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6章 城墙竟为之震裂

书名: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混乱随之而来,士兵们手忙脚乱地寻找武器,却频频出错,有人拿错了兵器,有人站错了位置。

这一切暴露了他们糟糕的军事训练水平。

当他们大致集结完毕时,李存孝率领的骑兵已逼近到离关城不到两里的地方。

关键时刻,守将匆匆赶到,从他整理裤腰的动作推测,可能刚结束私事。

守将目睹敌军逼近,急忙下令:“赶紧拉起吊桥!动作要快,否则我们都得完蛋!”

有了指挥官到场,场面逐渐有序起来。

远处的李存孝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幕,担心吊桥被拉起会前功尽弃,立刻对身边的十八名亲卫说:“我们先行一步,其他人随后跟进。”

话音刚落,他便带着这支部队抢先出击,甩开了大队人马。

这十八人似乎是李存孝的一种本能选择,或许与他过去传说中的“十八骑夺长安”

有关,即便失去记忆,这种习惯依旧留存。

阳平关的防御因系统羁绊出现异常。

李存孝手下的十八名亲卫皆为百人斩高手。

此时,守军正努力提升门闸与吊桥,然而城门链条的陈旧使得操作过程发出刺耳声响。

守将见状长舒一口气,却未察觉危机尚存。

李存孝果断出手,从半里外将重达八百斤的禹王槊掷向吊桥锁链,动作迅捷精准。

城楼上守将嗤之以鼻,认为此举荒诞至极。

众守军随之哄笑附和,直至一名士兵提醒兵器飞行轨迹异常,才引起守将注意,但他仍不屑置评,以为不过是短暂飞行终会坠落。

“你以为他真能从半里外投掷兵器击中我们的城门?”

守将满是轻蔑,周围士兵也随声附和。

然而,士卒再次高呼:“那兵器非但未减速,反而更快地朝城门冲来!”

守将听罢大惊,急忙探出城外,只见那奇异武器如疾箭般直射城门,他顿时愣住。

这样的威力,怎能实现?难道是天人之力?

正在疑惑间,一声巨响打断了他的思绪。

低头一看,禹王槊精准摧毁了吊桥锁链,年久的链条不堪重负断裂,吊桥坍塌一半,所有防御功亏一篑。

禹王槊深深嵌入城墙,深入三尺,令人瞠目结舌。

吞咽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原来是守将忍不住发出的。

面对眼前令人震惊的一幕,阳平关守将感到无比震撼。

他难以置信,一个人竟能从半里之外精准投掷武器击中吊桥锁链,甚至将其崩断。

这种力量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

\"这真的是人力能达到的吗?\"守将喃喃自语,心中满是疑虑。

在他看来,这样的能力更像属于传说中的洪荒巨兽,而非凡人所有。

然而,李存孝并未给守将太多思考的时间。

挥槊之后,他胯下的火焰驹速度达到了极限,迅速拉开了与十八名亲卫的距离。

即便这些亲卫拼尽全力,也只能勉强跟随。

阳平关守将回过神时,发现李存孝已逼近至两百步以内。

惊慌之下,他命令放箭阻止敌人靠近城门。

尽管只有十九人来袭,但他隐约觉得这些人可能真的能够成功。

这种想法令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自从目睹了刚才那不可思议的表演后,守将开始认真对待这一威胁。

特别是那位展现惊人实力的英雄也在其中,守将意识到,他们确实有可能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最终,阳平关守将果断下令守城,这一决策成为他职业生涯中最明智的选择之一。

李存孝以惊人的实力闻名于世,历史上他曾率十八亲卫直逼长安,迫使强敌仓皇退避。

如今面对守军仅数千人的阳平关,拿下此地对他而言轻而易举。

阳平关守军接到命令后立刻开始放箭,但因距离太远,根本无法命中目标。

他们不顾射程限制胡乱发射,导致箭矢还没飞出多远便纷纷落地。

守将意识到问题后,虽然心生懊悔却仍强作镇定,呵斥手下继续射击,试图以密集箭雨阻挡敌人靠近。

然而,这一策略对李存孝这样的绝世猛将毫无作用。

无论敌人如何施压,都无法阻止他前进的步伐。

最终的结果显而易见,守军只能眼睁睁看着防线被突破。

昔日李存孝在援救张辽和高顺时,面对漫天箭雨毫无惧色,仅凭禹王槊便轻松化解危机,自身与同伴均安然无恙。

即便阳平关仅有千人规模的箭阵,对他而言亦不成威胁。

此刻,李存孝已进入弓箭射程,阳平关守将见状大喜,命令士兵全力射击以阻其前行。

尽管士兵们的射击精度不佳,但箭矢数量众多,仍有不少直指李存孝而去。

李存孝面对此景,淡然一笑,取下毕燕挝迎战。

毕燕挝虽为轻短兵器,却在他手中展现出惊人威力。

只见他一手控马,一手舞动毕燕挝,迅速旋转形成防护屏障,成功挡下了所有来袭箭矢。

即便箭雨密集,他也未受丝毫损伤,且继续稳步靠近关隘,距离不足百步。

在其身后,十八名亲卫军亦紧跟而上,因李存孝独自承担了绝大部分火力,他们得以安全推进。

阳平关的守军发起了一轮密集箭雨,却未能伤到敌人分毫,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成了徒劳。

守将难以置信地摇头,喃喃自语:“这怎么可能?世上怎会有如此人物?”

