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71章 父母惊讶又无奈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通过电话后志平心情平复很多,他开始回忆过年时晓月去厦门的种种反常。先是志平的妈不同意晓月去那么远的地方,说晓月一出门就跟一个大姑娘差不多嘞,志平直撇嘴说:“没文化的女孩有什么稀罕的。”

后来初八那天在火车站没等到小峰,晓月当时就说不想去了,但志平劝她来都来了,就再打个电话问问小峰呗。

奇怪的是,小峰不接电话,又打到他家里,他妈说小峰爸爸一早就送他们去合肥上车了。当时志平想不明白为何不在巢州一起上同一列火车,却要分开两地上车呢?

现在志平想明白了,小峰父母是反对小峰带晓月出去的。晓月家庭和吕婶的流言蜚语让同村人实在太清楚了,他们心里明白晓月单独出远门意味着什么风险,怕好心酿成坏事。

志平想到这里,痛苦的抓自己的头发,不知不觉天色暗淡下来。原来一天的时光就这么过去了,志平还没吃一口饭,他不知道明天该如何面对关大伯和工人。晚上志平吃了几块干巴巴的饼干,味同嚼蜡,便去了路口小店买了碗方便面和一包火腿肠,志平感到又麻又辣的面汤,仿佛有些效果。他暂时不用满脑子都是晓月。

可他吃面的时候,在心里想过去的每一天,后悔自己不该自负地认为晓月就是个听话的女孩。

他一自负就不会在意晓月了,以为她就在那里,也只能在那里了!

现在他满脑子都是晓月可爱的模样,她实在记不得晓月哪里不好,好像那样的家庭里的女孩不管做了什么错事,都是可以理解包容的。

喝完最后一口面汤,志平把方便面碗一扔,仿佛心平气静的将军面对十万火急的战场,他要做一个决定了。他不告诉任何一个人。那就是他从心里等着晓月回头,而且他坚定认为晓月不超过一个星期就肯定会回来的,因为她自信这世上再没有人比他更理解,甚至纵容小月了。

晚上志平躺在床上,戴上耳机,听着便携cd里播放着黄莺莺的《葬心》,还未听到歌词就先是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一刻,志平觉得这一声叹息,是进心里去了。

这首歌也是在讲一个故事,关于葬心的故事。那他也该把心埋葬起,从此像一个没心没肺的人过日子了吧?

单曲循环模式的《葬心》,把志平埋在沉沉的黑夜里,春天郊外的夜晚,南风拂过山岗,也拂过河面,一切都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唯有志平的心里是结了冰的冬天!

第二天,几乎一夜没睡的志平听到屋外有人走过的声音,便掀背下床。他虽然心身心疲惫,但也要装出动作麻利。他告诉关大伯,今天他要去一趟市里,做瓦的工人,还是跟以前一样自己干自己的活,下班前,关大伯记下账,清点瓦数就好了。

关大伯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一一记下今天的工作安排,志平便带上诺和笔,匆匆走小路往镇上赶去。

他今天坐车回趟家里,他实在憋不住的难受,厂里的生产不管是什么结局,晓月的事已经让他招架不住了。

昨天晚上他还有决心坚决不让家里人知道,但一夜睡过去后就撑不住了,觉得压力大到他根本扛不起的地步。仓库里是满满的原材料,他不仅要组织生产,还要跑市场,把瓦销出去。至于质量管理,他更加担心会出现去年的情形,如果质量不达标,那将是他的灭顶之灾,永无翻身的可能了。

他坐上去浮槎镇上的那班乡村公交,早上人很多,都是四邻八乡赶集过来的农民。

志平到浮槎镇时才九点不到,那条路上曾经留下他和晓月两人美好的回忆。他想起第一次回家时也是夏天,一场暴雨过后,乡村沟壑里面水都满了,到处是小溪流淌,雨后的天空碧蓝碧蓝的。

晓月穿着皮凉鞋走在石头路上,小巧的脚印边上是志平宽大的运动鞋脚印。那时志平看着两排脚印都觉得甜蜜无比哩,只是现在物是人非,晓月把她的日子弄得乌云密布,看不到一丝阳光。

虽然她不止一次经历过失恋和被抛弃的糟糕境地,但以前他只是淡淡一笑,唯有这一次是切肤的疼痛。

志平买了几块朝笏板子,这是一种长形的烧饼。志平闻到那烧饼上葱油的咸香味还是那么质朴,而他的爱情却变了味。

回到家里,父亲在地里做秧田。春天播种的季节里,母亲刚回到家吃完早饭,拿着饭盒给父亲装早饭。

看到儿子一脸疲惫不堪的神态,母亲第一时间就觉得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厂里什么事不对吗?才刚刚开始生产呀,母亲一下子想到晓月出去打工两个多月了。晓月一定是发生什么事了,但母亲沉住气,只轻声地问:“孩子你哪里不舒服了吗”?

