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305章 真的很难理解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又如冯去疾,表面镇定,指尖微颤,心中暗喜,三公之位,唾手可得。

嬴政不语,王绾长跪不起。

李斯仗着三公之尊,径自从王绾前拾信,匆匆一瞥,冷汗涔涔,仍咬牙道:“恳请陛下详查,若属实,严惩不贷!”

嬴政开口:“景纯,你意下如何?”

高景接信,一阅即道:“若属实,依法处置便是。”

王绾身躯微颤。

嬴政沉默片刻,对王绾言:“爱卿年迈,身体难支,宜归乡养老,朕念其功绩,准之!”

王绾心下一松,高声谢恩:“臣,谢主隆恩!”

嬴政又言:“念爱卿多年为官,功勋显赫,特封为太傅!”

王绾愕然,继而老泪横流,哽咽难言。

告老封太傅,声名至顶,此生无憾。

此乃文臣毕生所求。

信虽不利,嬴政仍厚待……难怪王绾泣不成声。

群臣感慨,心有戚戚焉。

“爱卿平身。”

嬴政轻声道,待王绾起身,方对赵高说:“赵高,念吧。”

“遵命!”

赵高迈前一步,取出诏书,大声宣读:“皇帝有令:朕为天子,欲巡陇西、九原、河西三郡。

命李斯、王贲、蒙毅等人伴驾。命公子扶苏监国,高景辅助,其余官员遵命行事!”

诏书宣毕,殿内陷入片刻宁静。

扶苏监国,高景辅助……这是否预示着始皇帝在为扶苏继位铺路?

皇帝亲率重臣巡视,其中深意耐人寻味。

最为关键的是——

皇帝出巡!

……

王绾府中,他正指挥仆人打点行装,王家族人纷纷赶来。

除主支外,另有两家分支,总计四五十人。

望着众多族人,王绾心中苦笑,王家为官者众多,难怪下属敢肆意妄为!

户部侍郎、王绾族弟焦急问道:“兄长,究竟何事,竟让你决定辞官?”

众人亦面露忧色,失去王绾这位三公之一,他们的仕途能否顺畅?

王绾叹息:“我辞官自有道理,你们不必多问。”

众人闻言,不敢再追问,也无权追问。

族弟犹豫道:“兄长辞官后,是前往陇西,还是留在咸阳?”

王绾深深凝视族弟,令其心生怯意,低头不敢直视,才缓缓道:“我年迈已高,辞官后欲携家人回陇西老家,安享晚年。”

众人沉默良久,方行礼道:“如此,我等恭送!”

待族人散去,王绾长叹:“不改过以求德!我不及高景,相差甚远!”

老仆上前道:“老爷,还有许多事务未处理……”

王绾忽而一笑:“去高景府上,让他买下,价格需高出市价一倍!”

老仆愕然:“景公会答应吗?”

王绾得意道:“ ** 后无收入,趁机多敛些钱财,也好让晚年过得舒坦些!”

……

老仆离去后,赢阴嫚怒气冲冲道:“王绾这老儿,竟敢要如此高价……夫君怎就答应了?”

高景笑着安慰:“我推行新政时,设下陷阱,待人踩入……未料竟是王绾族人。

他是在索要赔偿!”

赢阴嫚惊讶:“何陷阱?”

高景正色道:“秦国旧族在朝中势力庞大,功劳显赫,不便轻易处置。

我让他们位居高位,而新学之士,只能从地方小吏做起。”

高位者常骄,安逸者易奢。骄则忠言难入,过而不觉;奢则偏离正道,行事莽撞。

赢阴嫚惑而问:“此言何意?”

高景轻触其鼻尖,笑答:“位高者易骄,乐逸者易奢。骄则闭目塞听,奢则行事无度。”

赢阴嫚复问:“究竟何事?”

高景叹曰:“王家为首之三郡世家,违抗朝令,欲将三郡据为己有,甚至为此屠村。”

赢阴嫚骇然:“为何朝廷未闻此事?”

高景摇头:“郡内如笼,岂有自由之鹰?且王家朝中官员众多,位高权重,连王绾亦被蒙蔽。”

随后一月,嬴政仅召高景、李斯,未再开朝议。咸阳上下,皆为帝巡忙碌。

街市氛围骤变,行人匆匆,商户拒陌生客,恐引缉捕司注意。商铺门可罗雀,店主愁容满面。

帝巡之际,缉捕司、罗网、军队等势力昼夜巡逻,暗流涌动,咸阳人心不安。

至启程日,咸阳宫前 ** 马车云集,首为六匹白马所拉之御辇,皆精挑细选之良驹。

嬴政立高台,听李斯禀行程:“自陇西郡雍城返咸阳。”

嬴政略视扶苏,转对高景曰:“景纯,咸阳托矣。”

高景肃然行礼:“臣必辅公子,守咸阳!”

嬴政颔首。赵高轻言:“陛下,吉时已至。”

嬴政环视群臣,宣:“启程!”遂率先步出,群臣随行。

至外,嬴政登御辇,启程后,众臣方乘车马相随。

自宫门至玄武大道,咸阳百姓夹道,盼睹帝颜。然禁军护卫,缉捕司维持秩序,稍有异动即被制。

御辇现,百姓自发跪拜,高呼:“皇帝 ** !”

