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63章 电镀厂业务让志平五味杂陈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2.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志平骑着摩托车在乡镇的小道上像个探路者,有时跑一上午也毫无收获,除了留给客户几张瓦样块和名片之外,并没有一家感兴趣。

志平沮丧地骑着车往回走,忽然发现每一条通往一片养鸡场的主干道上,就有一家建材店门口堆放着一堆水泥瓦,志平想到自己跟养殖户没有信任关系,那就跟卖瓦的建材店打交道了。

于是志平吃了碗面,信心满满的去了一家胡老板建材店里,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菱镁瓦来。

胡老板果然有兴趣,但要求这条路上只能他一家来卖,而且拿的价格要低于十块钱,志平想到自己成本都接近八块了,这十块钱除了自己摩托车加油吃饭,几乎没什么利润的。

但老板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会欠你一分钱嗯。志平就觉得现在已经不是赚钱的时候了,只要能把这三千来张瓦变成现金,再把大爷和姐夫两个本金还掉。

这才是最迫切的愿望呢!

志平回去跟姐夫一商量,姐夫也觉得只好如此,但胡老板强调瓦质量要过关,于是两人在仓库里逐片逐片的检测了三百多张瓦送到胡老板那里。

只是大爷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懒散地说那一张一张检测还不累死人啊,反正这些瓦都是卖给养鸡场,无所谓亮不亮的。

或许大爷想说都已经这样了,还折腾个屁呢。大爷看到那一大堆瓦就在心里骂一句“他大爷的”吧?

志平不知不觉距离上次去电镀厂已经快一个月了,他一直惦记着电镀厂的事,隔三差五的给李厂长打电话。

但志平觉得也没啥好说的,便问最近可忙,生产还顺利吧?老李对这些不咸不淡的问话,本来就是出于礼貌聊几句,后来就不接电话了,或者直接摁了电话。

志平心里狐疑,但随即收到一个“在开会”的短信,心里才稍稍平复了那种沮丧的心情。

然而,直到晚上李厂长也没回复一个电话,志平愈发觉得灰心起来。这次他去合肥出差,便决定绕道电镀厂。

志平下了车就熟门熟路往城北方向去,是个阴冷的早晨,清晨的小道上,电动自行车和私家车川流不息,路上的行人都裹着厚厚的大衣,只露出疲惫的眼睛看着这灰扑扑而毫无生气的树林小道。

志平站在公交车牌下,往右边走去,很快他就透过树梢看到电镀厂了,车间的屋顶盖了一半青灰色的大瓦片,明明是雾霾的冬天早晨,志平却觉得那么刺眼,晃得他睁不开眼,再过去几步,他看到的确实是菱镁瓦。志平很奇怪,为什么不是淡黄色的瓦片,而是跟水泥瓦一样的浅灰色呢?这又是谁家的瓦片。

他想走进去问问,但又觉得一切都不可挽回了。老李上次说不定就已选定好了。只是他看到志平他们带着土鸡和鸡蛋而来,不好直接拒绝,就当着大家是朋友留下来吃顿饭而已。

志平坐在路边半天没说话,他调整了一下心情,他也不明白这瓦是从何而来。

想到今天不是周末,业务员都在外面跑业务,他便给小童打了个电话,想确认一下电镀厂的瓦片是不是环湖的那边?小童一接电话就告诉他,瓦确实是环湖的,而且是王老五一手经办的,王老五以极其便宜的价格供应的,至于多少钱一块,他们也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这个瓦是去年贾工过来时给他们公司调试配方生产的一批试验瓦。

志平才恍然明白,将这件事的前后顺序捋了捋来龙去脉。去年来环湖指导菱镁瓦生产的贾工,当时志平只见过几次面,一个高高大大的西北汉子,50多岁,一辈子从事菱镁行业。他自己也办过厂,搞过科研。董事长对他的一席长谈就委以重任了,打破原先菱镁瓦主产品的模式。

后来,志平决定离职,听说贾工经常去瓦厂了,天天来指导新材料,瓦片添加了各种化学试剂,耐候性等等一些,而且颜色也改成灰色,最大的好处是亮光不明显了。

只是后来听说试验瓦并不成功,瓦片酥脆,容易折断,于是一大堆瓦放在仓库里无人问津,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了!志平又想到王老五那个笑面虎的模样,虽然是个八面玲珑的销售人才,但又极其贬视他是个而毫无原则的小人。

如果老王在处理这批瓦以低价为原则,也以打掉志平这个竞争对手为目的,那老王是什么事都可以做出来的。对电镀厂李厂长也只是什么话都可以编出来的了,志平这时才觉得大公司虽然说各项成本高,但只要这个大公司锁定目标,上升到特事特办的时候也是不计成本的。

志平想到这里时,他就不再灰心丧气了,因为大厂是跟你不在一个档次上的竞争对手,仿佛是滚下来的一块石头,随便哪个方向都能把鸡蛋碾压稀碎,你只是一枚小小的鸡蛋,也只有寻机会躲掉了。

志平忽然笑了,他觉得自己能从环湖顺利出来,又迅速建成瓦厂再快速生产,虽然经历种种挫败,但终于让环湖忌惮而不计代价的围剿,真是平生一大快事了!

未来究竟会怎么样?志平并不知道,但这一路上跨山过河的经历,如一壶老酒般的让人着迷了。

想到这里,志平又重新大步往前走去,他穿过城北的大路,一拐便是北二环路了。宽敞繁忙的二环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如同志平不曾停下的脚步。

志平调整心情,他拜访一些固定的用瓦大户,第一站便是粮食局,每次路过都可以去混个眼熟。如果下午有空的话,再去江淮磷矿厂,那也是个每年更换瓦都要有好几千张的大户呢。

志平一点也不计较丢失电镀厂的损失了,他更加觉得持续生产质量稳定的瓦片,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呢?

志平,回到厂里跟姐夫和大爷汇报了详细情况后,姐夫只轻松地说,他早就知道李厂长是个老滑头了,他的业务不好做。

大爷不置一词,只说:“反正就这么往前走呗,最差的情况也就是如此了,还能怎样?”

志平说:“是啊,努力往前走,我现在集中精力就跑养殖场石粉场,跟粮食局保持密切联系,一有机会就上!”

志平看到大爷思维有了积极的转变,他都激动地滔滔不绝了,只是他也并没有沉醉在他的滔滔不绝中,而是转身去了车间,跟着北方来的工人剪玻纤布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志平每天骑摩托车去养鸡场和石粉厂推销。每天带一大堆样块和名片,留给有意向的客户,如果能获得对方电话号码,他就不断的发一些问候信息,以提醒对方。他还在做菱镁瓦,还在坚持。

眼见冷下来了,天寒地冻的日子再做瓦就要加温才能脱模了。每天大爷把卤水加热在桶里搅拌成浆料,热气腾腾的拎到操作台边上,工人们用勺子铺开热乎乎的浆料,像是餐饮店里的师傅。大家都知道,若不赶在年底把氧化镁粉全部做完,谁也不愿意天寒地冻的做菱镁瓦。

这天早上志平还没出门,就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对方竟然叫他张老板,好久不见了!志平愣了半天,只觉得声音很熟悉,却再也想不起来电话的人是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