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45章 辞职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第 45章 辞职

志平看到李厂长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看报纸,便叹息到晓月的家里人糊里糊涂的过日子,然后又说到自己想辞职不做了。

李厂长沉默了一会,问志平迟早是要带晓月离开他们家的,只是你想过去哪里了吗?

志平愣了一下,但他很快就决定跟李厂长和盘托出一直埋在心里的想法,他说姐夫在粮站做会计,他想下来跟姐夫一起做菱镁瓦,以后有可能打开合肥周边粮站市场。

李厂长幽幽地说:“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一点点了,你有想法单干,作为我来说,于公于私都不能了解太多。但现在情况不同,老王在这里,你丈人家七事八事也烦人。我只能跟你说一次,你可以回去做瓦,而且跟姐夫合伙是对的。至于产品质量上的问题,我只要在休息天就可以去你那里看看,眼下的事情,你要在没走之前把所有的资料搞清楚,有不懂的问我。”

志平已经把李厂长看作父亲一样的人了,在每一次大是大非的选择面前,李厂长都会于情于理做到问心无愧。这就让志平对亦师亦友的李厂长万分感激,未来的每一步都跟李厂长的扶持息息相关。而且难能可贵的是,他总是那么贴切的理解志平,跟志平站在同样的困境中思考问题。

至于以后的生产场地,志平选择跟石粉的供应商老吴合作。但李厂长说,如果能有更合适的人选,就不要考虑老吴了。因为老吴是久经沙场的生意人,跟你两个不在一个段位上,容易有矛盾。李厂长说这两年有很多山村偏远的学校都闲置了,如果能找到一个废弃的学校那是最佳的选择,符合生产瓦的所有条件。

志平用心听下去,然而他对吴老板却有另一种看法。他觉得眼下最主要的是要先把创业的台子搭起来,跟谁合伙并不需要考虑太多,每个人都不是十分完美的。与其把时间花在考虑合伙人身上,不如逐步开展起来,以后发现有问题再解决问题。

人是变化的,矛盾和问题,也是变化的,现在站在岸上说一通游泳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说不定一头扎进水里,那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志平把李厂长的提醒忽略了,他需要个立马能上手实干的人来作为合伙人。吴老板是他在心里盘算过无数遍的合伙人,有场地,比自己白手起家慢慢摸索强太多了。

志平,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像一头兴奋的牛,不停地从生产的第一步开始准备原材料,生产工人,养护切割,甚至瓦渣的垃圾处理都考虑了。

但唯有钢瓦模这个难题没有解决,因为车间里的瓦模都是钢化模翻制的第一代产品,有了瓦模然后才能做出瓦来。所以这钢瓦模是所有瓦模的母亲,必须有一个标准的母亲才能生产一堆漂亮合格的娃娃,可车间里瓦模本来就不多,志平如何才能有钢瓦模呢?

思量再三,万般无奈下决定冒险,偷几张钢瓦模。他一有此想法,就吓了一跳。但事实这样也只好如此了,反正只要李厂长不在办公室的时候,他就好动手了。果然等到一天晚上,李厂长下班就回家了,老王一直是按部就班的,等到工人全部离场才骑车回家。厂里只剩志平一个人值班,他就咚咚地心跳加快起来。

想想还早,等到夜阑人静,志平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打开大铁门,搬起30多斤重的钢瓦模,轻手轻脚的移到车间外面马路边的杂草丛里。

等到偷出来五六张够用了,便又将大铁门缓缓拉上,然后一个人在草丛里摸索着,扛起瓦模蹭蹭蹭地往村里大踏步走去。

志平忽然发觉,人只有在做贼的时候,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他脚步不停,很快走到丈人家的巷子里。可是他还没进丈人家院门,巷子里另外一户人家的窗户灯光正好打过来,一个老妇人听到志平脚步沉重的声响,便伸出头来,就着灯光看到志平满头大汗在扛瓦,便啪的关了电灯,巷口里瞬间一片漆黑。志平愣了半天,等眼睛恢复过来,才快步走到晓月家的天井里。

陈叔过来看到志平满头大汗在扛瓦,他抱怨地说可以不用进来的,把后院小门打开,直接把瓦片放在院子里就可以了。

志平才明白丈人家的小门留着一直备用的,原来就是不用经过大屋直接从院子里出去的方便之门,难道这个小门也曾经让巷口对面老妇人关注过?

