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494章 韩牧问道马钰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暮春的重阳宫笼罩在薄雾之中,青瓦飞檐若隐若现。

韩牧跟随马钰穿过三重殿宇,脚下青石板缝隙间生着嫩绿的苔藓,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岁月的脉络上。

“小师叔,前面便是藏书阁了。”马钰拂尘轻扫,宽大的道袍袖口在晨风中微微鼓荡,这位全真七子之首面容清癯,双目却炯炯有神,似能洞穿世间虚妄。

韩牧抬头望去,一座三层木构楼阁矗立在古柏环绕之中。

黑漆匾额上“藏书楼”三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檐角铜铃随风轻响,恍若天籁。

“吱呀——”沉重的楠木门被小道童推开,尘封的墨香扑面而来。

韩牧瞳孔微缩,只见数十排乌木书架整齐排列,上面堆叠的竹简、绢帛、纸册层层叠叠,浩如烟海。

“小师叔,自春秋时老子着《道德》五千言,我道家典籍已历千年积累。”

马钰从书架上取下一卷竹简,徐徐展开:“道家思想源远流长,论其久远可追溯至黄帝问道广成子之时。”

马钰指着竹简上的文字:“昔日老子提出'道法自然',认为万物皆由'道'而生,'道'无形无象,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一思想,基本奠定了我道家理论基础。”

“至东汉时期,张道陵于鹤鸣山得太上老君亲授,创立天师道,道教由此而来。”马钰的声音在静谧的室内回荡,“那时张道陵开创天师道以符箓咒术治病驱邪,广收门徒,影响渐大。”

“魏晋南北朝时,”马钰继续道,“道教分化发展,葛洪着《抱朴子》,倡导炼丹修仙;陶弘景整理道教典籍,建立神仙体系;寇谦之改革天师道,去除粗鄙之术,使道教更加精微深邃。”

“道教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融合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等,形成修炼体系,如内丹、外丹、符箓、斋醮等,皆为道教特有。”

马钰缓缓踱步,道袍轻拂:“至唐和本朝以来,道教达于鼎盛,唐皇室尊老子为祖先,建庙祭祀;昔日道君皇帝编修《道藏》,集道教典籍之大成。我全真、正一等大派相继兴起,各有所长。”

“我全真教讲究性命双修,清净无为,正一派重视符箓斋醮,济世度人。”马钰眼中流露出追忆之色,“昔日我曾跟随恩师遍访名山,求教各派高人,深感道教博大精深。”

韩牧的目光扫过那些泛黄的典籍,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他能感觉到体内那株新生的灵根正在微微颤动,仿佛在回应着什么。

“师侄,这些玄理固然精妙。”韩牧在一排漆木书架前驻足,指尖触碰到一卷《南华真经》,“但我现在更想知道,我道家玄门,可有真实的修真炼气之法?”

马钰雪白的眉毛轻轻扬起,拂尘停在半空。阁内忽然安静下来,连窗外鸟鸣都似乎远去。

“哦,小师叔为何会突然问询炼气修真之法?”马钰的声音忽然压低。

韩牧瞧着马钰一脸宽仁的模样,当即也是丝毫不带隐瞒的开口道:“此次下山有些奇遇罢了,师兄留给我的先天功,再加上我在少林修炼了易筋经还有九阳神功,我忽然隐隐间觉得自己似乎不一样了,那种能清晰感应天地灵气的感觉,或许,我已然踏出一条师兄都不曾抵达的道路了。”

听闻此言,马钰当即震惊的捋了捋胡须。

“原来如此,小师叔本就是天赋异禀之人,不仅身怀恩师的先天功,又有诸多奇遇,那易筋经乃是少林的镇派武学,相传乃是达摩亲自所传,小师叔机缘深厚,或许已然摸到我玄门的修真门槛也说不定。”

二人绕过几排书架,来到藏经阁最深处,这里光线昏暗,唯有一盏青铜长明灯幽幽燃烧。马钰从怀中取出一把古旧的铜钥匙,打开了角落里一个紫檀木柜。

“小师叔,自汉时张道陵创教以来,道家玄门确有炼气修真之术。”马钰取出一卷用青绫包裹的竹简,“但世人多以为虚妄,不知其中真有乾坤罢了。”

韩牧接过竹简,触手冰凉,解开青绫,只见简上刻着《周易参同契》五个古篆,他刚要展开,马钰却轻轻按住他的手。

“小师叔,魏伯阳此书虽为丹道祖经,却过于晦涩。……马钰转身从柜中另取出一册皮纸装订的书籍,“这本葛仙翁《抱朴子》或更适合小师叔入门。”

书册入手沉甸甸的,深蓝色封面上“抱朴子”三个银钩铁画的大字隐约泛着微光。

韩牧翻开书页,全神贯注地阅读起《抱朴子·内篇》,纸页沙沙作响,当看到“仙人服气”一章时,那些墨字突然在他眼中活了过来,如蝌蚪般游动重组:

“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

马钰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仿佛隔着一层水幕:,内丹之道,首重炼精化气,元精与元气相合,方能……”

