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 分类:军事 | 字数:119.2万字

第347章 十五税一

书名:穿越古代,无双庶子 作者:春心晓梦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4

陈睿渊转身时,正见镇南王陈昊看了过来。这位镇守青州十七年的藩王指尖正摩挲着刀鞘上的水波纹——那是与南越水战留下的刻痕。

“皇叔看了这些策论?”

陈睿渊率先开口道。

陈昊哼了声,从怀里掏出块冻硬的青稞饼——与张铁牛呈上的别无二致:“幽州转运官扣的粮,有三成经了青州漕运。”

“三皇子可知道,去年南越水师犯境时,咱们的战船连火油都凑不齐?就因为那些狗官拿青苗钱换了宅子!”

陈睿渊目光一凝:“青州水师的火油……”

“都在这儿了。”镇南王一挥手,下人抬上一个箱子,打开露出密密麻麻的火油渍,“本王让人从沉船里刮的。南越人用的‘海狼油’能烧七天七夜,咱们的‘青苗油’遇水就灭——”

他忽然凑近,压低声音,“但更狠的是,朝廷派来监军的‘钞关吏’,竟要拿水兵的月钱抵青苗钱。”

陈睿渊摸出袖中青铜钱,背面“兵”字映着藩王甲胄:“皇叔觉得,是该先堵南越的战船,还是先治咱们的‘钞关吏’?”

“都得治。”

“但本王更想知道,三皇子让各州府开‘议察局’,许百姓直陈利弊——”

“要是青州的水兵也来‘直陈’,说他们的将军克扣军粮……这‘利弊’,朝廷敢听么?”

陈睿渊与他对视,开口道:“去年皇叔在漓江凿沉南越二十艘楼船,用的是‘以水制水’之法。”

“如今治吏,便该用‘以民制吏’——水兵的月钱若再被克扣,他们自会去议察局敲登闻鼓,到时候……”

“到时候,本王第一个砍了那监军的狗头。”

镇南王甩袖将青稞饼拍在廊柱上,饼屑簌簌落在“吏弊巡查使”批文上,“但三皇子得给本王个准话——这‘先斩后奏’的权,是只给御史台,还是……”

陈睿渊听后,抬头时目光已冷如塞北冰河:“皇叔镇守青州,防的是南越的水;这议察局和巡察使,防的是朝堂的‘水’——”他顿了顿,见镇南王甲胄上的狼首正对着自己腰间玉佩,“但无论哪片‘水’,都不该漫过‘民’字这块基石。”

陈昊忽然大笑:“好个‘民字基石’!”

“若朝廷真能让‘恤民’玉牌比催租牌硬,本王纵是在漓江里泡烂了骨头,也认这理!”

陈睿渊望着陈昊,见其甲胄上“忠”字与自己玉佩“孝”字遥相呼应,忽然想起太祖临终前说过:“藩王握刀,皇子执笔,皆为护这万里江河。”他摸出罗盘,指针正稳稳指向青州方向——那里既有南越的战船,也有张铁牛同营兄弟的老娘,正等着青苗钱换的粮。

陈睿渊命人将镇南王带来的青稞饼切成十二块,分别放在十二卷策论之上。

洛洪接过来,展开鎏金策论册,朱笔在“富国富民”四字上勾勒出灼眼的红圈。十二位学子的墨稿在晨风中掀起边角,苏婉儿诗稿上的血痕与张铁牛青稞饼的碎屑同时抖落,在“先后”二字间拼成一道暗赤色的分界线。

“《青苗法新议》辩题成绩如下——”

洛洪的声音混着檐角铜铃响,从观礼台传遍广场。惊起的麻雀扑棱棱掠过广场正中央的“正大光明”匾额,翅影在青砖上投下细碎的晃动,恰似学子们策论里那些颤抖的“民”字。

“判分标准:论及‘民为国基’者加贰分,引实证破‘先后之辩’者加叁分,空言‘祖制’者减壹分。”他扬起手中朱笔,笔尖掠过广场西侧的策论公示墙,十二张黄绢卷轴依次展开,苏婉儿的血泪诗稿、张铁牛的青稞饼拓印赫然在列。

崇文书院·苏婉儿:

“《恤民诗稿》以《催租图》《卖炭翁》为证,血痕墨点皆百姓骨血,然未引《均田令》疏议——初评伍分柒厘(丙等上)。”

洛洪话音未落,广场东侧织户群中突然爆发出哭喊,数十人举着断机杼、破布梭涌到台前,为首老汉抖着补丁摞补丁的衣袖嘶声喊道:“青天大老爷!我婆娘上个月被逼死在织机前,断气时手里还攥着没织完的帛!”

