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章 旱蝗交迫,韧如蒲草

书名: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2 20:54

第三十五章 旱蝗交迫,韧如蒲草

“连心渠”挖到一半时,蝗虫来了。

起初只是零星几只,趴在玉米叶上啃出小洞。李阳按着系统提示,让村民们在田埂上烧艾草,呛人的烟味确实能逼退蝗虫,可没过两天,天边就出现了黑压压的云层——那不是云,是遮天蔽日的蝗群,翅膀扇动的声音像狂风过境,让人头皮发麻。

“老天爷这是要赶尽杀绝啊!”王大爷瘫坐在地,看着蝗虫落地后瞬间啃光半亩玉米苗,浑浊的眼睛里滚下泪来。

李阳紧紧攥着锄头,指节泛白。他见过洪水的凶猛,却没见过蝗灾的惨烈——这些虫子不像水,能靠水渠疏导,它们饿疯了,不光啃庄稼,连树皮、茅草都不放过,甚至会叮人。

【蝗灾预警升级为红色,触发紧急任务:组织全民灭蝗,保护未受损作物,奖励“生物防虫法”一份。】

系统的文字提示像冰锥一样扎进眼里。李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着慌乱的村民们大喊:“都别慌!拿扫把、拿簸箕,往蝗虫密集的地方撒草木灰和石灰!它们怕这个!”

他率先冲下地,挥起扫把拍打蝗群。蝗虫被惊动,黑压压一片扑过来,撞得他脸上生疼。苏婉儿带着婆娘们提着水桶赶来,往地里泼掺了煤油的水——煤油浮在水面,蝗虫沾上就飞不起来。

“往沟里赶!把它们赶到沟里烧死!”李阳指着田埂间的排水沟,那里早已铺满干草。村民们立刻反应过来,男人们排成一排,挥舞着衣服往沟里赶蝗虫,女人们则抱着柴火待命。

火点起来时,噼啪作响,混杂着蝗虫被烧死的焦糊味。黑烟冲天而起,竟暂时挡住了后续的蝗群。李阳抹了把脸,脸上又油又黑,全是汗水和煤油,可看着沟里堆积的蝗虫尸体,心里稍稍松了口气。

“这法子管用!”黑脸汉子举着烧得只剩半截的扫把大喊,“俺们村也这么干,保住了一小半土豆田!”

可蝗群实在太多了,烧死一批,又来一批。到了傍晚,全村人累得瘫在地上,看着大半被毁的庄稼地,谁也说不出话来。互助社抢收的土豆和玉米堆在空地上,还不到往年的三成,连过冬都成问题。

【紧急任务进度20%,生物防虫法:养鸡鸭灭蝗,既可控虫,又能增收。】

系统的提示让李阳眼前一亮。他想起村里王寡妇家的鸡,平时总在地里啄虫,或许真能派上用场。他立刻让王大爷清点村里的鸡鸭,又让人去邻近村子传话,用存粮换鸡鸭,越多越好。

“用粮食换鸡鸭?”有村民不解,“现在粮食比啥都金贵……”

“粮食能自己长,鸡鸭能帮咱保住剩下的庄稼。”李阳指着仅存的那片耐涝作物田,“这些鸡鸭吃蝗虫长大,下的蛋能给娃子们补营养,长大了还能吃肉,咋算都不亏。”

苏婉儿第一个响应,把家里攒的半袋玉米拿出来:“我去换,王寡妇跟我熟,肯定肯换。”

连夜奔波后,各村的鸡鸭被集中到了一起,足足有两百多只。李阳让人把它们赶到受灾较轻的地里,鸡群咯咯叫着啄食蝗虫,鸭群则在水渠边追赶飞不起来的虫子,场面竟有几分热闹。

“真管用!”有村民惊喜地喊,“你看那片玉米,蝗虫少多了!”

