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7章 这般愚蠢之举

书名: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此时军情传来:“张鲁派杨任为主将、杨昂为副将,率五万大军前来迎击!”

李存孝听罢神色平静,微微点头。

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自大军攻克阳平关后,张鲁早该得知消息。

杨任与杨昂虽是汉中的重要将领,但在天下范围内并不出众。

杨任尚算一流武将,而杨昂不过二流。

然而,在李存孝眼中,他们并无区别,皆不堪一击。

李存孝心中早已将杨任、杨昂二人轻视,对他们并无过多担忧。

“我明白了,你退下吧。”

李存孝淡然说道。

待传令兵离开,李存孝闭目沉思。

他思索的并非排兵布阵之策,而是如何在不与敌军正面交锋的前提下取得胜利。

毕竟自家主公一向注重减少己方损失,李存孝也决心尽力达成这一目标。

这场战事,在他看来原本可以避免。

通过阳平关一役,李存孝已知汉中军并非顽固之敌,只要制造恐惧氛围并利用其群龙无首的局面,便能轻松招降。

李存孝盘算着是否要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直接抓捕杨任和杨昂。

然而经过一番权衡,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因结果难以预料。

他无法确保俘虏二人后汉中军一定会投降。

或许会降,也可能不会。

更兼杨任据锦衣卫消息,乃是一位颇有骨气之人。

锦衣卫对其评价颇高,这也源于西凉王林枫的看法。

在西凉,众人皆信主公的评判,无论褒贬,均不容置疑。

若主公称某人杰出,那人必有过人之处;若谓其无能,则确实无能。

西凉军对主公的忠诚度极高,而主公的评价一向精准无误,因此众人对其意见格外重视。

在主公眼中,杨任是汉中难得的将才。

这种“可堪大用”

的评价已属难得。

在乱世之中,能获此评价的将领屈指可数。

林枫为何对杨任如此推崇?原因在于杨任虽在《三国演义》中戏份寥寥,却展现出非凡能力。

杨任首次登场便令人印象深刻,当时曹操攻打汉中,他与杨昂辅佐张卫守卫阳平关,首战即以奇袭大败曹军。

后续曹操亲自督战,仍未能找到破绽,双方僵持月余。

从初期交锋看,即便曹操实力强大,也难以占得便宜。

尤其是杨任善于识破敌人诡计,曹操假装撤退的计策被其一眼识破。

可惜杨昂未能采纳建议,贸然追击反遭伏击,最终身陷敌阵。

杨任虽未受重伤,但也因此错失良机,令人扼腕叹息。

杨任面对攻入寨中的夏侯渊奋力抵抗,但因曹军主力赶到,寡不敌众,最终选择撤退。

这一战更显杨任的能力,他一眼识破曹老板的计谋,只可惜受制于猪队友的不听劝告。

在南郑与曹军交锋时,杨任与夏侯渊激战数十回合不分胜负,最终夏侯渊凭借诈败和拖刀计将其击杀。

由此可以看出,杨任的武艺不逊色于夏侯渊,否则正面交锋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夏侯渊虽为曹营中仅次于许褚和夏侯惇的猛将,却也难以在正面对决中轻易取胜杨任。

杨任多次令曹军受损,在整个《三国演义》中实属罕见。

林枫对杨任高度评价,认为在汉中地区无人能与其匹敌。

锦衣卫也将这些评价整理进人物资料,李存孝得知主公对杨任的看法后,虽未轻视但也不惧怕。

他决定采用袭扰战术,通过小规模战斗削弱汉中军士气,营造西凉军不可战胜的假象,再以“擒贼先擒王”

之策抓住杨任兄弟。

待汉中军士气低落时,招降将更为顺利。

李存孝询问亲卫汉中军动向,得知对方已从南郑出发,不久便会抵达城下。

他沉稳回应:“本将知晓。”

得知汉中军的行动后,李存孝迅速作出部署:

“全体将士立即戒备,严密监视敌军动向。

挑选一千精锐先行休整,确保体力充沛。”

次日凌晨寅时,他将亲自率军出击。

…………

与此同时,杨任与杨昂带领的汉中军已抵达城下。

杨任命令扎营后,便带着亲兵与杨昂前往侦查。

然而,西凉军毫无动静,紧闭城门,不见任何回应。

杨任对此嗤之以鼻:“李存孝不过徒有虚名,竟舍弃骑兵优势龟缩城内。

这般愚蠢之举,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他自信满满地表示:“此战必胜,定能让世人看清他的真面目。

这扬名立万的机会,我杨任绝不会错过。”

杨昂附和道:“杨兄所言极是,李存孝此举实在荒谬。”

杨任叹息道:“可惜这些精锐部队,竟投靠到如此庸才麾下。”

杨任感慨道:“若我拥有三万精锐骑兵,在新军立足未稳时发动突袭,必能重创敌军,即便有所防备,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毕竟数万骑兵的冲击,非同小可。”

他遗憾地摇头。

杨昂附和道:“幸好敌将不是你,否则我们确实难以应付。”

杨任长叹:“这样的精兵,真令人心生向往。”

他望向远方,“只能期待此战后能缴获足够的战马。”

汉中本不出产良马,之前天道金榜发布的战马奖励也无缘获得。

“这次战斗倒是组建骑兵的好时机。”

杨昂笑着调侃:“要感谢西凉王派李存孝前来,否则哪有机会得到这么多战马?”