韩牧已听不真切。他体内的灵根正疯狂汲取书中的信息,那些对常人而言玄奥难懂的文字,在他灵识中却化作清晰的修炼图景,丹田如鼎炉,精气似水火,周天运转若日月轮回。

恍惚间,他看见自己经脉中有点点银光流动,正是《抱朴子》所言“金液还丹”之象,阁内的空气突然变得粘稠,书架上的典籍无风自动,发出哗啦啦的响声。

“小师叔……”马钰一声轻喝,拂尘在韩牧眼前划过,打断了他的入定状态。

韩牧回过神来,发现手中《抱朴子》的书页竟泛着淡淡的金光,他深吸一口气,体内灵根仍在微微颤动,但已恢复平静。

“看来,这书对我很有用!”韩牧满意的合上书册,却感到那些修炼法门已深深印在脑海,“这《抱朴子》所言内丹术,可是分为四个境界?”

马钰点了点头开口道:“正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此乃全真内丹四要诀。”

说完之后,马钰顿了顿,声音更低,“但千百年来,有没有人能真正踏入炼气化神者,那就不得而知了,就是恩师他老家人,武功通玄,乃是公认的武功天下第一,可是终究也免不了生老病死,这修仙之途,实在是过于渺茫!”

韩牧同样顿了顿,他有灵根这件事就是告诉别人,别人都未必会相信。

武侠世界的人踏入修真境,说起来都是让人匪夷所思的事。

目前对于他而言,就是要通过道家历代典籍中的记录的炼气修真之法来印证自己,唯有通过摸索,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修真之路。

韩牧清晰感受到,自己体内的灵根正是突破这些关隘的关键,常人难以凝聚的“先天一炁”,如今对他而言却如水到渠成。

接下来的几日时间,韩牧开始在藏书楼中研究起道家典籍中记载的炼气修真之法来。

韩牧遍观历代的道家理论研究,他发现,道家修炼功法至唐以后有重大之发展,即“内丹”功法之创造。

内丹功法承继道家传统之守一、吐纳、行气、坐忘等修炼方法之精粹,以人之精、气、神作主要炼养对象,通过先天气、后天气的锻炼,使三者在体内凝聚成丹。

唐末五代以来,钟离权、吕洞宾、崔希范、陈抟等着名道家为内丹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其基本原理为:“顺则生人生物,逆则成佛成仙。”即认为太初无形无象之道,即真元之气,此气化为阴阳,阴阳再生成三,三衍生万物,此即宇宙之生成,道家谓之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不息之道。

道家创内丹,据上述顺行生成之道逆而行之,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由三合二,由二合一,一归无极,重返本源,修真成仙,永离死生。

内丹流派繁多,有先性后命之北宗,有先命后性之南宗,有倡阴阳同类双修之东派,有于双修之中强调清静自然之西派。

各派主张虽有不同,但修炼内丹之大体过程、步骤基本一致:第一阶段曰筑基,亦称炼己,即重在补亏填虚,以调动人体生命潜力,发挥心神意念作用,熟练呼吸控制技能,亦即气功之初步功夫。

此一段以内气通任督二脉出现小周天循环为主要标志。

第二阶段曰炼精化气,即炼三归二(精、气、神三者化为气神),亦称\"初关”。筑基亦称\"道术”,进入第二阶段方可称“仙术”,其重点在于由元精化为元气、元神,构成大药,作为丹母。有采药、封炉、炼药、止火等四步。

第三阶段曰炼气化神,即炼二归一(化气为神),亦称“中关”。其法为运入定寂照之力培育元神,由有为过渡至无为,至此,可谓“丹成”。

第四阶段为炼神还虚,又称上关,为丹法最高境界,此阶段纯入性功,常定常寂,一切归元,无遮无碍,万象通明,与天地、宇宙合一,元神可从天门而出,离体成仙。

《丹经极论》云:“存养既成,气足神全,出入自由。身外之身即法身,聚则成形,散则成气……隐显莫测,变化无穷,千里万里,须臾即到,过去未来之事,一一皆知,方可谓之阳神。”

韩牧从众多的理论中找出炼气入门之法,韩牧从张紫阳真人着论中找出,“吾别无他术,为能定心。”又曰:“目不乱视,神返于心,乃静之本。”炼神可分四步,即收心、守一、止念、入静。

“炼气需先调息、运气,静坐之际,先行闭息之道。闭息者,夫人之息,一息未际,而一息续之,今则一息即生,而抑后息,后息受抑,故续之缓缓也。久而息定,抑息千万不可动心,动心则逐于息,息未止而心已动矣。”

“始而有意,终于无意,起初用意引气旋转,由中而达外,由小而至大,一句一圈,数至三十六通而止。乃至收回,由外而旋内,从大而至小,亦数至三十六遍,复归太极而止,是为一周天也。久则不必用意,自然璇机不停,法轮自转,真个有歇手不得处。”

找到了修炼的具体方法,韩牧便开始打算开始尝试修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926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