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9章 春风吹过的花都开了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6.8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财务结算中心的工作量越来越大,看看将近月底了,志平编制会计凭证时,发现高凡的那张2万元工程费用的白纸条,上面写的是“省送变电公司”工程费用,有刘经理签字,也有高总的报批。但志平却不知道如何归类,想想学校里根本就没教过如何处理白纸条。

他便问严会计怎么处理这笔账,担心严会计不明白,又详细说了是高凡写的工程费用款项。

严会计一听就明白了,只是半天没做声,像是没听见志平的疑问。过了一会,严会计点燃一支烟,吞云吐雾起来。

他没回答志平的疑问,却跟着葛会计说到“刘一手”真是一箭双雕,把送变电的工程让给高凡了。这本来是市政工程,那天酒宴上严会计还在纠结这个工程费用超支,该不该有提成,没想到“刘一手”在高凡女友出事后,不仅有提成,还把提成让给高凡了。这波操作既让老板满意,又让别人感觉他是老板的贴心人了。

“刘一手”真是名副其实的办事留一手了,两人说了半天,老严早已除了生气抽烟,毫无办法,仿佛吐出来的烟把心里看不见的气带出来了。

半天严会计才慢慢地告诉志平,以后这种销售费用单据,只要有“刘一手”签字和高老板的报批就可以直接入账了,做账时归入销售费用即可。

他最后还说:“这种白纸条是不用审核的,可懂了?”

志平抬头望过去,烟雾中的严会计面容看起来模模糊糊,而志平觉得会计手续也同样地模糊不清。

但严会计这句话却说得死死的,坚定不移。志平从心里感觉出来,财务部和销售部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那些财经制度只是挂在墙上做做样子罢了。志平心里升起一丝无可奈何的感觉,仿佛看不懂眼前的白纸黑字单据似的,盯着白纸条看了半天,才把这2万块钱单据归入到销售费用里去。

又是一个周末,图书室里的图书终于全部上架,王欢让大家今晚都去图书室优先办理借书卡。

晚饭后,大家都说说笑笑地往图书室去了。志平则直接从食堂去了四楼。销售部的几个爱说笑的业务员,小莫、高凡,还有一个新来的办公室文员应达,也坐在一边听业务员海吹神聊。小应是巢州学院销售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他跟志平不是一个地区人,但他老家竟然跟浮槎镇相距不远,能跟志平在环湖集团做同事,也算是老乡了。

年轻人围在一起,便有说不完的话,高凡说:“今天老徐又出幺蛾子了。本来划分好的区域,菱镁瓦跑了这么多年,大家都很熟悉自己区域里的单位,钢结构是顺延的。该怎么跑,心里都清楚。但老徐真是一块又老又硬的臭石头,开始不断的跑钢结构新区域。今天跑到我的区域里来了,而且还说是老业务单位介绍过来的新买家。他这段时间总是神出鬼没的出现在各个区域,这种多吃多占的人,胃口该有多大啊!”

高凡对老许颇有微词,但小莫却故意嘻笑,咳咳两声说:“格局小了,格局小了点啊。昨天老板开会不是刚说过吗?不要为一点小事改变志向,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

高凡嬉笑着说:“我是美人痣,英雄痣,一身的痣,都不大。”

说得众人咧嘴而笑。

志平在里面书架上摸出一本李宗吾的《厚黑学》,说他们都该看看《厚黑学》了,老师傅不用看就直接用上了的。王欢也觉得,老业务员仗着资格老,对外面的市场大手一挥,哪里都是他的天下。这样的业务员也确实烦人。

志平却说:“我也考虑去做业务了,我也是天生皮厚心黑的人。”一句话说的王欢神情大变,她生气地用高跟鞋做势要跺志平的脚,惩罚地说:“让你瞎说,让你瞎说。”并追着志平在图书室里跑。

