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18章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得高血压?预防高血压的食谱

书名: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6

警惕血压“警报”:中老年人高血压成因与食养攻略

在时光长河的缓缓流淌中,中老年阶段宛如一幅沉淀着岁月韵味的画卷,既有着历经风雨后的平和与睿智,也面临着身体机能悄然变化带来的挑战。其中,高血压就像潜伏在暗处的“隐形杀手”,成为困扰无数中老年人的健康难题。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达50%以上,每两个老人中就可能有一人受到高血压的影响 ,这一惊人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对健康的担忧与焦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高血压对中老年人“情有独钟”?又如何通过日常饮食为他们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我们深入探寻其中奥秘。

一、年龄与血管:老化的“弹性危机”

当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脸庞,身体内部的血管也在默默经历着一场“老化变革”。中老年人的血管,恰似使用多年的橡胶管,逐渐失去了往日的柔韧与弹性。这一变化的背后,有着复杂而微妙的生理机制。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内的胶原蛋白逐渐增多,弹性纤维却不断减少。胶原蛋白就像坚硬的支架,虽能维持一定结构,但缺乏弹性;而弹性纤维则是赋予血管伸缩能力的关键。此消彼长之间,血管变得僵硬、狭窄,对血压的缓冲能力大幅下降。心脏如同勤劳的“泵”,每次收缩向血管内泵血时,失去弹性缓冲的血管难以自如扩张,就像狭窄的河道难以容纳奔腾的水流,压力自然节节攀升,血压也随之升高。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衰退,也是血压升高的“帮凶”。这些细胞紧密排列在血管内壁,不仅是血液与组织之间的屏障,还能分泌一氧化氮等物质,使血管保持舒张状态。然而,岁月不饶人,中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一氧化氮分泌减少,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血压便居高不下。

二、激素的“隐秘操控”

除了血管的自然老化,激素水平的改变也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中老年人的血压。

进入中老年阶段,身体内分泌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多种激素的分泌量和作用方式发生变化。其中,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RAAS)的异常激活,对血压的影响尤为显着。当肾脏感受到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或肾灌注不足时,会分泌肾素。肾素将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后者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同时,它还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脏,促进钠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进一步推高血压。

对于女性而言,更年期是一道特殊的“分水岭”。更年期前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大幅减少。雌激素对血管具有多重保护作用,它能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与释放,扩张血管;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防止血管壁增厚;还能调节血脂代谢,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雌激素水平的降低,使得这些保护作用减弱,血压更容易出现波动和升高。

三、生活方式:日积月累的“健康债”

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同慢性毒药,在岁月的积累中逐渐侵蚀着中老年人的血管健康,为高血压的发生埋下隐患。

(一)高盐饮食:“咸”出来的压力

“口重”是许多中老年人的饮食习惯,然而,过量的食盐摄入却是高血压的重要诱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当人体摄入过多的钠时,肾脏排泄钠的负担加重。为了维持体内的钠平衡,身体会潴留更多的水分,导致血容量增加。就像给水管中注入过多的水,水管承受的压力必然增大,血管内的压力也随之升高。此外,高盐还会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钠离子增多,导致细胞水肿,血管壁增厚、变硬,外周阻力增大,进一步升高血压。研究表明,每日食盐摄入量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2.0mmhg和1.2mmhg ,减少食盐摄入对降低血压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

(二)缺乏运动:慵懒背后的危机

生命在于运动,而中老年人的运动量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肥胖。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者体内脂肪组织增多,小动脉硬化及左心室肥厚较为明显,且存在一定程度的钠水潴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压升高。此外,缺乏运动还会使血管的弹性下降,心脏功能减弱,进一步加重血压升高的风险。

(三)长期精神紧张:心灵的“压力风暴”

中老年人虽然远离了职场的激烈竞争,但生活中的各种琐事依然可能带来精神压力。子女的教育、家庭的矛盾、经济的负担,都可能成为压在心头的“巨石”。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身体会分泌大量的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同时,长期精神紧张还会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多梦等问题,进一步加重血压的波动。