老妇人果断关灯,是对活久见的怪事“啪”地一声事不关己的决裂。

对于女婿的决然辞职,吕婶心里很失落,她除了做一顿好饭,让女儿女婿来吃,然后说一些开心的话。除此之外,她又提不出任何要求,她只觉得女婿辞职的念头一定动了好久了。对于未来的创业,肯定要吃很多苦的,但她又帮不上任何忙,她只想让孩子们都在身边,多过几天好日子。

于是,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以后每天晚上都来吃晚饭吧。

陈叔却大大咧咧地说:“哎呀,这是好事啊,自己下去单干。我可以帮你切瓦,帮你检查质量。”

志平眼前是一个五彩斑斓的梦,目前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丈人在畅想着创业的成果,志平心里觉得莫大的快乐。

这段时间,晓月看到志平在忙忙碌碌的一刻不停,有时很晚了还在打电话,她听不明白在说什么,只知道是志平要辞职创业了,她一开始说不好是支持还是反对,都一样的犯愁。虽然心里还是不愿意志平冒险辞职,但她又听志平说他们创业只要度过艰难期,就会迎来市场大爆发。只要质量关把好了,就是跟在环湖后面跑,每年也能销几万张瓦,而且他现在手里有好几个跑菱镁瓦的业务员,关系好的像兄弟,到时候完全可以私下互通信息的。

志平觉得前路无限光明,处处都有贵人帮忙,真的是天时地利人和呀!这个时候不创业,更待何时呢?

“那你工人都有了吗?”晓月不安地问了一句,志平一下子就哑巴了。他刚才只信心满满的说到市场,没想到工人从哪里来呢?而且还要熟手,因为做瓦都是手工作业,没有熟练工怎么办呢?

志平想了半天,也没想好合适的人选。他只想到晓月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瓦片,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可以跟晓月搭伴,然后由他两个再培训其他心灵手巧的工人。于是,制品坚定地说:“你不是会做吗?我再自己上,先把台子搭起来,然后带新人,慢慢培养呗!”

晓月叹气地说:“做是会做啊,可是质量不过关呢。”

“没事,你只要听我的,我们慢慢摸索,总能成功。”

“像我们车间的大英和黄姐才是做这瓦最好的,她们如果能帮我们带出一两个徒弟,那要比我们自己做要强太多了。”

晓月的话一语点醒梦中人。对呀,为什么不能私下跟她们优秀工人聊聊?哪怕是多花钱,让她们请两天假也可以啊,于是志平让晓月有机会就接近她们,跟她们透露一点意思,到时候不会忘记她们的,一定重重感谢!

晓月也满脸兴奋,觉得自己想的办法,真是个绝妙的主意啊!

志平严格地遵守着李厂长的指示,他一有机会就不停的收集资料。这让老王开始觉奇怪,老王心想这些生产上的工艺并不是财务上一定要了解的呀?为什么一定要记得对方单位和详细地址,因为志平和李厂长都防了他一手,致使他毫无察觉:小张会计要离职单干了。

又一个周末,志平决定去趟合肥郊区的姐夫单位,他要跟姐夫把环湖这两年销售的菱镁瓦前景说清楚,因为安庆地区的成功打开,环湖的销售冠军一直是跑安庆市场的老徐。志平想着只要有领导引荐,哪怕是合肥地区的试用都会有不小的销量呢。

志平周末下午赶到粮站时,姐夫去了中心站开会,大姐很惊喜的招待了她,说姐夫晚上才回来。姐夫薛晓峰还没回来时,大姐就听到志平说明了来意,他们早就一直支持志平下来创业,但此时他还是想让志平再慎重点,把所有的东西全部准备齐。