王欢喜欢志平的心思是躲在惩罚里的追打。志平心里明白,脸上是得意洋洋的笑。年轻的业务员们在充满爱意的气氛里也嗅出了打情骂俏的味道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志平的心像是春风一样轻柔,极有耐心的处理账务,一遍又一遍地认认真真,一点也不急躁,态度好到葛会计都诧异,因为她清楚报销单据的五花八门,但志平极有耐心地告诉经办人,如何整理好原始票据,再过来报账。

一到晚上他就去图书室,王欢也已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晚上的图书室很安静,两米高的书架上面是两排日光灯管,在静谧的图书室里发出微微的整流器声音。志平有时和王欢两人躲在里面查找与中文专业相关的作家作品。

而一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创作主旨,又让他们翻阅大量书籍来论证。不知不觉下班好久了,还一直不关门。两人像是密室里的军统特务,常常是一抬头,别人都走光了。

大多数时候,两人也会半天不说一句话,心里各自明白对方的好感。

志平翻到需要查找的内容时,用书签夹住,微笑着把书递过去。王欢接过来,翻到书里夹书签的那一页,低头看起来,像是分工默契的老搭档。不知什么时候,业务员也不过来了,图书室就成了两个人的世界。

再后来志平如果一天没见到王欢就会异常烦躁,像是丢了魂似的在走廊里转来转去,直到远远地看到王欢在宾馆那边干活,他才想起今天图书室关门,王欢在宾礼部上班,志平回到出纳房间关上门才安静下来,定心定意地做流水账。

王欢选择报汉语文学专业正是志平极力推荐的,他本着自己对文学的爱好,也让王欢选择文学专业,看起来心有所图。但王欢更像是心甘情愿,谁能说的清楚呢?

只是志平经常在图书室里高谈阔论,书不读秦汉以下,文章以骈文为正宗,又说到魏晋风骨是竹林里的那声绝响,唐诗是圆胖杨妃的包容,明清小说是勾栏里的人情世故,又说到冯梦龙兰陵笑笑生的作品,以及后来无论如何从哪个角度都无法绕开的《红楼梦》。这番话皆因沈雁冰的前半句而来,后面是志平刹不住车的即兴发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了。

王欢每次都听的睁大眼睛,圆胖的脸蛋也兴奋起来。

这天晚饭过后,只有两人在图书馆里了。王欢翻看老舍的《月牙儿》,志平便开始说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现在志平好像只有挑出名着大作的不足,才能显出他的知识渊博。老舍的创作也在《月牙儿》之后变得踏实,像祥子一样脚踏实地。说到最后志平甚至认为《月牙儿》是不值得一读的作品。

王欢听得似懂非懂,很崇拜的凑过来看志平翻到的那段小说中关于母亲低头拉风箱,满头白发在晚风中飘的文字。写得确实低沉,舒缓、优美,王欢忍不住把头依在志平的胳膊上。志平继续朗读,停不下来,王欢也眯着眼沉浸在淡淡的忧伤里……

这时销售部的老徐连夜回来报账,看到楼下一部干干净净的小汽车停在院子里,在路灯下闪闪发光。他一开始还以为是客户,心想这么晚了,一定是个大客户。老徐有些莫名的激动,连忙上去打招呼。下车的两个年轻人只笑笑,没说话。两人上了二楼,一个熟门熟路地往销售部去,一个往财务部来,走走停停的像是在找人。老徐上前一问,才知道是找张志平的,便泄了劲头。

然而财务室没人,里面灯却亮着。

老徐想,张会计大概在里面出纳房间。这两天他又隐约听到小会计在和大贵丫头好上了呢。于是他用力敲了几下窗户,又探头喊了两声,财务室还是悄无声息。

这时,缪大姐出来告诉他去图书室看看。老徐便上了四楼,远远地看到图书室灯火通明,走过去他看到里面一排书架后面站着两个人,是王欢正倚在志平身上翻看一本书呢。

老徐还在为刚才的失望没消气,便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胆子不小呢。”

两人吓一跳,志平红着脸退到门口,匆匆的下楼了,他听到老徐在身后喊,张会计啊,有人找你呢!

