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92章 步入这强国之心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高景眼神一闪,道:“人必先自爱,而后得人爱;必先自尊,而后得人敬。自爱与自尊,分别为仁与礼之极致。无人能不爱己尊己而仍得人爱敬。

倘若大王果真无情无义,对国家而言未必是好事。

而且,不需多时,自会有人为大王决断。”

李斯好奇追问:“何人?”

高景淡淡回答:“燕太子丹。”

对于嬴政的真正心意,高景亦难以确定。

说他因重情重义,念及与姬丹旧情而犹豫不决,不无可能,但这般优柔寡断,实在与他千古一帝的形象不符。

高景更倾向于认为,嬴政是在对姬丹施压!

迫使他做出抉择:韩国已亡,赵国大局已定,魏国仅存大梁周边,齐国亦只顾自保。

仅余楚国与燕国!

而这两国又不相邻,难以合纵。

特别是秦军已至易水……

韩赵宗室犹存,若姬丹仍不明大局,执意与秦为敌,后果自负。

次日,秦国朝议。

以往每议必提灭燕,今日却无人再提。

高坐之上的嬴政不由望向立于昌平君右侧的高景,嘴角微翘。

果然,即便他不言,高景亦会主动化解难题。

见无人再提灭燕,嬴政满意言道:“诸位,赵国既灭,今日便议一议如何治理。大良造!”

高景出列,应道:“臣在。”

嬴政望着高景,笑道:“你来谈谈。”

“遵命!”

高景行礼后,对众臣说道:“诸位,赵国虽灭,然国内仍有反秦势力。若一味杀戮,恐激起赵人更大反抗,亦不利于日后统一他国。

因此,臣提议‘以赵治赵’,用赵人治理赵人……”

未等高景言语尽述,即有臣出班反对:“不可!大良造,如此行径,我秦灭赵之真谛何在?”

高景笑而不恼,安抚道:“大人稍安勿躁,且听我言。”

复述前策于众:“里、亭小吏,由赵地民众推选;乡县之上,则我大秦委派。如此,既可解大秦基层官员匮乏之急,又可令我秦官专司管理什长、里长、亭长,政令下达,由其施行,避免直面赵民,更易为赵人所纳。

赵氏权贵,可令其自办学院,培育子弟,以为大秦官吏之备选。此策,吾已于三川、颍川、丹阳试行,反响甚佳,无一反对。

然,为防赵氏权贵坐大,学院之中,须有平民子弟,比例不得低于四成。”

言罢,殿内沉寂,众人皆陷深思。

良久,李斯挺身而出,赞曰:“妙哉!大良造之策,可使大秦速得人心,亦能迅速整合新地,化为大秦之翼。李斯附议!”

“臣等皆附议!”群臣几尽起身,以示赞同。

嬴政大笑:“天赐我大秦大良造!既如此,便依大良造之策,由大良造亲自主持!”

“遵命!”

高景受命不辞,又言:“然,尚有一事需议。”

嬴政曰:“大良造请讲。”

高景面色凝重:“七国文字各异,若独留秦文,恐惹他国士子不满,招致怨恨。臣以为,应创一新字,美观且实用,以统一天下文牍。”

嬴政颔首:“吾亦有此意。大良造以为,此事谁可胜任?”

高景笑答:“非李斯莫属。”

嬴政问李斯:“卿有无把握?”

李斯激动跪拜:“臣誓死以报!”

“那便交由你了,李斯。”

此时,王翦出列:“大王,文字既欲一统,车轨亦应同规。请大王增徭役,重筑驰道!”

“不可!”

高景速断:“上将军,百姓亟需休养生息,不可再增徭役。驰道之事,吾于颍川有试,令权贵出资,雇人修筑,后许其向商队索费……”

或许能以权贵出资修筑之路,向商队征收通行费,部分上缴朝廷,余下归权贵所有……

如此,既不增民徭役,朝廷亦有所得,岂不美哉?”

王翦略作思索,向高景行礼,心悦诚服地归队。

嬴政颔首:“此事便交由少府处理,先由秦国权贵担当。”

“遵命!”

朝议毕,嬴政独留高景。

步入偏殿,边走边言:“景纯,寡人迟迟未灭燕,可知何故?”

高景直言:“或与燕太子丹有关。”

“果然,唯景纯知我心。”

嬴政轻叹:“姬丹与寡人曾共历艰难,寡人珍视此情。你有何策,能让寡人心愿得遂?”

高景沉思后道:“大王珍视与燕太子丹之情,然其未必如此。他昔日在秦为质,却私逃归国,已弃大王之情。”

嬴政默然片刻:“寡人知晓,但仍愿保留此情。”

高景直言:“大王可知,燕太子丹正密谋刺杀大王?”

嬴政身形一震,片刻后继续前行:“欲杀寡人者,何其多!”

高景未再追问,稍顷道:“臣明白了。”

嬴政转而笑道:“你与阴嫚的婚事,也该筹备了。”

高景微笑:“臣除师兄外,无亲无靠,大王与秦国宗室便是臣的亲人,有劳大王费心。”

“哈哈哈……”

嬴政大笑,指着高景:“你啊……行,婚事寡人包了,但聘礼不可少!”