李阳却没放松。他知道,鸡鸭只能对付地面上的蝗虫,天上飞的还得另想办法。他想起系统的“生物防虫法”里提到的“天敌”,让人去山里找些吃蝗虫的鸟,又让人用布做了些假鸟,插在地里吓唬蝗群。

周先生和参军也带着人来了,参军带来了军中的弓箭手:“李兄,咱用火箭射!把蝗虫密集的地方烧了,看它们还敢不敢来!”

火箭升空,拖着长长的火尾冲向蝗群,果然烧死了不少。可李阳看着被烧焦的庄稼地,心里不是滋味——这法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到万不得已不能用。

【建议利用蝗群趋光性,夜间设篝火诱杀。】

系统的提示来得及时。李阳立刻让人在田埂上每隔三丈堆一堆柴,入夜后点燃。火光亮起时,奇迹发生了——蝗群像被磁石吸引,纷纷扑向火堆,很快就在火堆周围堆起厚厚一层尸体。

“这法子好!不用伤庄稼!”村民们欢呼起来,拿着麻袋去捡烧死的蝗虫,“这玩意儿炸着吃香得很,能当肉给娃子们解馋!”

李阳看着他们捡蝗虫的样子,忽然觉得这灾难也不全是坏事。它逼着大家想办法,逼着各村互相帮衬,逼着城里的官、军营的兵和地里的百姓站到一起——就像那“连心渠”,虽然还没挖通,可人心早就通过这场抗灾连在了一起。

半个月后,蝗群终于退了。地里一片狼藉,玉米秆被啃得只剩光杆,土豆叶也残缺不全,但耐涝作物田因为鸡鸭和篝火的保护,竟保住了七成。李阳让人把这些幸存的庄稼小心看护起来,又把收集的蝗虫尸体埋进地里当肥料。

“埋了怪可惜的,炸着吃多好。”有村民可惜道。

“吃的留一些,剩下的当肥料,”李阳拍着他的肩,“地里有了肥,明年才能长出更多庄稼,到时候天天让你吃炖肉。”

周先生清点损失后,脸色沉重地说:“今年的收成怕是只有往年的三成,得让各州府提前调粮,不然冬天难熬。”

“互助社还有存粮,”李阳想起那两百多斤土豆种和玉米种,“种子不能动,其他的粮食按人头分,大人一天半斤,孩子三两,省着点吃,能撑到明年开春。”

他顿了顿,又说:“‘连心渠’不能停,就算今年用不上,也得挖通。开春引水浇地,把损失的补回来!”

村民们立刻响应,扛着锄头又上了工地。李阳看着他们佝偻的背影,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忽然想起系统的“天下粮仓”。或许它要的从来不是颗粒无收的“完美”,而是这灾年里的韧性——像蒲草,被洪水淹过,被蝗虫啃过,却照样能从石缝里钻出来,扎根,生长。

【紧急任务完成,奖励“耐旱土豆品种”样本一组。】

李阳把样本小心收好,准备等“连心渠”挖通后就试种。他知道,这场灾难只是开始,未来还可能有更多考验,但他不怕了。他见过村民们在洪水里抢种子的决绝,见过大家在旱地里挖渠的坚持,见过男女老少一起灭蝗的团结——有这些在,就算再大的灾,也挡不住春天的种子发芽。

入夜后,李阳坐在“同心碑”前,看着远处“连心渠”工地的篝火。苏婉儿端来一碗蝗虫炸的丸子,递给他一个:“尝尝,比肉丸子还香。”

李阳咬了一口,果然香脆。他看着碑上的名字,忽然觉得这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带着劲儿,像地里的种子,就算被埋得再深,也能顶开石头,冒出绿芽。

“等渠挖通了,”他对苏婉儿说,“咱就在渠边种满迎春花,明年开春,让它开得比今年还热闹。”

苏婉儿笑着点头,眼里映着远处的火光,亮闪闪的,像落了满地的星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7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