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118章 腾云驾雾的感觉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不过他并没有像北溟子那样探头往下瞧,而是昂首挺胸,张开双臂,尽情享受飞行的快意。

风吹过脸庞,带来舒爽的感觉,他索性闭上眼睛体会,忍不住夸赞:“这般自由,真叫痛快!”

“我原以为腾云驾雾只是传闻,没想到今天亲自尝试,才知道其中奥妙!”

荀子感慨之时,韩非也鼓起勇气站在云上。

他抬头望向天空,不由赞叹:“脚踩云端,伸手便能摘星揽月。”

“难怪世人虽未亲眼见过仙人,却都心生向往。”

赤松子随后走出来,俯视大地,只需念头一转,便能瞬间到达远方。

他目光灼热,说道:“仙人的技艺,不是普通人能够领悟的。”

“此生能够经历一次,也就足够了。”

这时,北溟子、荀子、赤松子等人已经渐渐习惯了这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而晓梦不知什么时候来到张晨身边,抱着他的腿,双手抱得越来越紧。

感觉到腿部力量增强,张晨疑惑地低头看了看晓梦,温柔地问道:“晓梦,你怎么了?”

晓梦紧张地说:“太高了……我有点害怕。”

张晨忍俊不禁,心想:“平时天不怕地不怕的晓梦,原来这么恐高。”

要是换成透明玻璃栈道,她怕是早就腿软了。

其实不止晓梦,北溟子、荀子等人也是第一次飞得这么高。

他们都显得有些忐忑,仅仅依靠较高的修为才能勉强保持镇定。

即使逐渐适应了些许,他们也只敢在边缘试探。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晓梦声音细微地传来,张晨柔声安抚:“莫怕。”

“把眼闭上,瞬息即至。”

晓梦闻言轻点螓首,飞快阖目,然而十指依旧牢牢攀附于张晨腿上。

即便在这样惶恐的境况里,她还是禁不住偷偷裂开一条缝隙偷看。

对此,张晨哭笑不得,这分明是“惧而好奇”的典型写照。

可他也明白,晓梦尚年幼,对未知事物总是满怀兴致。

更何况,这般凌空飞翔的际遇何其难得。

忽然,鲸鲵高呼:“快瞧!是人宗的逍遥子前辈!”

因经验老到,她一眼便认出了下方的逍遥子。

此言一出,众人都急忙俯身探视。

果真,逍遥子正率领一群人宗循着山路前行,背影渐渐远去。

接着,鲸鲵为张晨引见:“那位便是人宗的逍遥子前辈。”

“只可惜,主人稍迟了些。”

“不然便可见证此次天人之争了。”

鲸鲵误以为张晨错失了天人之战,遂详细介绍逍遥子,并简单提及结果。

北溟子亦颔首随声附和:“有仙人莅临此战,实乃荣幸。”

“终究是错过了。”北溟子语调中带着些许惋惜。

于道家而言,仙人亲临意义非凡。

岂料北溟子话音未落,张晨轻笑一声:“其实,我已尽览整场天人之战。”

此话出口,众人满面困惑地望向张晨。

自始至终,他们未曾察觉张晨的身影,他又如何得知?

诡谷仔似有所悟,忙追问:“难不成,你以神念观之?”

张晨先是点头再摇头:“差不多罢……”

实则,他并未借助神念,而是更高层次的元神出窍,亲眼目睹全程。

继而补充道:“当时我刚破关而出,听见北溟子前辈启战,便施展秘法观望。”

张晨说完,北溟子、荀子、赤松子等人心生钦佩。

尤其是赤松子,惊呼道:“仙人手段,果然超尘绝世!”

