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991章 民谣震动张献忠,弃蜀入陕成国策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汪兆龄战战兢兢道:“陛下,昨夜,城内民谣四起。”

“这民谣,与玉皇和钟楼倒塌有关,请陛下过目。”

说完,战战兢兢递上那封民谣。

张献接过,顺便喃喃念了出来:

“钟楼塌,铜钟落。”

“玉皇旨,响警钟。”

“大西王,不囚蜀。”

“关中兴,西王胜。”

“这民谣,是玉皇怪罪朕呢?”

汪兆龄吓得扑通一声跪地:“陛下,非也!”

“臣觉着,这是玉皇,给陛下指路呢。”

“指路?”

汪兆龄重重点头:“陛下,蜀地这些人,中看不中用。遇到顺风战还行,遇到逆风战,一触即溃,各自逃命。”

“如今,蜀中已成焦土,非久居之地。长久在蜀,犹如三国蜀汉,终自囚也。”

“臣闻,自古想夺取天下,必据关中形胜之地。”

“如今,李自成败退京师,损兵折将,若我五十万大军撤往关中,将蜀中金银、粮草,全部带走。”

“到时候,凭大西实力。陛下多出金银,收买人心。李自成部众,定为陛下所有。”

“陛下再广收西凉马,广纳秦人。养精蓄锐,率军出关,定能一扫六合,为天下共主。”

闻言,张献忠大喜:“汪爱卿,果真忠臣,朕之肱骨。”

正说着,突然,一声断喝,从门外传来。

“陛下,万万不可……”

张献忠和汪兆龄听到声音,抬头一看,竟是户部尚书王国麟,带着工部尚书王应龙、吏部尚书胡默、礼部尚书吴继善、刑部尚书李时英走了进来。

张献忠轻轻一笑:“王爱卿,朕和左丞相商议决定,撤出成都,向关中发展。”

“你们来得正好,有何不可?朕倒是想好好听听诸位爱卿的主意。”

王国麟身为户部尚书,大明前彭县知县,最知天下大乱,四野凋敝,最缺的、最重要的,就是粮食。

他久在蜀中,更知有都江堰灌溉的成都平原、天府之国,气候最佳,水源充沛,最是适合种粮。

在气候变化异常的小冰河时期,比关中之地,中原之地,不知要好多少倍。

受张献忠鼓励,王国麟急忙道:“陛下,天府之国,不能弃啊。”

“哦,为何不能弃?”张献忠一怔,口气有些不满。

王国麟急忙下跪,苦谏:“如今,咱还有五十万大军;将士家眷,还有五十万;可成军之劲步小子,还有十五万。”

“只要赏罚分明,重奖壮士,臣敢说:任何人,都攻不破成都。”

“而蜀王府粮食、以及收集的百姓余粮,堆积如山,塞满粮仓,足够一百多万人一年之需。”

“另外,成都四周,陛下已坚壁清野。明军受几十万百姓拖累,粮草不济,必不能长久。”

“臣恳请,陛下经营蜀中,以巴蜀为根基。兴修水利,奖励农耕,训练士卒,整军备武。待练成百万大军,再出蜀,逐鹿中原,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

听王国麟如此说,吏部尚书胡默也急忙上前进言。

这个主动在马前跪拜、给张献忠捐钱捐物,让张献忠不费一兵一卒就拿下黄梅、广济两城、以及独山、金子、凤凰数寨的湖北广济生员,也觉得撤离四川不妥。

“陛下,天下大乱,多经战火。只有巴蜀,少遭灾祸。”

“如今,有粮就有兵,有多少粮,就有多少兵。天府之国为天下粮仓,真不能弃啊。”

礼部尚书吴继善,是原成都县县令,他更不想离开成都:“陛下,成都可是宝地,不可轻弃,臣建议死守,与明军决战。”

刑部尚书李时英也紧跟谏言:“陛下,臣愿带家丁护卫,上城头守卫。请陛下力保成都,守住帝王之基。”

五大尚书,只有竹匠、工部尚书王应龙没有进言。他没读过什么书,也不知道这些个大道理。只是张献忠让他干啥,他就用心干啥,坚决干好,不打折扣。

......

众人说完,张献忠突然冷冷一笑:“诸位爱卿,你们,都没听过民谣吗?”

“这.......”民谣他们听过,可里面的意思,多着呢,一时也不清楚张献忠是怎么看。

“陛下,那民谣,不知如何传的,或不可信。”王国麟急忙开口。

张献忠突然冷冷一笑:“几个文呆子,都是读书读傻了。”

“朕本天上一星宿,奉了玉皇的旨,来人间清妖......”

张献忠这口头禅,所有人都会背了。只要他这样说,那他就是下定了决心,吃了秤砣铁了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张献忠继续道:“朕以后,要回天庭缴旨呢。”

“这民谣,就是玉皇新的旨意。明着告诉朕,巴蜀是困龙之地、囚朕之所。”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朕就该奉玉皇旨,弃蜀入陕,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这......”五大尚书,个个愣住,一个不敢回话。

张献忠又道:“再说,关中是咱老家,哪儿的乡亲,盼着咱咧。”

“关中之地,朕也熟悉。大汉、大隋、大唐建都,多在西安。蜀中虽富,但关中恒强。得关中者,得天下。得蜀,顶多是个富家翁。”

“你们这些个文呆子,只晓得享福,不晓得强军。来到成都,娶几房小妾,就走不动了。朕告诉你们,这富饶之地,又不会走。只要兵强,咱随时取来。谁敢阻拦?谁又能阻拦?”

“朕自打带十三个兄弟起家,一生南征北战,历经大小百余战,至今坐拥五十万大军。想当王,就当王。想当皇帝,就弄把龙椅坐坐,何人又敢不服?”

“只不过,蜀中困朕。现在,战马损失殆尽,出战又受制于人。所以,咱必须入陕,将秦人子弟多招募些,将西凉好马多抢一些。待兵强马壮,咱再回来,谁还怕了这崇祯小儿?”

“要是一味贪图荣华富贵、安逸日子,一味困守成都,进不得、退不得,蜗居一地、偏安一隅,咱必为世人耻笑。”

“而今,咱还有百万之众、千万之银、亿万之粮,家底丰厚。若退往关中,咱撒银成兵、散金拢将,足以再造关中繁华,又何惧李自成和崇祯小儿?”

......

五大尚书,听着张献忠的宏篇大论,知其心意已决,多说就是忤逆、闲话,一个不敢再反驳。

汪兆龄则是笑嘻嘻的,趾高气扬,又拿出一个坑人的离蜀方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104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