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59章 生活安逸自在

书名: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曹晚神情微动,随即领悟,张良这是建议他采取持久战,通过长时间围困耗尽宾阳的粮草。

“当年官渡之战,梁公与刘渊相持七个月才分出胜负,而刘渊的实力并不逊于当时的梁公,梁公如今的实力也不见得比那时的刘渊更强。想要短期内消灭刘渊显然不切实际,做好长期作战的准备才是上策。”张良进一步分析。

曹晚点头称是,深表赞同。

刘渊依然强劲,这次北伐,他从不抱有速胜的幻想,也不奢望在几个月内扫平河北。

官渡之战持续七个月,刘渊灭韩心用了数年,就连将钟会逐出中原也花费了一年时间,这场北伐之战若想速战速决,显然不可能。

“子房所言极是,刘渊若那么容易对付,也不配成为我的对手。刘韬,你想与我耗下去,那我就奉陪到底,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曹晚决心已定。

当下,曹晚下令继续挖掘壕沟,强化对宾阳城的围困,同时停止所有正面强攻,采用围而不攻、困死敌军的策略。

随后,曹晚率五万大军在宾阳四周扎营,又命张骑飞和黄忠率领两万兵马驻扎城北,监视屯兵于内黄城的刘渊。

就在曹晚彻底封锁宾阳城之前,城内的密探已将刘韬失利的消息送出城外,快马加鞭送往内黄城。

数日后,内黄城外,中军大帐。

刘渊正在营帐内设宴款待群臣,众人推杯换盏,谈笑甚欢。几天前,他的外甥高干传来捷报,说在抵达燕州后,得陈泰辅佐,迅速扩军备战,甚至成功招纳了韩心旧部赵云。几天前,高干更以赵云所率骑兵击败张燕的偷袭,斩敌两千。

自官渡战败以来,刘渊久未闻捷报,高干的胜利虽非辉煌,但已让他满心欢喜。此刻的刘渊意气风发,病态尽消,与诸臣商议如何乘曹晚撤退之际挥师南下,直取中原。

然而,亲兵急报突至,称宾阳细作回报,大公子领兵出击敌军时中伏,损失五千兵马,白义将军亦身负重伤。刘渊笑容骤敛,神情转为震怒,满座文武亦面露惊色,气氛顿时凝重。

“无能!真是一点都不像我袁绍的儿子!”刘渊拍案而起,痛斥儿子的无能。

河北派谋士纪南暗喜刘韬的失利,汝颍派郭图则忧虑重重。

“主公临行时再三嘱咐要坚守宾阳,不可轻举妄动,为何大公子偏要出战?”纪南借机煽风点火。

刘渊更是愤怒,咬牙切齿地骂道:“这废物,明知对方狡诈,还硬要出头送死,白白折损五千将士,实在令人痛惜!”

如今的刘渊早已今非昔比,五千兵马绝非小数,犹如剜肉一般痛彻心扉。

“大公子行事依旧刚愎自用,哪里有主公当年的风采,倒是二公子更像主公。”纪南再次落井下石,顺便夸赞刘杉。

刘渊连连点头叹息:“早知道他会如此不成器,当初真不该派他去守宾阳。”

大公子贸然出击,确实有些欠妥,但他或许是太过渴望取胜,借此振奋军心,也算情有可原。郭图急忙为刘韬辩解。

纪南却神色凝重,忧虑地说道:\"大公子急于建功,一心要在主公面前展现才能,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宾阳乃战略要地,至关重要,绝不能有失。依我看,大公子这般心态,再让他留守宾阳,后果难以预料。\"

纪南实则是想阻止刘韬因驻守宾阳而立功,于是婉转劝刘渊召回刘韬。

果然,刘渊身体微微一震,眼中闪过一丝忌惮,沉思片刻后低声自语:\"这人实在难当大任,看来我得另寻良将来接管宾阳。\"

就在刘渊思考派谁接替刘韬时,亲兵匆匆进来,呈上最新情报:

曹晚率军渡河后迅速集结,几天内就将宾阳团团围住,完全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络。

刘渊脸色大变,拍案而起,怒骂:\"该死的曹贼,用兵如此迅速,竟这么快就包围了宾阳!\"

宾阳被围得水泄不通,意味着刘韬既出不来,他人也进不去,刘渊换将的想法彻底落空。

\"事到如今,只能让大公子继续驻守宾阳了。况且临阵换将违背兵法。我相信大公子吃了这次教训,又有许仙劝告,应该不会再轻举妄动。只要他不再出击,凭借一万五千兵马,一定能守住宾阳。\"

郭图再次劝说,自然不愿刘韬失去这次重塑威望的机会。

刘渊连连摇头,满是无奈,到了这个地步,他不得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因为没有其他办法。

沉默良久,刘渊振作精神,冷眼看向南方,冷笑道:\"曹贼,就算你暂时获胜又能怎样?我已经将宾阳加固得固若金汤,不信你攻得破。待你师老兵疲时,便是我向你讨回旧账、洗刷官渡之辱之际!\"

