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46章 张丰大爷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第 46章 张丰大爷

第二天,父亲要去看一下吴老板石粉厂。他现在冷静下来,要帮儿子甄别合伙人了,莽撞的儿子不能再有任何一个闪失了。父子俩骑着摩托车一路往西,很快到了石粉厂,这是离镇子很远的一座小山上,三间水泥平房算是办公室。一排水泥瓦搭建的简易棚子,分别是消防池,球磨机,分装车间,成品库,这是一家毫无技术可言的石粉厂。但正是这里的石粉矿储量丰富,这座山的沟沟坎坎里边有很多这样的石粉厂。

吴老板看到张家父子过来,便热情款待,中午特地给饭店打了电话,送了几道“野味”,白酒,啤酒都备了好几筐,饭菜很快上来。吴老板便招呼海山父子开吃,热情而豪爽。

张海山一边听着吴老板的规划一边敷衍地点头说对对对,这让志平感觉到父亲对合伙人还算满意,于是不知不觉放下心来,喝了两碗啤酒。

酒足饭饱后,父子俩作别石粉厂的吴老板。

回到家刚下了车,父亲便连连摇头说吴老板太奸诈。说到投资只字不提,只提供场地,工人生产。等你派人过来手把手教会做瓦技术,那都是他家的工人,这样的结果想都不要想,等他学会了,还不是一脚把你踹了。

那个老东西太狡猾,留个平头,鹰钩鼻子,一看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家伙。

母亲听说老吴是鹰钩鼻子,便想到村里的老支书,说鹰钩鼻子都没好东西,跟田书记一样阴损。父亲立马接过话来说,比田书记厉害多了,大队书记也干不过他。

志平便彻底泄了气,他在心里也说不出反驳的理由。毕竟在生活阅历上,他没有父亲老练。

父亲也只是让他暂停跟老吴合作,等他慢慢找到合伙人再说,反正在家多休息几天,不用操之过急。父亲在心里否认了这个比大队书记还阴损的老吴,却想起了另外一个也做过莲塘大队几年书记的远房亲戚:张丰,一个比他小几岁的远房兄弟。

张丰早几年接替父亲的职位,干了几届书记,但因为人太憨厚,不会左右逢源的处理乡村杂事,没干两年就下来了。

而且此人忠厚善良,又是远房本家,如果让他来跟儿子合伙,真是太合适不过了。

很快父亲跟着志平去找了张丰了,正在钓鱼的张丰听到海山二哥找他,立马赶回来。等张峰听明白海山二哥的来意后,便让老婆去邻村把舅哥叫过来,中午陪二哥吃个饭。

至于办厂的事,再慢慢说起。父亲毫不隐瞒,把志平在环湖的前前后后,所有的事情都说了,并且说了以后办厂打算,连石粉场吴老板都说了。张丰听后只一味感慨志平,太年轻太冲动了。听说了菱镁瓦的销量前景,张丰倒也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饭后张峰说要再商议商议,毕竟是大事。走的时候父亲还拉着张丰的手久久不放,顺以后他就是瓦场的大靠山了,说得张丰眉开眼笑。

看到父子俩离开后,张丰的小舅哥提醒张丰:“要不我去湖滨那边打听一下吧,因为你们现在合伙了,就要多问问志平。这小家伙是不是靠谱,反正我在那边开车拉货很多年,也能问道。”

张丰老婆立马说道:“那太好了,麻烦舅舅跑一趟,问问具体情况,我们也好放心些。”

舅哥正襟危坐的半天没说话,他在想如何去湖滨,又想如何找环湖的人问问张志平。半天舅舅才说:“现在亲戚合伙,就怕最后连亲戚都没得做了。我看了一下,他们父子俩还不错,但也要访一访呢?”

张丰当然放心海山二哥,只是舅哥答应打听一下,也是让他们安心的好事情。

第二天,小舅哥回来后告诉张丰,父子俩所说大体事实,厂里对志平的评价也不错,人比较踏实。

一番话让合伙人终于双向考察完毕,志平觉得的张丰大爷虽然不是理想中有干劲,有能力的人,但大爷憨厚朴实的模样也不至于让他失望。

这时志平想到还有一套做瓦用的测量仪器在是石粉厂,便最后一去了一趟吴老板那里。

吴老板看到志平过来,表情无限失落,最后一次争取张会计要多方面咨询,不能听没做过企业的人讲的话,做企业跟田里种庄稼两是回事呀?

