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282章 源自豫让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春申君采纳此计,李嫣嫣遂入宫,不久诞下男婴,被立为太子,李嫣嫣亦被封为王后。

后楚考烈王病重,春申君门客朱英劝其除李园,却被拒绝。

楚考烈王崩后,李园于宫门设伏,诛杀春申君及其全族,扶太子登基,即今楚王焊,后世称为楚幽王。

自此,楚国政权落入李园之手。

燕国使者则为燕太子丹与其师鞠武。

太子丹无需多言。

鞠武则被誉为燕国智者,能洞察天下大势,实属难得。

昔日,高渐离引荐叛秦之樊於期于太子丹,鞠武曾谏言:以危求安,以祸求福,计浅怨深,为交一友而忘国之大患,此乃“积怨助祸”。

大雁之羽置于炭火,瞬间即焚,何况秦国如猛禽般凶猛,对燕国之恨,不言而喻。

太子丹未纳忠言。

高景留意到,鞠武曾向太子丹推介田光。

在此世,田光非但贤能,更是农家侠魁。

莫非太子丹已与侠魁有所联系?

高景摸着下巴吩咐黑白玄翦:“你去接手此地的罗网,紧盯燕国使馆。”

玄翦问:“那楚国使馆呢?”

高景摇头苦笑:“不论是燕太子丹,还是楚将项燕,皆非两国真正决策者。

他们的合纵之议,不过是场闹剧。”

此刻,燕、楚、秦三国使者共聚大梁,魏王增心知肚明他们的目的,却也左右为难。

燕楚不相邻,欲联兵救赵,需借道魏国。

然魏国自身难保,怎敢逆秦?

但直接拒绝又怕得罪两国。

朝臣亦分两派,各执一词。

无奈之下,魏王增召集三国使者共商。

……

魏王邀高景晚宴,并赐“一主一从”之名额。

高景持请柬,沉思不语。

焰灵姬问其故。

高景疑惑:“这名额由谁定?”

焰灵姬答:“非魏王乎?”

高景冷笑:“我虽不及太子尊贵,却高于项燕。若我为‘一主一从’,项燕何在?独自赴宴?”

焰灵姬惊:“难道欲加害于你?”

“太子丹或许,但鞠武在侧,定会阻止。项燕更不会。”

高景叹息:“让玄翦备好,你伴我同行。”

焰灵姬讶:“我?”

高景大笑:“我好美色嘛!”

……

傍晚,高景携焰灵姬至宴殿。

殿内冷清,人烟稀少。

高景搂着焰灵姬步入,众人瞩目,见焰灵姬,多有不悦。

高景浑然不觉,大笑行礼:“太子丹,久违,这位便是‘燕之智者’鞠武先生?”

太子丹起身回礼:“高景先生,久违,此乃孤太傅鞠武。”

鞠武年迈神疲,拱手:“鞠武见过高景先生。”

“有礼。”

高景回礼后,转向项燕:“项燕将军,高景有礼。”

项燕冷淡回应:“闻高景好色,竟时刻不离美女……此等场合,是否失当?”

高景拥着焰灵姬,微笑道:“此女我深爱至极,片刻难离,望将军及太子、鞠武先生海涵。”

项燕面露怒色,正欲发作……

“魏王、魏太子驾到!”

通报声中,魏太子假扶着病弱的魏王增步入大殿。

魏王增脸色惨白,步履蹒跚,在主位坐下后,目光扫过高景与焰灵姬,略显不悦,但仍强忍不发。

魏太子假示意,宫女奉上酒菜。

魏王虚弱举杯:“诸位使者光临,寡人甚喜,只因身体不适,至今日方能共饮!寡人敬诸位!”

“敬魏王!”众人回敬,高景亦然。

酒毕,按例应乐女起舞。

然有人急不可耐。

燕太子丹问:“魏王,秦国攻赵,您如何看?”

魏王答:“寡人深感同情。”

焰灵姬忍俊不禁。

太子丹怒斥:“高景身为儒家学者,带女子已属不当,今又令女子在君王前失态?魏王,请下令处死此女!”

焰灵姬悄近高景。

高景搂着她笑道:“太子丹言重了。君臣和、父子亲、兄弟睦、夫妻顺,此皆礼也!魏王仁义,同情赵人,此女赞同而附和,何失之礼?”

太子丹怒:“附和?简直是嘲笑魏王!”

高景摆手:“太子丹非她,怎知其心?欲再辩‘濠梁之辩’,还是与我辩礼?”

太子丹答:“辩礼又何妨?”

鞠武欲阻,已不及,只能苦笑。

高景反问:“太子可知,礼为何物?”

太子丹答:“周礼!”

“非也!”高景摇头,“礼有三义:朝见以珪、宴饮以璋、述职巡功、设机不倚、爵满不饮、宴有珍宝、飧有陪鼎、入有郊劳、出有赠礼,此礼之极致。”

此乃仪式4.8、礼典、礼节及相关之事,须与时俱进,不可固执不变。

其二,君命当遵,臣责无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顺,姑媳和睦,此皆礼之善行,人性之本,历久弥坚。

其三,君子小人,服饰有别,贵贱有序,礼之所在,国之本,政之基,民之安。此治国之道,太子丹以为何如?

太子丹默然。

高景问之:“太子丹以为,此三层礼,焰灵姬何处失礼?”

