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37章 业务员老黄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5.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这一周的行程安排是老黄去瑞昌的长江流域,刘经理带小何去波阳的潘阳湖流域,其他都往南去赣江流域。志平戏称他们都是鱼了,必须有水域。

志平和姜姚去九江区下辖的人口大镇搜集第一手资料,渔业在全镇的经济总量占比,市场交易量,鱼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等等。

在九江火车站广场,姜姚去看了那些卖手机,寻呼机通讯产品的门店,移动,联通的广告密密麻麻塞满了一条路。志平感觉像是大学城后门的早点摊一样密集,两人在里面逛了几家,姜姚说价格都很贵。

志平问不是有bp机了吗?怎么又要看。姜姚说这个破bp机还是数字的,自己想买个手机,现在话费还是双向收费。手机是买得起,却用不起,看看还是没有合适的。

两人又聊到这次买呼机的事,说到刘新兵的狂妄,也说到老马的怂包。

姜姚很开心,觉得他们就要这么乱才有意思,志平却觉得刘新兵有点过分,又觉得老马像是个拉破车的,前面只有夕阳。

两人坐车去了沿江镇,果然是三面环水的沿江大镇,看看已是下午了,便先住下来又找了黄页电话本,开始搜集所有关于渔业的信息。

下午姜姚收到手机店的传呼,回了个电话,吃晚饭的时候他告诉志平,他有事要回九江一趟,剩下来几天,他联系了老黄,让志平就跟老黄跑瑞昌吧。

第二天姜姚坐车回分公司,志平联系了老黄,买了张去瑞昌的车票。

老黄在瑞昌县城底下做调查,就要比姜姚目的性强多了。他看过几个大镇,只要是渔业占比的比例不高,他一律不跑。

黄为军是老业务员了,他看到这边发生的事情就清楚这里的人际关系。

刘经理买了汉显呼机后,老马的情绪对立这些老黄一点不感兴趣,他只觉得刘新兵一定有他们业务员不知道的力量在支撑,

于是他对志平说:“那些踏实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恰恰说明他没有后台,但凡有人撑腰,谁不会享受摆阔气呢?”

志平听到这话,不禁对老黄深感佩服,果然老业务员更喜欢摸清人际关系。他忍不住告诉老黄刘新兵是刘二哥的亲戚。老黄说这就对了嘛,刘二哥现在是高总眼前的红人,有能力靠能力,有关系找关系,这就是做业务的基本准则啊!

两人转到下午的时候,便去旅馆住了下来。志平坐了半天车,又转了一大圈市场,早已疲惫不堪了。

“什么都没做,你就累了。”老黄笑着问志平。

志平夸张地哎哟着,就躺在床上不想动了,拿着遥控器调换电视节目。老黄点了支烟,坐在沙发上吞云吐雾,悠悠地说:“业务员要能吃尽千辛万苦,走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说尽千言万语,四千万呀!

志平觉得新奇而贴切,忙忙的让他再说一遍,并准备记下来,老黄只是笑而不答,志平只好又去看电视。

“等会去找家饭店吃饭,吃饭的时候问问老板,这里跟渔业有关的大概情况。” 老黄还说,只要跟渔网有关的信息,我们都要问身边的人,掌握当地信息,这一点很实用。

志平惊讶,放下遥控器转过身来问老黄你是巢州人还是瑞昌人?怎么感觉你是回老家了啊。

“那你就不懂了吧?所有的业务都是聊天聊出来的,也就是四千万中的最后一千万,说尽千言万语最重要。老板让我们搞一手资料,一手资料都是不准确的,除了能查阅到的统计年鉴。但官方数据都是有水分的,高总让我们深入一线去重点城镇上面跑,也是让我们实实在在的跑一手数据呢。”

老黄的一席话,让志平沉默下来,他觉得十分有用。

那天晚饭就在旅馆楼下的一家小饭店吃的,胖胖的老板娘炒的回锅肉很有特色,猛火热油时将蒜苗,青椒丝和切成薄片的回锅肉,往锅里一倒,滋啦冒青烟,再哗啦哗啦颠勺两次,少许佐料均匀撒开,淋上一小勺醋,咣当一声大铁勺装盘,酸辣爽口的青椒回锅肉片成了,色香味俱全啊!

黄为军赞口不绝,说以后来瑞昌就定在这里吃饭,楼上是旅社,听到叮当咣当就下楼吃回锅肉了。说的志平笑起来,回头看看老板娘正用力颠勺,热气沸腾的肉片装盘。想想老黄说的胖姐回锅肉真是名副其实。

老黄是多年的业务员,已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络劲头了。他不管身在何处,都能把衣食住行安排妥当,也能在聊天的话题中左右逢源,很轻松自在的找到话题。

第二天,他们计划先去物资大厦看看渔需物资的采购情况,再适当介绍下环湖渔网。至于收集那些数据,老黄说跟业务不相干的,不作为工作重点,他们应该多跑销售渠道,只有掌握了销售渠道,才是销售员的王炸。