志平明白,吴老板猜测到志平听父亲的话,不愿跟他合作了。但志平心里也确实反驳不了吴老板的说法,他在心里暗暗比较过张丰大爷和吴老板,大爷让他更踏实,更放心。但吴老板是做企业的人,他一定会带着志平打天下。

最后说服志平的理由是打下来的天下,如果遇到一个不让你放心的人,那打的天下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后志平还是否定了吴老板,拎着一套测量仪头也不回的走了。

志平骑着车在无边的旷野上驶过,身后是越来越远的石粉厂。自此,他和吴老板就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了!

一切都准备妥当时,已是春末夏初了,张丰带志平看了个沿马路的厂子。这是早年间的一个乡镇企业,40多万平方米的厂区,前面是一排办公楼,紧邻办公楼的是一幢宿舍平房,后面全部是带行车的大车间,算是标准化厂房了。志平当时就得很疑惑,说自己的瓦厂用不到这么大车间。

张丰笑了,他说这里原来是铸造厂,现在倒闭了,我们可以租几个车间来做瓦。

志平才明白的哦哦,原来如此。

晚上张丰带志平去见了转租铸造厂的人,交了5000块钱一年的租金,签了协议。至此,场地落实下来了。

志平去了趟乱石澥,把钢瓦模和所有的书籍,桌椅用车子拉了过来。因为叫去的车子小了点,最后有一个电脑椅实在装不下,便叫晓月坐中巴,一路辗转的带回来。

晚上晓月把自己的物品都整理归位后,她小心地告诉志平,下午她走了很多路。就因为中巴车并不到铸造厂,司机在小镇上就把她和电脑椅子丢下来了,她一个人扛着椅子走一段歇一段,终于把椅子带回来了。

“那你不能包一个三轮车过来吗?”

“要20块钱呢。我想着我累一点就是了,省20块钱吧。”

晓月说的脸上扬起得意而满足的笑容,那一刻,志平忽然发觉自己是不是对晓月要求太严格了,以至于晓月走了那么远的路,吃了苦头还不觉委屈,反而觉得是办厂创业,累一点也值呢!

如果在环湖瓦厂,志平一定会上去抱住晓月,安慰或者鼓励她的话。但现在他什么也不想说,觉得还有许多事情没做,时间已经很晚了。他没有时间陪晓月说话,简单地抱一下也没功夫呢!

等他把电脑桌和档案柜摆放好,带回来的书也码放整齐。他坐在旋转的电脑椅上,志平心中莫名的激动起来,终于兜兜转转,他离创业梦想更近了。

他前两天告诉了晓峰姐夫,找了老家的张丰大爷合伙了。没想到姐姐说:“大爷啊,那也挺好的。”

志平听不明白姐姐那句挺好的,到底什么意思?只觉得有些意外。难道姐姐姐夫他们不入股了吗?姐姐只是客气说一句场面上的话?

然后没想到的是,过了两天,姐夫和姐姐张云一起带钱过来入股了。张丰听说志平姐夫从粮站下来入股,也很开心,觉得以后的市场从粮站打开局面可能性就更大了。

本来他对这种瓦厂还是战战兢兢,只觉得志平太年轻了,不牢靠。现在有姐夫过来,像是走夜路,遇到一个同行的人,便十分融洽了。

三人合伙,志平很慎重的起草了一份合伙协议,因为考虑到三人都是亲戚,他把家族利益放在前头。

志平和大爷,姐夫的持股比例是433,一共十万元,然后是财务的支出,审核和负责现金收支的三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原始股东的架构了,也是志平在心里一直琢磨着“一诺瓦厂”的雏形了。

志平仔细想过,为什么姐夫这么久一直没有决定入股,仅仅只是他开始跟大爷合伙干了,姐夫便立马带着钱过来。

志平思来想去认为,很多事情如果只停在谈判桌上谈,不知道谈多久。而投入实战后,就只有一条路好走,便是往前冲。他突然觉得,现在无需考虑太多的困难,破釜沉舟,自绝后路,这也是年轻人的不顾一切的锐气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