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151.8万字

第456章 启程返回终南山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西夏兴庆府的街市,在上午太阳升起时分最是热闹。

土黄色的城墙将四方的天空裁成一块块,而城墙下的人声却如沸水般翻腾不息,自贺兰山吹来的风,卷着细沙,掠过街道,将商贩的吆喝声吹得断断续续。

街边排列着毡帐与土屋,参差不齐。卖熟羊肉的回鹘人蹲在自家帐前,用弯刀片着羊腿上红白相间的肉,刀刃上沾着油光,他的吆喝声混在西夏话、汉话、吐蕃话之间,竟显出几分奇异的和谐。

几个披发左衽的党项汉子围坐在矮桌前,以手抓肉,就着马奶酒大嚼,酒液从胡须上滴落,渗入泥地。

驼铃声自远处传来,一队波斯商人牵着双峰驼慢吞吞地走过。

骆驼背上驮着彩色玻璃器与大食地毯,在夕阳下泛着异样的光彩。有个汉人书生模样的青年站在道旁观望,却被驼队扬起的尘土呛得咳嗽连连,只得用袖子掩面退到一边。

转角处,几个吐蕃喇嘛的红袍在风中鼓荡,他们手持转经筒,口中念念有词,对周遭的喧嚣充耳不闻。

有个卖西夏文佛经的小贩试图向他们兜售,却被摆手拒绝,小贩也不恼,转而向路过的党项贵族妇女推销,那妇人头戴金花冠,耳垂上坠着绿松石,犹豫片刻后竟买下了一卷。

街心的泥地上积着前日的雨水,混着马粪与尘土,已成糊状。

一个赤脚的孩童跑过,溅起泥点,落在旁边卖陶器的摊子上,摊主是位老者,皮肤如风干的胡桃,见状只是叹了口气,用袖子抹去陶罐上的污渍。他的货品中有中原式的青瓷,也有党项人喜爱的褐釉陶,排列得整整齐齐,却少有人问津。

酒肆门口挂着羊皮灯笼,已有斜照的太阳光透出,里面传出琵琶声,却非中原曲调,而是掺杂了羌笛韵律的异域之音。

两个喝醉的西夏军官互相搀扶着出来,腰间佩刀碰撞作响,他们用西夏话大声谈笑,忽然对着墙角撒起尿来,

正午时分,从西夏王宫城楼上响起一阵鼓声,伴随着城池缓缓打开,鼓声响彻全城,韩牧和法明还有唐怜儿三人策马从皇宫中缓缓走出,当三人驶离皇宫,韩牧顺着皇宫大门关闭的空隙回头一望,脸上浮现出一道意犹未尽的神色来。

巡逻的西夏士兵在街道上来回穿梭,铁甲在太阳光下泛着冷光,三人策马驶过繁华的街道。

数日前,定海王李沧澜还率领一万大军企图颠覆政权,如今这才几日时间过去,街道依旧还是那个繁华热闹的街道,风卷着沙尘,掠过人来人往的街市,淅淅沥沥的商人旅客络绎不绝。

伴随着太阳高照,西夏城的轮廓在漫天黄沙中渐渐模糊,韩牧勒住缰绳,回头望了一眼那座巍峨的城池,心中升起一道别往的感觉来。

“韩道友,可是舍不得走?”法明和尚骑着一匹枣红马,宽大的僧袍在风中猎猎作响,脸上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

韩牧收回目光,轻咳一声掩饰尴尬:“法明小友说笑了,只是想起在西夏这些时日的经历,不免有些感慨罢了。”

一旁的唐怜儿轻哼一声,她身着一袭淡青色劲装,乌黑的长发用一根银簪随意挽起,英姿飒爽中透着几分女儿家的娇俏。

“臭道士,你怕不是在想那位绝色的西夏王妃吧?我瞧你每次见到她,眼睛都直了。”

韩牧面上一热,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西夏王妃那倾国倾城的容颜,那双如秋水般清澈却又深不可测的眼眸,那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高贵与妩媚。

“哈哈哈哈,怜儿姑娘莫要取笑。”韩牧干笑两声,连忙催马前行,“我们还是快些赶路吧,天黑前得找到落脚处。”

三人策马向南,渐渐远离了西夏城。

韩牧的心却像被一根无形的丝线牵引着,但他也明白,如今可不会为了一个女子就这样牵制在一个地方。

“红尘万丈,皆为虚幻。”

韩牧明白,西夏王妃虽美,却犹如是带刺的玫瑰,终究有花谢花落的一天,他如今,可是要一心修真之人。

唐怜儿在一旁撇了撇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却终究没再说什么。

大半日时间过去,夕阳的余晖将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投在荒芜的戈壁上,远处,几只秃鹫在天空中盘旋,发出凄厉的鸣叫。