高景苦笑:“臣定当竭力。”

离咸阳宫,高景未返大良造府,直奔赢阴嫚公主府。

凭“大王令”,终得见赢阴嫚与焱妃。

“阿景!”

赢阴嫚面露喜色,疾步上前,却又克制,恢复了端庄。

显然,她已学北关礼仪多时。

“君上。”焱妃亦行礼,眼中满是喜悦。

高景笑着走近,一手执赢阴嫚之手,一手挽焱妃,笑道:“若非大王之命,我尚不能至此。”

“嗯……”

赢阴嫚脸颊微红,轻声道:“我想你了。”

“我也想你,想你们。”

高景轻捏她的脸颊,说道:“我在此停留不久,此次前来有要事相商。”

赢阴嫚抬头询问:“何事如此重要?”

“聘礼之事。”高景苦笑回应,“大王亲自提及聘礼……我向来不看重财富,思虑再三,决定赠予你们两样物品。”

他打算之后找人尝试制作。

赢阴嫚立刻应允。

高景从腰间取出无字书,抵于额前沉思。焱妃眼中闪烁着期盼。

“嗯,暂且就是这两样。”

高景点头,翻开无字书,递给二人:“一同参详吧。”

两人对视后,赢阴嫚接过书,两人凑近共阅。

不久,赢阴嫚面露震惊,望向高景,满脸敬佩:“阿景,如此技艺,你真要传授于我?”

高景微笑回应:“你即将成为我的妻子,不传给你们,又能传给谁呢?”

赢阴嫚神色坚定:“阿景,放心,我会妥善保管,绝不外泄。”

随后对焱妃说:“这将是我们的家传之宝。”

焱妃郑重点头:“君上,公主,绯烟明白了,请放心!”

“日后都是一家人,无需多虑。”高景笑道,“再说,这技艺于我而言,也算不上稀有……”

言及此,高景瞥见门口人影一闪,苦笑:“看来我不能久留,否则要被驱逐了。”

赢阴嫚掩嘴而笑。

“好了,此事交由你们处理,若有不明,绯烟日后再来找我……”

高景叹了口气,摆手:“我先行一步,免得被人赶出去。”

“嗯……”

赢阴嫚轻声说:“很快的……”

“是啊,很快的。”

……

婚礼筹备无需高景费心。

但随后的日子里,高景忙得不可开交,恨不得寻得助手。

原赵国领地被划分为七郡,七郡的治理均需他亲自过问。

若非有颍川、三川、丹阳三地经验,他恐难以应对。

秦国中低层官吏多学法令,处理内政尚有不足。

于是,高景直接从颍川、三川两地学宫调来一批新学成士子,配合秦吏派往原赵地。

这些人可任中层官员,基层官员则由他们到任后,由当地赵人自选。

七郡郡守则由嬴政亲自任命。

……

时光荏苒,赵地治理逐渐步入正轨,虽未至安居乐业,但百姓已见希望。

某日,燕国传来消息,愿献督亢地图,臣服于秦。

当燕国使者的行程传入秦国之时,燕使正奔赴秦地途中。

“景纯,你如何看待姬丹的归顺之心?”嬴政凭栏远眺,发问间已心中有数。

高景笑道:“如此大事,燕王、太子、相国及重臣皆未现身,仅遣一籍籍无名之辈为使。大王心中早有计较。”

献上督亢之地,竟遣江湖游侠为使,此事颇为蹊跷。

嬴政轻叹:“吾已知晓答案……”

高景又说:“此事未尝不是机遇。一来得督亢之地,二来可斩樊於期,三来则为伐燕提供了借口。”

嬴政苦笑:“于秦而言,确非祸事。”

高景续道:“事后,姬丹在燕国恐难立足,或许会假死脱身。没了太子身份,他或能悟透些道理,届时便能理解大王深意。”

嬴政神色振奋:“真会如此?”

高景道:“臣不敢断言,但可能性甚大。”

“这便足够了……”嬴政低声说道。

……

月余,燕使抵咸阳,暂居驿馆,随即接旨,次日觐见秦王。

当晚,盖聂造访驿馆,与燕使密谈,内容不详。

咸阳章台宫,朝会大殿之上,今日乃燕使呈献督亢地图、表臣服之日。

嬴政端坐王位,身着玄袍,神色庄重,目光如炬。赵高侍立于侧,盖聂亦罕见现身,静立嬴政身旁。

高景、芈启、缭、王翦等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宣燕使觐见!”

燕使荆轲,副使秦舞阳,身着长袍,步入这强国之心。荆轲手捧装有樊於期头颅的锦盒,秦舞阳则捧督亢地图匣。

荆轲神色平静,专注行礼,无视群臣注视。秦舞阳与高景目光相接,瞬间低头,身躯微颤,似有惧意。

群臣议论纷纷,嘲笑不已。

嬴政淡道:“燕国来降,当有诚意,使臣如此表现,实为荒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92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