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4章 夏天为什么要少吃冰冻?

书名: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6

夏日贪凉一时爽,冰饮入腹隐患藏:揭开少吃冰冻食物的健康真相

盛夏的热浪裹挟着蝉鸣扑面而来,便利店冰柜里冒着寒气的冰淇淋、街边饮品店咕嘟冒泡的冰镇汽水、家中冰箱里冻得结结实实的西瓜……这些冰冻美食仿佛是对抗酷暑的“救命稻草”,让无数人在炎炎夏日里欲罢不能。咬一口透心凉的冰棍,喝一杯沁爽的冰奶茶,瞬间就能驱散满身燥热,带来片刻的清凉与惬意。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这份冰凉的欢愉中时,却常常忽略了它们可能给身体带来的潜在危害。夏季看似是冰冻食物的“狂欢季”,但实际上,少吃冰冻食物才是对身体更负责的选择。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夏季要少吃冰冻食物的奥秘。

一、冰凉入口,身体的“应激反应”

(一)消化系统的“冰火两重天”

当我们吃下一口温度极低的冰淇淋,或者灌下一杯冰镇饮料时,最先受到冲击的便是口腔。低温会使口腔内的血管迅速收缩,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敏感的人可能会瞬间感受到一阵尖锐的牙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冰刺激牙痛”。如果经常受到这种刺激,还可能引发牙髓炎症,让牙齿变得更加脆弱。

冰冷食物进入食道后,会使食道黏膜血管收缩,降低食管黏膜的抵抗力。长期如此,容易导致食管黏膜受损,增加患食管炎的风险。而对于本身就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人来说,吃冰冻食物更是雪上加霜,可能会加重胃酸反流的症状,出现烧心、反酸等不适。

到达胃部后,胃黏膜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正常情况下,胃内温度保持在37c左右,当大量低温食物涌入,胃黏膜血管会急剧收缩,胃的蠕动功能也会受到影响。胃蠕动减慢,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而且,胃内的消化酶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发挥最佳作用,低温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进一步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比如,吃了大量冰冻食物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出现腹胀、腹泻,甚至呕吐的情况,这就是消化系统在向我们发出“抗议”。

(二)心血管系统的“意外挑战”

除了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也会因食用冰冻食物而面临挑战。当冰冷的食物进入体内,会刺激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对于本身就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这种血压的突然波动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风险,如诱发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此外,低温刺激还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进一步加重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在夏季,人体本身就处于高温环境中,血管处于扩张状态,此时突然摄入大量冰冻食物,血管的剧烈收缩和舒张交替,就像给心血管系统来了一场“过山车”体验,极易引发心血管方面的问题。

(三)免疫系统的“短暂低迷”

身体在应对低温刺激时,会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维持核心体温和保护重要器官,这就导致免疫系统的功能在短时间内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此时,身体抵御外界病菌的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病毒、细菌的侵袭。比如,夏季本来就是感冒、肠胃炎等疾病的高发季节,如果频繁食用冰冻食物,会让免疫系统“雪上加霜”,使人更容易生病。而且,长期过度依赖冰冻食物来降温,还可能导致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下降,即使在正常温度下也容易感到不适。

二、营养吸收受阻,健康悄然流失

(一)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前文提到,冰冻食物会抑制消化酶的活性,而消化酶对于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分解至关重要。例如,淀粉酶负责分解淀粉,蛋白酶负责分解蛋白质,脂肪酶负责分解脂肪。当消化酶活性降低时,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就不能被充分分解,从而影响其在肠道内的吸收。以牛奶为例,冰镇牛奶虽然口感清爽,但低温会使牛奶中的脂肪球凝聚,难以被消化酶分解,不仅影响脂肪的吸收,还可能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泻等症状。长期这样,身体无法获取足够的营养,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二)阻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取

除了影响大分子营养物质的吸收,冰冻食物还会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摄取产生不良影响。肠道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需要适宜的环境,包括合适的酸碱度和温度。当大量低温食物进入肠道,会改变肠道内的环境,影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转运蛋白活性,从而降低它们的吸收率。比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重要作用,但在低温环境下,肠道对维生素c的吸收效率会明显降低。同样,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长期食用冰冻食物可能会导致这些矿物质缺乏,引发骨质疏松、贫血等疾病。

三、夏日疾病频发,冰冻食物“推波助澜”

(一)胃肠道疾病高发

夏季气温高,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速度快,食物本身就容易变质。而食用冰冻食物后,胃肠道的抵抗力下降,这就给了病菌可乘之机。像常见的急性肠胃炎,很多时候就是因为食用了被污染的冰冻食物,或者在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感染了病菌。此外,肠道菌群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才能保持平衡,低温刺激会破坏肠道菌群的生态环境,导致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多,引发腹痛、腹泻、便秘等肠道功能紊乱的症状。对于儿童和老年人来说,他们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食用冰冻食物后更容易出现胃肠道疾病,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呼吸道疾病加重

虽然吃冰冻食物看似与呼吸道疾病无关,但实际上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当我们食用冰冻食物时,口腔和咽喉部位的血管收缩,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和细菌更容易在此处滋生和繁殖。夏季开空调时,室内外温差大,本身就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而食用冰冻食物会进一步降低呼吸道的防御能力,增加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于患有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人来说,食用冰冻食物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因为低温刺激会使气道收缩,导致呼吸困难。

(三)女性特殊健康问题

女性在夏季更要注意少吃冰冻食物。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身体对寒冷更为敏感。在生理期,食用冰冻食物会使子宫血管收缩,导致经血排出不畅,引发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长期如此,还可能造成宫寒,影响受孕,甚至增加患妇科疾病的风险。即使不在生理期,过多食用冰冻食物也会使女性的身体处于一种虚寒的状态,出现手脚冰凉、面色苍白、易疲劳等症状,损害身体健康。

四、科学应对夏日炎热,健康降温有妙招

既然夏季食用冰冻食物存在这么多隐患,那我们该如何科学降温,享受清凉夏日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喝温水、淡茶水,不仅能补充身体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其次,可以选择一些清热解暑的食物,如绿豆汤、冬瓜汤、西瓜(适量食用常温西瓜)等,这些食物既能清热降火,又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合理使用空调和风扇,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也是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

在运动方面,选择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候进行适量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等,通过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耐热能力。同时,要注意运动后不要立即食用冰冻食物,应先休息片刻,待身体恢复后再补充水分和食物。

夏季少吃冰冻食物,是对自己身体健康的负责。虽然冰冻美食能带来一时的清凉,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诸多隐患。让我们摒弃过度依赖冰冻食物降温的习惯,选择科学、健康的方式度过炎炎夏日,让身体在舒适与健康中享受美好的季节。只有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才能更好地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份精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2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