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304章 当庭请辞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伏念、颜路、张良三人行礼后,伏念接过信展开阅读。信中先是日常问候,接着提及高景近况,以及嬴政对儒家的看法和治国策略的询问,最后祝愿师兄保重。

信看似平常,但三人读罢,皆陷入沉默。

荀子淡淡发问:“你们看出什么了?”

伏念叹息:“陛下似乎对儒家有所不满。”

荀子挑眉反问:“果真如此?如今小师叔位高权重,若陛下真对儒家不满,他岂能如此?”

伏念思索后,又问:“难道是儒家做了什么让陛下不满的事?”

荀子追问:“你们觉得是何事?”

三人默然。

荀子长叹:“你是儒家掌门,你们的决定关乎儒家未来……子房,你还记得750年前的颍川之乱吗?”

张良恭敬回答:“子房铭记于心。”

荀子再叹:“师弟念在同门之情才写此信……你们须知,儒家之中,除了那些‘贱儒’,我也是儒家一份子,师弟亦然!”

“贱儒”一词,所指何人,不言而喻。

子张一派,正是荀子口中的“贱儒”,而墨家学说的兴起,与之有关。如今,子张之儒在秦国为官,领头者乃是淳于越!

在咸阳,高景与扶苏漫步渭水河畔,边走边谈:“公子最近与淳于越大夫交往甚密?”

扶苏坦诚回答:“是的,先生,淳于越大夫常向我阐述儒家之道。”

高景略作思考,道:“当初李牧大败匈奴的消息传至咸阳,陛下设宴庆贺,席间淳于越又提及分封制,贬低郡县制……公子对此有何看法?”

扶苏沉思片刻,道:“各有千秋,但就目前而言,在陛下新政之下,郡县制优于分封制。”

“淳于越一派的儒者,崇尚复古。”

高景严肃地说:“效仿古人并无不妥,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但不能一味遵循古人之道!”

“儒家亦有‘敢为天下先’的豪情。”

“无论是‘法古’还是‘为天下先’,都应是臣子间的争论,君主只能是裁决者,不能亲自下场!”

“这也是不让你涉足儒学之缘由。”

扶苏恍然大悟,道:“扶苏已明了。”

言谈间,二人抵达渭水边的百家学宫。

学宫内人声喧闹,学派众多,气氛热烈。

高景引领扶苏至学宫的“道家”分院。

道家分院坐落于学宫一隅,因秉持“不争”之念,资金匮乏,仅有一名教习与数位修道之志的学生。

教习沉浸书中,学生亦静心自学。

“此乃道家人宗的白云子,虽属人宗,亦研究天宗思想。”

高景轻声于门口道:“道家论‘道德’,儒家谈‘仁德’,‘德’乃天地间固有之理或道。

道家探求此‘理’之本质,儒家则欲以礼、仁、义、智、信等形式束缚之。

相较儒家,公子不妨多了解道家。”

扶苏讶异:“先生之意,道家更贴近本原?”

高景摇头:“道家之道,涵盖万物,儒家之道,着眼于世。

若以‘德’喻水,道家追求水之本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儒家则欲使世间有序,将水置于器皿,塑其形。”

两者着眼点各异。

公子身为上位者,应习道。

臣子等中位者,宜学儒……下位者则务农习墨。

扶苏沉思,低语:“上位者学道,中位者学儒,下位者学农墨。”

高景微笑,向屋内白云子点头示意,后者拱手回应。

高景转身离去。

……

咸阳宫内。

嬴政问高景:“何故让扶苏研习道家?”

高景略作思考,答:“儒家纷杂,不适上位者。”

嬴政笑言:“景纯未曾想过整肃儒家?”

“无须!”

高景摇头:“我尊知识,今日无用之识,他日或有用。若知识屈从权势,便失其真。”

嬴政一愣,问:“故而墨家、农家,你皆未直接介入?”

“大浪淘沙,方显真金!”

高景神色凝重:“不合时宜之学说,终被淘汰,但此过程,我不愿权力干涉。

当然,此乃我个人之见……至少我不欲干涉。

儒家仁义礼智信,乃自律之则,非律人之矩。

故皇帝行事,我亦无权置喙。”

嬴政指着高景,笑而不语,转而道:“李斯言,民间械斗频仍,反民持械扰世,故提议收缴天下兵器,以安民心。”

高景沉思片刻,言道:“直接充公似乎过于急躁……少作监在铁器研发上已取得显着进展,铁制兵器的坚韧度已超越普通青铜兵器。

我们可用铁交换铜,再以铜铸造钱币,借此管控兵器。”

无奈的是,早先时期,各国皆致力于铁器研发,尤以韩国与秦国为甚。

现今虽天下一统,但所造铁器,仅勉强胜过常规青铜剑,与精工锻造的青铜剑相比,尚有不小差距。

不得不承认,先秦青铜技艺,堪称奇技淫巧之巅!

嬴政递给盖聂一柄银光闪闪的铁剑,问道:“此乃少作监呈上的铁剑,以剑圣之见,此剑如何?”

