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55章 志在一战定乾坤

书名: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 作者:坦然笑微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随即下令:“速召李存孝将军,率三万精骑火速备战,务必赶在对方反应前拿下阳平关。”

“遵命!”

传令官迅速离去。

目送其离开后,薛仁贵凝视远方自语:“这一刻终于来临,我等待已久。

主公,薛礼定当不负所托!”

汉中局势紧张,张鲁宣布独立后积极备战,而刘璋因被挑衅决定出兵讨伐。

张鲁在汉中的声望极高,当地百姓多信奉他的“五斗米教”

,对他的割据统治表示支持。

然而,正当张鲁准备迎战时,突然收到紧急军情。

张鲁正在议事,忽然有人急报:“阳平关失守!”

他大惊,忙问详情。

传令兵禀告,阳平关确实被攻破,但并非刘璋所为,而是西凉王的部队。

张鲁难以置信,质疑传令兵的消息真实性。

传令兵保证信息无误,并指出敌军旗帜显示是西凉王的军队。

张鲁更加困惑,因为自己与西凉王并无恩怨,不明白为何对方会攻击自己。

杨松在一旁劝解,认为西凉王此次行动旨在统一全国,汉中只是其东征的第一站。

张鲁听后深感忧虑,意识到局势严峻,一场大战即将来临。

天下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杨松这样的世家眼中,西凉王简直就是破坏和平的魔王、杀手和屠夫。

因此,他认为西凉王踏上争夺天下的路途,无异于引发一场浩劫。

张鲁听杨松说完后,终于明白了西凉王为何攻打自己。

原来并非他们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而是西凉王单纯想要扩张领土、称霸天下。

张鲁顿时感到愤怒,现在纠结原因还有什么意义?眼下最要紧的是做好迎战准备。

张鲁急忙询问传令兵:“敌军人数多少?领军将领是谁?”

传令兵稍作思考后回答:“敌军约三万人,全部是骑兵。”

至于领军将领的具体身份,他并不清楚,只提到对方的旗帜上写着一个大大的“李”

字。

张鲁听完松了口气。

三万兵力不算太多,毕竟汉中还有八万多可以作战的士兵,足够抵御。

而且汉中的地形复杂,不适合骑兵大规模行动,这让张鲁心中更有底。

然而,提到那个姓“李”

的将领,张鲁一时想不起来是谁。

他长期待在偏远的益州,几乎与外界隔绝,因此即使李存孝威名远扬,他也未能立刻联想到。

如果是中原地区的诸侯,恐怕早就猜到是哪位将领了。

张鲁思索无果,便转向身边的杨松问道:“杨松,你知道西凉王手下有哪些姓李的将领吗?”

杨松虽然贪图利益、品行不端,但作为张鲁的首席谋臣,确实有些智慧。

他听完问题后沉思片刻,忽然似有所悟,神情骤变地说:

西凉王手下的一位李姓将领引起张鲁和杨松的关注。

杨松认为此人要么是李存孝,要么是李元霸。

然而,他指出李元霸虽力大无穷但愚钝,西凉王断不会重用。

因此,来者大概率是威名赫赫的李存孝。

张鲁对此表示疑惑,询问杨松为何如此紧张。

杨松无奈地解释说李存孝乃盖世英雄,在洛阳之战中仅一招便击败吕布,又在讨董之战中以勇猛震惊天下。

张鲁听后大惊失色,自知难以抗衡,情绪崩溃。

杨松心中犹豫,若非知道西凉王心狠手辣,他早就选择投降了。

此时气氛沉重,杨任站出来表态,声称自己能迎战李存孝。

张鲁满怀期待,但杨任话音刚落,张鲁却转而忧虑,担心杨任未必能敌得过这位名将。

杨任对李存孝的传闻嗤之以鼻,认为那些所谓“霸王之勇”

的说法不过是谣言。

他自信满满地向主公张鲁保证,自己能够轻松击败李存孝。

杨昂也附和兄长的观点,表示愿意领兵出征,斩杀李存孝,以立功绩。

张鲁听后深受鼓舞,尤其在弟弟张卫的支持下,彻底放下担忧。

他认为杨任的能力足以应对李存孝的挑战,遂任命杨任为主帅,杨昂为副帅,率五万精锐迎敌。

汉中的兵力本就不多,此次倾尽全力,足见张鲁对抗的决心。

杨任兄弟二人领命出征,带着高昂士气奔赴战场。

汉中几乎倾尽主力投入此次战役,志在一战定乾坤。

若杨任和杨昂失利,汉中将彻底失去抵抗能力。

杨松目睹这一切,虽未发言,内心却充满不安。

他深知李存孝威名在外,连袁绍、袁术这般显赫出身者也对其毫无质疑,可见其真实实力不容置疑。

相比之下,杨任等人长期偏居一隅,见识短浅,不懂外界广阔。

这种狭隘的认知使他们高估自身,低估强敌,犹如井底之蛙。

更令人费解的是,张鲁竟信服这些浅薄言论。

杨松对此深感无奈,只能盘算如何在局势恶化前保全家族。

当张鲁命令杨任、杨昂对抗李存孝时,三天前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薛仁贵得知益州变动及张鲁反叛后,敏锐察觉到机会来临。