这平感叹,思路如此清晰,真是个人精。

可是他们在县城跑得效果并不理想,瑞昌县城地处幕阜山余脉,这里又出产铜矿,物资大厦附近就成了县城最繁华热闹的场所。

在物资大厦的五楼,老黄滔滔不绝地介绍了环湖渔网,当然说了全国知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和坐落两岸上百家成规模的渔网厂。又说到九江承接华东市场,自己以后就是这边的负责人了。

老黄说了半天,经理才轻描淡写地说那以后有机会去你们九江公司看看呗。

欢迎欢迎,老黄立即热情相邀,顺便掏出一本通讯录,让经理留了号码,经理懒洋洋地写下办公室号码,然后写了个龙飞凤舞的“熊”字。

老黄掏出自己的名片,恭恭敬敬的递上去。熊经理接过瞄了眼说来过了,把名片往桌上一扔,正好落在另一张一模一样的名片上面,志平凑上去一看,正是姜姚的。

志平很尴尬的说不出话来,老黄也很意外,却从容地说以后他就负责这片区域了。

熊经理说,没事的,谁负责效果都一样。于是两人下楼。

中午吃盒饭的时候,老黄说瑞昌市场姜姚跑过了,估计效果不理想。然后又说码头镇是人口最多,渔业最丰富的乡镇,他们决定明天去码头镇看看,而且要早一点去,仿佛是避开上班的早高峰,也避开姜姚的名片。

如果价格有优势,就直接把渔网卖到码头镇,这比卖给县物资大厦更有性价比。这种抄了物资大厦底的销售方法,志平是第一次听到,但老黄信心满满。

两人晚上在胖姐回锅肉里加了翻倍的肉片,也开了一瓶“稻花香”酒。酒肉穿肠过,两人喝的晕晕乎乎,什么也不管不问了,爬到楼上倒头就睡。

第二天一大早,志平背了个大包,里面全部是渔网的样品,结网,棕丝和各种目数的网,几乎把所有能卖的产品小样都带过来了。

两人坐在县城到码头镇的中巴车上,看到很多乡下人好奇的听着他们操着外地口音说话,然后小声的说他们是江北人。

乡下人又不清楚这两个人去码头镇做什么,只是上上下下打量着他们,仿佛他们是探子被包围了。

两人到达码头镇时,老黄早已问清楚了菜市场左边就有卖鱼网的店铺。两人赶过去时,果然是个很大的店,老黄随意转了转,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很多鱼药和钓具。

老黄等店里顾客不多的时候,才上前跟老板搭话,递上一支“金圣”香烟。这是本土的王牌香烟,犹如“金皖”在安徽市场那样有面子。老板立马接过烟,脸上笑成一朵花,问需要什么。

老黄就单刀直入,说自己是环湖九江集团公司的负责人,现在开辟市场,他们要下沉到一线,找一些优秀的大店合作。

说完,让志平拿一些小样过来给老板看。老板很诧异,半天才反应过来两个是推销渔网的,他很少看到渔网销售员上门推销产品,他们这些年一直都是在县城物资大厦进货,也有保障。对于送上门的货,除了不敢买,其他什么都好。

俗话说上门难买上门难卖,别说质量,价格,种类了,开店的老板习惯从县城拿货,任凭老黄磨破嘴皮地劝说,老板的意见像大山一样岿然不动。

志平只好收拾样品,背着小包出门,看着十字路口人来人往的。这里是镇上最热闹的菜市场,左边就是长江的支流傍街而过。

老黄见说不通,就跟志平两人在菜市场附近的一个茶馆里喝茶,也商量着下一步该怎么做。

虽然还有另外一家卖渔网的商店,考虑到刚才这家店老板的反应和顾虑,他们想到价格实惠只是跑市场的第二步,相互信任才是业务的第一步。

不想办法突破第一步取得信任,以赊欠铺货的方式进入市场,以后的业务怕是很难进行。

老黄做不了主,两人考虑半天,决定不再这样跑市场。回去把市场反应在销售会议上提出来,看看有什么集思广益的好办法,两人又跑了几家,但收效甚微。

下午两人在路边拦了一辆回县城的中巴车,车子颠颠簸簸开到瑞昌县城南苑广场。此时太阳早早的落山了,早春江城傍晚的空气湿润而微凉,暮色四合的县城像是蒙上一层轻纱,街上人影绰绰,一切都模糊不真实。志平他们今天一大早信心满满的出发,现在又毫无收获的回来,一天的心情像是过山车一般的大起大落。

第二天两人起的都很晚,跑不出来业务的时候,只会昏天黑地的蒙头大睡。而那些每周都有新客户的业务,才会让两个人像打了鸡血,仿佛是精力旺盛一刻也停不下来的陀螺。

志平躺在床上,不停的看bp机,除了时间和前两天办公室打来的电话号码,啥也没有。自嘲这bp机就当电子表了,自己给王欢的信,告诉了她bp机号,但从来没有出现过0565的电话号码,心中怅然不已。

