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70章 越界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田文随意地说:看我家缺什么,你就买什么。

冯谖点头明白,后来到了薛邑,召集所有欠田文钱的百姓,当众烧掉了所有的借据,让薛邑百姓纷纷称赞‘薛公仁义’。

第二天,冯谖从薛邑返回临淄,向田文复命。

当时田文很惊讶,问他:你买了什么回来?

冯谖回答:我看您家里衣食无忧,车马美女都有,就为您买了‘义’回来。

田文不解:什么叫‘买义’?

冯谖解释:您不善待百姓,还收高利贷,百姓苦不堪言,所以我违背您的命令,烧了所有借据,百姓都称颂您的仁义,这就是‘买义’。

田文很生气,就把冯谖赶走了。”

冯氏封君听完,擦汗的动作越来越快,身体也慢慢颤抖起来。

他就是因为放高利贷,才被高景这个右相请来赴宴的。

“别紧张,紫女,给冯君斟茶。”

高景轻声安慰了一句,等紫女给他倒上茶,才继续说道:“这事还没完呢!一年后,田文回到薛邑,百姓夹道欢迎。

田文这才明白冯谖的用心,赶紧派人四处寻找冯谖,把他请回来做了客卿。

这就是‘冯谖市义’的故事。

我很敬佩冯谖这样的人,所以问问冯君,这冯谖和你冯氏,有没有什么关系?”

冯氏冯君这杯茶再也喝不下去了,立刻起身,跪在一旁,羞愧地说:“下官惭愧,恨不得一死!下官这就回去,把所有借据烧掉,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高景连忙说:“冯君这是干什么?快起来!紫女!”

紫女抿嘴,忍住笑,假装扶了一下:“大人请起。”

冯氏冯君站起,却还是满脸羞愧,无颜面对众人。

这个时代的人心思太浅,脸皮也太薄啊。

要是放在后世,随便你怎么说,人家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脸皮厚得像城墙!

高景叹了口气,说:“冯君想推广家族产业,让七国贵族都接受你们的成衣,若没有好名声,是万万不行的!”

冯氏封君一怔,更加羞愧,用袖子遮住脸,苦笑着说:“若无右相提醒,下官……下官代冯氏一族,多谢右相!”

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都必须有一个好名声。

高景摆摆手,笑道:“冯君客气了,我不想让冯君吃亏,你可以继续收债,但之前的利息就不用再要了,这次算是惩罚。

以后再有借债的,你的利息可要好好考虑一下!

殊不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

听到“惩罚”二字,冯氏封君顿时松了口气,心中感激不尽,只是心服口服,满脸钦佩地说:“若无右相教诲,下臣……下臣……唉!

下臣的羞愧之心,无法说出口,右相且看下臣日后表现即可!”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若是不能克制自己的欲望,日后必有报复……冯君该明白这一点。”

说完,高景招呼冯君坐下,语气轻松了一些,问:“冯氏的产业办得如何了?”

冯君也放松下来,笑着说:“多亏右相指点,现在族中请了一些织工技艺好的女子,已经有成品了。”

高景笑道:“那就好!我已写信给‘披甲镖局’,邀请他们来韩,到时候有他们的护卫,把成品运送到各国,冯氏的成衣,必定受到各国贵族喜爱!”

“那就多谢右相了!”

似乎想到未来美好的前景,冯氏封君忍不住笑了起来,喝了口茶,侧耳听道:“右相,这琴声……是谁的琴声竟如此美妙?难道是弄玉大家?”

“自然不是。”

高景笑着摇头:“想听弄玉大家的琴,可没那么容易……这应该是弄玉大家在教 吧?”

最后一句是问在一旁的紫女。

紫女抿嘴笑道:“确实如此!弄玉和雪女各招了一批 ,打算一个月后登台,进行一场乐舞比试,右相届时一定来赏光,冯君也要来!”

冯氏封君正色道:“冯某一定前来观赏!”

高景却说:“如果没有弄玉的琴,雪女的舞,本相才懒得去呢!”

紫女风情万种地看了高景一眼,嗔道:“右相放心,弄玉和雪女届时自会出场!”

高景满意地点了点头。

一旁的冯氏封君眼睛亮了起来。

冯君感激涕零,又满怀期待地离开后,高景终于忍不住,直接躺倒在地。

他习惯性地把头枕在紫女腿上。

紫女露出无奈之色,却未推开,道:“你惩罚了他,他却还感激你……为何不让他把所有债务一笔勾销?”

高景懒洋洋地说:“当年鲁国有条法律:若鲁国人在国外见到同胞受难沦为奴隶,只要能将他们赎回恢复自由,便可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赎回了鲁国人,却拒绝了国家的补偿。

孔子说:你做错了。领取补偿不会损害你的品行,但若不领,鲁国人以后就不会再赎回自己的同胞了。

如果让他抹去所有债务,以后百姓急需用钱,就没人愿意借了。

百姓向氏族借钱,必定是急用,只要压低利息,监管好催债方式,这种借贷反而是好事。

相反,若百姓知道借钱不用还,就会心存侥幸,结果反而更糟。”

紫女沉思片刻,笑了笑,摸了摸高景的头,道:“是是是,小女子不如右相大人!”

高景得意地一笑,找了个舒服的位置,闭上眼。

紫女停顿了一下,问道:“弄玉和雪女她们……真的要比吗?”

