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384章 施展决定轻功,直奔四川

书名:射雕:师兄走了,我只好天下无敌 作者:剑南安抚使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07

大内皇宫的朱红宫墙在夕阳映照下泛着血色光芒,韩牧从中书门下取得了黄绢诏书,韩侂胄亲自领着韩牧走出中书门下。

“首相大人请留步,贫道这就准备出发前去利州西路了。”

韩侂胄和韩牧都停下脚步,韩侂胄一身紫色官服显得位高权重,韩牧一身紫色道袍却显得超然世外,韩侂胄微微侧身,阳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半明半暗的阴影。

“小真人。”

韩侂胄看向韩牧,脸色有些凝重。

“不知首相还有何指教?”韩牧声音平静,神色异常的淡然从容。

“小真人,此去四川定要严加小心,吴曦企图叛逆之事不仅事关四川的安定,更是关乎整个大宋的北伐计划,若是有什么闪失,恐怕会丧失我朝眼下的大好局势,一切,可都拜托给小真人了。”

韩侂胄缓步上前,对着韩牧微微躬身一拜紫袍玉带在秋风中微微摆动,这位权倾朝野的宰相,此刻眼中竟流露出一丝复杂神色。

韩牧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见的弧度:“多谢相爷挂念,贫道行事,自有分寸,一定不会有损大宋如今的局面的。”

“好,那就拜谢小真人了。”

两人对视片刻,韩侂胄放心的点了点头,接着便走向另外一端的宫墙方向,背影在长长的宫道上拉出一道孤寂的影子。

韩牧不再迟疑,大步流星穿过重重宫门,当他踏出大内最后一道宫墙时,夕阳已沉入西山,暮色四合。

“七日……这一次正好借着一个机会,挑战一下我的极限。”韩牧低声自语,他将诏书收好,寻常路程,从大宋最东边的行在临安到最西段的利州西路,寻常车马也需月余,而他必须在七日内赶到。

韩牧来到一处宫墙的平地上,他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体内真气如江河奔涌。

少林七十二绝技打下的根基,易筋经、九阳真经、九阴真经,先天功、葵花宝典、心意气混元功等十多道真气在他体内生生不息的运转,这些常人穷极一生也难精其一的无上武学,在他体内奇妙地融合、运转,形成一个完美的周天循环。

“起!”

一声轻喝,韩牧身形陡然拔高,如离弦之箭射向夜空。

他足尖在城墙砖石上轻点,每一次接触都精准地借力腾跃,转眼间已越过临安高大的城墙,没入城外黑暗之中。

夜风呼啸在耳畔,韩牧将真气灌注双腿,少林轻功加全真教的金雁功,使得他每一步都能跨出都有十余丈远,身形在月光下化作一道模糊的灰影,沿着官道向西疾驰。

第一夜,他穿越了富庶的两浙东路。

江浙路水网密布的江南地带,寻常人需绕路而行的大小河流,对韩牧而言不过是借力之处。

葵花宝典里的运功引气之法使得韩牧身法快到极致,加上金雁功和少林轻功的配合,使得韩牧在水面上如履平地,偶尔脚尖轻点荷叶或浮木,身形便又向前飘出数十丈。

一夜的功夫,韩牧便已经出了江浙地界,一口气施展轻功跑出两百里,韩牧丝毫不觉得疲惫,反而体内的真气在全力发挥之下,似乎变得更加的澎湃起来。

黎明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笼罩了江南。

雨水如注,官道很快变成泥泞沼泽。韩牧眉头微皱,体内真气流转,九阳神功的热力透体而出,雨水在离他身体三寸处便被蒸发成白雾,远远望去,他仿佛被一团移动的云雾包裹,在雨幕中若隐若现。

“这九阳真气果真厉害,练至大成,可水火不侵原来是这个道理。”

韩牧想起了在少林寺藏经阁里,在九阳真经的秘籍背面看到的记载。

九阳真经虽然讲究阴阳合济,但其练到大成,以至于体内生成的九阳真气却是至阳之声,练此功前,必须熬过全身燥热自焚之苦,从表现来看,九阳真气乃是天下至刚至阳的真气。

思绪间,韩牧已来到一条暴涨的河边,整条河流宽十丈有余,原本的石桥已被洪水冲垮,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树枝杂物奔腾咆哮。

“区区洪水,岂能阻我?”

韩牧长啸一声,身形陡然拔高,竟直接踏着汹涌的浪头而过,每一次下落,足尖在水面轻轻一触,九阴真经的阴柔之力便让他如羽毛般轻盈,而九阳神功的阳刚之气又在下一次腾跃时提供爆发之力,阴阳相济,生生不息。

第二日午时,韩牧进入江南东路,这里地势渐高,丘陵起伏,为节省时间,他不再绕行官道,而是直线翻越一座座山丘。

陡峭的岩壁对他来说如履平地,少林“壁虎游墙功”让他能垂直攀援,而全真教的“金雁功”又让他在山崖间飞跃如猿猴。

正午烈日当空,韩牧额头却不见一滴汗水。

先天功自动运转,将外界炽热的阳气转化为自身真气,不仅不觉疲惫,反而内力更显充盈。

白日,韩牧全力运行真气,夜晚,韩牧也打坐凝神,经过两日的奔波,他每日消耗的真气不计其数,当他再次运功时,忽然发觉,丹田之中,被先天功真气包裹的那颗光华种子,似乎又变大了。

根据韩牧的推测,只有不断的消耗真气,而丹田之中随着真气的不断消耗,就连奇经八脉流淌的真气就会加快流动,他感觉到,那颗像种子的东西,已经有珍珠大小。

第三日,淮南西路。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阵狂风大作,逆风而行,常人寸步难行,韩牧却将真气外放,在身前形成一道锥形气罩,破开风阻。

远远望去,只见一道白线在麦浪中急速穿行,所过之处,麦秆纷纷向两侧倒伏,又在他身后缓缓立起,仿佛从未有人经过。

偶尔有田间劳作的农夫抬头,只觉眼前一花,似有影子掠过,再定睛看时,却什么也没有,只得摇摇头,归咎于自己眼花了。

韩牧半日功夫又行了两百里,前方,韩牧来到宽阔的淮河上游。

只见淮河水势湍急,时值秋季,两岸芦苇丛生,已经不见绿意盎然,尽是一派枯黄之感。

淮河上,一艘宋军战船正在淮河上破浪前行,船头劈开浑浊的河水,留下两道白色浪痕。

船上三十余名宋军士兵各司其职,有的在了望,有的在操帆,有的在检查兵器。

船首处,一名身着铁甲的校尉手按佩刀,目光凝重地望着前方河道。

“张校尉,再有半日便可抵达目的地了。”一名年轻士兵上前禀报。

张校尉微微颔首,眉头却未舒展:“传令下去,加强戒备,这一带水域复杂,金人细作时常出没。”

“是!”士兵领命而去。

就在此时,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暗了下来,远处天边,一团乌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压了过来。河面上的风骤然增大,吹得船帆猎猎作响。

“不好!要变天了!”校尉脸色一变。

“快收帆!准备应对暴风雨!”

士兵们慌忙行动起来,但为时已晚,那乌云转瞬间已笼罩头顶,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砸在甲板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29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