有时候志平整天忙忙碌碌,反而心情平静,但有了bp机就盼望着有老家发来的呼叫。犹如寄出去的信,就等着回信了,既是甜蜜的幸福,又是焦躁人的不安。

志平看到老黄也醒了,便说昨天的第一家不知道该不该努力一把,或者把另外一家也铺货入场。

老黄半天没说话,或许是回答不了。志平再看他时,好像他又睡着了,搞得志平感觉像在说梦话。瑞昌一行,堪比环球梦游记了。

等会老黄一掀被子说,起来干活。于是起床收拾好说明书通讯录,等志平洗漱完后,两人在午饭时间下楼吃早饭。太阳暖洋洋的,给人的感觉很舒服,瑞昌是临江的县城,畜牧业和渔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境内最大的大青山属于幕阜山余脉。远远望过去一片片碧绿的油菜地上,已经有金黄的油菜花刚刚冒出了头,长江如一条明亮的缎带缓缓流过。

志平知道顺着长江流去的方向,便是安徽境内了。哦,老家,他在心中便又按耐不住的想到王欢,他痴痴的愣了好久没动。

老黄的眼睛转来转去,盯着志平看了一会,默默的笑了。他突然大声的提醒志平,好好跑业务,今年干一票大的回公司才有面子呢。

志平方才缓过神来,精神百倍的跟老黄去了那条最繁华的商业街逛过去。两人操着不太熟练的九江话跟本地人聊着天。志平看了一会公园下棋的老头,发现老头棋艺一般,但很喜欢找人下棋,志平便坐到老头对面,很快摆好棋子。

志平并没有做常规动作跳马飞炮,而是动了像之后直接把马跨出来,然后连续拼掉车马炮,等战场上空旷无人,放出车来一路砍杀。在老头慌忙招架的时候,志平用两个卒牵制老头只能招架并无还手之力,瞅准机会反手一个卧槽马将死老头了。

老头拎着老帅举棋不定,哦哦两声又哈哈大笑起来,旁边另一个老头调侃地说,多了个么子哟,带回家烧烧吃了嘛?

这时日影偏西,夕阳从街对面的阁楼上照下来,老头古铜色的脸庞像是多了一层金色,犹如一尊满脸笑容的雕塑。

老头很开心,输了也很开心的那种不计较的快乐,志平心情荡漾。老头忍不住就问:“小哥哥不是我们本地人吧?”

志平说从九江过来的。

“那做么子事呢?”

“卖渔网”

志平刚回答,旁边那个人大声说卖鱼网?那就找对人了!

老头笑了笑,说他打了半辈子鱼,开了十来年的渔网店,又指了指那边的一排卖渔网说,都是他两个儿子的。让志平下次把鱼网带过来,他要看看。

老头这几句话说的志平和老黄都异常开心,志平听到老头最后一句话说你把渔网鱼样品带来,我看看,仿佛就是你把渔网带来,我都要了。

这是志平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客户,而且是追着他要货的客户。他激动地想到以后公司所有的政策都是服务一线市场的,什么物资大厦啊,想到昨天那个胖熊就很不舒服。

按照老头的指点,两人找到那几家门店,店面并不气派,甚至还有老式木门,但门口不停歇的,有人进出,

老黄拍了一下志平肩膀,开心的说不错,明天带足了样品再来。

晚上回到旅馆志平躺下来,想着明天该如何推荐产品,如果老头都要的话,这显然是个长期稳定的客户,算不算老黄也有一份呢?

他心里很矛盾,按说老黄刚来,在集团公司跑业务,除了整天与人不停的唠嗑,并没有多大实际作用,老黄陪他跑业务是很不错的,但平分业绩,志平心里就有点排斥了。

迷迷糊糊的,志平不知什么时候才睡去。第二天一早醒来志平看到老黄在床头抽烟,屋里烟味很大,他见志平醒了,便缓缓吐了口烟说:“小张,昨天下午的老头和那个码头镇的客户终归都是个问题,就是铺货问题,如果这趟去,我们不拿出诚意,不实行铺货政策,那这两个客户都得死。”

志平睡意全无,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啊。通过那天去码头镇的反馈,现在看来下棋的老头大概率是要赊账的,而且价格还得便宜,如果价格没有优势,他们常年在物资大厦进货,何必冒风险拿环湖产品呢?

物资大厦是全国各地的商家都有产品过来,江苏南通的,上海的,广东揭阳的,安徽巢州的货至今还没进去过呢。想到这里志平本来志平还是精神振奋的,也就随着理智的心情慢慢淡了下来。

半天老黄扔掉烟蒂说:“不管怎么样,我们先跑一圈,收集类似的客户,再回去让总公司做决定,如果刘经理愿意过来拍板,带他过来拍板也行。”

志平想到刘新兵,心里有些讨厌他不实在的作风,但老黄很兴奋,自言自语地说就这么干,就让刘来拍板。志平纳闷地想,能成吗?

志平觉得很多希望都渺茫了,老黄却哼起小调,先跳下床进卫生间,冲了个热水澡,出来的时候把头发梳的一丝不乱,小眼睛两眼放光,精神满满的带着志平下楼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