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 分类:游戏 | 字数:139.0万字

第9章 从“黄脸婆”到气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

书名: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6

从“黄脸婆”到气血美人,我是如何做到的

你是否常常感觉疲惫不堪,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照镜子时,看到自己面色苍白或萎黄,毫无血色,是不是心里满是焦虑?手脚常年冰凉,即便在炎炎夏日,被窝里的脚丫也总是暖不起来?月经周期紊乱,量少还伴有血块……如果这些情况你中了好几条,那可得注意了,这很可能是气血不足在向你发出警报!

气血,是中医术语,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推动和调控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血则循行于脉中,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濡养和滋润作用。气血充足,人才有精气神,身体各器官也能正常运转,一旦气血不足,各种小毛病就会接踵而至。别慌,接下来就带你全方位了解气血不足,并分享实用的调理方法,助你重焕好气色,变身气血美人。

一、气血不足的表现,你中了几条?

1. 看面色:气血充足的人面色红润有光泽,就像熟透的苹果般健康。而气血不足时,脸色往往苍白如纸,或是呈现出不健康的萎黄,看起来毫无生气,就像被抽干了精气神,这种面色会让人瞬间显老好几岁。

2. 察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气血的外在体现。气血充盈时,眼睛清澈明亮、炯炯有神。可要是气血不足,眼白就会变得浑浊发黄,布满血丝,眼睛也常常干涩、视物模糊,整个人的眼神都透着疲惫与无神。

3. 观头发: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是很多人的追求,而气血就是头发的“营养剂”。气血充足,头发顺滑有光泽、浓密强韧;一旦气血亏虚,头发就会变得干枯毛糙、易断裂,还会大把大把地掉,年纪轻轻就面临“秃头”危机。

4. 探手脚:正常情况下,手脚应该是温暖的,这是气血顺畅流通到四肢的表现。但气血不足的人,血液循环不畅,手脚就像“小冰块”,总是冰凉冰凉的,冬天更是冷得钻被窝好久都捂不热,严重影响生活的幸福感。

5. 查月经:月经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气血充足,月经周期规律,月经量适中,颜色鲜红,也很少有痛经困扰。可要是气血不足,月经周期就会紊乱,不是提前就是推迟,月经量也会变少,颜色还偏淡或发黑,伴有血块,痛经更是家常便饭,每次来例假都像“渡劫”。

6. 感精神:气血充足,人就精力充沛,干啥都干劲十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而气血不足时,身体能量不够,整个人就变得懒洋洋的,提不起精神,稍微做点事就累得不行,还容易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效率直线下降。

如果你发现自己符合上面多个症状,那基本可以确定是气血不足了,得赶紧重视起来,着手调理。

二、气血不足的原因大剖析

1. 脾胃虚弱:中医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吃进去的食物要靠脾胃消化吸收,才能转化为气血。可现在很多人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爱吃生冷辛辣,长期这样就会损伤脾胃。脾胃功能差了,吃再多营养的东西也吸收不了,气血自然就补不上来,就好比一个工厂,机器坏了,原材料再多也生产不出好产品。

2. 过度劳累: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加班熬夜、过度用脑,身体和精神都处于极度疲劳状态。这种情况下,身体消耗的气血远超补充,就像一直往外花钱却不挣钱,钱包迟早会被掏空,气血也会越来越虚。

3. 失血过多:女性每个月都有生理期,如果月经量过大、经期过长,或是经历过流产、手术等失血事件,又没有及时调养补充,就容易导致气血亏虚。此外,一些慢性出血性疾病,如胃溃疡出血、痔疮出血等,也会悄无声息地损耗气血。

4. 情绪因素: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生气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肝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能调节气机,一旦肝气不舒,气机不畅,就会阻碍气血的运行和生成。比如,经常生闷气的人,就容易出现乳房胀痛、胁肋胀满等气滞血瘀症状,进而影响气血。

5. 缺乏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当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可现在很多人久坐不动,出门坐车、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回家就瘫在沙发上。运动量严重不足,气血运行就会变得缓慢,身体的新陈代谢也会降低,气血生成自然受到影响,就像一潭死水,没有活力。

了解了这些原因,我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有的放矢,尽量避免气血损耗,从源头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三、饮食调理,吃出好气色

1. 多吃补气血食物:

- 红枣:红枣是补气血的“明星食材”,富含铁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能养血安神、补中益气。每天吃5 - 8颗红枣,直接吃、泡水喝、煮粥、炖汤都可以,简单又方便。比如,早上起来用红枣和桂圆干一起泡水喝,既能补充气血,又能提神醒脑。

- 桂圆: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以把桂圆剥壳去核后,和红枣、枸杞一起煮成甜汤,睡前喝一碗,既能助眠,又能补气血。不过桂圆吃多了容易上火,每天吃10颗左右就好。

- 黑芝麻:黑芝麻富含维生素E、铁等营养成分,能补肝肾、益精血。可以把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每天早上用开水冲一勺黑芝麻粉喝,或者加在豆浆、米糊里,口感香浓又营养。

- 猪肝:猪肝是补铁的优质食材,铁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能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进而补气血。可以每周吃1 - 2次猪肝,做成猪肝菠菜汤,菠菜也有补血作用,两者搭配,补气血效果更佳。但猪肝胆固醇含量较高,三高人群要适量食用。

