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6章 少年赠行星火传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赵虎见秦朗脚步轻快,忍不住问:“公子,咱们接下来去哪?”

“去码头。”

秦朗望着远处的运河,水面上的船只正扬帆待发,“给三皇子送军户册子,顺便……再看一眼扬州的水。”

他知道,这一去京城,前路定有惊涛骇浪。但此刻握着手里的两本册子,想着洛洪的“别怕”,洛云舒的“等消息”,想着柳如是的账册,周鹤龄的旧策论,想着街头巷尾还在流传的“少年强”,忽然觉得,那些风浪再大,也挡不住要往天光里长的青竹。

扬州的暮色里,运河的水波轻轻拍打着堤岸,像在为即将远行的少年,唱一支关于锋芒与坚守的歌。

行馆的庭院里,秋雨刚歇,青石板缝里冒出些湿绿的苔藓。檐角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将国子监学子收拾行囊的身影映在白墙上,忽明忽暗。

秦朗正对着案上的地图标注西陲营田的节点,赵虎掀帘进来,带着一身潮气:“公子,外面来了好些人,说是各书院的学子,来送咱们一程。”

秦朗放下笔,走到廊下。庭院里已站了二十余人,青衫、蓝袍、灰布衫子错杂着,正是鸿鹄、漠北、清风三书院的学子。为首的几位,他一眼就认了出来——幽州鸿鹄书院的陈靖,正背着手站在石榴树下,月白锦袍上绣着暗纹,仍是那副带着傲气的模样;凉州漠北书院的叶寒舟立在阶前,玄色劲装,腰间挂着柄短刀,眼神比塞北的风还锐;青州清风书院的沈砚则和几位同窗站在莲池边,手里还捏着卷书,见秦朗出来,率先拱手笑了。

“秦兄。”

沈砚快步上前,身后的林昭、谢明霄、张云舟也跟着见礼。这位清风书院的学子性子温润,大比时虽与秦朗辩得激烈,却总透着君子之风。

“知道你们明日便要启程,特意过来送送。”

他递过一卷纸,“这是清风书院三十七个学子合写的《答少年大陈说》,每人写了句心里话,算是……算是我们对秦兄文章的回应。”

秦朗展开一看,纸上字迹各异,却都力透纸背。

林昭写的是“清风学子愿为朝阳之芒”,谢明霄题了“破局需锐,守成需韧,二者缺一不可”,张云舟则画了幅小小的山海图,旁注“少年当如山海,有容乃大,有锐乃进”。最末是沈砚的字:“昔日论辩,争的是字句;今日送别,认的是肝胆。大陈少年,原不必分南北。”

秦朗指尖拂过那些字句,心里暖烘烘的。大比时唇枪舌剑,此刻却见字如面,才懂少年人的竞争,从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在交锋里看清彼此心底的同一份滚烫。

“多谢沈兄,多谢诸位。”他郑重将纸卷收好,“这份情谊,秦朗带回京城,裱在书案前。”

“哼,倒会说些场面话。”一声冷哼从石榴树那边传来,陈靖缓步走过来,身后跟着两个鸿鹄书院的学子。他手里把玩着枚玉扳指,眼神在秦朗身上打了个转,“《少年大陈说》我读了,‘四藩割据’那句,倒是敢写。只是秦公子想过没有,藩镇若真乱了,边境谁来守?”

这话带着幽州藩地的立场,却不是刁难。秦朗知道,陈靖虽是幽王世子,却在大比时力辩“藩王当尊中枢法度”,可见心里自有杆秤。

“陈兄是想问,破局之后如何立?”

秦朗坦然迎上他的目光,“我在白露书院写过‘民心如江,堵之则溃’,其实还有下半句——‘疏浚之道,在安边、在均田、在选贤’。边境守将当用忠勇之士,而非藩王私兵;军户田产当归耕者,而非豪强兼并。这些,总要有人一步步去做。”

陈靖挑眉,指尖的玉扳指停了停:“你倒想得远。”

他从袖中摸出块黑木令牌,扔给秦朗,“这是幽州商道的通行牌。你那篇文章,让不少幽州士子动了心,若有朝一日想去幽州看看真实的藩地民生,凭这个,没人敢拦你。”

令牌入手沉甸甸的,上面刻着只展翅的鸿鹄,正是鸿鹄书院的标记。

秦朗握紧令牌:“陈兄若到京城,秦朗请你去国子监碑林,看新刻的《少年大陈说》。”

陈靖扯了扯嘴角,没应声,却转身对身后的学子道:“把咱们带的北地松烟墨留下——给秦公子磨墨,总比留在扬州落灰强。”

正说着,阶下传来爽朗的笑声。

叶寒舟大步上前,玄色劲装扫过地上的水洼,带起一串水珠。“秦朗,别来无恙!”

他嗓门洪亮,身后的陆苍梧、苏烈都跟着笑,“漠北书院没那么多文绉绉的礼,就想问你一句——回了京城,敢不敢在朝堂上再喊一遍‘少年勇则大陈勇’?”

叶寒舟大比时专论边防,曾与秦朗辩“文治与武功孰重”,两人争得面红耳赤,却最是投契。

秦朗笑道:“若有机会,定喊三遍。只是叶兄在漠北,也要多练些少年兵——将来或需你们护着‘少年大陈’的锐气,别让旧势力折了去。”

“放心!”

苏烈拍着胸脯,他是漠北书院最擅骑射的学子,“咱们书院后山的校场,日日都在练‘破阵枪’,就等哪天能为‘敢破敢立’四个字,真刀真枪干一场!”

陆苍梧性子沉稳,这时递过一个牛皮袋:“这里面是漠北的舆图,标注了各镇戍堡的布防。你父亲在西陲推营田法,若遇着粮草转运的难处,按着图上的路线走,能避开三镇藩兵的盘查。”

秦朗接过牛皮袋,指尖触到粗糙的皮革,仿佛能摸到漠北的风沙。他知道,这些布防图是漠北书院学子冒着风险绘的,比任何礼物都贵重。“多谢。”

“还有这个。”

叶寒舟忽然解下腰间的短刀,塞到秦朗手里,“这刀叫‘破风’,我爹当年在狼居胥山斩过敌酋。送你——笔为刀,有时也需真刀护着。”

短刀鞘是鲨鱼皮做的,入手微凉。秦朗握紧刀柄,忽然想起叶寒舟大比时说的“文不能退敌,笔不能守边”,此刻才懂,他要的从不是文与武的对立,而是少年人该有的刚柔并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686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