四、遗传阴影:难以逃脱的“家族魔咒”

遗传因素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家族中存在高血压患者,尤其是父母、祖父母等直系亲属,那么后代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显着增加。研究表明,高血压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约60%的高血压患者有家族遗传史。遗传因素通过影响血压调节机制,使某些人天生就具有高血压的易感性。例如,遗传因素可能导致肾素 -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系统、交感神经系统等血压调节系统的基因变异,使其功能异常,从而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遗传因素并非不可改变。即使携带高血压遗传基因,通过后天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心态等,依然可以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五、食养有道:餐桌上的“降压良方”

既然高血压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那么通过饮食调整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老年人可以遵循以下饮食原则,为自己的健康“加分”。

(一)减钠增钾,平衡膳食

减少钠的摄入是控制血压的关键。中老年人应尽量减少食用高盐食物,如咸菜、腌肉、火腿、方便面等,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同时,增加钾的摄入,钾可以促进钠的排泄,有助于降低血压。富含钾的食物有香蕉、土豆、蘑菇、菠菜、海带等,中老年人可以多食用这些食物。例如,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有约400毫克的钾,每天吃1 - 2根香蕉,就能补充一定量的钾元素。

(二)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与膳食纤维

蔬菜和水果是中老年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具有抗氧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功效。维生素c、维生素E、β - 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管健康;膳食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水平,间接起到降压作用。中老年人每天应摄入不少于300克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如菠菜、西兰花、胡萝卜、紫甘蓝等;水果的摄入量应为200 - 350克,如苹果、橙子、草莓、蓝莓等。可以将水果作为加餐,在两餐之间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避免血糖波动。

(三)选择优质蛋白,控制脂肪摄入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老年人应选择优质蛋白,控制脂肪摄入。优质蛋白主要来源于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瘦肉和鱼类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深海鱼,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含有丰富的omega - 3脂肪酸,能够降低血脂、减少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豆类含有植物蛋白,且富含膳食纤维、异黄酮等营养成分,对心血管健康有益。中老年人每天应摄入120 - 200克的鱼、禽、蛋、瘦肉,每周至少吃2 - 3次鱼类;豆类的摄入量为15 - 25克,相当于豆浆220 - 360克或南豆腐84 - 140克。同时,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内脏、肥肉、奶油、黄油等食物,烹调油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橄榄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25 - 30克。

(四)粗细搭配,全谷物为主

主食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但中老年人应减少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的比例。精白米面在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外层的麸皮和胚芽,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且升糖指数较高,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进而影响血压。而全谷物保留了完整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富含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血糖反应,有助于控制血压。杂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芸豆等,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中老年人每天应摄入谷类食物200 - 3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为50 - 150克,可以将全谷物和杂豆类与精白米面搭配食用,如煮二米饭(大米和小米)、杂粮馒头、红豆薏仁粥等。

六、一周降压食谱:美味与健康同行

为了帮助中老年人更好地将健康饮食融入日常生活,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份一周降压食谱,每天的饮食都遵循减钠增钾、营养均衡的原则,让美味与健康同行。

周一

- 早餐:燕麦粥(燕麦30克)、蒸红薯(红薯100克)、水煮蛋(鸡蛋1个)、凉拌黄瓜(黄瓜100克)

- 午餐:糙米饭(糙米100克)、清蒸鲈鱼(鲈鱼150克)、清炒西兰花(西兰花200克)、番茄豆腐汤(番茄1个、豆腐100克)

- 晚餐:玉米面条(玉米面条100克)、青菜炒虾仁(青菜200克、虾仁50克)、凉拌海带丝(海带丝100克)

周二

- 早餐:全麦面包(全麦面包2片)、低脂牛奶(牛奶200毫升)、苹果(苹果1个)、坚果10颗

- 午餐:二米饭(大米50克、小米50克)、土豆烧牛肉(土豆100克、牛肉100克)、炒油麦菜(油麦菜200克)、冬瓜肉丸汤(冬瓜100克、肉丸50克)

