然没料到对方竟知军情。

李阳适时举杯:“使者远道而来,本该好好款待。但强夺他人之物,可不是待客之道。”他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土豆种可以给,但有条件。”

“什么条件?”阿史那骨盯着他。

“用战马换。”李阳竖起三根手指,“一匹战马换十斤种子,先交马,后给种。”

房玄龄在桌下轻轻碰了碰他的腿——十斤种子换一匹马,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阿史那骨果然怒了:“你疯了!一匹战马能换百石粟米,你这破疙瘩……”

“破疙瘩能让百姓活命,能让军队不饿肚子。”李阳打断他,示意护卫抬来一筐土豆,“使者可以带些回去,若贵部觉得没用,这笔买卖作罢便是。”

阿史那骨盯着土豆看了半晌,突然大笑:“好!我信你一次!三日后,我带三十匹战马过来,要是种子没用,我拆了你这县城!”

宴席不欢而散。送走突厥人,房玄龄不解:“堡主,为何要做这买卖?战马落入突厥之手,终究是祸患。”

“我要的不是战马。”李阳看向窗外,“是时间。”他指着地图上的突厥疆域,“如今中原大乱,突厥必定趁机南下。咱们用三十匹战马稳住他们,争取半年时间,把县城的防御和军队练起来,才能有底气应对。”

他顿了顿,又道:“而且,我让孙老在种子里掺了些‘料’——那些土豆种只能种一季,第二季便会减产,他们想长期得到种子,就得跟咱们做长久买卖。”

房玄龄眼中闪过赞许:“堡主深谋远虑。”

三日后,阿史那骨果然带来三十匹战马,都是矫健的草原良驹。李阳让人点数清楚,将掺了“料”的土豆种交给他,又额外送了十斤煮熟的土豆:“使者路上吃,尝尝鲜。”

阿史那骨接过种子,翻身上马,临走前深深看了李阳一眼:“你是个有意思的汉人。”

送走突厥使者,李阳立刻将战马交给老兵教头,挑选出三十个精壮士兵组建骑兵队,日夜操练。同时,房玄龄主持的城墙加固工程也如火如荼,百姓们听说要防备突厥,个个干劲十足——谁都记得,前几年突厥骑兵过境时,烧杀抢掠的惨状。

苏婉儿的日子也忙碌起来。她不仅要管粮仓,还要跟着房玄龄请来的老夫子学算术和文书。这天,她正在核对商户的税收账本,突然发现一笔奇怪的支出——县丞旧部报送的“城墙修缮费”,数目大得离谱。

“这钱不对。”她拿着账本去找李阳,正好撞见房玄龄也在,“按王二锤的估价,修这段城墙最多花一半的钱。”

李阳接过账本,指尖划过那行数字,眼神冷了下来。房玄龄立刻道:“是县丞的旧部在中饱私囊。这些人表面归顺,暗地里还想着搞小动作。”

“那就借这个由头,清理门户。”李阳当机立断,“让赵三带人去查,把贪污的人抓起来,家产充公,给其他观望的人提个醒。”

赵三如今已是骑兵队的小队长,办事比以前利落多了。没半日就查清了底细——那县丞旧部不仅贪污,还偷偷给州府里反对李阳的官员送密信,说他“私通突厥,意图谋反”。

“反了他们!”赵三押着人来见李阳,气得脸红脖子粗,“李大哥,直接砍了算了!”

“砍了便宜他们。”李阳看着跪在地上的几个旧吏,朗声道,“念在你们曾为县城办事,不砍头,但要杖责二十,发配去修城墙,什么时候把贪的钱用苦力挣回来,什么时候再回来。”

这处置比砍头更让人忌惮——修城墙是最苦的活,还得看着别人分田分粮,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消息传开,县丞的旧部们再也不敢耍花样,个个谨小慎微。

解决了内患,李阳把精力放在发展上。老铁匠的冶铁坊造出了第一批铁制农具,比 wooden 的轻便耐用,百姓们拿着新锄头,种地的效率提高了不少;王二锤改进的水车不仅能灌溉,还能带动石磨磨面粉,县城里第一次飘起了馒头的香气。

学堂也开起来了。孙老教孩子们认识草药,王二锤教简单的木工,老夫子则教识字和算术。李阳偶尔也去讲课,教大家认土豆、玉米的生长规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围着他喊“李先生”。

这日,魏征再次派人送信,这次却不是贺信,而是警报——“瓦岗军已破荥阳,正向我州逼近,望早做准备。”

瓦岗军?李阳和房玄龄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凝重。

“李密麾下猛将如云,兵力强盛。”房玄龄指着地图,“他们若来,必是为了咱们的粮草和土豆种。”

李阳走到窗前,看着城外长势喜人的玉米田,缓缓道:“打,肯定是打不过的。但也不能拱手让人。”他转身看向房玄龄,“先生有何良策?”

房玄龄沉吟片刻,眼中闪过精光:“瓦岗军虽强,却缺粮草。咱们可以送粮,但有条件——让他们承认咱们对县城的管理权,互不侵犯,若他们需要粮草,咱们可以用土豆、玉米交换他们的战马和兵器。”

“以粮换和平?”李阳琢磨着这其中的利弊,“李密是枭雄,会答应吗?”

“他会的。”房玄龄肯定道,“瓦岗军现在最缺的就是稳定的粮源,咱们送上门的好处,他没理由拒绝。而且,他若想西进,咱们这县城也是个不错的屏障。”

李阳点点头:“好,就派使者去瓦岗军大营,说我李阳愿与魏公(李密自称魏公)结盟,共抗乱世。”

他知道,与瓦岗军结盟,是权宜之计,却也是眼下最好的选择。这乱世棋局,他必须在各方势力间周旋,才能让土豆堡和县城这块根基,扎得更深、更稳。

苏婉儿端着刚熬好的玉米粥走进来,见两人神色凝重,轻声道:“不管要做什么,都得先吃饱饭。”

李阳接过粥碗,看着小姑娘眼里的关切,心里泛起暖意。是啊,吃饱饭,才有底气应对一切风雨。

窗外,暮色渐浓,城墙的轮廓在夕阳下拉得很长,像一条沉默的巨龙,守护着这片正在崛起的土地。而远方,瓦岗军的旗帜正随风飘扬,一场新的博弈,即将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90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