志平听老徐在身后喊有人找他,便一愣,停下来想问是谁?又本能的担心晚上他没在财务岗上值班,却跑到四楼图书室。便小心地问:“是客户吗?”老徐慢条斯理地说:“我也觉得像客户,开绿色小车子的”。

志平一听说是绿色小汽车就笑了,那肯定是郑亚飞和吴镇了。志平放心的“哦”了一声,三步并作两步下了楼。果然见到一身夹克的吴镇,像是刚刚从车间出来的模样。

这时老徐也跟着进来报账,志平办完后问吴镇:“怎么不早点过来吃晚饭呢?”

原来上次亚飞和他是从湖滨回到市里,一路都在聊着环湖公司的规模之大,员工形象面貌之佳,都让人觉得市里的企业也比不过他们呢。郑亚飞喜欢上了马海波,却是悄悄的放在心上,小心翼翼地珍视着。像是财主家的宝贝,从不肯轻易拿出来。他跟吴镇在一起说话时都尽量避开,但亚飞一有空就要来环湖。

今天晚上也是临时决定过来,亚飞吃完晚饭后,态度坚定地要去环湖,是吴镇都无法拒绝的坚定,以致吴镇问是不是什么东西丢在了环湖。

一到环湖亚飞就让吴镇去找志平,他一个人先去销售部。吴镇这才大晚上过来找志平,在办公室里转了一下,遇到老黄热心地帮忙找张会计。

吴镇说亚飞跟马海波恋爱了,志平感到由衷的开心,他祝福马海波,也希望她能跟着郑亚飞去市里。

两人漫不经心地聊着亚飞的事,突然吴镇很认真地说,他恍若听到马海波名声不好呢。志平一愣,问哪里听到的,吴镇也想不起来,只说那天听几个销售员在说狼多肉少,好肉还轮得到外面来的狼啊?他一开始没明白,后来才知道在说马海波。志平点点头,无端地说了句“我也跟马海波谈过的呀”!这让吴镇惊讶不已,但志平也就意识到自己不该那么说,本来想澄清马海波是个好姑娘,却又搭上自己的经历,真是越描越黑了。

吴镇仿佛一下子了解所有的秘密似的,心里明白也就不再多问一句了。转念志平想好好解释一下,不是吴镇想的那样,吴镇却只字不提。志平想这些事情当事人不问,吴镇还是悄悄装作不知道的好,这样想着也就翻过这一页,说了些无关的闲话。

直到快12点了,郑亚飞才敲了敲财务部的窗户。志平望过去,是亚飞在朝吴镇招手,便起身开门邀请亚飞进来。

“不进去了,太晚了。”郑亚飞依然客客气气。他今晚是西装革履,“报喜鸟”西服上那个金晃晃的小鸟头,在走廊的灯光下格外显眼。吴镇站起来跟在亚飞后面,一起往楼梯口走去。志平道了别,站在走廊里往下看。只见黑暗里的马海波走出来,站在小车边上,朝车里放了一件包裹,那情形已然是一家人了。小车悄无声息地开出大院,两个红亮的尾灯在无尽的黑暗里慢慢远去,直至消失在黑暗中,马海波才回宿舍。

志平不禁感叹,马海波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桌菜里最抢眼的“碗头鱼”。同时也想到那些所谓的名声,不过是个虚无的心理暗示罢了。

绿色的沃尔沃在空无一人的道路上飞驰,车灯在无边无际的黑暗里刺出两道光来,远远看过去的柏油路在飞快地延伸着。郑亚飞心情很好,车里放着李春波的《小芳》,前奏的电声吉他声在小车里一遍遍环绕,每一个音调像锤子一样从底下击穿座椅,又升上来撞在车顶,四散开去。郑亚飞满脑子都是马海波的模样,一边开车一边跟着李春波哼唱着“谢谢你,给我的爱……”听得吴镇直皱眉头,说老表你俩都到这地步了,也太快了吧?

