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87章 拜入天宗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高景微笑,转向章邯:“你来告诉他们,我们为何而战,为何而死?”

章邯猛地捶胸,高声道:“为百姓远离战火而战,为后人不再战死而拼!”

高景又问:“此战,颍川军伤亡如何?”

章邯迅速回答:“死143人,伤172人!”

龙阳君等人对颍川军的小伤亡感到震惊。

高景却道:“丹阳由我管辖,百姓将远离战火,安居乐业。这便是那143人死亡的意义!

项将军,你麾下士兵伤亡几何?意义何在?”

项燕依旧沉默,无以回应。

“毫无意义。”

高景叹息:“这便是乱世之源,百姓仅为上位者私欲而死,死得毫无价值!

项将军可曾想过,率领有信念的部下,为一个崇高目标慷慨赴死,是何等快意?”

项燕终于开口,低声言:“世上岂有此等事?”

“怎会没有?”

高景笑道:“天下非中原独有,亦非华夏一族之天下!”

北方狼族频扰中原,掠夺财物,残害百姓。若为保护华夏百姓而战,岂不快哉?

西方强国正兴,若能率领华夏军队,于异族中扬威,岂不快意?

东方,海之尽头究竟有何?若能在无人之地,留下项燕之名,岂不荣耀?

南方瘴疠遍布,野兽肆虐,若能改变此地,重现先祖辉煌,岂不功在千秋?

项燕,你为何不把眼光放长远些?”

项燕被高景的话语吸引,忽而回神,凝视高景:“你究竟意指何物?”

高景笑道:“中原之地太过狭隘,天下何其广阔!中原战乱连绵数百年,是时候迎来和平,去探寻更广阔的天地了!”

龙阳君问:“中原如何迎来和平?”

高景答:“统一!”

项燕冷笑:“秦国?为何非楚国不可?”

高景反问:“众国君王之中,何人能与秦王比肩?楚王行吗?”

项燕无言。

连龙阳君也陷入了沉默,相较之下,魏王确实不及秦王。

高景接着说:“孟子有言:若欲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非我莫属。我斗胆借用孟子之语,诸位以为如何?”

相较颍川、三川两郡,再观其他城国……

项燕也不得不承认:“你确有此资格。”

龙阳君也说:“若先生都无此资格,他人更无从谈起。”

“多谢。”

高景施礼道:“孟子曾问齐宣王:若有大臣将妻儿托付给朋友,自己远游楚国。归来时,却发现妻儿受冻挨饿,对这位朋友应如何处置?

齐宣王答:与之绝交。

孟子又问:司法官不能管理好下属,应如何处理?

齐宣王答:将其罢免。

孟子再问:国家治理不善,君王又当如何?

齐宣王却避而不答。

项将军认为,这样的君王应如何处理?”

项燕一愣,诧异道:“你是儒家 **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不是你们儒家所坚守的吗?”

高景笑道:“纲,即为表率!不能表率,何谈三纲?项将军误解了重点!”

真正的儒家,应胸怀浩然之气,居于最广袤之地,立于最正确之位,行于最光明之道!”

项燕猛然起身,留下一句“告辞”,头也不回地离去。

高景无言。

龙阳君忍不住感叹:“先生竟能让项燕心动离去,真是了不起!”

项燕确实心动了,否则不会如此匆忙离开,他怕再听下去,会被彻底说服。

高景惋惜地叹气,目光转向龙阳君。

龙阳君微笑:“对在下,先生就不必多费唇舌了。”

高景神色凝重:“也是,毕竟魏太子就在此处。”

龙阳君、魏太子假皆无言。

龙阳君苦笑:“先生言中皆陷阱,本君还是先行告退。”

言罢起身,魏太子随之站起。

两人行礼告别后离去,高丘上的观众也渐渐散去。

不久,高丘上唯余高景、惊鲵与章邯。

高景自斟自饮一杯酒后叹曰:“你驻军丹阳,派人通知官员接管吧。”

“遵命!”章邯拱手离去。

惊鲵问:“你方才是想招安项燕?他很得你器重?”

高景笑道:“他不强吗?”

惊鲵摇头:“我不这么认为……至少,竹节不比他逊色。”

竹节,昔日百越难民,现为殴城护卫队长。

高景拍手:“走,我们回殴城瞧瞧。”

项燕是否归顺,高景并不介意。

他之所以尝试招安,实则为了其孙项羽。

殴城久别重逢,变化不如高景预想之大。

除外围多了简陋屋舍,人口增多,其余皆如旧。

山绳率众迎接,远远便跪地等候。

“起身吧,诸位。”

高景携惊鲵之手,扶起山绳:“久违了,诸位可好?”

“好!好……”

山绳泪眼婆娑:“大家都想念您,闻您灭韩,任颍川郡守,还商量着投奔您。”

高景笑:“有家就别折腾了。”

山绳拭泪:“天泽也这么说,他还说,以您的能力,定能助秦国一统天下……”

高景挑眉:“哦?天泽何在?”