决定已定,梁军昼夜不停挖掘壕沟、筑起土墙、竖起箭塔,将登阳城层层围困。

登阳此时已彻底与外界隔绝,哪怕是一只飞鸟也难以进出。

曹晚决心与刘韬长期对抗。尽管刘渊依然强大,但如今的曹晚已在中原称雄,具备与刘渊抗衡的实力。此次围困刘韬,便是首战。

在何晓的治理下,中原地区广开农田,新开垦近百万亩良田。丰收时节,各地粮仓满载,加上自耕农缴纳的粮食,储备充足。这些粮草足够支撑曹晚麾下七万大军两年所需,使他无后顾之忧。

然而,刘渊的情况却截然相反。灌阳之战后,他损失惨重。粮草消耗巨大,人口锐减,春耕受阻,加之河北多地干旱,秋粮产量较往年减少了四成。因此,他的屯粮仅能维持大军四个月。

眼见曹晚不断强化对登阳的围困,而自身无力反击,刘韬愈发焦虑。冬季临近,粮食日渐匮乏,这成为困扰他的头等大事。

转眼入冬,北方气温骤降。往年,城外农民会将大量柴草运进城售卖,供居民取暖过冬。但今年,登阳被围,无法获取城外的柴禾。城中军民只能拆毁房屋门窗,用于取暖和做饭。

时间流逝,宅院的门窗几乎被焚毁殆尽。即便如此,军民的生活依旧艰难。柴禾短缺让他们每日在严寒中瑟缩颤抖,仅靠相互依偎才能勉强取暖。士气本就低迷,如今更是每况愈下,逐渐消弭殆尽。

看着愈发艰难的局面,刘韬心中满是绝望。他知道,若再被困下去,不仅士气将彻底崩溃,士兵们也会因严寒而丧命。更让他焦虑的是,如今外界的消息如同隔绝一般,全然不知。他遥望城外,箭塔重重叠叠,遮蔽了一切希望。他无法得知城外的具体状况,更不清楚父亲是否在全力营救自己。这种未知的恐惧时刻侵蚀着他的内心。

相比之下,城外曹军的生活却显得轻松得多。依靠后方稳定的物资供应,他们的粮食和御寒衣物都很充足。围城期间,士兵们既没有攻城压力,又能外出拾柴饮酒,日子过得颇为惬意。为提升将士体能,曹晚还购入数万头羊,供士兵食用。于是,曹军一边享用鲜美的羊肉,一边喝着热腾腾的羊汤,生活安逸自在。

不知不觉间,寒冬降临,气候愈加寒冷。此时,登阳已被围困近四个月。

围城持续已久,城内粮草即将耗尽。为了支撑下去,刘韬不得不削减百姓口粮,以维持守军所需。口粮减少,柴草匮乏,百姓饿殍遍野,冻死无数,惨状令人不忍目睹。然而,曹军依然按兵不动,坚守包围。

刘渊逐渐按捺不住内心的焦虑。他已经难以坚持,再这般僵持下去,不仅登阳难保,自己也可能饿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冒险出击。无奈之下,他下达命令,整装待发,向登阳进发。

次日,由刘渊率领的四万步骑兵主力抵达登阳城北约四十里处。他下令在此扎营,对曹军形成威胁之势。

此刻,围城进入第五个月。袁军大营中,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粮草愈发短缺,恐怕撑不过一个月了。”

“多次试图袭击粮道,皆遭遇重创,损兵折将。”

刘渊背着手站在那里,听到战败的消息,勃然大怒。

周围的文武官员沉默不语,只是低头叹息。

听完所有报告后,刘渊转过身,面对情绪低落的群臣。

这些大臣都不敢开口议论,更别说提出建议。

见无人回应,刘渊的目光转向沮授,毕竟这计策是他提出的。

令沮授始料未及的是,曹晚的实力远超想象,甚至超过了刘渊。

原本他认为曹晚坚持不了多久便会因粮草不足撤退,可如今形势急转直下,反而是他们陷入了困境。

沮授满心懊悔,脸上写满愧疚,不敢直视刘渊。

“沮授,这就是你的妙计?”刘渊忍无可忍地责问。

沮授尴尬地咳嗽几声,迅速思索弥补过错的办法。

突然,他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主意。当他再次抬头时,竟露出自信的笑容。

刘渊一头雾水,但仍怒气未消:“你犯了错还敢这般得意?”

沮授略作沉思,嘴角浮现出一丝狡黠之色,拱手说道:“曹贼能够撑到现在实属意外,是我的失误。但主公无需担忧,我另有一计,必能逼退曹贼。”

“你又有何妙策?”刘渊半信半疑。

沮授神秘一笑,靠近刘渊耳边,低声讲述自己的计划。

刘渊越听越激动,随后看着地图,按照沮授的提议,在地图上指指点点。

经过深思熟虑,刘渊认为此计可行,用力拍打地图,高兴地说:“好,就依公与之计,让曹贼措手不及。”

计策已定,接下来派谁出征呢?

沮授将自己的计划告知众人,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承担重任。

然而,许久无人响应。

就连河北双雄也因多次败仗失去信心,再无勇气站出来。

刘渊巡视四周,眉宇间微蹙,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忽有一员威武大将出列,朗声道:\"马鹤愿领此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51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