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3章 时光回响,初心不改

书名:李大哥的种田争霸路 作者:简明扼要的地稽星 字数:0 更新时间:07-12 20:54

第二十三章 时光回响,初心不改

大夏国三百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土豆瘟病”席卷了北方。

叶片枯黄,根茎腐烂,曾经高产的土豆成片倒伏在田里。农夫们跪在田埂上痛哭,捧着腐烂的土豆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李公留下的金疙瘩,怎么会生病……”

消息传到洛阳,朝野震动。年轻的君主李泓在朝堂上拍了桌子:“传旨!让农科院的人立刻去疫区,查清楚病因!调国库的粮食支援灾区,绝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他回到寝宫,翻出那本传了十代人的《李阳农书》,手指抚过李阳手绘的土豆图谱,忽然想起幼时祖母讲的故事:“太爷爷说,种地哪有一帆风顺的?有虫了除虫,旱了浇水,病了就找治病的法子。慌没用,得想辙。”

次日,李泓脱下龙袍,换上粗布衫,带着农科院的学者直奔疫区。

田间地头,白发苍苍的老农拉着他的手哭:“陛下,这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啊……”

李泓蹲下身,捡起一块发病的土豆仔细查看,又翻看土壤样本,忽然对学者们说:“你们看,疫区的土壤偏酸性,而李阳共主的书里写过,‘土豆喜中性土,酸了就撒点草木灰’。会不会是土壤出了问题?”

学者们眼睛一亮,立刻取样化验——果然,疫区土壤的酸碱度远超正常范围。

“还有,”李泓指着田埂边的杂草,“这些草和土豆长得太近,怕是争夺养分,还藏了病菌。李公书里说‘要勤除草,给庄稼透气的地儿’。”

他当场下令:“一、给所有土豆田撒草木灰调节土壤;二、清除田间杂草,集中焚烧杀菌;三、从南方调抗病害的土豆种,立刻补种!”

百姓们见年轻的君主亲自下地查病,还能背出李阳的农谚,顿时安下心来,跟着官府的人一起抢救庄稼。

三个月后,南方的抗病害土豆种在北方扎根发芽,绿油油的叶片舒展在田垄上。老农们看着新苗,对着洛阳方向深深鞠躬:“李公保佑,陛下英明啊!”

李泓站在田埂上,看着恢复生机的田野,对身边的太子说:“你看,先祖留下的不只是种子,是遇到问题不慌、解决问题的法子。这才是真正的传家宝。”

太子似懂非懂地点头,伸手触摸叶片上的露珠,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书里的话:“万物有灵,土地有情,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尽心。”

此时的欧洲,一场关于“土豆起源”的争论正在学界发酵。有学者说土豆原产美洲,有学者坚持来自东方大夏。双方各执一词,直到一批唐代的敦煌文书被发现。

文书里,有篇不知名文人写的《李阳传》,详细记载了他“贞观初年自异域归,携薯种三枚,教民种植,数载而成”的经过,还附了幅土豆的素描图,与大夏农展馆的壁画如出一辙。

争论就此平息。英国皇家学会特意致信大夏朝廷:“感谢贵国李阳共主的无私,土豆不仅养活了我们的人民,更让我们明白,文明的交流,始于让彼此活得更好。”

李泓回信时,附了一包最新培育的“四季土豆”种:“正如先祖所言,‘好东西要分享’。这些种子可在四季种植,愿贵国百姓再无饥寒。”

数年后,李泓在农展馆的扩建工程中,发现了一间尘封的密室。

密室里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张木桌,桌上摆着几样东西:

- 半块风干的土豆饼,边缘还带着牙印;

- 一张苏婉儿手绣的手帕,上面绣着小小的土豆花;

- 一本赵三的从军日记,最后一页写着“跟着李大哥,这辈子值了”;

- 还有个破旧的系统面板仿制品(后来才知是李阳亲手做的模型),上面用毛笔写着“民心即天心”。

李泓看着这些寻常物件,忽然明白了先祖的力量来源——不是什么神秘的系统,而是对生活的热爱,对身边人的牵挂,对“让大家吃饱饭”这个简单愿望的执着。

他让人将密室改造成“初心堂”,对公众开放。无数百姓走进来,看着那半块土豆饼,听着导游讲“李公当年和村民分食土豆饼”的故事,纷纷红了眼眶。

有个孩子问父亲:“爹爹,李阳共主为什么能被人记三百年?”

父亲指着初心堂的匾额——上面是李泓亲笔题写的“初心不改”:“因为他做的事,都是咱们老百姓最需要的事。记住他,就是记住,不管日子多好,都不能忘了‘吃饱饭’有多难,不能忘了帮过咱们的人。”

时光荏苒,又过了千年。

人类进入了星际时代,飞船在宇宙中穿梭,可“土豆”依旧是太空舱里的必备食物。

有位大夏裔的宇航员,在火星基地的试验田里收获第一颗火星土豆时,对着地球的方向敬了个礼。她的防护服上,印着李阳的画像和那句跨越千年的话:“吃饱饭,才有力气闯天下。”

基地的广播里,正播放着历史学家的讲座:“……李阳的伟大,不在于他建立了一个王朝,而在于他证明了一个真理——改变世界,不必靠惊天动地的壮举,有时,一颗种子,一份初心,就足够了……”

遥远的地球上,洛阳农展馆的初心堂里,依旧人来人往。

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童,挣脱母亲的手,跌跌撞撞地扑向展台,伸出小胖手,轻轻触摸那半块风干的土豆饼。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孩子和展品上,仿佛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那颗最初的种子,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参天大树,而树下的人们,永远记得它扎根的地方,记得那个让它发芽的初心。

传奇从未落幕,因为它早已化作了文明的基因,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血脉里,生生不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461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