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85.2万字

第74章 晓月确定没回来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志平开始准备生产4000张瓦了,厂里的库存1000张还不到,所以决定把外面的露天包装箱场地用自家做的瓦盖成简易车间。他只要买一些原木就好,原材料先把库存做光,不够再整车发过来,只是缺少做瓦的熟手是个大问题。

他去年连夜去请的那些老熟手,一个都没成。今年厂在西河镇要比浮槎镇近一半的路,不知有没有工人愿意来,哪怕早出晚归,包一辆车来回接送志平也愿意啊!

为了接下这4000张瓦的业务,志平真是想尽一切可用的办法去解决工人场地难题,克服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困境。

说干就干,第二天志平就把包装箱暂停了。他带着关大伯去选木材,开始盖做瓦的车间了,同时把招聘做瓦工人的广告贴到农贸市场,车站和学校门口。关大伯还提醒他,在河东村多贴一些,那里有很多乡下来陪孩子读书的妇女,如果她们愿意做,都是非常合适的。

志平听了眉开眼笑,立马把广告贴到河东村几个巷口醒目的位置上。

志平更是把招聘广告写成长期有效,他觉得多招收能干的工人,把不能干的淘汰下去,要保持一个稳定而能干的工人队伍。

父亲看到志平忙前忙后,一刻不停。他看到的一切都想问,又不敢多问 ,只好跟在关大伯后面帮忙。

他有时叹气地觉得自己还不如老关知道的多,便有些气愤,干活也消极,觉得儿子可能要吃亏上当,但又说不出来在哪里,如何吃亏,他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志平便不想跟父亲多说话,他很清楚,不管跟父亲说什么,都会招来反对意见。最后父亲总有理由把志平处在一种可怜可悲的境地。志平便瞪着眼睛看着父亲再说丧气话,父亲就怼志平道:“你别这样看我,不听话有你好受的。”

志平觉得,他跟父亲之间已经越来越浓的火药味,有时甚至到了一点就爆的地步了。然而,父子之间的火药味也很快就冰释了。

中午父亲去街上买了一条乌鱼,下午做了个乌鱼烧酸菜。那是志平小时候最喜欢吃的一道菜,父亲仍然烧出志平童年时的味道,看到志平津津有味地吃乌鱼,父亲满脸笑容,像是从来没发生过争执吵架。

吃完饭,父亲轻声问志平酒厂签的供销合同,他能不能看看?志平不知可否,他在心里想,小学尚未毕业的父亲只在部队读过几年报纸,如何看懂?

志平便说你还是别看吧,也看不懂。父亲便发急,男人大概是最怕被刺激到,“看不懂”三个字让父亲火冒三丈,但又不能发作,只说:“拿来我就能看懂了”!

志平于是跑到楼上把合同拿过来,没想到父亲戴起老花镜,认真地研究起来了!

志平又快速的看了一遍合同,觉得没啥问题。但他没想到父亲看完后摘下眼镜,说数量,价格都没问题,只是账什么时候能接到呢。合同上只是货到付款八成,货到是卸完货就付,还是用完才付,都没说清楚呢?

志平惊讶的张大嘴巴,他真是对父亲的话语无以反驳。志平想到那天签合同是刘经理签的,也是酒厂下面的安装公司,他还一再强调说,货款既可以找他结,也可以找叶经理在酒厂结账,反正也是常来常往的,单位不会有差错。

几句话就说的志平心情飞上了天,他只在乎自提还是送货?后来想到自己的厂房简陋又破旧,便提出酒厂付运费他送货上门的方式。当然,也就是货到付款了,当时志平确实也没想到那么复杂,反正就是货到付款呗!

尽管志平觉得父亲提的有些道理,但他还是抵触父亲的无中生有,却又说不清楚的不明不白。

父亲像是一出征便赢得漂亮仗的将军,得意洋洋地准备着继续看,却被志平收起来了,说下午先把地上的水泥整理好,场地先做好。父亲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这块场地既可以当做瓦车间,也可以当保养库,放瓦放包装箱都太合适不过了。所以志平要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搭建简易棚。关大伯对盖屋非常在行,志平父亲又成了他的帮手,有时老张累的晚上连饭也不想吃,只叹气的说:“希望合同方面没有纰漏哦!”