薛仁贵迅速命令李存孝率三万先锋军先行出发,目标是赶在张鲁有所动作前占领阳平关,为后续的大规模东征扫清障碍。

李存孝领命后立即率部快速前进,半天之内便从武都郡抵达汉中郡。

当探子通报距离阳平关仅剩二十里时,李存孝观察到地形逐渐变得险要,两侧山壁不断靠近,中间通道愈发逼仄。

他不禁感慨益州地势确实险峻,即便只是一个阳平关,其地形已令人惊叹。

意识到此处易守难攻,李存孝明白必须趁敌方未完全布防时抢占先机,否则以当前狭窄的战场条件,再多兵力也难以施展。

阳平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仅需千人即可全力抵御大规模进攻。

面对五十万征东大军,突破此关唯有采用车轮战术,持续消耗守军体力,直至其疲惫不堪时再行强攻。

然而,这种策略将导致严重伤亡,而这违背了西凉王的原则。

作为最早追随林枫的将领之一,李存孝深知西凉王并非表面那般粗犷,实则心怀仁慈,但这种仁慈有明确界限——仅施予平民百姓、部属及麾下官员。

而对于敌方势力、世家豪强以及贪官污吏,则坚决不容忍,采取果断清除的态度。

因此,在普通民众眼中,他是守护正义的英雄;而在敌人看来,却成了冷酷无情的魔王。

李存孝笃定,西凉王不会采纳以牺牲大量士兵性命换取胜利的方式,他更倾向于寻找低损耗的制胜之道。

即便这意味着需要承担额外的其他形式的代价,只要非以人员伤亡为前提,西凉王都会接受。

李存孝深知作为下属的职责,无论个人想法如何,都需坚决贯彻主公的意志。

他对林枫的忠诚不容置疑,虽可存在观念分歧,但在行动上绝无二致。

此次任务关系到征东大军能否顺利攻占汉中,而阳平关正是关键所在。

若他能迅速拿下此关,不仅大幅降低战役难度,还能减少伤亡,符合主公期待。

于是,他果断下令全军加速前进,务必在一刻钟内到达阳平关。

与此同时,阳平关的守军依旧维持着松散状态,毫无察觉即将面临的危机。

多年未遇战事让他们对防御工作漫不经心,只当例行公事。

几名士兵正闲聊打趣,话题甚至涉及风月之事,完全无视职责所在。

\"走开!要来也是我先到,哪轮得到你?\"

\"你这家伙,要不要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德行,凭什么轮到你?\"

\"就凭我的本事比你好!\"

\"哼!别激我,我的能力也不差。

\"

……

正当几人嬉笑打闹之际,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随之而起的漫天尘土,遮蔽了大半个天空。

听到这声音,众人立刻噤声,面露疑惑。

\"等等,怎么回事?\"

\"听,有动静。

\"

\"喂,你们瞧那边,怎么这么多尘土?\"

被提醒后,大家顺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不远处一片沙尘滚滚,迅速朝阳平关方向靠近,速度极快。

\"那究竟是什么东西?\"

\"不清楚啊!\"

\"你知道吗?\"

\"我哪知道,这辈子都没见过这种场面。

\"

\"真是奇怪,怎么谁都不清楚?\"

……

守军们一个个满头雾水,面对眼前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毫无头绪。

究其原因,汉中地区并不盛产马匹,骑兵更是少见。

这里的地貌多为山地,根本不适合骑兵作战,加上本地居民从未见过如此规模的骑兵,自然无法判断情况。

若换作幽州或并州的士兵,恐怕早已认出这是敌方的骑兵大军。

可惜,这些缺乏经验的汉中守军只能干瞪眼。

然而,没等他们多想,那团沙尘已经扑面而来。

当尘埃落定,映入眼帘的是一股如钢铁洪流般的军队,直奔阳平关而来。

再细看,这竟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黑色铁骑,数量约有三万。

这一刻,守军终于意识到,有人正发动袭击。

一名士兵发出撕裂般的喊声:“敌袭!”

声音中满是恐惧和颤抖,显然也被眼前的危机吓到了。

阳平关的守军起初反应迟钝,多年无战让他们几乎忘却了战场的气息。

直到战马蹄声震耳欲聋,才唤醒了他们的警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9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