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21章 中老年的夏季养生指南

书名:日常养生常识 作者:山农珍姨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26

中老年夏季养生全攻略:守护健康,安然度夏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暑气蒸腾,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夏季养生至关重要。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高温高湿的夏季更容易引发各种健康问题。因此,掌握科学、全面的夏季养生方法,是中老年人安然度过炎炎夏日、维护身体健康的关键。本文将从中老年人生理特点出发,围绕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夏季养生要点,为中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中老年人夏季生理特点

中老年人的身体在夏季面临着诸多特殊的生理变化。从新陈代谢角度来看,随着年龄增长,基础代谢率逐年下降,一般每增长10岁,基础代谢率约降低2% - 3%。夏季高温虽然会使新陈代谢有所加快,但中老年人的整体代谢速度仍明显低于年轻人,能量消耗相对减少。这就导致他们在夏季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若饮食不当,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积食等问题。

在心血管系统方面,中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降低,管壁增厚,动脉硬化程度逐渐加重。夏季气温升高,人体外周血管扩张,血压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同时心脏为了维持血液循环,负荷反而增加。此外,出汗过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还容易形成血栓,增加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呼吸系统功能也随着年龄增长而衰退,中老年人的肺活量、通气功能下降,呼吸道黏膜萎缩、变薄,纤毛运动功能减弱,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降低。夏季室内外温差大,频繁进出空调房,容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脾胃功能同样大不如前,中老年人的脾胃运化能力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缓慢。夏季湿热的环境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

二、饮食养生:科学搭配,滋养脾胃

(一)蔬果为主,补充营养

蔬菜水果是中老年人夏季饮食的主力军。它们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水分,能有效满足中老年人夏季的营养需求。

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染,如橙子、猕猴桃、青椒等都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损伤,坚果、橄榄油、绿叶蔬菜中含量丰富。b族维生素参与能量代谢,有助于缓解疲劳,全谷物、豆类、酵母等是其重要来源。中老年人每天应保证摄入至少300克蔬菜和200克水果,且尽量选择不同种类、不同颜色的蔬果,以获取更全面的营养。

对于牙齿不好、咀嚼能力差的中老年人,可以将蔬菜切碎、煮软,或制成蔬菜泥、蔬菜汤;水果可榨成果汁、切成小块或制成水果羹食用。例如,胡萝卜苹果羹,将胡萝卜和苹果蒸熟后打成泥,口感细腻,易于消化,还富含胡萝卜素、果胶等营养成分,有健脾开胃、润肠通便的功效。

(二)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

虽然夏季倡导少吃肉,但中老年人仍需保证适量的优质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对于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至关重要。

中老年人可选择瘦肉、鱼类、蛋类、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瘦肉如鸡肉、鱼肉脂肪含量较低,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鱼类中的三文鱼、鳕鱼等富含omega - 3脂肪酸,对保护心脏、预防老年痴呆有积极作用。每天可食用50 - 75克瘦肉或鱼类。

蛋类营养丰富,鸡蛋、鸭蛋等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蛋黄胆固醇含量较高,中老年人每天食用不超过1个为宜。奶制品富含钙和优质蛋白质,建议每天饮用200 - 300毫升牛奶或酸奶,酸奶中的益生菌还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豆类及其制品如豆腐、豆浆、黑豆等,蛋白质含量高且易于消化,适合中老年人食用,每天可摄入50 - 100克。

(三)饮食清淡,健脾祛湿

夏季气候湿热,中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饮食应遵循清淡原则,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脾胃负担。可多选择一些具有健脾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薏米、芡实、山药、白扁豆、冬瓜、苦瓜等。

薏米红豆粥是经典的健脾祛湿食谱,将薏米、红豆提前浸泡,然后加水煮至软烂,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山药排骨汤以山药和排骨为主要食材,山药健脾益胃,排骨提供蛋白质,二者搭配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冬瓜含水量高,有清热利水、祛湿消肿的作用,可做成冬瓜汤、清炒冬瓜等菜肴。

(四)饮食禁忌与注意事项

中老年人夏季应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冰镇饮料、刚从冰箱取出的水果等。这些生冷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虚寒,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若想吃水果,可将其放置至常温后再食用。

同时,要严格控制盐和糖的摄入量。高盐饮食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中老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应不超过5克。过多摄入糖分则可能引发血糖升高,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要少吃糖果、甜饮料、糕点等高糖食品。此外,夏季食物容易变质,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变质、过期的食物,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肉类要煮熟煮透。

三、起居养生:规律作息,适应环境

(一)调整作息,保证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中老年人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时间。遵循“夜卧早起”的原则,晚上尽量在10点 - 11点之间入睡,早上6点 - 7点起床,保证7 - 8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可适当小憩30分钟至1小时,有助于缓解疲劳,养心安神。良好的睡眠能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休息,恢复体力和精力,增强免疫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要保持安静、凉爽、通风。使用空调时,温度不宜过低,一般设置在26c - 28c为宜,避免空调风直吹身体,以防受凉感冒。可在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控制在40c - 45c,时间15 - 20分钟,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二)衣着舒适,注意保暖

