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9.2万字

第387章 行馆烛暖,师友同灯话前路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三更天了。

秦朗转身,与林诗允、温清悠相视而笑,朝着客栈走去。月光洒在他们身上,将影子拉得很长,仿佛已通向那风云变幻的京城,通向那需要用“文锋”“格物”“论战”去守护的万里河山。

回到国子监驻留的行馆时,月已上中天。

正厅里烛火通明,林夫子与武夫子正对着案上的比试卷宗低语,见秦朗四人进来,忙起身相迎。

林夫子是国子监的经义博士,素来讲究“文以载道”,此刻手里还捏着秦朗那篇刑名科判词,眉梢眼角都是笑意:“秦朗,你这篇判词,我连夜抄了三份给吏部的老友看,连相府的幕僚都赞‘断得熨帖’。尤其‘王丙知情买赃’那处,既引了《贼盗律》注疏,又留了‘追赃减罚’的余地,可见你对‘法不外乎人情’的体会,已不止于纸上谈兵了。”

武夫子原是军中出身,后来入国子监教格物,性子爽朗,此刻拍着赵承德的肩膀大笑:“承德这几日调度有方!昨日次辩前,你把各院可能用到的《屯田志》都分类抄好,分发给秦朗他们,这份细心稳妥,比你去年在演武场练箭时靠谱多了!”

赵承德红了脸,忙道:“都是夫子们平日教得好,再说温姑娘找资料比我快,林姑娘核对典章更是一眼就能看出错漏。”

“诗允自然是好的。”林夫子转向林诗允,目光温和,“农桑科算亩产时,你用的‘均田折算术’,连司农寺的王少卿都托人来问算法。方才考评团汇总成绩,你格物试的实用价值得分是满点,这可不是单靠算学精就能得来的——得真懂农户疾苦,才知道该往哪处细算。”

武夫子接过话头,看向温清悠时眼神带了几分赞许:“清悠这丫头,看着跳脱,心思却最灵。昨日漠北书院的陆苍梧在农桑坛卡壳,你悄悄递过去的那张‘西域耐旱谷种’纸条,既解了围,又没坏了规矩。方才洛刺史还跟我说,这孩子有‘成人之美’的气度,将来入了部院,定是能调和各方的好手。”

温清悠吐了吐舌头,往林诗允身后躲:“武夫子又取笑我,我就是看他急得满头汗,想起秦朗前几日讲过这谷种特性……”

“说起来,”林夫子忽然转向秦朗,语气沉了沉,“末辩‘皇权与相权’时,你提‘动态平衡’,又点出宰相封还敕令的例子,胆子不小。”

秦朗垂眸道:“学生只是就事论事,《大陈会典》本就主张‘君臣相济’。”

武夫子却摇头笑:“你这小子,看着稳,骨子里有股韧劲。三日前刑名科,你翻到‘厩库律’那页时,我就知道你不只会盯着眼前的案子;昨日论屯田,你敢说‘四藩屯田弊在私’,今日论皇权相权,又敢说‘制衡不在分而在和’——这份见地,不是读死书能读出来的,定是跟着你父亲在幽州见过真章。”

这话戳中了秦朗的心事,他指尖微紧,却只道:“是父亲常说,‘书上的道理,得在土里种过,在兵戈里磨过,才算真道理’。”

林夫子叹了口气,抚着卷宗道:“你们四个,各有各的长处,合在一处更是相得益彰。秦朗的通透,诗允的精审,承德的稳重,清悠的灵动,正是国子监这几年最缺的‘实务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四人,“只是如今魁首在身,往后的路怕是更不平顺。三皇子今日特意问起你们的籍贯履历,镇南王看秦朗的眼神也不一般——这‘天下文宗’的匾额,既是荣耀,也是担子。”

武夫子收起笑意,沉声道:“三日后启程回京,路上怕是不太平。我已让人备了防身的器械,你们四个切记,遇事多商量,别逞匹夫之勇。尤其是秦朗,你那性子,该藏拙时得藏着点,别总像在论辩坛上似的,锋芒太露。”

秦朗点头应下,目光落在案上那面“论战旗”上。烛火跳动,将旗面的金线映得忽明忽暗,像极了此刻他心里的滋味——既有大比夺魁的暖意,又有前路未卜的微凉。

温清悠忽然举起那枚执卷面人,往秦朗手里一塞:“管他什么担子,咱们四个在一处,总能应付。再说夫子们还在呢!”

