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81章 灯影坛深,王霸初交锋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秦朗缓步登坛,青衫在羊角灯下显得格外沉静。

他并未直接反驳,反而问道:“陈世子可知,当年武王克商后,并未屠朝歌,反倒是‘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霸道如利剑,可斩乱麻,却斩不断民心怨结。秦穆公三用孟明视,败于崤山仍不追责,终得西戎十二国臣服;反观夫差用伍子胥之策,以霸道灭越,却终丧姑苏台——可见霸道能得一时之胜,王道方是万世之基。”

“秦兄这话未免迂腐!”

陈靖冷笑,“《大陈会典·刑律篇》云‘严惩方能止恶’,若对盗贼讲王道,对叛逆讲仁义,律法岂不成了废纸?”

“世子只知其一。”

秦朗从容抬手,指向坛侧的《大陈会典》刻石,“《会典》首篇便载‘德主刑辅’,汉武帝用卫青霍去病逐匈奴,却也设太学、举贤良,正是‘霸道为表,王道为里’。若纯任霸道,譬如以猛药医人,虽能速效,终伤根本。”

这话一出,考评团的吏部侍郎王大人微微颔首:“引典精准,切中要害。”

陈靖却上前一步,声线陡然凌厉:“秦兄可知幽州苦寒?去年冬,西梁扣关,城中粮草断绝,是我父王以‘逾期不降者屠城’相胁,才逼退敌军。那时,王道能让百姓不受冻馁吗?”

他猛地指向玄旗,“乱世需用重典,弱国无资格谈王道!”

坛下哗然。柳如是急得直跺脚:“他这是偷换概念!秦朗快用《孟子》里的‘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怼他!”

秦朗果然抬声道:“世子所言,是‘以力假仁’的伪霸道。真正的霸道,如商汤灭夏、周武伐纣,皆因‘替天行道’;若恃力妄为,譬如桀纣,终致身死国灭。《大陈会典·君道篇》明言‘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此乃太祖亲书——难道世子认为,太祖定天下,靠的是霸道而非民心?”

话音未落,考评团中忽然响起一声“夺旗”!

工部尚书周正明指着陈靖:“方才陈世子言‘弱国无资格谈王道’,与《大陈会典·邦交篇》‘虽小国亦需修礼’相悖,当缴半角令旗!”

陈靖眼中闪过一丝错愕,随即解下腰间令旗,撕下半角掷于坛上,却依旧朗声道:“律法可变,时势不可违!当年徐将军平定南越,若不用‘连坐法’震慑叛军,何来今日的太平?这便是霸道的实效!”

秦朗拾起那半角令旗,缓缓道:“徐将军筑堤用《考工记》,平叛后却减税三年,正是先用霸道止乱,再用王道安邦。可见王霸并非对立,而是‘宽猛相济’——正如《大陈律》既有‘笞杖徒流死’,亦有‘八议’‘减刑’,这才是治国正道。”

戌时三刻的梆子敲响时,坛上令旗已见分晓:秦朗手中的青旗完好无损,还多了半角玄旗;陈靖的玄旗虽只剩半面,却依旧插在架上,猎猎作响。

洛洪正要宣布初辩结果,陈靖忽然朗声道:“秦兄若敢接我次辩,明日‘边军屯田’一题,我定让你见识何为‘实效’!”

秦朗拱手回礼:“固所愿也。”

坛下的议论声浪更高了。

柳怀安望着秦朗的背影,对柳如是道:“这小子倒比之前沉稳了。只是……过于强调王道,怕是不懂边境的血与火。”

柳如是却望着那面缀着半角玄旗的青旗,轻声道:“可他说‘王霸相济’时,眼里的光,倒像极了当年徐将军筑堤时的样子。”

夜色渐深,羊角灯的光晕在坛上投下交错的影子。

秦朗走下坛时,林诗允递过一盏热茶:“方才你引《君道篇》时,三皇子的扇子停了三次。”

温清悠则晃着手里的面人:“我早说过,你论道时的样子,比拆弩机更神气!”