嬴政端坐御辇,外界欢呼朝拜之声不绝于耳,他面容沉静,内心却激荡不已:此乃朕之天下!

扶苏与高景伴驾至城外二十里,御辇驻足,大军亦随之停息。

赵高匆匆而至,传旨:“公子、景公,陛下有请。”

二人随赵高至御辇前,扶苏先入,高景在外守候。

御辇之内,嬴政问扶苏:“监国之任,可知其意?”

扶苏略作思索,答:“儿臣已秘召回章邯,必不负父皇厚望。”

“还不算愚钝。”嬴政点头,又问:“道家学问,进展如何?”

扶苏坦言:“道家讲究自悟,儿臣尚未得其精髓。”

嬴政轻声道:“不明则问景纯,你先退,唤景纯来。”

扶苏行礼告退。

高景入内,行礼道:“陛下。”

嬴政问:“此行景纯有何见解?”

高景笑答:“天下乃陛下之天下,百姓乃陛下之子民,行事之决断,唯陛下而已。”

嬴政闻言心安,笑道:“若朕大开杀戒,血流成河呢?”

高景眼神犀利:“六国已灭,陛下何忧之有?”

嬴政大笑,豪情万丈:“朕无所畏惧!”

……

大军远去,扶苏等人方立身。

扶苏远望,轻声问:“先生,咸阳亦会遭遇颍川之乱乎?”

高景摇头:“心境左右判断……公子以为,他们此刻心态如何?”

扶苏沉思后道:“他们为大秦功不可没,天下一统,理应受赏。”

高景点头:“诚然,此乃人之常情。他们认为一统之功归己……故我昔时建议更易国号,以防此患。

然彼等心中,仍以大汉视大秦。

孔子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战国纷争已息,大秦胜出,然胜者与败者同起点,岂能甘心?

故我昔时将彼等高置,然人心贪婪,得高位则欲更多。

公子问我咸阳是否会重演颍川之乱,我倒要问公子,你以为他们会乱吗?”

扶苏叹道:“扶苏明白了。”

高景含笑,与扶 ** 返咸阳,言道:“皇帝巡游,咸阳内势力随之而散,此刻咸阳正值空虚,公子宜着手壮大自身力量。”

扶苏愕然,反问:“我的力量?不是还有蓑衣客等人吗?”

高景面色凝重:“确切而言,那是我的力量!虽托付于你与皇帝,但我的影响仍在。”

扶苏笑答:“若先生皆不可信,何人可信?”

高景摇头:“为君者,不可意气用事。”

扶苏略作思索,道:“先生所言极是,扶苏已悟。”

二人并肩步入咸阳。

自此,咸阳归属他们。

高景心境平和,深知自己不为权势所动,预见前路阻碍将减,心生愉悦。

扶苏则不然,望着渐近的咸阳,念及即将成为帝国之主,内心难掩激动,神思飘忽。

高景望其一眼,问:“公子道学进展如何?”

扶苏叹道:“深觉其艰涩。”

高景笑道:“既习道学,我便与公子分享道家圣人庄子所述一故事。”

扶苏正色倾听。

高景言:“昔时,齐桓公堂上读书,匠人轮扁于旁砍木制轮。

轮扁见桓公专注,遂放斧上前问:‘大王所读何书?’

桓公答:‘圣人之书。’

轮扁又问:‘圣人尚在否?’

桓公答:‘早已仙逝。’

轮扁遂言:‘大王所读,不过圣人遗下之糟粕。’

桓公不悦:‘我读书,匠人怎敢妄议?若能道出理据,饶你不死;否则,严惩不贷。’

轮扁答:‘吾由制轮得悟。

轮孔过宽则松而不固;过紧则辐难入。唯适宽紧,方能得心应手,制出佳轮。

此理,吾心知肚明,难以言传。吾不能教子,子亦不能承吾技,是以吾虽年逾古稀,犹自操刀制轮。

古人与其不可言传之智慧皆逝,大王所读,不过古人遗下之糟粕。’”

此即“轮扁斫轮”之典故。

故事毕,高景道:“ ** 道,却忘‘道可道,非常道’。

书籍,乃‘言’也;‘言’之可贵,在于传意;意有方向,此即圣人之道,非言语所能及!

真正珍贵者,非书籍,非言语,而是言语难以传达之‘意’。”

扶苏陷入沉思,感觉答案近在咫尺,却又难以捕捉,欲言又止。

高景保持沉默,仅以微笑继续步伐。

扶苏一路上焦急万分,甚至憋得满脸通红,那种触手可及却又无法把握的感觉令他倍感烦躁。

高景终于启齿,笑道:“道家思想,真的很难理解吗?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让心静下来……还是拿庄子的故事来说明吧。

据说庄子前往楚国途中,在路边草丛中发现一具骷髅。

他轻轻敲打,问道:你是因为贪生怕死、患病至此?还是因战乱被刀斧所杀?或是因作恶多端,愧对家人至此?亦或饥饿寒冷而亡?还是自然老去?

言罢,庄子枕着骷髅入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