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29章 赖床是在保护心脏

书名: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6

赖床:心脏的隐形守护者?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早起往往被视为一种美德,代表着自律与高效。然而,有观点认为,适当赖床或许并非是懒惰的表现,反而可能是在保护我们的心脏。这一说法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那么,赖床究竟为何会与心脏保护联系在一起呢?

一、心血管系统的晨峰现象

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在一天中并非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而是呈现出一定的节律性变化。其中,清晨时段是心血管事件的高发期,被称为心血管系统的“晨峰现象”。在这个时间段,血压会迅速上升,心率加快,血管收缩功能增强。这一系列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人体生物钟调节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所导致。

当我们从睡眠状态中突然苏醒并迅速起身时,身体需要在短时间内从相对低代谢、低血压的状态快速调整到清醒活动状态,这无疑给心血管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脏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来适应血压的急剧升高和身体对血液供应需求的突然增加,这就如同汽车在冷启动时发动机需要承受较大的负荷一样。长期反复经受这样的“冲击”,会使心脏和血管受到损伤的风险增加,进而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二、赖床与血压、心率的平稳过渡

与迅速起床相比,适当赖床可以为身体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使得血压和心率能够更加平稳地从睡眠状态过渡到清醒状态。在赖床的过程中,身体可以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活动状态,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激活过程也相对缓和,避免了血压和心率的骤然升高。

例如,当我们处于睡眠的浅睡阶段或即将醒来时,身体已经开始为苏醒做准备,但这种准备是渐进式的。此时,血压和心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幅度较小。如果我们能够在床上稍作停留,让身体进一步完成这种生理调整,就可以减少因突然起床而导致的血压大幅波动和心率过快上升,从而减轻心脏的负担,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三、赖床对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两者相互拮抗,共同调节心脏的节律、血管的张力以及血压等生理参数。

在睡眠状态下,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地位,使得身体处于放松、心率减慢、血压降低的状态。而当我们醒来时,交感神经会迅速兴奋,以应对身体即将面临的活动需求。然而,如果这种交感神经的兴奋过于突然和强烈,就可能打破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

适当赖床有助于维持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在赖床期间,副交感神经的活动不会立刻被完全抑制,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发挥作用,减缓交感神经的兴奋速度,使得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能够更加平稳地实现从睡眠到清醒的转换。这种平衡的维持对于心脏的保护意义重大,因为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与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

四、睡眠质量与心脏健康的关联

良好的睡眠质量是心脏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赖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睡眠质量的改善有关。睡眠并非是一个均匀的过程,而是由多个睡眠周期组成,每个周期包括浅睡、深睡和快速眼动睡眠等不同阶段。在整个睡眠过程中,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生理修复和调节活动,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恢复和调整。

如果过早地被闹钟叫醒或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并匆忙起床,可能会打断正常的睡眠周期,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态,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生理反应,长期累积下来,会对心脏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适当赖床可以让我们在自然醒来的过程中,有机会完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或者至少减少因突然起床而导致的睡眠中断,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为心脏提供更充分的休息和恢复时间,间接地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

五、个体差异与赖床的适度性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赖床可能对心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种作用存在个体差异,并且赖床的时间也需要适度把握。

不同年龄段、健康状况以及生活习惯的人,其心血管系统的生理特点和对起床方式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例如,年轻人的心血管系统相对较为健康,弹性较好,可能对突然起床的耐受性较强;而老年人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其心血管系统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血压和心率波动的影响,因此可能更需要适当的赖床时间来缓冲。

此外,赖床时间过长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如导致身体活动量减少、影响正常的生物钟节律等,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可能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一般来说,赖床 5 - 15 分钟可能是一个较为合适的范围,但具体时长还需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既能享受到赖床对心脏的潜在保护作用,又不会因过度赖床而引发其他问题。

综上所述,赖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一种保护心脏的行为,其背后涉及到心血管系统的晨峰现象、血压和心率的平稳过渡、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睡眠质量的改善等多个生理机制。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赖床的适度性和个体差异,不能一概而论地将赖床视为一种绝对有益或有害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合理安排起床时间,给身体一个温和的苏醒过程,从而为心脏健康保驾护航。

尽管目前关于赖床与心脏保护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研究和探讨的空间,但这一观点无疑为我们重新审视睡眠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提醒我们在追求高效生活的同时,也要关注那些看似微小却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的生活细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