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40章 首题论战,各院排兵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扬州城的暮春带着几分燥热,琼花巷的飞絮掠过朱雀广场的汉白玉围栏时,十二座书院的青衿学子已按方位肃立。

“各州书院听令!”

扬州刺史洛洪的声音穿透晨雾,他身着五品青罗官服,腰间金鱼袋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这位素以铁面着称的封疆大吏抬手一挥,四名金甲武士便抬着朱漆考案步入场中,案上黄绢卷轴微微颤动,似有风雷隐于其间。

“大陈一百三十年学院大比,第一关文锋试——开考!”

话音未落,三皇子陈睿渊的鎏金步辇自观礼台后转出。这位身着月白锦袍的天家贵胄轻摇折扇,目光扫过台下诸生时,唇角勾起一抹若有似无的笑意。他身后的镇南王陈昊却斜倚在鎏金交椅上,翡翠扳指叩击扶手的节奏与场内铜漏的滴答声诡异地重合,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厮杀打着节拍。

“《青苗法新议》,辩富国与富民之先后。”

洛洪展开黄绢,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凝,“各州书院可遣代表上台陈论,每院限时一炷香。”

洛洪话音方落,十二座书院所在方位顿时泛起声浪。

国子监这边。

“自然是我出马!”秦朗握拳往掌心一叩。

秦朗话一说完,被赵承德抬手按住肩膀。

“秦兄,这头阵不如我来。”

赵承德广袖轻拂,“去年冬月我随父亲列席户部茶会,听得三司使亲口解释青苗法‘固本培元’之理——”

“何况首题需辩‘先后’,当以礼制为纲,我曾在国子监讲过《周礼·地官》篇,正合此题。”

温清悠与林诗允交换眼色。前者轻捏帕子,后者抚了抚鬓边琉璃钗,二人皆出身翰墨世家,素知赵承德乃世家子。

“赵公子博古通今,必能镇住场子。”温清悠轻声附和,帕子掩唇时掠过案上备好的蜜渍金桔——这是世家子弟保持声线清亮的秘诀,与寒门学子啃窝头润喉的景象形成刺目对比。

秦朗望了眼赵承德自信上扬的眉梢,捺下争强好胜之心。他虽不耐之乎者也,却知首阵若败,国子监百年清誉将蒙尘。“也好,对赵兄,我还是信得过的。”

“善。”

林夫子抚须颔首,“记住,论富国当引‘食货志’,论富民需提‘常平仓’,切勿与其他学院争一时口舌之快。”

赵承德点头道,“学生省得。”

铜漏滴到第七声时,他已踏上考案高台。

云溪书院:

“让李宇上!”

角落忽有粗布短褐的学子振臂,“他去年在扬州府衙门前痛陈青苗法弊端,连洛刺史都曾驻足倾听!”

被唤作李宇的青年推了推竹骨折扇,扇面上“铁骨”二字墨迹未干。

栖梧书院:

“选李慕然!”

书院山长压低声音,将一卷泛黄账册塞进学子袖中,“记住,在《西域通商考》里抖出‘漠北盐枭与胡商合流’的证据。”李慕然捏紧账册,指腹触到内页夹着的纸条,上面“镇南王府授意”六字朱砂未干。他望向观礼台阴影里的鎏金交椅,喉结滚动——这是他第一次直面权贵,却要拿寒门学子的命做赌注。

崇文书院:

“苏婉儿师姐请!”

几位参赛学子拱手道。

苏婉儿轻抚鬓边珍珠步摇,袖中滑出半卷《盐铁论》抄本。她余光瞥见其他书院,忽然想起昨夜夫子的叮嘱:“需在‘富国’与‘富民’间寻平衡,莫触三司使霉头。”

鸿鹄书院:

“让我上,给世子打头阵。”

肤色黝黑的少年他叫张铁牛,书院夫子欲阻拦,他却已大步跨出——大比台上。

“铁牛还是这般性情,夫子,让他去吧。”陈靖看着张铁牛的背影道。

漠北书院:

“派苏烈。”

戴狐裘帽的老者眯起眼,往学子腰间塞了枚鎏金腰牌,“记住,只谈西域商路对边防的益处,莫提盐税分成。”

苏烈点头,掌心握着镇北王亲赐的狼毫笔,笔杆刻着“漠北孤狼”四字。他望向对面栖梧书院的周明远,嘴角勾起冷笑——那些试图染指盐路的蝼蚁,都该被碾成齑粉。

其余书院动静各异——

- 致远书院贺知涵负手而出,腕间算盘轻晃,此人曾编纂《大陈会计录》节本,此刻目光如炬,似要将策论数字都嚼碎入腹。

- 云澜书院内争执声忽起,穿短打的弟子们推搡间,熟读《商君书》的沈清禾被推至前列,他拂袖时带起案上竹简,“治世不一道”五字跃然眼前。

- 临江书院林牧的狼毫悬在半空,七年前夫子修订的《青苗法实施细则》残卷摊开案头,纸角焦痕里还藏着当年灾荒时的墨泪。

- 清风书院张云舟上前时踉跄半步,指节因攥紧墨锭泛出青白,袖口“修身齐家”的刺绣被冷汗洇得发皱。

- 白露书院李景逸的青铜算筹碰得叮当响,算珠上“均输平准”四字映着晨光,他每拨弄一枚,便在心里默算:多征一文青苗钱,江南织户要卖几尺锦缎才能活命?

- 苍梧书院少年突然往掌心吐唾沫,粗布短褐下的胳膊青筋暴起:“说什么富民!先让百姓能吃饱饭,再谈朝堂大计!”他的策论纸上,“饥民”二字被墨团浸透,像滴在宣纸上的血。

交锋前奏

当十二名代表在考案前站定,秦朗的目光扫过众人:寒门士子的粗布补丁、世家子弟的玉佩流苏、女弟子腰间的兵器配饰……他忽然意识到,这场看似文墨之争,实则是刀刃上的舞蹈——有人要保乌纱,有人要争活路,有人要借大比剖开王朝的脓疮。

云溪书院李宇打开折扇,扇面“民为贵”三字被风掀起一角,露出背面隐约的血痕——那是父亲被廷杖时溅在扇面上的血。他望向观礼台上的三皇子与镇南王,忽然想起书院墙上的残碑:“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铜漏滴答,一炷香燃起。

洛洪掷下令旗:“首题陈论,开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6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