夏季穿衣应选择宽松、透气、吸汗的棉质或麻质衣物,有利于汗液蒸发,保持皮肤干爽,减少痱子、湿疹等皮肤问题的发生。衣物的颜色以浅色为主,因为浅色衣物吸热较少,穿着更凉爽。鞋子要选择轻便、舒适、防滑的款式,如布鞋、运动鞋,避免穿拖鞋或高跟鞋,防止摔倒受伤。

虽然夏季炎热,但中老年人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部位。避免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外出时随身携带薄外套,在室内空调温度较低或夜间睡觉时及时增添衣物,防止关节受寒引发关节炎。同时,不要贪凉睡在地板上,以免寒湿入侵身体。

(三)居室环境,清洁舒适

保持居室环境的清洁、舒适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夏季室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要定期打扫房间,清理灰尘,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 - 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可有效降低室内细菌、病毒浓度,改善空气质量。

可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放置水盆等方式调节空气湿度,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 - 60%为宜。过于干燥的空气会使呼吸道黏膜干燥,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湿度过高则会让人感到闷热不适,还利于霉菌生长。此外,可在室内摆放一些绿色植物,如吊兰、绿萝、芦荟等,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净化空气。

四、运动养生:适度锻炼,动静结合

(一)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中老年人夏季运动要遵循“适度、适量、适时”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项目。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功法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疏通经络,增强体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这些运动注重意念、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可促进气血流通,改善心肺功能,还能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散步也是中老年人夏季不错的运动选择。每天早晚选择空气清新、环境安静的地方散步30 - 60分钟,速度以每分钟60 - 80步为宜,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步数和速度。散步时要抬头挺胸,手臂自然摆动,步伐平稳,有助于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

对于身体条件较好的中老年人,还可以尝试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在水中身体承受的重力较小,对关节的压力也小,能有效锻炼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同时还具有消暑解热的作用。但游泳时要注意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泳池,避免在空腹或饭后立即游泳,游泳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 - 45分钟即可。

(二)把握运动时间与强度

夏季气温高,中老年人应避免在正午时分(11点 - 15点)外出运动,此时阳光强烈,容易中暑。最佳运动时间为清晨或傍晚,这两个时间段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清新。运动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为宜,避免过度劳累。运动过程中若出现头晕、心慌、胸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并及时就医。

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准备,活动关节、拉伸肌肉,如进行5 - 10分钟的关节活动、慢走等,预防运动损伤。运动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吹空调,应待身体自然冷却、汗液消退后再进行清洁,防止寒邪入侵。运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五、情志养生:调节情绪,平和心态

(一)保持乐观,避免烦躁

夏季炎热,人容易心烦气躁,中老年人也不例外。中医认为“心在夏气与心气相通”,情绪过激会影响心脏功能。因此,中老年人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可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生活,转移注意力,如练习书法、绘画、下棋、钓鱼、养花等。这些活动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让人在专注中忘却烦恼,内心平静。

遇到烦心事时,中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平和的心态。可与家人、朋友倾诉,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释放压力;也可以通过听舒缓的音乐、阅读书籍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不良情绪。此外,还可以参加社区活动、老年大学课程等,扩大社交圈子,与同龄人交流互动,在愉悦的氛围中保持心情舒畅。

(二)静心安神,修养身心

中老年人可通过冥想、静坐等方式静心安神。每天抽出15 - 20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盘腿而坐,闭上眼睛,排除杂念,专注于自己的呼吸。随着一呼一吸,让身心逐渐放松,感受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种静心练习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此外,中老年人还可以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放松法、渐进性肌肉松弛法等。深呼吸放松法即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可有效缓解紧张情绪。渐进性肌肉松弛法是通过依次收缩和放松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六、疾病预防:未雨绸缪,守护健康

(一)预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疾病,中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较差,更容易发生中暑。预防中暑要做到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携带遮阳伞等。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外出,若必须在高温时段外出,应缩短外出时间,避免剧烈运动。

室内要保持通风凉爽,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降温设备。中老年人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可适当饮用一些含盐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绿豆汤等。此外,家中可备一些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人丹等,以备不时之需。

(二)防范心血管疾病

夏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防范。首先,要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监测。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因为情绪激动容易导致血压升高,诱发心血管疾病。

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功能,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天气炎热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进出空调房要注意保暖,防止血管突然收缩或扩张引发意外。如果出现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应立即休息,并及时就医。

(三)预防呼吸道疾病

夏季室内外温差大,中老年人频繁进出空调房,容易引发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要注意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防止细菌、病毒滋生。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呼吸道的抵抗力。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必须前往,可佩戴口罩。此外,中老年人还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四)关注消化系统疾病

夏季中老年人的消化系统功能较弱,加上饮食不当、细菌滋生等因素,容易引发消化不良、腹泻、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变质的食物,蔬菜水果要清洗干净,肉类要煮熟煮透。

规律饮食,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轻脾胃负担。如果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防止病情加重。

中老年人的夏季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疾病预防等多个方面。只有全面、科学地进行养生保健,顺应夏季的气候特点和身体的生理变化,才能有效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安然度过炎炎夏日,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