秦朗接过茶盏,指尖触到温热的杯壁,忽然望向陈靖离去的方向。那玄袍少年的背影在灯火尽头一闪而逝,像一柄藏在鞘中的剑,锋芒未露,却已让人感受到刺骨的寒意。

他知道,这初辩的胜负只是序幕。当“边军屯田”遇上“皇权相权”,这场论战台的较量,终将撕开平静的表象,露出底下盘根错节的暗流。而他袖中那枚莲花鹅卵石,此刻正随着步伐轻轻颤动,仿佛也在应和着这越来越近的风暴。

坛下各书院的论战也正酣,虽不及主坛激烈,却各显锋芒。

白露书院的李景逸抽到“王道”方,手中折扇轻点案几:“昔日管仲相齐,既用‘尊王攘夷’的霸道立威,更以‘相地而衰征’的王道安农,方得九合诸侯。若纯任霸道,譬如筑屋只架梁柱,终难挡风雨。”

清风书院的张云舟执“霸道”,立刻反驳:“齐桓若不率诸侯伐楚,难道凭仁义让楚子低头?《大陈会典·军制篇》明言‘兵者,国之大事’,王道需以霸道为盾!”

两人引经据典,折扇与茶盏交替起落,倒像是在对弈般攻防有序。

漠北书院的陆苍梧扯着嗓子为陈靖助威,对着云溪书院的李宇嚷道:“你们江南人懂什么!去年漠北雪灾,若不是将军用‘强征富户粮’的霸道手段,早饿死一半人了!王道能当饭吃?”

江晚柠却端坐着,声音清软却有力:“陆兄可知,灾后巡抚用‘以工代赈’的王道法子,让灾民修水渠抵粮债,既解了燃眉,又兴了水利——这才是长久之计。”

李宇跟着点头:“《会典·荒政篇》写着呢,‘罚富不如劝富,强征不如疏导’。”

致远学院的贺知涵与苍梧书院的顾承泽正争得面红耳赤。

贺知涵指着案上的《西域通商图》:“西域诸国,畏强亦慕义。咱们既设榷场收税(霸道),又送农技书籍(王道),才让商旅不绝。单靠刀兵,早把商路断了。”

顾承泽冷笑:“那是因为咱们有十万边军镇着!前年于阗国敢扣商队,还不是靠镇西将军带三千骑兵围了王城?”

临江书院的林牧则对栖梧书院的李慕然道:“王道如春耕,霸道如夏耘,少了哪个都结不出秋实。你看《大陈会典》,既规定‘盗牛者枷号’(霸道),又写‘孝子免徭役’(王道),本就是一体两面。”

李慕然抚着书卷笑道:“林兄说得是,可如今藩镇坐大,若不先用霸道削权,空谈王道,怕是连《会典》都没人遵了。”

坛下百姓看得热闹,卖糖葫芦的老汉对同伴道:“还是国子监秦公子说得透,又要刀子硬,又要人心暖。”

旁边的书生摇头晃脑:“依我看,白露书院李公子引的‘《礼记》大同篇’更有味道,只是少了点烟火气。”

观礼台上,吏部郎中对杨府尹笑道:“这些后生,把朝堂上吵了十年的事,辩得倒透彻。秦朗能从‘王霸相济’立论,比单纯喊口号的高明多了。”

杨府尹点头:“陈靖虽失了半角旗,可那股子锐气,倒有幽王府的狠劲。明日论‘边军屯田’,怕是要见真章了。”

夜色渐浓,各坛论战陆续收声。

秦朗望着远处漠北书院仍在争执的身影,忽然想起陈靖方才那句“弱国无资格谈王道”,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袖中鹅卵石——那“徐”字仿佛带着温度,提醒着他:无论王道霸道,终究要落到“为民”二字上。而这场论战,早已不是书院之争,分明是未来朝堂的预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0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