在经历李存孝的两次震撼后,他已经完全不知所措。

李存孝毫不停留,迅速逼近吊桥。

在他接近的过程中,守军甚至还没来得及再次拉弓放箭。

抵达吊桥后,他轻松跃起,借助火焰驹的力量,瞬间拔出嵌入城墙的禹王槊。

那一刻,城墙竟为之震裂。

紧接着,他挥槊猛击另一条锁链,“咔嚓”

一声,锁链断裂,吊桥随之轰然坍塌。

完成这一切后,李存孝稳稳落在马背上,仿佛一切只是寻常之举。

阳平关的守军目睹此景,无不瞠目结舌,脸上满是震惊与不可置信。

然而,李存孝并未给他们多想的时间,随即策马冲入关内。

关前的守军早已被之前的场景吓得胆寒,无人敢上前阻拦。

李存孝孤身闯入阳平关,紧随其后的十八亲卫迅速控制吊桥,为后续三万精骑开辟通道。

此时阳平关形势危急,守将紧急下令阻止敌军进入,并要求集中力量对付李存孝。

尽管部分士兵因惧怕退缩,仍有不少人渴望通过击杀敌将来改变命运。

面对逐渐逼近的围攻者,李存孝神情自若,对这些挑战者不屑一顾。

一声震天怒吼后,守军蜂拥而上,李存孝挥动禹王槊展开反击,这柄八百斤重的神兵利器势不可挡,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士卒伤亡惨重,战局瞬间倾斜。

李存孝释放出的罡风笼罩了方圆两丈,进入此范围的士卒无不被狂风吹得脸颊生疼,难以站稳,更别提反击。

短短片刻,数百围攻者或死、或残、或重伤,即便少数未倒下,也被震晕过去。

战场上血流成河,散落的金属碎片皆是守军断裂的兵器。

目睹李存孝轻松击溃敌军而自身毫发无损,阳平关守将震惊不已。

他从未见过如此匪夷所思的场面,对方不仅毫发无伤,甚至没有流一滴汗,呼吸平稳如常。

在他看来,这简直超出了人类的极限。

察觉到守将的身份后,李存孝决定直取其命。

周围守军见状纷纷退避,仿佛面对的是魔鬼。

阳平关守将见状,内心恐惧至极,声嘶力竭地呼喊手下阻拦,却无人敢应。

阳平关的守将声嘶力竭地呼喊,试图让士兵们阻止李存孝的攻势。

然而,经历了先前李存孝在城门口的血腥屠杀后,所有人都明白,此时此刻与之对抗无异于送死。

面对守将的命令,众人视而不见,无人响应。

在一片混乱之中,李存孝从容地向守将靠近。

守将虽然咆哮指挥,却无人理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李存孝距离守将仅十步之遥时,守将终于意识到形势危急,转身仓皇逃窜,只求保住性命。

然而,他的逃跑并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

李存孝随手挥出毕燕挝,精准地击中目标。

伴随着强大的力量,毕燕挝瞬间贯穿守将的身体,将其牢牢钉在了城墙之上。

守将甚至没有时间做出任何反应,便已气绝身亡,留下一双不甘闭合的眼睛,定格在最后的惊恐之中。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让他们感受到死亡的冰冷和生命的脆弱。

李存孝目睹领头者倒下,随即怒吼道:“我是西凉王先锋大将李存孝,尔等还不速降?”

“投降免死,负隅顽抗者,格杀勿论!”

话音未落,在场众人立刻丢下武器,抱头跪地,动作整齐划一,比他们作战时更显熟练。

若非亲眼所见,恐怕会以为这些人是专业投降部队。

李存孝并未对这一奇景多加关注,因为他心中清楚,降与不降对他而言并无差别。

即便有人顽抗,也只会徒增伤亡,毫无意义。

这时,李存孝麾下的三万精锐已通过吊桥进入城关。

他安排手下处理战俘,自己则迅速规划后续行动。

根据薛仁贵的指示,拿下阳平关后可自行决断。

如今目标达成,接下来的路由李存孝自行选择。

稍作思索后,李存孝决定继续推进至南郑。

此次战斗让他意识到汉中军队的战斗力极弱,如同普通郡兵,缺乏训练,毫无军事素养。

这种对手,李存孝认为无论多少都能轻松应对。

而且,他早从锦衣卫处得知,汉中全部可战兵力仅八万余,这样的数量与如此低下的战力根本不足为惧。

既然如此,李存孝显然不会止步于阳平关。

南郑和整个汉中才是他的最终目标。

于是,他立刻下令让大军休整两小时后启程。

这场胜利,基本全靠李存孝个人之力夺取。

大军毫无建树,没有造成任何战争消耗,因此无需长时间休整,仅需在阳平关稍作停留。

李存孝留一万精兵驻守阳平关,带领两万主力直奔南郑。

城内投降的军队仅有数千人,守住这些已绰绰有余。

两个时辰后,李存孝率两万精骑出发,途中轻松攻下数个小县城。

两天时间飞速过去,他已抵达通往南郑的最后一座小城,距南郑仅六十里。

对骑兵而言,这点距离转瞬即至,南郑已是唾手可得。

因连续作战未得充分休息,李存孝暂时放缓攻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58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