第一夜,他们在戈壁边缘的一处废弃烽火台过夜,韩牧生火,唐怜儿取出干粮分给大家,法明和尚则盘腿而坐,闭目诵经。

夜风呜咽,吹得火堆火星四溅。

接下来的十余日,三人沿着西南方向进入吐蕃地界,沿途景色逐渐变化,从荒凉的戈壁到起伏的丘陵,再到郁郁葱葱的山谷,气候也越发多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暴雨倾盆。

这一日,他们来到一处吐蕃小镇。镇子不大,却因地处商路要冲而颇为繁华。

街道两旁摆满了各色货摊,叫卖声此起彼伏。不同民族的商旅穿梭其间,形成一幅热闹非凡的画卷。

“韩施主,怜儿姑娘,”在一家客栈安顿好后,法明和尚对着法明和唐怜儿郑重其事地说道,“贫僧明日就要启程返回西域少林了,我们就在此别过吧。”

韩牧看着法明身影,回想此次从西域一行到西夏一行,法明数次不顾危险出手相助,尤其是西夏皇宫韩牧突破的关键时候,法明不顾强敌也要拦住李沧澜和一众高手。

“既然如此,咱们后会有期!”

法明朝着韩牧点点头:“半年之约,贫僧一定记在心上,届时必在西域少林恭候韩施主大驾。”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串佛珠递给韩牧,“这串佛珠伴随贫僧多年,今日赠予韩道友,望能护你平安。”

韩牧双手接过,郑重道谢,唐怜儿也向法明行礼告别,眼中竟有几分不舍。

翌日清晨,三人来到镇外岔路口,法明和尚合十行礼,转身踏上北去的山路,背影很快消失在晨雾中。

“我们也该上路了。”韩牧深吸一口气,转向唐怜儿开口道。

离开吐蕃小镇后,两人沿着商路向东南方向行进。起初几日还算顺利,但进入山区后,天气骤变。

那日午后,原本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韩牧抬头望天,皱眉道:“要下大雨了,看来,我们得找个地方避一避雨。”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已经砸落下来。

两人匆忙催马前行,寻找避雨之处,雨水很快打湿了衣衫,唐怜儿的头发贴在脸颊上,显得格外狼狈。

“前面有个山洞!”韩牧指着不远处喊道。

两人下马冲进山洞,里面干燥宽敞,显然是过往商旅常用的歇脚处,韩牧迅速生起一堆火,唐怜儿则取出干爽的衣物到洞内深处更换。

唐怜儿换好衣服出来,她看着韩牧周身一点没有雨水打湿的痕迹,当即发出疑问道:“臭道士,你究竟练了什么神奇武功,竟然这般的厉害?”

火光映照下,唐怜儿未施粉黛的脸庞显得格外清丽脱俗。

“没什么,能让我天下无敌的武功而已!”

雨下了整整一夜,两人围着火堆,聊起了此次西夏之行。

次日清晨,雨过天晴。两人继续赶路,却在一处峡谷遭遇了山贼袭击。

“把值钱的东西都交出来!”十余名彪形大汉从两侧山崖上现身,手持各式兵器,为首的独眼大汉厉声喝道。

韩牧瞧着这些拦路打劫的山贼,对于如今的他而言,这群拿着武器的山贼,对付他们也就是抬抬手的问题,韩牧看着唐怜儿低声道:“这些人中连一个二流高手都找不出来,就交给怜儿姑娘你来解决了。”

唐怜儿明白韩牧的意思,她点了点头,从腰间抽出一把细如柳叶的飞刀,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

战斗爆发得很自然,只见唐怜儿身形灵动,飞刀出手必中,转眼间已有三人倒地哀嚎。

不到片刻功夫,大半的山贼都死在唐怜儿的暗器之下。

“咱们碰到厉害角色了,弟兄们,快撤!”独眼大汉见势不妙,招呼手下仓皇逃窜。

待那些山贼逃走后,韩牧看着唐怜儿手中的飞刀,若有所思:“怜儿姑娘的暗器功夫出自唐门,还算过得去,你若是想学更为厉害的高深武学,我倒是可以传授你一两门?”

唐怜儿神色一滞,随即从衣袖中掏出暴雨梨花针来,摇了摇暴雨梨花针笑道:“算了吧,你把暴雨梨花针还给我了,待爹爹和祖父将这暴雨梨花针复制出来,配合我们唐门的身法,不说独霸江湖,威震蜀中也是绰绰有余了。”

韩牧只是笑着摇了摇头。

半个月后,他们终于抵达四川与吐蕃的边境,站在一处高坡上,远处蜀地的青山绿水已隐约可见。

“终于回到大宋的边境了。”韩牧长舒一口气。

唐怜儿却没有韩牧那般欣喜,反而显得有些心事重重,她望着远处的群山。

这两个月的相随,显然她对韩牧产生了一丝情愫,一旦回到利州西路,韩牧就要返回终南山去了,唐怜儿不免有一些暗自神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