山绳笑:“他深入楚地,欲将受苦越人集中至此。”

“总算有点太子样了。”

高景笑:“都散了,我与惊鲵走走。”

二人绕殴城一圈,见坞堡痕迹,高景道:“战斗颇激烈。”

惊鲵倚旁言:“坞堡内人无事,但外聚者多被杀……”

高景点头。

坞堡越人手中玉盐,难免遭人觊觎,领主亦难挡。

本地氏族或惧领主,不敢妄动,但外地氏族无所顾忌,争斗难免。

“日后不会了。”高景淡言。

“嗯。”

惊鲵应声,携高景入坞堡,至其房间。

屋内简陋而温馨,墙上堆满竹简。

高景取一卷,笑道:“《论语》?”

惊鲵含笑说道:“这是为小言启蒙所用,我诸多不懂,无法教导她……”

“无妨,我来教她。”

高景合上竹简,言道:“启蒙可用儒家,但博览百家更佳,以求集众家之长。”

“好,那便拜托你了。”

惊鲵笑着,拉着高景步入内室。

不久,室内传来声响……

……

秦王政十七年,楚王焊下令,封秦国大良造高景为丹阳君,赐邑丹阳。

同年,赵国大旱,粮食歉收。

赵国一边在国内收粮,一边欲购他国粮食,同时频催与李牧对峙的王翦发起攻势。

然而,命令在下层未得执行,购粮之资被层层剥削,所剩无几。

为供李牧大军,只得掠夺赵国百姓粮食,致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甚至有赵人大批逃往秦国占领区。

见状,王翦分兵,主力持续与李牧对峙,命杨端和率偏师突袭邯郸。

邯郸告急。

昔日长平之战,秦国因赵国廉颇坚守不战,便在邯郸散布流言,使赵括取代廉颇。

结果白起针对赵括求胜心切,佯败诱敌,分割包围,断其粮道。

一战坑杀赵国四十五万降兵,使赵国元气大伤,霸主地位不再。

历史似在重演。

如今邯郸城内流言再起,称李牧拥兵自重,不顾邯郸之危……

同样的错误,似乎再次上演。

** 命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李牧拒不接受,被废。

赵军士气崩溃!

王翦军乘势猛攻,大败赵军,杀赵葱,占东阳,颜聚惧逃。

秦王政十八年二月,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 ** 迁。

虽公子嘉逃往代国称王,但赵国已名存实亡!

……

“秦王旨,命十八世子胡亥接任三川郡守,大良造高景速归秦!”

命令简洁明了。

高景接令沉思片刻,笑道:“高景遵命!世子旅途劳顿,是否稍作休息?”

双瞳异色的胡亥神采飞扬:“不必了,大良造速与我交接。”

“好。”

高景将三川郡守印信交予胡亥,并引荐郡中重要官员后,寻由告辞。

次日清晨,高景乘马车离开三川郡,胡亥全程未现身。

“这位世子怎如此?与扶苏公子相去甚远!”明珠忍不住抱怨。

焰灵姬在一旁连忙点头附和。

高景笑道:“无妨,他长久压抑本性,离开咸阳后自然会释放……过阵子便会恢复。”

明珠似有所悟,转而问道:“秦王为何突然召你回秦?”

“不清楚。”

高景沉思片刻:“但大概能猜到,此乃秦国朝堂众人合力所致。”

焰灵姬困惑:“何意?”

高景笑答:“赵高需我为胡亥公子让位,昌平君要我远离三川、颍川、丹阳,百官则盼我将灭魏之功让出……各有图谋,合力促我回国,岂不正常?”

“真复杂……”焰灵姬头晕目眩,随即面色一凛,喝道:“何人?”

“高景先生身边的人,均非池中之物。”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

高景按住焰灵姬,掀帘而出,笑道:“龙阳君,怎会在此?特地拦我?”

龙阳君笑道:“为何不可?”

言罢,手已搭在剑柄上。

焰灵姬神情紧张,双手结印,火焰蓄势待发。

“别闹。”

高景笑道:“你又不会伤我,何须恐吓?说吧,何事?”

“终究瞒不过你。”

龙阳君苦笑,收手,招手唤来一名六七岁的小女孩。她仰头望着高景,眼神灵动,透着倔强。

尤为显眼的是,她一头白发。

高景望着小女孩笑道:“带个孩子来找我作甚?我好色不假,但她尚幼。”

小女孩闻言怒极,欲冲上前,却被龙阳君制止。

龙阳君恍若未闻,道:“请高景先生带她去太乙山道家,拜入天宗。”

高景皱眉:“这么小就送天宗?是否过于严苛?”

龙阳君苦笑:“赵国已灭,魏国将亡。若你在,魏国虽灭,伤亡可减。但你突被召回……战乱一起,我难以护她周全。”

高景叹息:“也不必非去天宗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