议论声如潮水漫过广场,有人踉跄着捧出渗着草籽的锦缎残片,正是诗稿中“经纬间嵌草籽”的实证。

洛洪凝视着苏婉儿发间“恤民”玉牌,见其绳结已被泪水浸透,朱笔在“未引律例”批注旁补写:“情胜于文,证高于典”,随后振笔勾销初评:“加肆分,终得玖分柒厘(甲等中)。”

观礼台上,三皇子陈睿渊望着织户们高举的断机杼,忽然想起太液池畔匠人呈献的“祥瑞锦缎”——原来那些光鲜缎面下,真的浸着百姓的血与泪。

鸿鹄书院·张铁牛:

“军粮掺沙、户绝充公,皆铁证如山,‘战场砍敌’之喻直击‘兵民一体’要旨,然‘宰狗官’语有违法度——初评陆分柒厘(乙等下)。”洛洪话音未落,观礼台突然传来金属相撞声,镇南王陈昊的玄铁刀鞘已磕穿栏杆木榫,刀环震得铜灯油花溅在“吏弊”策论上。

“放屁!”

陈昊暴喝一声,震得广场北侧武学生们的狼头腰带扣齐齐作响,“老子在青州吃的沙子比这小子青稞饼里的还多!哪个狗官再敢扣军粮,本王先砍了他狗头给弟兄们祭旗!”

台下“武经科”学子轰然响应,靴底跺得青砖扬尘,有人当场扯开衣襟,露出与张铁牛如出一辙的狼头刺青。洛洪望着镇南王甲胄上的血锈,朱笔在“粗鄙乱法”批注旁画了个血红的问号:“边军血勇,岂容轻慢?加贰分——终得捌分柒厘(乙等上)。”

观礼台阴影里,三皇子陈睿渊摸了摸腰间空悬的刀穗——那是去年巡视边疆时,一位老卒送他的狼牙所制,此刻正随着武学生的呼声微微震颤。

国子监·赵承德:

“引商君、文景为鉴,以‘钱分正反’破题,‘三法’直指吏弊,然‘开国钱’旧事稍显激切——初评捌分叁厘(甲等下)。”洛洪话音未落,三皇子陈睿渊已抬手轻叩公示墙上的青铜钱拓片,钱背“粟帛兵”三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此人之论,非激切,乃赤诚。”陈睿渊转身时,腰间玉佩与拓片“民”字投影重叠,“三十年前熔毁的是钱,今日该重铸的是‘民为国基’之心。”说罢取过狼毫,在“稍显激切”批注上勾连出火焰般的纹路,“加壹分柒厘,许为‘变法蓝本’——终得壹拾分(甲等上)。”

……

当陈大柱《饥民血疏》的“伍分(丙等上)”落定,广场东侧的百姓突然跪下一片——那是燕州流民的亲属,膝盖砸在青砖上溅起尘土。陈睿渊快步走到台前,袖中青铜钱“当啷”坠地,正面“民”字与广场青砖上的血渍叠成重影:“诸位且看,最高分拾分与最低分伍分,合为‘十五’——此乃本朝‘十五税一’的仁政祖制,然今日却照见‘富民’与‘富国’的天渊之别!”

洛洪俯身拾起青铜钱,在公示墙“民”字旁重重批注:“税赋之‘十五’易算,民心之‘十五’难量。”广场上的铜漏恰好滴完最后一格,晨钟撞开云层的刹那,苏婉儿的枫叶、李宇的沙土、苏烈的奶疙瘩被风卷上公示墙,在“富国富民”四字间拼成一枚模糊的“民”字,比任何朱砂都更鲜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