诡谷仔则笑意盈盈地说:“如此看来,逍遥子此番怕是吃了暗亏。”

张晨亲历了逍遥子与赤松子的较量,无奈逍遥子提前离去,未能与张晨相逢。

这不仅是遗憾,更是失去了一次珍贵的仙缘。

北溟子听闻后微微一笑:“也许逍遥子的机缘尚未成熟。”

“他与仙人无缘,亦属平常。”

虽嘴上如此说,但他内心另有盘算。

若逍遥子见到张晨并得其指点,将来天宗掌控大势时或将遭遇阻碍。

尽管道家崇尚无欲无求,但他身为长辈,自当护持自家宗派永固根基。

北溟子此言一出,荀子连连称是:“道兄所言甚是!”

“缘法难觅,强求不得。”

“看来逍遥子确实与天道无缘。”

荀子对缘法感悟颇深。

五年前,若非与张晨有缘,他和他的宗门也不会有今日的成就。

正是这缘法,助他更进一步,也让韩非跻身大宗师之列。

如今儒学兴旺,皆因这场机缘。

张晨听罢,只是微微一笑,随后乘风而去。

逍遥子依旧在地面调度宗门事务,浑然不知错失了什么。

他忽然蹙眉,感觉脚下阴影突显,似有黑影自头顶闪过。

然而抬首环顾,却已杳无踪迹,仿若幻觉。

逍遥子心存疑惑,仍领着众人绕道下山。

竹林深处,一朵祥云徐徐降下,最终消弭不见。

北溟子、荀子、赤松子等人御云而至,停于竹舍之前。

纵然云气散尽,他们依然恍惚如梦,一时难以回神。

少顷,赤松子感叹道:“昔日我在《庄子》中读到鲲鹏展翅之事,今日亲身经历,实为奇遇!”

“鹏鸟南迁,击水三千里,乘风直上九万里,半载方成。

不曾想,今日无需久候,便能凌空而行。”

北溟子、荀子、韩非等人频频点头,他们从未料到书中景象竟成现实。

此番体验令他们澎湃,若是自己也能如此自在翱翔,该有多好。

张晨的到来,无疑点亮了他们的憧憬。

诡谷仔默默思忖:“我必须加紧修行,早日掌握飞天之术。”

“不能再与北溟子对弈了,太耽误时日。”

“倘若让张晨广传天下,他人先行领悟,我岂非颜面扫地?”

当下,诡谷仔顿感压力倍增。

更重要的是,看到北溟子等人震撼的神情,诡谷仔深知腾云驾雾的妙处。

及早习得,尚可向北溟子、荀子夸耀一番。

待张晨推广之后,北溟子和荀子必因感激张晨而率先获益,届时再炫耀已为时已晚!

张晨含笑观瞧众人反应,未作多言。

随后,北溟子回过神来,邀请众人入室:“进来坐吧,莫站着了。”

“晓梦,给几位前辈奉茶。”

晓梦应诺:“是,师父!”

众人随北溟子入内安坐,晓梦端上茶水。

北溟子执起茶盏,望向张晨,首先开口道:“让我们以茶代酒,恭贺张晨成功出关!”

荀子、韩非、赤松子等人见状,皆举杯相贺:“恭贺张晨,终是功成出关!”张晨忙起身回礼,谦逊道:“多谢诸位。”众人随之举杯一饮而尽。

而后,他转向北溟子,含笑言道:“此次于天宗有所得。”“多承北溟子前辈之恩,允我这‘外人’入心斋研习。”“临行之际,当留些许心得以为谢意,尚祈前辈笑纳。”此不仅为对天宗之回馈,亦是他一贯秉持之原则——无分彼此。

昔日于儒家之时,以此态度待之,自藏书阁习得诸多修仙秘技后,也将其中适于他们的浩然正气诀传授给了儒家。

今既于天宗心斋有所感悟,自然亦不会改辙。

恰逢荀子在旁。

北溟子闻之,心中大悦,笑意满面。

这几日,自荀子处得知不少张晨在儒家小圣贤庄之事,深知张晨所予儒家之物价值连城。

此乃一部非凡之修仙秘典,便是文曲星闻之,恐亦将动容显异象。

虽仅半部,然单此一部分,即助荀子突破至天人之境。

韩非亦凭此半部秘籍,由文弱书生跃升为大宗师。

不仅如此,据荀子与韩非所述,所有儒家皆因此得益良多。

彼时,北溟子悟若无天宗相应修仙之法,则恐远远落于人后。

所幸,张晨在惠及儒家之余,并未忘却天宗。

另一方面,赤松子亦喜形于色。

待张晨言毕,他内心激荡,暗忖:“吾之天人境有望矣!”