两人相视大笑,对即将到来的战斗信心满满。

次日清晨,杨任下令准备迎战。

他与杨昂整顿队伍,整装待发。

夜晚来临,杨任观察到天色渐暗,便对身边的亲卫下令:“增加夜间巡查的频率和力度。”

他分析道,“我们刚到此地,无疑是敌人劫营的最佳时机。

我猜测李存孝若有几分实力,必定会趁我们立足未稳时发起突袭。”

因此,他要求在营地外围大量布置拒马与地刺,确保每位士兵随时保持战备状态。

同时,他命令在营地四周每百步设置一处岗哨,向五里外延伸,并严格规定各哨所汇报间隔不得超过一刻钟。

杨任虽有些自负,但他的谨慎与部署却无可挑剔。

为防止意外,他精心安排了数量庞大的岗哨,以提前察觉潜在的袭击。

随后,他巡视营地,处理了几处隐患后返回中军大帐休息。

古代缺乏现代照明工具,军营生活枯燥无趣,除了值守的士兵,其他人大多早早入眠。

然而,李存孝带领一千精锐悄然出城,计划从背后突袭汉中军。

据锦衣卫情报显示,杨任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显然早有防备。

李存孝选择绕路而行,意在避开正面冲突,直击敌营要害。

今夜,李存孝决定强化营寨的警戒与防御。

正面突袭显然行不通,还未靠近敌营便会被敌方巡逻哨察觉,最终只能徒劳无功。

李存孝深知这一点,于是采取了出其不意的策略——绕路偷袭敌军后方。

杨任绝对料想不到李存孝会这样做,原因显而易见。

首先,汉中的地理环境复杂,多为山地而非一望无际的平原,这使得绕远路偷袭变得极其困难且充满风险。

通常而言,这样的战术并不被将领们青睐。

其次,孤军深入敌后的危险性极高。

若行动暴露,队伍可能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即便能避开发现,兵力过少也难成气候,不足以对敌军构成实质性威胁。

历史上像张辽那样以八百兵力击溃“孙十万”

的奇迹极为罕见,绝非寻常可效仿。

李存孝此刻选择的这条道路,无疑比张辽当年的冒险更加凶险。

张辽虽孤军深入,但他选择了正面作战,即便失利尚有机会撤退保全自身;而李存孝却要深入敌后,一旦失败,不仅自身处境危急,麾下的一千骑兵更是难逃厄运。

尽管李存孝凭借个人勇武或许能够突围而出,但手下将士恐怕难逃一劫。

李存孝的行为充满风险,但他对自己的能力极为自信。

长途跋涉三小时后,他率军抵达汉中军营后方。

此时接近凌晨三点,离天亮仅剩一个多时辰。

他低声命令亲兵:“全军休息半小时,之后立即突袭!”

消息迅速以耳语方式传达开去。

为避免打草惊蛇,全军悄无声息地待命。

休息一是为了恢复体力,二是利用黎明前人最疲惫、警觉性最低的时机发起攻击。

这不仅能让敌人反应迟缓,也为撤退争取时间。

半小时很快过去,李存孝猛然睁眼,眼神凌厉如刀,直视汉中营地。

他高呼:“出征!”

马蹄声轰然震响。

因距离极近,他没有刻意放缓速度。

李存孝率领骑兵以极快速度直奔汉中军营后寨。

彼时,几位正在打盹的士卒被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惊醒,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后寨的士卒们还在疑惑这奇怪声响的来源时,李存孝已抵达营门口。

看清来人装束的士卒们顿时大惊失色,这些人并非汉中军,而是西凉军,显然意图劫营。

一位士卒刚想示警,就被李存孝一招毕燕挝击杀。

紧接着,李存孝挥动禹王槊将剩余士卒尽数击飞,无人幸免。

随后他重击营寨入口,使其彻底崩塌,率领身后千名铁骑迅猛突入。

无需指挥,众人迅速点燃火盆,利用夜间的照明取暖工具,将敌营化为火海,极大程度削弱了汉中军的实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8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