郑亚飞没接吴镇的调侃,只继续踩下油门,小车爬上龟山,下去就是水泥厂灯火通明的厂区了。亚飞没减速,灿烂的灯光在车窗外一闪而过,吴镇有一丝落寞。

他明显的感觉到,家庭条件的不同对一个男孩的成长影响巨大。郑亚飞不过是有个开厂的姐姐姐夫罢了,他再一次感觉到读书真的没什么用处。

车到厂里时,赵大舅早已睡下,四下里静悄悄。吴镇下车从小门进去,郑亚飞就掉转车头回家睡觉去了。

第二天上班赵大舅看到吴镇时,心里想,这小子最近尤其反常。前一段时间跟郑亚飞偷看录像,又连续几晚偷偷溜出去,他猜到是去了俞大琴家。昨晚他又跟郑亚飞不知去了哪里鬼混到半夜才回来,心里不禁替吴镇可惜了。

吴镇一进车间,发现俞大琴上班了。他一段时间没看到大琴,现在看她的脸也圆胖了,两只细长的眼睛还是那么神采奕奕。俞大琴的客客气气让同事感到新奇,倪师傅站在机器旁边,乐呵呵的看着大琴笑。大琴一边戴口罩一边说:“你看什么看呢,过来帮我抬粒子。”

倪师傅却笑笑走开了。大琴望着倪师傅的背影骂了一句;“有病忘吃药啊!”

这时,吴镇走过来,说声“我来”却趁着没人的时候,靠近大琴的屁股上蹭了一下,他底下就支起了个帐篷,大琴愣了一下,觉得小吴胆子太大了。但她没吱声,像是什么事也没发生,心里暗暗决定,该给小吴介绍个女朋友了。

下班的时候,大琴告诉吴镇给他介绍个女朋友。

女孩是他们小村里开商店家的,还有个弟弟。

大琴让吴镇明天晚上换件干净衣服去她家里,她把女孩叫过来。吴镇心情愉快地连声答应“好,好的”。同时也说不清楚地紧张起来,他想时间过得快一点,早点见到女孩,又怕见了面对方看不上自己,那时间还是慢一点吧。

吴镇转念一想,自己还未必看上她呢,现在心里倒自卑起来,不禁感到自己可怜可笑。

等到第二天下班的时候,吴镇借了亚飞的西服,又去理了头发,才精神抖擞的离开理发店,直奔大琴家。吴镇一进门,大琴就招呼吴师傅来啦。然后介绍吴镇认识那个妇人,说是村西边的张阿姨,吴镇就有些紧张,微笑着问张阿姨好,然后就一声不响,坐在边上看电视,连大琴给他端过来一杯茶,他都愣了半天才接。

吴镇坐下来看电视时,才发现客厅的角落里坐着一个穿灰色线衣的女孩,也在安安静静的在看电视,偏偏是吴镇最头疼的宫斗剧。后来吴镇想到那天,无论什么剧他都看不下去,反而是不喜欢的宫斗剧让他能有心思多观察女孩。

女孩像是看得很专心,吴镇只看到女孩侧面洁白的皮肤,和披在肩上的头发,上面用红绸带束成一小股,显得俏皮灵动。

一会儿大琴拿瓜子过来给他们嗑,便介绍女孩给吴镇说:“这是黄静,张阿姨的女儿,跟阿姨一起过来玩的。”女孩回过头来,嫣然一笑。吴镇瞄了一眼,是个鹅蛋脸,格外俊俏,灰色的上衣越发显出皮肤白净。他不敢再多看一眼,只盯着电视装模作样地看。

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会有宫斗剧这种奇特的剧种,说历史不是历史,说故事更是扯谈,看了半天也记不住一个人物的名称,只貌似在陪黄静看电视剧。可是黄静也是看的三心二意,但她比吴镇安静,可以一动不动的盯着电视,连插播的广告也不落下。

吴镇感到无聊时,坐在那里看电视机是什么品牌,然后猜着是多少英寸?多少钱买的。一会想着电视剧早点结束,又觉得电视剧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放着也好,他可以多陪陪女孩。

