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203章 崇祯微服私访,苏州知府拿士绅开刀

书名: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作者:楚南风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6

苏州府,属于南直隶。

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南京六部管辖南直隶,管辖范围最大,辖十四府、四州。

包括应天府、凤阳府、淮安府、扬州府、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镇江府、庐州府、安庆府、太平府、池州府、宁国府、徽州府十四府。

辖徐州、滁州、和州、广德州四州。

天下富庶之地,都在南直隶。

崇祯一行,率领马队,扮作行商,一路疾驰,风驰电掣。

直接绕开南京,直达烟雨江南苏州府。

马队包下一家客栈,安营扎寨。

酒足饭饱之后,崇祯带着何庄、徐缺,方正化,便装出客栈,去苏州城的大街小巷,去走一遭。

大明苏州,城池周长三十七里,设有阊门、胥门、盘门、蛇门、娄门、匠门、齐门、平门八大门。

城池规模虽稍逊北京城,但人口比北京城还多,逾五十万,有“文人雅集、昆曲妙曼、吴门画派、书坊刻书”四大产业。

苏州水网密布,土壤肥沃,稻米高产,是名副其实的江南“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之语。

苏州还是大明最大的丝织业生产和贸易中心,盛泽、震泽机户云集,技术精湛,品类繁多、品质极佳,绫、罗、绸、缎、纱行销海内外。年产丝绸30万匹,可谓衣被天下。

官营苏州织造局规模宏大,盛极一时,为苏州织造之首

其余的玉器雕刻、金银器制作、家具制造、造纸、印刷、造船、酿酒、制酱、铜铁加工等产业,形成举世最强的手工业体系。

苏州地处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太湖交汇地带,河网密布,水运便利,还是南北货物转运的咽喉。

阊门一带,店铺鳞次栉比,百货云集。有大规模的丝绸市、棉布市、米市、鱼市、花市、果子行......不一而足。

苏州,还是全国乃至海外商品的集散地。湖广、江西的粮食,闽粤的蔗糖、水果、海货,安徽、浙江的茶叶、竹木,北方的豆麦、杂粮,以及日本、南洋的白银、香料,都在此交易。

大明税赋,苏州占了一成!

“陛下,天下战乱,苏州繁华,大明之福也!”何庄一路看、一路感慨。

崇祯摇摇头,叹息道:“我看未必,或许只是苏州官绅之福,不是大明之福。”

“朕以前派来的官员,到了苏州就只会替苏州官绅、江南士族说话,心里早没有大明,早没有朕。”

“不过,年前,朕选派一个得力干将陈洪谧,赴任苏州知府。”

“陈洪谧年富力强、公正不阿、公私分明,想必会有改观。”

“他走之时,朕曾细细交待,要注意江南士绅的腐蚀,全力走访疾苦、清查田亩、从严收税,为大明国库做贡献。”

“这久,朕一直征战在外。不知他任务,完成得怎样?”

“陛下,是否到苏州府衙走一趟,看看陈知府税收得如何?”何庄直击要害,要来个微服私访,突击暗访。

崇祯点点头:“此计甚妙,朕就去看看陈知府,如何对付这些狡诈的苏州官绅、江南士族。”

一行人,立马杀向苏州府衙。

苏州府衙虽不及应天府、顺天府那般巍峨,却也规制严谨,气象森严。

黑漆大门紧闭,两侧石狮威严,门额上“苏州府”三个大字遒劲有力。

门前街道虽宽,此刻却显得冷清,与阊门外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

崇祯很是满意,看来,府衙门客冷落车马稀,足见陈洪谧没有和江南士绅沆瀣一气、同流合污。

崇祯一行,刚到门口。

紧闭的苏州府衙的大门,居然打开了。

只见苏州知府陈洪谧,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一帮胥吏,敲锣打鼓,大摇大摆走了出来。

崇祯看得连连点点头,一个知府大员,不坐轿子,反而乘马,确实不错,确实没有辜负崇祯皇帝的希望。

何庄刚要走上前,崇祯一把拉住:“别急,咱看看再说。”

何庄急忙退下,侍立一旁。

突然,身后一众衙吏,居然牵着三辆囚车,囚车之内,还囚着三个浑身血污的长衫汉子。

一看,要么是读书人,要么是士绅。

崇祯大喜,一看就知道,这陈洪谧是要拿江南士绅开刀了。

呵呵......只要刀够快、官够狠,就不怕这积欠税银收不上来。

崇祯急忙一挥手,一行人立马紧跟着陈洪谧,一直跟到苏州城钟鼓楼下。

随着不停的敲锣打鼓,胥吏开始大喊:

“知府大人今日公开惩处抗税分子,公开公布政令,事涉税银,事涉田亩。”

“苏州城的父老乡亲,都来听训啦。”

一路跟随的百姓,越来越多。

等到了钟鼓楼下,百姓已经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陈洪谧翻身下马,在一众胥吏簇拥下,大步走上高台,眉宇间带着不容置疑的锐气。

早有书吏,将一张墨迹未干的大告示贴了上去。

陈洪谧站定,对下抱拳,朗声道:

“诸位苏州父老、士绅贤达!本府陈洪谧,奉天子明诏,牧守苏州。”

“今岁税赋,乃朝廷命脉,亦江南安定之基!然历年积弊,户册混乱,田亩不清,赋役不均!”

“富者田连阡陌而税轻如毛,贫者地无立锥而役重如山!此非朝廷本意,更非圣天子仁政!”

“本府自上任以来,详查历年鱼鳞图册,核对田亩人丁!现已查明诸多弊端!”

“有诡寄田亩于勋贵名下以逃税者,更有勾结胥吏,涂改册籍,中饱私囊者!”

“自今日起,本府将依田亩清丈之成果,重新厘定税基!凡隐匿田产、转嫁赋役者,限十日内至府衙自首,补缴税银,可从轻发落!”

“逾期不报,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所欠税赋,十倍追缴!涉事胥吏,一体同罪!”

“哗......”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卧槽,十倍追缴!”

“我去,一体同罪,这谁特么还敢徇私舞弊?”

“我看,这力度,前所未有啊!”

“就这?算个屁!那个知府大人来了,不都是这样搞?”

“对啊,抓几个没有后台、没有关系的作典型、倒霉蛋、背锅侠,吓唬吓唬百姓、糊弄糊弄皇帝,就过去了。”

.......

百姓议论纷纷中,只见陈洪谧大手一挥。三辆囚车打开,三个浑身血污的长衫囚徒,被带上了高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80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