- 红豆:红豆有健脾利水、解毒消肿、补血的功效。煮红豆粥时,提前把红豆浸泡几个小时,再和大米一起煮,煮得软烂些,更容易消化吸收。也可以煮红豆薏仁汤,既能补气血,又能祛湿,尤其适合湿气重的人。

2. 避免食用伤气血食物:

- 生冷食物:像冰淇淋、冷饮、生鱼片等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阻碍气血生成。即使在夏天,也尽量少吃这类食物,保护好脾胃。

- 辛辣食物:辣椒、花椒、芥末等辛辣食物,吃多了容易上火,还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影响营养吸收,从而损耗气血。爱吃辣的朋友要适当克制,别让一时的口腹之欲伤害了身体。

- 油腻食物:炸鸡、油条、肥肉等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还容易生痰湿,阻碍气血运行。日常饮食要清淡些,少吃这类油腻食物,给脾胃“减负”。

饮食调理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气血就会慢慢补起来。

四、中医调理,打通气血通道

1. 艾灸:艾灸是中医传统的养生方法,通过艾草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能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补气养血的作用。

- 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关元穴是人体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艾灸关元穴能培补元气、补肾固精、温通气血。可以每周艾灸2 - 3次,每次15 - 20分钟,感觉局部温热舒适即可。

- 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气海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散寒除湿的功效。艾灸气海穴,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艾灸方法同关元穴。

-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穴是人体重要的保健穴位,艾灸足三里能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每周艾灸3 - 4次,每次15 - 20分钟,对改善气血不足很有帮助。

2. 按摩:简单的穴位按摩也能促进气血运行,随时随地都能做。

- 按摩头部:每天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用手指从前额向后脑勺梳理头发,力度适中,反复梳100次左右。这样能刺激头部的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增强脑部气血供应,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还能预防脱发。

- 按摩腹部:仰卧,放松身体,双手交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按摩时要注意力度,由轻到重,每次按摩10 - 15分钟。按摩腹部能促进肠胃蠕动,增强脾胃功能,有助于消化吸收,从而促进气血生成。

- 按摩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15 - 20分钟后,用拇指指腹按摩涌泉穴,每次按摩5 - 10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按摩涌泉穴能滋阴补肾、平肝息风、醒脑开窍,促进全身气血循环。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气血不足讲究辨证论治,不同体质和症状需要用不同的方剂。

- 八珍汤: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是气血双补的经典方剂。适用于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等气血两虚症状。一般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调整剂量和疗程。

- 归脾汤:包含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主要功效是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对于心脾气血两虚证,表现为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样,要遵医嘱服用。

- 十全大补汤:是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了黄芪和肉桂,补气血的作用更强,还能温阳。适用于气血两虚且偏阳虚的人群,症见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等。服用时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

中医调理虽然效果好,但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是中药调理,避免自行用药带来不良后果。

五、运动锻炼,为气血“加油”

1. 瑜伽:瑜伽动作轻柔、舒缓,能拉伸身体的肌肉和经络,促进气血流通。像猫牛式,跪在瑜伽垫上,双手和双膝着地,吸气时,背部下沉,抬头看天花板,像猫咪伸展身体;呼气时,背部拱起,低头看向腹部,像老牛弓背。反复做10 - 15次,能活动脊柱,促进背部气血循环。还有山式站立,双脚并拢,膝盖伸直,收腹挺胸,双手自然下垂,掌心向内。保持这个姿势5 - 10分钟,能增强腿部力量,促进下肢气血运行,改善手脚冰凉的症状。每周练习3 - 4次,每次30 - 60分钟,长期坚持,就能感受到气血的改善。

2. 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动作缓慢、圆活连贯,以意领气,以气催形,能使全身各部位都得到锻炼,促进气血运行。比如揽雀尾这个动作,包含掤、捋、挤、按四个动作,练习时要注意呼吸配合,动作要沉稳、舒展。打一套太极拳大约需要15 - 20分钟,每天早上或傍晚练习一次,既能强身健体,又能调节气血,还能修身养性。

3. 八段锦:八段锦共八节,每节动作都有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能对身体的各个部位进行全方位的锻炼。双手托天理三焦,双手上举,拉伸整个身体,能调理三焦,促进气血运行;五劳七伤往后瞧,通过转头向后看的动作,刺激颈部和背部的经络,改善颈部和背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每天练习1 - 2遍,大约10 - 15分钟,长期坚持,能有效改善气血不足的状况。

运动要循序渐进,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身体。

六、作息规律,养足气血根基

1. 早睡早起:中医认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胆经和肝经当令的时间,这两个时间段是人体造血和排毒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候还不睡觉,就会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阻碍气血生成和排毒,长期下来,气血就会越来越虚。所以,尽量在晚上11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 - 8点起床,保证每天有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气血才能慢慢恢复。

2. 适当午休:经过一上午的工作和学习,身体会有些疲惫,中午适当午休能让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午休时间不用太长,30分钟到1小时就好,既能缓解疲劳,又不会影响晚上的睡眠。可以在办公室准备一个折叠床或午休枕,中午睡一会儿,下午工作起来更有精神,也有助于气血的调养。

气血不足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调理也需要时间和耐心。只要我们从饮食、中医调理、运动、作息等多方面入手,坚持长期调理,就一定能告别“黄脸婆”,变身气血充足、容光焕发的大美人!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健康和美丽加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