志平压抑着情绪,摇摇头,只说晚上没睡好,累了,然后就往楼上去。他回头对母亲说:“妈,我睡一会,别打扰我。”

母亲愣住了,本来她想追上去一问究竟。但儿子让她别打扰他,她还是不放心,答应了一声,就匆匆往田里去了,她要把海山喊回来。

志平一进卧室,那是在家办婚宴时新房的摆设,那张结婚照晓月穿着红衣服,笑的热烈又有一些羞涩,犹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志平西装革履的整洁,脸上也是灿烂幸福的笑容。梳妆台上还有很多摆件,都是晓月喜欢的,造型又萌又可爱。仿佛满屋子都是晓月的身影,又仿佛晓月从来没曾离开过,只是出个门三五天就回来的状态。

过了一会,志平听到楼下父亲推门进来的声音,他喊了一声“平儿”,母亲打断不让他喊。志平就干脆起床,他调整好心情,装作什么事也没有的一副轻松模样。可他刚下楼来,看到父亲满脸疑惑又不安的神态,心里就绷不住地投降了。

他坐在父母面前的小板凳上尽量平静地说晓月暂时不回来了,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说,便沉默。母亲仔细的问什么时候说的,志平就说了昨天上午晓月来了电话。

“本来说五一节回来的,但她只打了个电话说不想回来了,而且她父母都去了上海她姐那里。”

接下来志平又把电话里的事一五一十说了,母亲深深的叹息了一声道:“我就晓得这个东西不是个好货,你过年放她走的时候我不好坚持拦下来啊,她就是个屁也不懂的孩子,在外面遇到哪个男的花言巧语,还不把你扔在哪个山洼洼里了?收破烂的穷鬼。”

母亲最后气恨地骂了一句,她的分析像是冰冷的真理一般,让志平无法反驳。但志平从情感上反对母亲那么厌恶的神态和辱骂晓月的话语。

父亲则一言不发,他只拍拍自己的肩膀说:“这事我早有预料,但现在这个结局,我们也没办法。你要么放弃她,彻底不要了,要么等如果她身上有了,那我就陪你去一趟厦门,抢也要把听抢回来!”

志平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感觉父亲像是脑洞大开,可父亲的神态却是那么认真!

父亲的最后那句话,让志平心里惊讶的想反胃,早上吃的那块烧饼也要吐出来了。

但母亲却一副不相信的样子,说:“哪有那么好的事哦”,就气呼呼的去后院摘菜去了。

志平没再觉得惊讶恶心,而是痛苦地垂下头来,看到经常注射的部位,有块青紫。他忘了惊讶,忘了耻辱,忘了自己还有一丝呼吸。

过了很久,父亲安慰着志平,要看到自己身体的缺陷,同时改变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过日子就是过日子,感情都是扯淡。

“只要能有个种,不管他是哪里的,我们养大,总是跟我们姓张吧?所以这事你要心里放平衡,一切从实用主义出发,什么感情的话以后不要提。以我们的判断,她这种小孩子脾气的人只是跟人玩玩,人家对方也是20郎当岁小伙子,穷人家更要找个踏实过日子的,像她这种不过日子的,谁都不会要,少则一两个月,多则周年半载还是会回来的。”

父亲分析的话,像是一道希望的光,志平又觉得句句在理,晓月的为人,品德和能力。父母早已冷眼观察许久了,儿子和儿媳在父母眼里不过是还没长大的娃娃罢了,连结婚都结得那么匆忙潦草,家长也是心里有一本账呢。

吃饭的时候,父亲朗声问志平针打了吗?志平点点头,同时也惊讶。因为父亲总是很轻声的提醒他,饭前打针。但今天,父亲显得很坦然,母亲每次总是在志平回来的时候剁一点碎肉,放点山药作一碗润滑的丸子汤。

自从医生说过,山药有健胃和降糖的功效后,这道菜就成了母亲的首选。父亲吃饭很快,几乎不说话,只不断的让志平多吃菜,少吃饭,反正蔬菜含糖量会比饭低多呢。乡下父母朴素的想法也让志平默默的配合着他们。

志平心里当然知道,碳水化合物是营养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吃素菜是远远不够的。但此时志平表现的格外听话,他觉得自己又像小孩子,一个没长大的小娃娃呢?