- 晚餐:绿豆粥(绿豆30克)、韭菜鸡蛋饼(韭菜100克、鸡蛋1个)、凉拌豆芽(豆芽100克)

周三

- 早餐:蔬菜鸡蛋煎饼(蔬菜100克、鸡蛋1个、面粉30克)、黑豆豆浆(黑豆15克)

- 午餐:荞麦面(荞麦面100克)、番茄鸡肉丸子汤(番茄1个、鸡肉丸子100克)、清炒芦笋(芦笋200克)

- 晚餐:南瓜粥(南瓜100克)、香煎三文鱼(三文鱼100克)、凉拌胡萝卜丝(胡萝卜100克)

周四

- 早餐:玉米糊(玉米粉30克)、蒸玉米(玉米1根)、水煮蛋(鸡蛋1个)、小番茄5颗

- 午餐:红豆薏仁饭(红豆20克、薏仁20克、大米60克)、虾仁蒸蛋(虾仁50克、鸡蛋2个)、炒白菜(白菜200克)、紫菜蛋花汤(紫菜5克、鸡蛋1个)

- 晚餐:紫薯粥(紫薯100克)、青椒炒肉丝(青椒200克、猪肉50克)、凉拌豆皮(豆皮100克)

周五

- 早餐:牛奶燕麦片(牛奶200毫升、燕麦片30克)、香蕉(香蕉1根)、全麦饼干2片

- 午餐:藜麦饭(藜麦100克)、红烧鸡腿(去皮鸡腿1个)、炒菠菜(菠菜200克)、玉米排骨汤(玉米100克、排骨50克)

- 晚餐:小米粥(小米30克)、土豆丝饼(土豆100克、面粉30克)、凉拌木耳(木耳100克)

周六

- 早餐:鸡蛋蔬菜三明治(全麦面包2片、鸡蛋1个、生菜50克、番茄50克)、黑咖一杯

- 午餐:糙米饭(糙米100克)、虾仁西兰花(虾仁50克、西兰花200克)、炒茄子(茄子200克)、海带豆腐汤(海带50克、豆腐100克)

- 晚餐:红薯粥(红薯100克)、香煎鸡胸肉(鸡胸肉100克)、凉拌黄瓜丝(黄瓜100克)

周日

- 早餐:蔬菜疙瘩汤(蔬菜100克、面粉30克)、水煮蛋(鸡蛋1个)、橙子(橙子1个)

- 午餐:玉米饭(玉米100克)、红烧鱼块(鱼块150克)、炒豆角(豆角200克)、西红柿鸡蛋汤(西红柿1个、鸡蛋1个)

- 晚餐:燕麦粥(燕麦30克)、素炒三丝(胡萝卜100克、土豆100克、青椒100克)、凉拌菠菜(菠菜100克)

七、生活小贴士:全方位呵护血压健康

除了饮食调整,中老年人还应注意以下生活细节,全方位呵护血压健康。

(一)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可分5天进行,每天30分钟左右。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运动前后要做好热身和放松活动,防止肌肉拉伤和血压波动。

(二)戒烟限酒,远离不良习惯

吸烟和过量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应坚决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葡萄酒250毫升、38度白酒75克、高度白酒50克 。

(三)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保证7 - 8小时的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和血压调节,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血压升高的风险。

(四)定期监测血压,关注健康状况

中老年人应定期测量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 - 2次血压,如发现血压异常波动,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同时,要注意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时间,尽量在安静状态下测量,选择同一时间、同一手臂,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高血压虽看似可怕,但只要中老年人了解其发病原因,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等方面入手,积极预防和控制,就能够有效降低发病风险,保持身体健康。让我们从每一餐饭、每一次运动做起,用科学的生活方式为中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让他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安享幸福、宁静的晚年时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5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