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赤潮覆清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767章 热闹

书名:赤潮覆清 作者:金黄的鸡翅膀 字数:0 更新时间:07-11 15:49

村东头响起一阵鞭炮声,随即便是一阵喜气洋洋的敲锣打鼓声,正在屋子里扯着一块抹布擦着家具的刘老六赶忙把抹布随手一扔,双手在身上随意的抹了抹,一溜小跑地跑到村口去凑热闹。

村口的道路旁已经挤了一群围观的村民,刘老六找了个空挤进去,伸着脖子往道路上看,只见一队衣装鲜红的人群从村口的道路上穿过,一名新郎官打扮的男子骑着一匹挂着红带的驴子,在驴上笑呵呵的不停的往两边拱手,驴后跟着顶红绸小轿,四个轿夫踩得尘土蓬蓬飞,如同踏着四团黄云一般,驴前是一队吹着唢呐、打着锣鼓的乐师,奏着欢快无比的吉乐。

“那不是下沟村的余三吗?”刘老六身边,有一名村民正跟同伴嘀咕着,声音虽然被唢呐和锣鼓声盖着,但刘老六近在咫尺,倒也能听得清楚:“余三可是有名的穷汉懒货,家里头也没几个子,娶个婆娘也就算了,搞这么大的阵仗,又是请乐师又是请轿夫的,不得把家底都掏空了?”

“那可不只这些轿夫乐师,我可听说了余三还给他婆娘家备了一份彩礼,要不然谁会把姑娘嫁给他这闻名的懒汉?”一名村民说道:“说起来,这余三哪里来的这么多钱?也没见他有什么发财的进项啊。”

“余三把他家的田地给卖了......”一名村民解释道:“前些日子吉安那边有人来收田,都是一整片一整片的收,余三就是那时候把他家的田地都给卖了。”

“收田的事我倒是听说过,据说出的价也不低.......”一名村民点点头,却还是没想通:“可余三他把田地都卖了,以后吃什么?以前他是就养着一个老娘,现在可多了一个婆娘,总还得要几个娃娃吧?他把田地卖了,难道指望婆娘来养他吗?”

“我上次与他喝酒,听说他是准备带着全家去吉安......”之前那名村民传着不知真假的消息:“上面不是搞什么兴农兴商吗,吉安那边办了好多新工坊,还有许多村里合作社的小工坊和一些私人的小厂都合并成大厂迁到了城里去,听说吉安城那边天天都在招人,只要是壮劳力就要,余三他就准备搬到吉安去,入工厂当工人。”

“就他这懒汉,种田都种不好,入了工厂当工人,怕是也得给人赶出来!”有人开了句玩笑,引得周围的村民一齐哄笑了起来,刘老六也跟着笑了一阵,问道:“咱们村子里头,也有许多后生要么去永宁,要么就去永新吉安做工去了,村子里头都空了大半,这工坊里头当工人.......这么赚钱的吗?”

“那是当然,老刘头,之前收田的时候你也去看过,当时咱们还以为是哪里来的富户商贾,但后来我去问了,你知道那些收田的是什么身份吗?”一个村民回答道,倒也没卖关子:“全都是吉安那些工坊里头出来的熟练工,都能到处收田了,你说赚不赚钱!”

“我也听说了,那些工坊工厂里头的普通工倒是一般般,收入也就比咱们这些农户稍稍高一点,但熟练工可不一样,有技术,能吃回扣,所以赚钱的很!”一名村民插话进来:“而且工坊福利好啊,准点上班下班,薪水都是定时发放,有配属的学堂、医馆,还会组织免费看戏、搞什么文娱活动,不像咱们种田的,忙起来就一刻不得闲,农闲了闲下来又没有收入,学堂咱们倒是离得近,就在旁边的赵家堡,可其他村子呢?有些离得远的娃娃来上学,都得走上好几里路。”

“生了病,要是没有上头的流动医疗队在村里或附近村子,要么就只能送到城里去,要么就只能靠红营发的《赤脚医生手册》自己给自己瞧病,或者干脆就硬扛,看戏什么的文娱活动,也得等赶集的时候才有,要么就等合作社十天半月的找班子来,还得咱们自己出钱......”

“这说着我都想卖了地跑去城里当工人了!”那名村民嘿嘿一笑,摇了摇头:“只可惜咱们年纪大了,工坊不收,刚刚赵老七你说的也不对,吉安等地的工坊也不是见个壮劳力就收的,我可听说了,许多后生去了城里,还得花钱才能买个工人的名额,吉安城那里商贸发达,好多人是先做扛包、赶车,甚至掏粪扫街之类的活计,在城里有了些积蓄立了脚,然后再等新的工坊开办招人,要么就想办法花钱入厂。”

“那我看余三也得去掏粪了!”几个村民又哄笑起来,见那支娶亲的队伍走远,没了热闹可看,便纷纷散去,刘老六也跟着一起散去,背着手走在村里的小道上,忽然又顿住脚步,放眼四下扫视着。

原本两千多人的赵家村,已经空了大半,村里的屋子许多都是门窗紧闭,在那支热热闹闹的迎亲队伍离开之后,赵家村一下子就静了下来,静得能听见风溜过草梢的嘶嘶声。

太静了,往年这时候,哪里会是这个模样?隔壁赵老四家的大嗓门准保能从村东头嚷到西头,李家媳妇尖细的嗓子会催着男人快给老牛添把草料,还有娃娃们追着打闹的笑声、哭喊声,狗吠声,村道上牛车吱吱呀呀的呻吟.......这些声音刘老六听了快六十年,如今却如同那支渐渐远去的娶亲队伍一般渐渐消散不见,仿佛被风吹走了一地鸡毛。

刘老六朝着不远处的赵家堡方向看了看,那里还有朗朗的读书声传来,但相比以前也显得稀薄了许多,就连那座学堂里的娃娃,都有不少人跟着父母一起去了城里生活,日后恐怕也一辈子不会再回来这座村子里了。

刘老六背着手,慢悠悠的向着家里走去,目光扫过熟悉的屋舍、道路、树木,一切都是老模样,却少了支撑这方天地的活气,一支娶亲的队伍,竟然都算得上是难得的热闹,刘老六心里泛着一种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轻轻叹了口气:“入城好......当工人好......可是这几百年的村子.......就这么没了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42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