吃完午饭,父亲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高声对子平说:“小平子下午跟我们去地里干活,一起把秧田整出来。”志平也立马站起来,拉回座椅,精神抖擞地跟在父亲后面出门了。

午后的阳光灿烂,志平眯着眼睛,他像一只刚刚出洞的小兽,悄悄地随着父亲下地干活。

志平好久没干过这样的活了,父亲站在耙上挥鞭,训斥着老水牛在刚好漫过墒的水田里来回走着。很快,田里的草根树枝被拔出来,志平远远地伸出竹竿把杂草拢到岸边,再集中捡出来。

一次老水牛走过志平面前时甩了一下大尾巴,志平顿时觉得脸上冰凉。原来水里的泥浆溅了他一头一脸,父亲只站在耙上哈哈大笑道:“呆儿子,牛来了,你要让开啊!”

好在就剩下最后两趟了,结束后,父亲让志平牵着牛去大水塘那边洗一下,牛也要在埂上吃一回水草呢。

志平牵着牛往大塘走去,已是傍晚时分,五月份昼长夜短的天气,太阳还高高地挂在西天,塘坝里的水格外清亮。

累了半天的水牛喘着气,走到水里只露出两只毛茸茸的大眼和一只宽大的嘴巴,洗干净的水牛终于站起来,沿着水草丰美的河边,一路走一路吃。

老牛一定觉得人间美好享受,只不过是洗完澡后大口的吃鲜嫩的水草吧?

志平看的动心,也脱光衣服,一头钻进水里扑腾两下,当浑身泡在水里的时候,才觉得人像是没有重量一般的轻飘飘。志平很舒服的游了一趟,水温有点低。志平不敢久泡水里,很快就上了岸,穿好衣服躺在坝埂上的草丛里,天上的白云一动不动也像在俯瞰着志平和老水牛呢!

等父亲平整完秧田,喊着志平回家的时候,志平才爬起来,牵着牛踏着夕阳的余晖跟在父母身后,像一个出道的农民,光脚踏在地上,真是泥里一脚屎里一脚的庄稼汉呢?

晚饭做的简单,中午的剩菜,母亲单独为志平做了蛋炒饭。一家人在灯下,虽然又困又累,但晚饭吃的津津有味,饭桌上父亲又语重心长地说:“平儿回去一定要振作精神,好好工作。从内心来讲,我们心里也难受,不是因为她走掉了,而是因为你是我儿子,遭受感情打击站不起来而难受。”

父亲有点难过,沉默着半天没再说话。

苦难和打击早已不止一次光顾到这个家里了。然而父亲的话还是让志平觉得格外温暖,他此时在感情上,虽然已一败涂地,但在父亲看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父母都是像大山一样坚定地保护着他。父亲既然说的如此恳切,志平便抬头保证绝对听爸妈的话,回去好好干事情,把销售市场跑起来,板子市场也跑起来!

父亲很满意,母亲也在一边鼓励着说:“当然了,你现在就要加倍努力,赚到钱还怕找不到老婆啊?”

父亲抿了一小口酒,顺着母亲的意思说:“不管怎样,你仍然要立根在厂里做包装箱,做瓦。我们空了就过去帮忙,田里没活就长期在厂里干,反正你不用再操心生产了,有工人来,我们带工人干,没工人来,我们自己干。那些材料总会慢慢少起来的,瓦总会慢慢多起来的。日子也就这么过吧,该来的会来,该走的留不住,说实在的,小平子,你身体现在能这样,我们已经很满足了。你可记得从南昌回来的那段时间,我脑子里整天都在想那医生说的话,千万不能再高血糖,会死人的。还有那个年轻人的例子,从庐山上下来就没有抢救过来,这个例子像是噩梦一样,压着我好多年呢!所以你一定要明白身体是第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啊!”

父亲说的那个例子,志平当然记得,而且父亲不止一次说过这个年轻人,只是每次场合不同,但鼓励和的语气和心疼儿子的心是一模一样。

父亲强调,他和母亲会去瓦厂帮志平做瓦的。那一刻志平便想到在铸造厂最后清理瓦厂时,父亲是从内心排斥再去做瓦的。厂里分完瓦和材料后,父亲甚至是难得轻松。

但现在父亲不用志平说便积极要去西河桥打工,帮助志平做瓦做包装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