盖聂接过剑,细观并挥动数下,赞道:“好剑!普通士兵配备此剑,战力可增一成有余。”

“世间铁矿丰富,铜矿稀缺,景纯当初坚持铁器研发,今终有所成。”

嬴政拔出盖聂的渊虹剑,与铁剑相击。

“铛——”

铁剑应声断裂,渊虹却毫发无损。

盖聂道:“渊虹由残虹重铸,自是不同……”

嬴政摆手:“朕知晓,铁器研发不过数年,青铜兵器却传承千载……能有此表现,已属难得。况且景纯意在以铁制农具,此强度已足够。”

盖聂由衷道:“景公胸怀广阔!”

望着断剑,嬴政沉思后言:“朕欲外出走走。”

盖聂不解。

嬴政未做说明,留下断剑,独自离去。

盖聂护送嬴政回殿,待其开始批阅奏章,稍候片刻便离开。

嬴政一旦批阅,便是数个时辰。

此时无需盖聂守护。

……

咸阳宫一偏远宫殿,盖聂至此,见一着皇子装的三四岁孩童,懵懂地喊:“大叔来了!”

盖聂望着孩童,神色 ** 。

孩童见盖聂无反应,焦急道:“大叔,天明定会归来,你别不理我……”

说着,拉扯盖聂的手摇晃。

盖聂回神,蹲下身温柔地问:“天明,功课可完成了?”

天明眼神闪烁,含糊道:“做……做了……”

盖聂未恼,拉起天明继续向内殿行去。

殿内隐约传来男女对话:

“玉良人……”

“盖聂兄弟,还是叫我丽姬吧……”

……

夜幕低垂。

“绯烟……”

赢阴嫚慵懒低吟。

高景拥着她光滑的背,道:“我让绯烟外出办事了。”

话音未落,一道身影悄然出现在床边。

赢阴嫚瞪视床边的高景一眼,虽嘟囔着还是起身洗漱。

高景倚在床头,含笑问:“怎么突然回来了?”

明珠捧着热水,侍奉赢阴嫚,小声抱怨:“奴婢就不能回来吗?”

高景微笑,未置一词。

赢阴嫚娇嗔道:“在家别摆出一副狐媚样!”

明珠神色一敛,低头委屈地说:“公主偏心……越姬不也这样?”

赢阴嫚不悦:“她自称妖女,你也要学她?”

又瞥向高景:“那个妖女被夫君宠得没边了,我可管不了!”

高景张开双臂,笑得开怀。

赢阴嫚笑靥如花,扑入他怀中。

明珠在旁满脸艳羡,却不敢逾越。

“你回来得正是时候。”赢阴嫚依偎在高景怀里对明珠道,“父皇的第二十三子出生了,到时候你陪我赴宴。”

明珠闻言欢喜,跪下谢恩:“奴婢谢公主。”

高景一愣,自语:“都第二十三个儿子了?”

赢阴嫚抱怨:“还有十个女儿呢……夫君!”

高景略一思索:“也好,你也该有孩子了……行,回头就让你怀上!”

赢阴嫚羞涩又甜蜜,埋头在高景颈间,紧紧相拥。

高景转向明珠:“说说,你回来有何急事?”

明珠靠近,低语几句。

高景皱眉,旋即叹道:“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以求处情。”

明珠领悟,感慨:“像君上这样的人,世间稀少。”

高景摇头:“皇帝已知晓了?”

明珠点头:“白日已递密信……缉捕司也行动了。”

“那便罢了!”

高景舒了口气,拍了拍身旁空位。

明珠眼神温柔,宽衣上床……

朝堂之上。

嬴政端坐高位,目光掠过群臣,沉声问:“众卿以为,我大汉之税,重否?”

群臣互视,茫然无解。

三公之一的王绾出列:“回陛下,自天下一统,景公推行新政,税收由战乱时的七成降至四成。且新政鼓励垦荒,免税并赐粮种,赋税实则暗减……臣等不解陛下何以有此问。”

嬴政凝视王绾,良久无言。

王绾坦然以对,目光不避。

良久,嬴政微微颔首,对赵高吩咐:“让绾公瞧瞧。”

赵高双手捧信,疾步绕过池水,递至王绾面前。

王绾满脸疑惑,接信展开。

殿内群臣宛如木偶,凝视着王绾,纹丝不动。

王绾面色渐沉,紧握信纸,内心波涛汹涌,却难以平复。

群臣心生好奇,信中究竟何言,令王绾如此动容?

嬴政默不作声,静待其变。

半晌,王绾方平复心境,哑声道:“臣失态。”

嬴政未加责备,注视王绾,问:“爱卿以为,此事缘由何在?”

王绾沉默良久,猛然跪地:“臣……请辞!”

大殿内顿时哗然。

王绾,秦国三朝元老,曾为丞相,今大汉三公之一,竟当庭请辞?

那信中所载何事?

众人好奇之余,心情复杂。

有人忐忑,有人期盼,各有千秋。

如王绾族弟,户部侍郎,频使眼色,却被无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