燕太子丹无语。

鞠武叹曰:“礼者,明等级,知上下。”

高景笑答:“焰灵姬,颍川、三川缉捕司捕头也,官身也。礼有云,各司其职,官不 ** 。故焰灵姬并未失礼。”

鞠武蹙眉。

彼时,“礼教”之说尚未兴,女子为官虽稀,亦非无例。

项燕忽道:“太子丹,勿忘此行初衷!”

太子丹恍然,怒视高景,转而对魏王曰:“大王,秦野心勃勃,赵若亡,魏、燕、齐、楚皆危矣。当合纵抗秦,救赵于水火!”

项燕附和:“太子丹所言极是。”

魏王增望向两人,又瞥见高景与焰灵姬笑语盈盈,无奈问之:“高景先生以为如何?”

高景笑答:“昔韩原之战,晋军大败,晋惠公被俘。秦穆公安之曰:‘请勿忧,吾请君为客。’晋大夫稽首曰:‘君践后土而戴皇天,群臣皆闻之。’太子丹与项燕将军谈笑间,岂知下风之人何在?秦穆公之言,晋大夫闻之,群臣亦闻之,望其不失信也。”

随后,“甘拜下风”一词成为了表达谦卑的常用语。

魏王不解地问:“高景先生此言何意?”

高景故作惊异:“大王难道不知,燕王喜、燕相张唐、楚王焊、楚令尹李园,皆有意与秦国交好?”

魏王闻言愕然。

原来如此,燕太子丹、楚将军项燕虽口称合纵,但他们国家的君主与重臣并无此意!

这是在戏弄魏国吗?

魏王面色骤沉,紧盯着二人:“高景先生所言,可属实?”

太子丹急忙道:“只要魏王答应合纵,我定能说服父王。”

魏王沉默。

高景缓缓言道:“大王还是应允为好,难道不知‘盗憎主人,民恶其上’,直言敢谏者,难免遭遇困境。”

魏王面色更沉。

春秋战国时,晋伯公因正直遭小人嫉妒。

其妻劝道,盗贼憎恨主人防范,难以行窃,小人亦忌恨正直君子,阻其作恶。

晋伯公不听,坚守正直,终因得罪众多小人而被陷害致死。

高景之意,若魏王不答应合纵,必将招致太子丹的怨恨。

魏王面色自然不悦。

“高景!”

太子丹怒斥:“秦人残暴,你定要助纣为虐吗?”

高景反问:“秦赵同源,太子何必多管闲事?”

太子丹愤慨道:“此乃秦赵两国之事,怎会是家事?”

高景笑道:“秦赵同宗共祖,非家事何也?”

太子丹甩袖道:“无凭无据之事,不可信。”

高景摇头笑道:“但太子亦无法反驳,既如此,何必插手?”

太子丹一时语塞。

鞠武在一旁面露无奈,显然太子丹又被高景带偏了话题。

起初太子丹提议合纵,被高景引至“辩礼”。

好不容易拉回话题,又被扯至秦赵祖先之事。

无奈之下,鞠武站出:“高景先生,无论如何,秦国攻赵,非仁义之战。燕、楚、魏、齐秉持仁义,故欲阻秦攻赵。”

高景深望鞠武一眼,道:“昔日齐攻燕,孟子劝齐王,若燕民欢迎齐军,齐则并燕;若不欢迎,齐军则退。今秦攻赵,亦是此理。仁义与否,非我、非先生、非太子与将军所言算,需看赵民之意……先生以为如何?”

鞠武道:“长平战后,赵人对秦之恨,尚不足以明理乎?”

高景反驳:“秦军已掠赵数十城,对民无犯,境内无叛,此亦能证!”

鞠武坚持:“此乃赵军收缩所致!不然,民早已反矣!”

“哈哈!”

高景大笑,继而言道:“我为先生述一故事……闻有养猕猴者,因财尽,告猴曰:晨三橡,暮四橡。猴怒。又言:晨四橡,暮三橡。猴乃喜。

赵君昏庸,赋税劳役沉重,加之臣剥民脂,民不聊生。今赵弃民,召回剥民之臣,而民在秦治下得生,不愿反。何以至先生处,反言秦不仁,赵仁乎?天下岂有此理!”

鞠武默然。

太子丹与鞠武皆无语。

大殿沉寂。

“砰!”

项燕猛拍案而起,瞪视高景:“高景,勿再狡辩!敢与我比剑否?”

高景笑答:“项将军何出此言?我为何与你比剑?”

项燕道:“你辱我,我提比剑,有何不可?”

高景惑问:“我自入殿,礼遇有加,何时辱将军?”

项燕语塞,稍顿,言:“此乃魏王宴使臣之宴,你却携女子入殿,岂非辱魏王?”

魏王待我如此之厚,士为知己者死,我若无视,何以为人?

“高景,敢应否?”

高景哭笑不得。

项燕所言“士为知己者”,源自豫让。

豫让乃晋国“六卿之乱”时,智伯瑶之门客。

赵襄子联魏、韩,灭智氏,杀智伯瑶,以其首为酒器。

豫让漆身为癞,吞炭变声,只为刺赵襄子,为智伯瑶 ** 。

初刺,豫让匿于厕,待赵襄子如厕时突袭,惜被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72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