志平便心生厌恶的表情:“能纰漏到哪里呢?”

然而晚上志平再仔细看那份合同时,不免疑心起来,想起电话过去问问叶经理吧?但那天签合同时,叶在现场,如果有问题,当场就会说了。现在打电话又怎么说呢?总不能因为父亲的一段额外担忧就全盘否定吧?

志平突然想到跟酒厂打交道很多年的环湖边,便想问一下童经理最近环湖的业务情况,再顺理成章的问到酒厂业务。

他不想一下子问到4000张瓦,毕竟这不是个小数目,如果环湖知道这消息便多了个竞争对手,陡然困难许多。

他小心翼翼地问了小童,皖北市场和阜阳酒厂的情况,没想到小童说阜阳酒厂现在欠款很严重,陆陆续续有好几笔了,都没钱,说是酒厂效益不好。

志平猛然想到叶经理说,他们工资都很跟卖酒挂钩了,心下一惊。小童继续说阜阳酒厂用量确实大,质量要求也不严格,只是款太难收了。而且现在基建从旧厂剥离出来,所有的业务都是基建公司独立核算。志平听得心惊胆战地“嗯”了一声,便挂了电话,他瞬间有种脊背发凉的感觉。

原来刘经理他们的建安公司不属于酒厂了。

志平心里愈发清晰起来,他想起不仅合同上的付款是模糊的,连质保金也不是以前他在环湖时看到的合同,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呢。

如此看来,这4000张瓦真的不能做的了,那下一步该怎样回复叶经理?好在他没收一分钱预付款,合同对他没有什么约束力。但如何妥当地跟叶经理提出不履行合同,志平想来想去,只有以没有招收到足够的熟练工人,质量不达标为理由了。

第二天,叶经理听到志平在电话里说招不到工人的理由后,很平静的说无所谓,那他们再找其他家吧,便挂了电话。

那一刻,志平觉得自己是不是多虑了呢?心情翻来覆去的浮浮沉沉。

志平想到这4000张瓦的业务像是在心里建立起了一座高高在上的希望之光,但没想到只是一段光影的骗局。

志平丧气极了,买来的木材也没劲头继续下去了,不管怎么做,都是毫无心力,一副疲惫至极的状态。

父亲这时反倒表现出从容安静些,他一如既往的默默关心着儿子。父亲也觉得真是奇怪啊,孩子意气风发的时候,他便蔫头耷脑,孩子像霜打的白菜,他倒是各种包容和安慰,不断地给孩子打气。

然而,志平连续一个月的紧张,希望,失望的起起伏伏,反而的让他不再为晓月的事情痴痴念念了!

他只有在安静下来的时候才想到原来自己也是结了婚的人,老婆是个若隐若现的存在,他已经记不得多久没接到小月电话了。

过了几天,志平决定还是把门前的空场地继续搭建起来做包装箱板材养护场地。

这天下午,志平从合肥变压器厂回来的路上,接到晓月从厦门打来的电话,她说不想上班了,挣不到钱。

志平便说:“那就回来呗,我在厂里也需要人,我的瓦都不够卖了。”

晓月便咯咯的笑,说:“真的有这么好的生意啊?”

志平瞬间像是拿了奖状的孩子,在母亲面前极力证明他是三好学生似的,又急切地说道:“你还不信吗?这次如果不是没有招到熟手工人,我们就签了个4000张瓦的大单子。”

志平总是把没办成的事情说的简单至极,然后自欺欺人地说一通,话也就随风飘散了。

晓月没再纠结成不成的大单业务,他只告诉志平小王怎么对她不好了,还打了她,所以她想回来了。

“那就回来!”