他亦自北溟子处得知,荀子之所以修为深不可测且顺利突破,全因张晨所赠修仙之法。

他以为自身武学根基胜过荀子这般读书人,既然荀子可为之,他定亦能达至。

此时,荀子听闻张晨欲传天宗仙法,遂向北溟子及赤松子道贺:“贺道兄、道友!”

“得张晨之仙法传承,天宗必将振翅高飞!”

旁侧,诡谷子望着北溟子,嘴角浮现意味深长之笑,道:“北溟子老儿,这下遂愿了吧!”

“我说呀,张晨此人知恩图报。

让你放他入心斋观书,你并未吃亏!”

北溟子闻言,不禁瞪视诡谷子一眼,然亦未辩驳,毕竟事实在前。

以心斋藏书与凡俗修炼法门,换得更高层次之修仙秘术,天宗实属获益匪浅。

此刻,唯有晓梦神色稍显沉重。

她觉察张晨话语间另有深意,遂问:“张晨哥哥,汝是否打算离去?”

晓梦之问使众皆静默,尤其北溟子与赤松子,此前只顾欢欣,未曾细思张晨将授他们仙法之事。

经晓梦提醒,众人方醒悟,齐望向张晨。

张晨直言不讳地说:“我在天宗已有收获,接下来想外出游历一番。”

晓梦闻言,目光略显黯淡。

张晨即将离开天宗,她自然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尽管她性情冷漠,但对张晨的教导仍心存感激,此刻得知他离去的消息,内心难免失落。

北溟子随即追问:“张晨,你准备前往何处?”话音未落,荀子、赤松子、韩非等人都投来了关切的目光。

张晨答道:“我想先去咸阳拜访阴阳家,顺便探望盖聂师兄以及我的记名。”

北溟子与诡谷子闻言立刻了然于胸,对此并无意外。

毕竟张晨早年便收嬴政为记名,此行实属正常。

荀子和韩非听北溟子说起嬴政成为张晨记名一事,待张晨提及要去找嬴政时,二人心中并无波澜。

不过,韩非沉吟片刻,鼓起勇气问道:“你觉得嬴政如何?会支持他吗?”

对韩非而言,这个问题极为关键。

他有意回韩国谋求发展,若张晨确实偏袒嬴政,那么他回韩后的处境将颇为尴尬。

他知道张晨的能力,所以必须弄清楚这一点。

韩非话音刚落,荀子便看向张晨。

他带韩非来天宗拜见张晨,正是为了测试韩非能否得到张晨的认可。

张晨饶有兴趣地打量着韩非,心中已经猜透了他的心思。

韩非的身份确实让他担心是否会偏向秦国,这是人之常情。

略作思索后,张晨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韩非对天下大势的看法。

韩非听后神色凝重,坦诚地说道:“这是一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他进一步分析说,“如今七国并立,正是诸侯争霸之际。”

张晨点头附和:“没错,七国纷争,但不论局势如何演变,其总体趋势便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此话一出,不仅是韩非,连北溟子、诡谷子、荀子等人也微微一怔,此语从未耳闻,仔细推敲后都觉得极为精妙。

众人皆对张晨的远见深表钦佩。

韩非愈发认真地注视着张晨,意识到对方的非凡之处。

他恭敬地向张晨行礼道:“恳请赐教。”

张晨开门见山地说道:“自夏商周以来,天下原本一体。”

“即便周朝实行分封制,也依旧受周天子制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