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78章 西湖鄂王庙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秋雨来得悄无声息,却又连绵不绝,先是几滴试探性地落在临安城的青瓦上,继而便如断了线的珠帘,将整座城池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之中。

市井街巷的喧嚣被雨声掩盖,大内皇宫的金碧辉煌也在雨幕中显得黯淡了几分。

韩牧站在大内福宁殿的檐下,一身紫色道袍不染一丝灰尘。

韩牧望着眼前如织的雨帘,不由得拢了拢衣袖,秋意已深,这场雨更添了几分寒意,韩牧身后,大宋首相韩侂胄,枢密副使辛弃疾、翰林学士陆游几人陆续从寝宫中走出,几人脸上都是异常轻松的神情。

辛弃疾来到韩牧身侧,他望着远处被雨水洗刷得发亮的宫墙,辛弃疾鬓角已见霜白,但双目仍炯炯有神,尤其是此刻,他脸上笑意盈盈,激动无比,犹如是心里一块巨石落地。

“哎呀,这雨下得真突然呐!”

陆游轻咳一声,将手伸出檐外,接了几滴雨水:“秋雨连绵,本应伤怀,但今日真乃人生一大快事呀,就让这雨,彻底洗一洗这大宋天下吧!”

韩侂胄最后踏出殿门,他整了整官袍,手中捧着一封赵扩亲自批准的诏书。

“彻底为岳飞平反的诏书,官家已经同意了,这封诏书不日就正式公告天下,务观老兄,你为翰林学士,就由你亲自书写一篇祭文。”

“幼安老兄,就由你负责派出禁军将士,于岳飞埋骨处修建庙宇,官家已经下令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且亲自书写‘鄂王庙’匾额。”

“一个月后,待岳飞庙宇建立之时,我当亲自率领大宋文武官员亲自前去祭拜,一切就交给你们了。”

辛弃疾和陆游皆对着韩侂胄抬手道:“首相放心,我等一定将此事办妥。”

韩侂胄又看向韩牧问道:“小真人,眼下岳飞彻底平反一事已经敲定,川蜀吴曦那边,不知你何时准备出发?”

面对韩侂胄的担忧,此次韩牧一手促成岳飞快速平反一事,他还得亲自看到鄂王庙建成的那天。

“首相不必担忧,吴曦他逃不了,一个月后,待鄂王庙建成,贫道亲自主持门下全真弟子为岳武穆做一场超度法事,再去川蜀也不迟。”

韩侂胄、辛弃疾和陆游三人听闻韩牧要再等一个月,三人皆露出思索之意,韩侂胄首先开口提出问题。

“小真人,一个月会不会时间太长了,我担忧川蜀那边会有什么变故发生呀!”

辛弃疾也点头道:“不错,韩小友,此事可慢不得呀!”

韩牧却是微微一笑道:“无妨无妨,贫道有一个问题问两位,不知从临安到利州东路,寻常人得花多久时间?”

韩侂胄和辛弃疾闻言一思索,辛弃疾开口道:“临安此去利州东路不仅路途遥远,途中更是山川阻隔,就是大宋紧急军情使用的金字牌递日行约400里,快马也要二十日左右时间才能抵达。”

韩牧竖起指头对着辛弃疾保证道:“贫道如果说,我全力施展轻功之下,五日便可从临安抵达利州东路,你们可信乎?”

“五日?”

不仅是韩侂胄,就连辛弃疾、陆游两人都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来。

“没想到,小真人的轻功已经达到天下第一的境界,那也难怪了,倒是我多虑了,哈哈哈哈!”

辛弃疾捋着胡须笑道。

“首相,你就安心吧,既然韩小友说五日就能抵达利州东路,那就一定能五日抵达。”辛弃疾对着韩侂胄开口道。

韩侂胄瞧着韩牧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他也只好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就听凭小真人的意思了。”

四人目光落在远处雨幕中若隐若现的宫墙之上,陆游作为距离岳飞最近的人,如今岳飞终于沉冤昭雪,他也发出感慨来:“堂堂一代忠魂,竟然含冤近六十年,如今终于彻底平反,天日昭昭,我想从此以后,大宋的军心民心也能看到朝廷北伐的决心了!”

“是呀,时光匆匆,不知不觉间,自从建炎南渡以来,我们与中原隔绝已经有八十多年了,如今朝廷安定,金国已经是积贫积弱,正是我们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大好时机。”

韩侂胄看着远处的秋雨,显然,作为一个权臣,又是大宋名臣韩琦之后,韩侂胄有一种渴望建立不世功勋的渴望,他悻悻然的开口道。

此时,辛弃疾却面露凝重之色,他北伐之心不少于韩侂胄,但他久在地方任职,也知晓大宋如今同样也是积贫积弱,想要击败金国夺回中原,还需要循序渐进才可。

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辛弃疾的脚边,他抬手而言道:“首相,北伐并非儿戏,如今金人虽内乱,但其根基未动,我朝兵备不修,仓促出兵,恐非良策,依我之见,还是要循序渐进,逐步收复失地,才是稳中求胜之道。”

“务观老兄,你的意思呢?”韩侂胄又看向陆游。

陆游捋了捋被雨水打湿的胡须,叹道:“老夫以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充实国库,北伐之事,的确宜缓不宜急,但山东刚刚收复,我们也必须依靠此次山东之胜,趁机派出精锐大军制定北伐的计划。”

韩侂胄眉头紧锁,显然对这个回答不甚满意,他转向韩牧恭敬的问道,“小真人乃是道家高人,又是官家的老师,见识非凡,不知你以为如何?”

韩牧的话语权,在韩侂胄心里显然比辛弃疾和陆游都要重要。

韩牧看着韩侂胄开口道:“韩首相,自从建炎南渡以来,朝廷多次北伐皆是无功而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昔日岳武穆有言,收复中原,恢复失地,非三十万精锐大军不可,当下而言,纵然金国国力疲敝,依我看,怎么也要二十万精锐大军不可,还要有名将指挥,恐怕非数年之功可定。”

“辛老和陆老之言不无道理,北伐一旦失败,那些投降派势必会重新占据朝廷,如此一来,大宋才是岌岌可危。”

韩侂胄听闻韩牧所言,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931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