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赤潮覆清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149章 乡间

书名:赤潮覆清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9

马车在石子路上缓缓而行,向着石含山的方向而去,黄宗炎掀起马车窗帘,看西洋景一般打量着周围,笑道:“江南富裕之地、商贾往来不绝,官绅官府经常要修缮道路桥梁,诸县连通之大路,宽整不下各省相连之官马大道,故常有人言,天下筑路之精华,皆在江南一省。”

“没想到在这永宁县竟也有这般优良的大道,虽路不甚宽,但论质量恐怕不下江南上好的大路,道路两旁竟还栽了垂柳,过段时间成长起来,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诗家盛景了。”

“按侯辅明的说法是‘要致富,先修路’!”顾炎武哈哈大笑几声:“这永宁县的道路嘛,之前都是红营的战士们在修,红营人少,还得分人手忙着夏收、水利什么的,只修了几条主道,后来各村训练田兵,田兵也帮着一起修路,但田兵平日里要操持田地、农闲之时又要训练,也没多少时间,自然也腾不出什么时间来修路。”

“夏收之后红营收了夏粮,又灭了当地地主、控制了永宁县城,得了许多钱粮,乡民也有了闲暇,便出钱出粮募乡民一起修路……”顾炎武顿了顿,嘴角不自觉的挂上一丝微笑:“百姓也是好百姓,四邻八乡吆喝一声,都自己从家里带着口粮来帮忙,红营给的银子分文不取,备的口粮也少有吃用,还得红营的教导们事后一家家敲门,把银子强塞给他们。”

黄宗炎默然一阵,若有所思的说道:“在江南,若是要招募修路的劳工,至少需给银两钱一月,即便是官府以役银定制的名义贪墨少给,最少也要给五百文一月,若是不给足银钱,即便是强征的役力、世代的仆役,也会想尽办法的偷懒耍滑、故意捣乱破坏,甚至于暴动造乱。”

“百姓劳役而不收钱粮,官府非但不趁机贪墨,反倒将钱粮强塞给百姓,实在是…….不可思议、闻所未闻!”

“红营的战争需要百姓的觉醒,可红营如何才能引领百姓们的觉醒呢?首先就要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顾炎武淡淡的笑着:“晦木你之前听闻的也没错,咱们这确实是极穷困的,日日不是粗食杂蔬便是野菜稀粥,但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按辅明说的,红营把钱粮花在了刀刃上,咱们这些刀把子,能省一点算一点了。”

黄宗炎点点头,正要接话,忽听得远处传来一阵锣鼓之声,放眼看去,却见一片田地之中里三层外三层的聚拢了许多村民,黄宗炎好奇的转头看向顾炎武,顾炎武朝那边看了一眼,眼珠子转了转,笑道:“也是巧了,正好碰到村子里推举,停了车,与老夫一起去凑个热闹!”

不等黄宗炎回话,顾炎武便吩咐车夫停了马车,拉着黄宗炎便往那里赶去,挤过人群,却见三个村民坐在一张长凳上,背后放着装了水的土碗,一个个村民在田兵的引导下排队,投下一粒豆子。

“清承明制,一百一十户为里,纳粮最多的十户为里长,里下设甲,每甲十一户,纳粮最多的一户为甲长,此所谓里甲制…….”顾炎武低声解说着:“晦木你也是世家豪族出身,自然也清楚,寻常百姓能纳多少钱粮?按着里甲之制,能成为里长甲长的自然都是当地豪族地主充任,若是宗族聚居成村,便是宗长长老担当,寻常村民哪有资格充任里甲?”

“这永宁县以前也是如此,里长甲长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家人,要么就是当地地主养的狗,朝廷官府奈何不了那些地主豪绅、宗长长老,这村寨之中便成了他们的天下,所以才会有皇权不下县的情况。”

“但红营与历朝历代不同,红营要依靠百姓,统治就要深入村寨之中,只看纳粮多寡的里甲制便不适合红营,就要重新制定一种制度统治乡村……”顾炎武朝着那长凳一旁站着的一个胳膊上绑着红巾的老汉一指:“红营在村寨之中设两名官员,一则兵训官,负责挑选、训练和管理田兵,由红营直接任命,大多是遴选的明末之时参与过田兵运动的老人,或者受伤之后无法再上战场的兵将。”

“红营的战士每岁给饷银六两,加上平日用于剃头、采买等杂事的津贴也不到一个绿营兵半年的饷银,兵训官饷银更少,一年只有三两左右,田兵则不领饷、只分田,但红营的饷银都是实发实给,从不拖欠,若是打了地主发了财,还会专门发一笔奖金,给战士们改善生活。”

“之所以能实发实给,就是因为这豆选推举的制度!”顾炎武朝那些土碗指了指:“晦木应该听说过,辅明也是靠着这豆选之制才当上红营掌营的,这豆选之制也被推广到了军中,各部战士定期推举委员,那委员军官不得参选,全由战士充任,专门监督军中的管理和纪律,红营之中军饷从不拖欠贪墨、将官不敢打骂战士,风气清朗、纪律严明,与这豆选之制密切相关。”

“待红营消灭了永宁县的地主后,便把这豆选之制推广到村寨之中,红营派下教导和工作队,组织村民定期推举里长,推举完成之后再上报红营确认推举过程没问题,便会发文认证,红营的村寨,便是由推举的里长和任命的兵训共同执掌。”

黄宗炎听得目瞪口呆,愣了一阵,才喃喃说道:“豆选之制…….闻所未闻,自古以来可曾有过村民自己推举里长管理村寨的故事?”

“有,明末就有,当年的田兵运动便是田兵自己推举的代表组成的集贤会,抛开官绅和官府管理各村…….”顾炎武淡淡的笑着,看向远处道路两旁栽种的那些还未长成的柳树:“或许正是有了前人的经验,红营才有了信心走一条改造这千年社会的险峻之路…….终有一日,当亭亭如盖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6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