“比!而且要经常比。对了,门票价格再翻一倍,场内消费也尽量提高。”

高景冷哼一声,道:“这些贵族赚了钱总喜欢藏起来!藏起来的钱不过是块石头,只有流通的钱才是钱……我帮他们赚钱,就要负责让他们把钱花出去!

乐家,就是帮他们花钱的!”

紫女犹豫了一下,道:“你是不是早就预料到这一天?像乐家,像披甲镖局……”

“我种下一颗种子,长不长是另一回事,长成什么样也是另一回事。”

高景闭着眼说:“贵族沉迷享乐,那就控制他们享乐的风气!与其欺压百姓享乐,不如听听乐家的舞乐,还能修身养性呢!”

紫女没有再说话。

屋内安静下来,高景闭目,仿佛睡着了。

直到——

屋外一道黑影传来墨鸦的声音:“右相,张良到了。”

“让他进来。”高景连眼都不睁,道。

“是!”

片刻后,张良进来,见高景这般模样,一向温文尔雅的他难得露出一丝不满:“右相真是悠闲啊!满朝官员都被你调来调去,你却在这里……”

“哎呀,子房也会抱怨人?”

高景惊讶地睁开眼,笑道:“我一直以为子房没脾气呢!”

张良:“……”

“哈哈,孟子说过:动脑的人管人,动手的人被人管。大家职责不同罢了,子房快坐下。”

高景也坐起身,问道:“事情办得如何了?”

张良端正地跪坐下来,从袖中取出一张布帛,展开是一幅地图。

将地图铺在案几上,张良道:“地域已经划分完毕,百姓沿河分布,若全部开垦,韩国可增上万亩良田……”

“只是?”高景看着地图,随口问道。

张良苦笑:“瞒不过右相……只是需要修一条路,才能把分散的百姓聚在一起,否则交通不便!”

“想要富,就多修路!”

高景点头赞同:“是不是国库没钱?”

张良直言:“大王不肯出钱。”

高景看了会地图,伸手一招。

紫女立刻递上笔。

高景在地图上重新画了一条路,丢下笔道:“传话出去,谁出钱修这条路,本相允许他在路上设关卡,收取商队的过路费……恩,收十年!”

新路线比张良规划的更长,还一路延伸进了燕国

张良略作思考,便明白了高景的用意,忍不住道:“右相之才,张良佩服!”

“车距六尺。”高景又补充了一句。

这句话让张良和紫女都沉默了。

秦国的车距就是六尺。

高景明白他们为何沉默,无奈地道:“韩非总说我变法不彻底,应该一蹴而就……但问题是韩王根本不支持变法,没有君主的支持,谈何变法?

所以我只能内部拉拢贵族,外部依靠秦国,绕过韩王,在韩国推行变法。

再说,他只看到现在,没看到未来!

我只是把一场完整的变法拆分成几部分,每两年完成一部分!

这两年的任务是,一、扩充韩国人口,二、充分利用土地,三、让贵族不再盯着百姓

等这两任务完成后,还有下一个两年计划,再下一个

没有韩王支持,我只能用这种方式慢慢改变韩国!”

高景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张良说的,不如说是让张良转告韩非。

韩非因为高景改动了他编写的法典太多,一直心存不满。

张良明白这点,等高景说完后,恭敬地说道:“我一定会转达给司寇。”

“好,你去忙吧。”

张良再次行礼,然后离开了。

他走后,高景突然大声道:“对了,补充一句‘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紫女疑惑地问:“你跟谁说话?”

高景闭上眼:“我不知道。”

但秦王一定派人监视着他,掌握他的每个举动。

“器”指的是礼器,引申为君王的仪仗,包括出行、祭祀、丧葬等。

“名”则是指君王封赐臣子爵位的权力。

仲叔于奚救了卫国上卿孙桓子,卫君打算赏赐他封地。

仲叔于奚却不要封地,而请求使用诸侯之礼朝见,用曲悬、繁缨之礼,卫君答应了。

孔子听说后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封地。唯有器物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由君主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信赖的标志,居上位者使人信赖,才能享有车服之器。”

“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推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有利才能治理百姓,这是治国的关键。若将这些交予他人,等于把国家交给别人。国政亡,国家也就随之灭亡,难以挽回。”

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以周天子为例,晋国称霸中原时,周室已衰弱得连诸侯都不如,为何强如晋国,却不敢取代周天子?

正是因为周天子的威仪尚在。

晋国曾有君主想死后以天子规格下葬,便派使者向周王室请求。

当时周室实力远不如晋国,但周天子仍拒绝了,表示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我不会准许。

最终,那位晋国君主仍以诸侯之礼下葬。

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允许,强如晋国的君主也不敢越礼。

高景不清楚秦王的耳目是否在附近,但他已经把话说了出来,能不能传到秦王那里,他也不再过问。

毕竟,他现在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些越界了。

他以财货和官职,使韩国百官贵族都听从他的安排推行变法,某种程度上已经架空了韩王。

不过时间尚短,再加上高景凡事都要“请奏大王”,所以许多人暂时还未察觉。

等日子久了,韩王的存在便会变得无关紧要

谁让韩王为了省事,把多余的官位任命权交给了高景?

这就等于将“名”,也就是“册封臣子”的权力,交到了高景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