姐夫回来的时候,相见甚欢,虽然一个多月前志平大婚,他们也见过,但那是在一个乱哄哄的场合下,没办法谈到以后的创业规划。

今晚在这个早春的夜晚,三个人都显得格外冷静睿智,虽然志平心里一直在燃起一盆希望的火,即使在这个安静无人打扰的夜晚,姐夫姐姐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资金到工人到原料,到场地到工商注册股权结构都详细地去疑解惑了。

姐夫晓峰是退伍军人做事执着且认真。

姐夫说到今天中心站开会,说粮站效益不好,可能要把仓库转租给中储粮集团。粮站在商业化运作,选择质优价廉的材料,这是意料之外的不利因素。但只要菱镁瓦质量过硬,也是商业化以后仓库更换大瓦的首选,所以又是有利的因素。

今天晚上志平和姐夫都聊了很久,姐姐早已睡去,两个年轻人心中涌动的创业梦想,像是海浪冲刷着岩石一样执着而有力地一遍一遍叩打着心中的梦想。

那天志平回去的时候,晓峰仍然没有明确的主张是否参与创业。姐夫只说不管他是直接参与,还是间接参与以后市场这一块,他一定会鼎力相助。如果缺资金,姐夫也是倾囊相助,只是自己“内退申请”没批下来,不敢贸然辞职,毕竟国有单位的牵扯要比私人企业要复杂的多。

志平想这样也好,反正自己也有了场地和生产工人的种子选手。供应商吴老板一直很想做这种瓦,只是苦于原料和技术不好掌握,现在听说制品有意下来,便立马迎合志平下来创业。志平提出的所有条件,吴老板都答应,只要能在吴老板厂里生产,一切都可以协商。

从合肥回来时志平又拐了个弯在吴老板的矿里逗留了一下,这个矿石厂也就是以环保资源为代价的,一旦哪一天环保部门一纸禁令,吴老板也就关门歇业了。所以这几年吴老板一直在找转型项目,终于他很满意志平的菱镁瓦。

志平回到瓦厂后就义无反顾地递交了辞职申请,在一个几千人的大厂,一个小小的瓦厂里,一份辞职申请实在是太平常不过了,只是志平在申请交上去后又很怀念曾经在团委待过的那些日子。于是特地跟支书聊了很久,请以前的同事吃顿饭。大家都志同道合,赞叹志平的闯劲和勇敢,说以后混出名堂,也不要忘了兄弟们。志平说:“苟富贵勿相忘。”大家都十分痛快的开怀畅饮起来。

志平想到这么多天来,自己像是一个间谍,在瓦厂里到处找资料,找工人,唯独他此时面对着一帮年轻人,可以坦然地面对每一个真诚的面孔。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的面孔,志平都想上去拥抱一下,他觉得临别之际,那些普通的日子,都像是镀了一层金色的光芒,在记忆里都闪闪发光呢。

几天后,志平和晓月坐上回家的中巴车,晓月还有些对瓦厂的不舍,志平只有满怀的激情和酣畅淋漓的痛快。

回到家里,父亲还以为厂里放假,两人回来休息休息,没想到晚上听儿子说辞职了,父亲还以为听错了:“啊啊”,然后吃了一惊,打开屋里最亮的大日光灯。他向儿子儿媳妇脸上仔细看一遍,他觉得怎么养了这么一个烦神的东西。母亲说既然下来了,那就不说其他的了,有创业想法,那你的步骤呢?说来我们听一下吧?

张海山老头很生气,一甩门就出去了。他出了门又不知道该往哪里走,只气呼呼的蹲在黑暗里抽烟。当他听说跟合肥粮站的姐夫商量过,张海山被气的要打电话质问徐晓峰:你怎么不下来?让小平下来了?这不是害人丢了工作吗?但老头还没拨电话就被母亲拦住了:“老头,不要这么冲动,以后还见不见侄儿侄女婿了。”

父亲这才安静下来。那个晚上,志平觉得是自己生病以后最难过的一个晚上。也许父母对儿子的生病记忆犹新,反而觉得工作不值一提,身体的灾难都没有把他们打垮,这份工作也可有可无了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410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