林诗允笑着帮腔:“清悠说得是,明日我把《大陈会典》再抄一份带在身上,真遇上事,按规矩来总没错。”

赵承德也道:“我已经让驿馆备了快马,真有变故,咱们能比旁人先到京城报信。”

林夫子看着四个年轻人,眼里的担忧渐渐化作期许,对武夫子笑道:“你看,这就对了。咱们国子监的学子,从来不是单打独斗的。”

夜风吹过窗棂,带起案上卷宗的纸页轻响。秦朗握着那枚面人,指尖触到面人执卷的“手”,忽然觉得,这行馆里的烛火,比扬州广场上的日头更让人安心——因为身后有并肩的同伴,有引路的师长,更有那份从格物试里磨出来的、相信“道理能胜过风雨”的底气。

大比落幕的次日清晨,扬州城还浸在蒙蒙晨雾里,青石板路洇着潮气,檐角的露水顺着瓦当往下滴,消息却已像长了翅膀,从大比广场飞遍了大街小巷。

东关街的早点摊前,卖豆浆的老汉正支着铜锅,蒸汽裹着豆香漫开来,他一边往碗里舀浆,一边对着排队的食客念叨:“可不是咋地!国子监那个秦公子,三关全胜!‘天下文宗’的金匾红绸裹着,抬进驿馆时那阵仗,比去年新科状元游街还热闹!听说那金匾边角镶着赤金,先帝御笔题的字,隔着三里地都能瞧见光!”

旁边挑着菜担的农妇刚放下扁担,围裙上还沾着菜园的泥土,接过话头就笑:“我家那口子在府衙当差,昨儿后半夜才回,说秦公子断那玉案,连《贼盗律》注疏都背得一字不差,尤其判‘王丙知情买赃’那处,既没饶了罪过,又给留了条追赃赎罪的路,县太爷都夸‘这才是懂法又懂人的’!听说尚书府的幕僚都托人来抄他的判词呢!”

城南的茶肆更热闹,门板刚卸下一半,说书先生已拎着醒木占了台子。他往长凳上一坐,先呷口热茶润喉,随即“啪”地拍下醒木,惊得檐下麻雀扑棱棱飞起来:“列位看官!昨儿末辩‘皇权相权’,那才叫精彩!国子监秦朗对阵幽州世子陈靖,陈靖拍着案喊‘天下事当决于上’,秦朗一句‘霸道以立威,王道以安众,偏废则乱’,怼得陈靖脸涨成猪肝色!三皇子当场就赞他‘有宰辅气’,这话可不是虚的——”

茶客们拍着桌子叫好,粗瓷茶碗碰得叮当响,其中一个戴斗笠的汉子却没跟着笑。他斗笠檐压得极低,遮住大半张脸,指尖在茶案上无意识地划着,把“秦朗”“镇西侯庶子”“三关全胜”几个词暗暗刻在心里。等说书先生讲到秦朗论屯田时“直指四藩私弊”,他忽然放下茶钱,起身往驿站方向走——腰间悬着的令牌被粗布衫盖住,只偶尔晃出一角,上面阴刻的狼形徽记,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正是凉州镇北王府的信物。

晨雾渐渐散了,阳光透过茶肆的窗棂,照在他刚坐过的凳上,只留下一点浅淡的湿痕,像从未有人坐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