那边大琴小伟夫妇和张阿姨在说些什么话,吴镇一句也没听见。

不知过了多久,张阿姨要回家的时候。吴镇陪着黄静看了半天宫斗剧,像是跑错教师的孩子,听了半天不懂的课,只机械地跟张阿姨母女告别。

张阿姨她们离开后。大琴问吴镇对小黄印象怎么样?吴镇放松地喘一口说:“好是好的,可她好像对我没感觉。”

大琴笑笑,没说话。小伟点了一根烟,慢条斯理地说:“他妈对你第一印象还不错。当然了,黄静是他们养女,虽然当亲生的来养,到底隔了一层。现在的情况呢,就看你们两个要相互满意,然后,不在乎多花点钱,给他们一种阔绰的印象。”

吴镇才知道女孩不是亲生的,心里浮想联翩。

小伟显然对张阿姨相当了解,大琴也说是以后多往他们家跑跑,出手大方,她父母就能接受。

吴镇听了心里只觉得女孩可怜,又想到自己童年,跟无父无母差不多,引为同类。大琴又说道,黄静亲生父亲是个唱戏的,母亲是看戏跟着唱戏的走了,再具体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了。

吴镇怅然不已,又看看时间不早,便起身告别了。

又过了两天,大琴安排两人去卧牛山公园玩半天。这次是白天在公园玩,吴镇感觉放松多了。他这才仔细盯着黄静看,清爽的脸庞,一双忧郁的眼神,仿佛要告诉你生活中无尽的委屈。两人慢慢互诉着各自的成长环境。吴镇果然听到黄静说,她小时候犹如没有父母一样的“散养”,说到父母对小弟的宠溺,让她时时有种想逃离这个家的想法。

吴镇则告诉黄静,自己两兄弟跟奶奶几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而他念完大学回到市里上班,几乎连去一趟学校的路费都没了。

黄静听了心里直打鼓,她从内心喜欢上吴镇,那是这么多年来从没有感受到的关爱,让她心里踏实。她听到吴镇说的日子过得那么紧巴巴,心里不禁失落起来。她知道父母就是听大琴姐说吴工在厂里工资高才带她来的,如果吴镇日子过得这么煎熬,让她妈知道了肯定就没戏了。

想到这里黄静便不安的对吴镇说:“你现在还这么难吗?你可不能在我妈面前这么说,我这里还有一点工资,我可以先借给你。”

吴镇就忍不住笑道:“现在好多了,我也不会用你的钱。”

不知不觉已是下午,太阳落山了,黄静第一次觉得吴镇的关怀让她踏实。下山时,吴镇才想起该给黄静买身衣服呢。

黄静睁着好看的眼睛望着吴镇说:“下个星期吧,我们还来这里。”

吴镇激动的连连称是,语无伦次说:“好,好的,下次来,还在这里。”

黄静也许没听清楚吴镇说的话,但她完全明了吴镇的意思,于是脚步轻快的去了公交站坐车回家去了。

吴镇的心是人间四月天,春光烂漫,繁花似锦。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他几乎不敢相信是真的。然而他身上穿的“报喜鸟”就是从亚飞那里借来的西服,也是实实在在为今天约会而来的。

吴镇的开心是一锅沸腾的水,他现在对厂里任何一个人都热心帮忙,觉得老天待他不薄,他都无以回报呢。

回到厂里,吴镇把借来的“报喜鸟”西服还给亚飞时,亚飞问小黄在哪里上班,吴镇便告诉他是巢野鞋厂的员工。

亚飞想到巢野鞋厂,说起来是个厂,不过是个来料加工点罢了。那是一家在巢州生产的日企,卖给国外消费者的厂子,女工大多是乡下的初中生,亚飞便心生不屑,他认为吴镇的女朋友小黄哪里比得上马海波,海波是环湖集团宾礼部的负责人,她是见识了多少走南闯北的老江湖啊?

吴镇的小黄呢,也只算是个柴火妞吧。

亚飞越发得意忘形起来,他大手一挥,这西服送给你了,祝福你在爱情路上一帆风顺。吴镇惊喜万分地又穿上“报喜鸟”,恨不得明天就去见黄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