志平心里忽然生出一股恨意来,他非要亲手宰了这个狗日的小王不可。晓月却又沉默了,她仿佛感受到志平的凶神恶煞要宰了小王,就久久地沉默。

志平终于平静下来,他问晓月道:“什么时候回来?我去车站接你。”

志平自始至终地认为如今的局面都是他对晓月不够好造成的,他觉得5月1号以后,所有的事情都是不存在的,他的思维固执的选择失忆。

“那他明天上班,我下午就走。”

“好嘞。”志平激动的心情比签了4000张瓦的业务还狂热,他几乎要失眠了。还有10多个小时,他的晓月就要踏上回安徽的火车了,然后再有一天一夜他就要去火车站接她了。

虽然他不能跟晓月保持实时联络互动,但他心里坚定的认为一切都是顺利的。第二天,他告诉父亲,晓月要回来,明天晚上他要去火车站接她。

父亲却表现的没有志平那么兴奋,只说:“那你去吧,能回来过日子最好,不能回来我们也无所谓,反正两手准备。眼下最好的是把瓦,包装箱业务做好。”

父亲并不看好这段婚姻了,他只是在给儿子打个预防针,但志平却不想听父亲的唠叨呢。下午关大伯也知道晓月要回来的消息,见到志平便喜上眉梢,夸赞地说回来好好过日子了,哪里也不去了,现在厂里正是缺人的时候。

志平听着便微笑地点点头,说是哪里都不会去了。

好不容易到了第二天下午,志平知道厦门回巢州的火车是夜里两点一刻到站。他早早地洗了个澡,换了套干净的衣服,父亲烧好了晚饭,他看是一条鲫鱼蒸鸡蛋,一碗香喷喷的米饭。但志平端起饭来,还是分了一半回锅里。他心里讨厌过无数次父亲总是给他盛一大碗饭。

父亲好像顽固地认为年轻人就该吃碗饱饭似的,父亲见他推掉半碗米饭,才想到原来儿子是个病人,只能吃一小口饭的病人了。

志平心情很好,只匆匆的吃完饭一抹嘴,跨上摩托车就走了。

这时天已完全黑了下来,宽敞的206国道上没什么车,摩托车灯在无限的黑暗中刺出两道雪白的光来,志平感觉车子都快飘起来了,又想到等会回来的路上,晓月坐在车上还跟以前那样搂抱着他吗?

很快便到了火车站广场,夏天的夜晚,宽大的车站广场上到处都是人影绰绰,才十点不到,距晓月回来还有四个多小时呢。

其实志平完全可以在厂里睡一觉再来的,但他又哪里睡得着呢?

志平毫无睡意,它像个巡逻的警察,来来回回在广场上转悠。他听到一个年轻女人打电话的声音,女人在安慰孩子,说这一趟妈妈去苏州回来就跟他离婚,然后带你去苏州上学。

志平便转过去看灯光明亮的地方,看到这个女子清瘦的模样,想到只要是婚姻变质了,没有哪一方的日子是好过的。

这个糟糕透了的社会,又有多少为情所伤的男男女女啊!

志平没再感慨。过了12点的时候,他把摩托车沿着墙边的椅子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扒在摩托车上面眯了一会。

等他醒来见广场上人也不多了,只有出租车司机还在来来回回接客拉人,他摸出手机一看才一点不到,便站起来觉得胳膊麻木的伸不过来,想想还有一个小时便又趴在车座上,睡是睡不着了,只是闭目养神吧?

志平听着火车站不时地到站广播,志平便恍然觉得自己不知在什么地方了。六年前的江西,四年前的大石桥,去年的徐州,都去过,又都不曾久留。

时光匆匆,自己也像是四处漂泊羁旅天涯吧?

快两点的时候,志平起身去厕所里冲了把脸,他感觉到清醒多了,虽然一夜没睡,但现在毫无困意呢。

车站广播厦门开往蚌埠的列车,马上到站了。志平连忙走到出站口,他看到门口围着几辆出租车,几个驾驶员像是从来不睡觉苍蝇,精神百倍的说着方言,问旅客去庐江吗?去含山吗?大多数人都懒得停下来说一句话,只是像躲瘟神一样避开他们,很显然,一夜的长途大家都累了。

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拎着行李包,慢慢的朝广场出口移过来,也有男男女女小青年,依偎在一起,不紧不慢的往外走。

志平睁大双眼,直到所有的人都走光了,也没看到他满心想要见到的人影。

巢州是个小站,下的人并不多,但最后一个旅客像是睡过头似的,在后面慢慢的走过来,那一晃一晃的模样让志平无比失望的回到广场,志平看到工作人员慢慢的拉上出口通道的门,才确信小月没有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