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62章 桑榆未晚,新苗初长

书名: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0:54

第一百六十二章 桑榆未晚,新苗初长

李阳的拐杖敲在青石板路上,发出规律的“笃笃”声。他走得慢了,却仍坚持每天绕村转一圈,看看田里的庄稼,问问学堂的功课,像棵守了一辈子村口的老槐树。

这天他刚走到学堂门口,就被一阵喧哗吸引。十几个半大的孩子围在院子里,正对着一台奇形怪状的木车争论不休。那木车有四个轮子,车斗里装着个带扇叶的铁箱,是苏清月的学生们照着古籍图纸做的“风力扬谷机”。

“肯定是扇叶装反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大声说,她是里正的孙女,叫阿禾,从小就爱跟在苏清月身后捣鼓农具。

“才没有!”另一个男孩涨红了脸,“我明明是按图纸装的!”

李阳笑着走过去,没说话,只是伸手拨了拨扇叶。风一吹,扇叶“呼呼”转起来,谷壳和谷粒立刻分得清清楚楚。

“哇!李爷爷好厉害!”孩子们欢呼起来。

阿禾吐了吐舌头:“原来只要转个方向啊。”

苏清月从屋里走出来,手里拿着刚晒干的草药,看到这一幕笑了:“阿禾,记着,干活不能只看图纸,还得懂原理。风力是从外往里吹,扇叶的倾斜方向自然要顺着风势。”

阿禾用力点头,蹲在车边仔细研究,小脸上满是认真。李阳看着她,仿佛看到了年轻时的苏清月,眼睛里有光,心里有火。

周校尉拄着拐杖凑过来,手里拿着个新做的棋盘:“老伙计,下一盘?今天我准赢你。”

“就你?”李阳挑眉,“昨天是谁输了说‘太阳太晒看不清’的?”

三人坐在老槐树下,棋盘刚摆好,就见阿禾举着个纸卷跑过来:“苏奶奶!你看我画的‘水田车’!不用牛拉,用水力就能转!”

苏清月接过纸卷,越看越惊喜。图纸虽然稚嫩,却抓住了水力传动的关键,比她年轻时画的第一张图还要精巧。

“好丫头,有想法!”苏清月摸了摸她的头,“明天我教你怎么算水流速度和车轮转速,保证你的水田车能转起来。”

阿禾欢呼着跑开,又去摆弄她的风力扬谷机了。

周校尉看着她的背影,感慨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咱们这把老骨头,也该给年轻人腾地方了。”

李阳落子的手顿了顿,看向学堂里忙碌的身影。那些学生有的在修改农具,有的在记录数据,有的在教新来的农夫辨认种子——他们正在做的,正是当年李阳和苏清月做过的事。

“腾什么地方?”李阳笑了,“咱们还能看着他们再种几十年庄稼呢。”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放学回家,学堂渐渐安静下来。李阳和苏清月并肩走在田埂上,晚风拂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像在回应他们的脚步。

“你说,阿禾他们能超过我们吗?”苏清月问。

“肯定能。”李阳语气笃定,“我们当年只有一本残破的农技书,他们有《农桑要术》,有学堂,有遍布天下的师兄师姐——他们站在我们的肩膀上,能走得更远。”

月光升起,照亮了村口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几个大字:“天下粮仓源起处”,是当年靖王亲笔题写的。石碑旁,新栽的小树苗已经长到碗口粗,像在守护着这个孕育了希望的村庄。

密室里的时空仪器依旧安静地躺着,或许永远不会再被想起。但它留下的,不是穿越时空的奇迹,而是两个普通人用双手改变世界的勇气,这种勇气,正通过阿禾这样的孩子,一代代传下去。

夜深了,李阳和苏清月的屋里还亮着灯。他们在修改最后一版《农桑要术》,想把这些年的经验都写进去,留给后来的人。

窗外,虫鸣唧唧,稻香阵阵。

岁月很长,故事未完。只要土地还在,希望就还在,而他们的故事,会像这田埂上的野草,年复一年,生长不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54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