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85.2万字

第24章 九江分公司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5.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姜姚见志平呆坐在座位上,望向窗外一动不动,姜姚调侃他:“想什么呢?反正是上午同城,下午异地了。”志平回过头来笑笑,他不想在姜姚面前流露出对王欢的感情。而姜姚却早已听说了他们的故事,便真诚的说:“老弟,我把你当老弟啊,跟小王的关系你不用太在意,毕竟你还年轻又有知识,男人只要优秀,很多事情局面是会跟着改变的。对你来说,优秀就是工作出色,完成了别人完不成的任务。”

志平觉得这个方头阔耳的大哥哥说的对。他对姜姚了解不多,仅仅听说他出道江湖好多年,今天听他这么一席话,心里便很认同。志平完全放心王欢,也深信王欢在他追求进步的鼓励下会一直走下去。

他对王欢的了解有种偏执的自信。他认为即使是王大贵也不一定了解女儿,但他志平对王欢的一个神态,一个眼神就知道她在想什么。然而姜姚说的也对,男孩足够优秀,一切迎刃而解。

志平大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

中午,姜姚带志平去餐车吃饭。志平第一次来餐车,看到一排排餐桌上面摆着枝花,觉得新奇,透过车窗的纱帘看到窗外飞驰而过的树林山峦,在这摆满鲜花的移动餐车里吃饭可真稀罕。等他坐下来时,用手摸了摸花瓣,才知道原来是绒布的。

江姚边吃边告诉志平,他这次去九江是高总培养他做负责人的。从业务技能来说,他一点不惧,但手下几个人他都不认识,高总便让他先从业务员做起,等环境熟悉了才好把握大局。他自信地说以后他上来了会拉一些自己的人。他了解过几个同行业务员,还是感觉志平各方面条件最好。“我准备干几年,我们好好合作,到时候一起发财!”说完,姜姚将一杯可乐举起跟志平碰了杯,便一饮而尽。志平觉得不把饮料喝得一滴不剩就辜负了姜姚带他发财的决心,

姜姚那些坦诚的话,也仿佛是可乐,一点不含糊的带着泡沫全部进了志平肚里。志平想到来九江第一个跟他许诺未来的人是姜姚,他们喊他阿姚或者姚姚的。

九江市是地处长江中下游的一座江城。万里长江在流经武汉三镇一路南下后,到庐山脚下便拐了一个弯往东而去。风光秀丽的庐山北麓便是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九江市了。从公元前秦封三十六郡,九江便是其一,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了。九江也就是陶渊明诗文里的柴桑,白居易笔下的浔阳江畔,水浒传里宋江醉酒题诗的浔阳楼所在。这些虚虚实实的人物,像是夜空里闪亮的星星,动人心魄。

列车沿着合九铁路过了长江大桥,就是九江界了。志平心里莫名的激动起来,他觉得能来九江分公司真是明智之举。九江背靠庐山,不仅有“匡庐天下秀”的自然景观。近现代的国共两党高层在庐山留下的别墅行营,运筹帷幄决战千里的历史,更是让志平着迷的人文知识。志平想到自己的老家浮槎镇和工作的湖滨镇,相比匡庐大地上任何一个小镇,它们都是躲在家长身后不肯出来的乡下孩子。

环湖渔网九江公司位于九江共青城西郊的国营农场里,这里曾经是市棉纺厂旧址。共青城是个有时代特色而让人热血沸腾的名字。50年代,上海共青团志愿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鄱阳湖畔庐山南麓成立“共青社”。经过几年的发展,规模渐大,几经迁址,“共青社”已有万亩良田,占地达到近百平方公里。直到80年代初,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依靠九江的长江口岸优势,有庐山、鄱阳湖独天独厚的湖山胜景,当地领导敏锐地放弃传统农业,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和旅游业。

高深的叔叔是当年从上海来共青城的第一代拓荒人。现在高深需要环湖集团的渔网产业打开华南市场。最合适的选址就是江西共青城了,潘阳湖流域渔业丰富,可以凭此打开通往华南市场的大门。高深经过前期几番考察,叔叔虽已退休,但还是凭借多年关系,尽量争取优惠条件,满足环湖在省外办厂的需求,也为着共青城招商引资做贡献。

环湖渔网九江公司交通便利,昌九大道就在公司大门口。公司隔条河就是金湖镇。这里曾是九江国棉三厂厂区,也一度被鸭鸭集团收购,再后来,鸭鸭选址到甘露工业园,这里就渐渐衰落,环湖渔网以几乎白捡的价格收购了农场的办公区,把这里当做井冈山,要星星之火做燎原之势了。高深很喜欢把开拓市场说成星星之火,志平听多了就下意识把外套脱了,感觉衣服烧着了在冒烟。

志平他们到共青城农场时,天已快黑了。在马路边的一排两层小楼前下了车,这是一栋50年代的红砖小楼房。先前来的一个车间黄主任和他老婆吴姐早已把这里打扫过了。因为久已不住人,房子显得破败不堪。志平住的二楼财务室,虽然内墙重新刷过涂料,房顶上的电线也装了白色线管,但依旧能看出这栋小楼的年代久远。志平放好行李后,吴姐早已做好安徽老家的饭菜。午餐在火车上简单对付一下的几个人,现在早已饿的肚子咕咕叫。十几个人都闹哄哄的进了不大的厨房,一个大圆桌房坐满了安徽人,大家说着老家土话,议论着巢州总部的前尘旧事,仿佛这里就是个“唐人街”,说最纯粹老家话,吃千里飘香——臭腌菜水蒸豆腐。

饭后,志平一个人去了会计室。他把带来的行李打开,鞋子和书依次摆放在墙根下,衣服挂起来,一包又一包的书打开来,散了一地,志平忍不住蹲在地上翻看半天。从《傅雷家书》里关于音乐,艺术的精彩文字让志平心动不已,自己从安徽带来江西,那些经典的精神食粮,从来就没曾断过。

志平觉得自己关起门来的一个人世界,恍惚还是在总公司二楼的出纳房。仿佛窗外还是一条长长的玻璃幕墙走廊,王欢在黑暗里悄悄的溜进来。可志平一睁眼,看到粉刷过的白墙就明白这里是千里之外的江西共青城了,不知过了多久,志平又困又累地睡去。

接下来的日子里,马厂长和车间黄主任,财务张志平、销售姜姚,刘新兵组成的九江分厂管理层,将要从生产、财务、市场几个方面展开九江分公司的渔网业务。根据总公司的文件精神,第一阶段九江分公司以常规产品为主,异型产品和销量10万以上的产品均从公司直发客户。销售以抢占市场为主,必要时可以不计成本。

等到第二阶段条件成熟上生产线,再复制共青城模式启动华南市场。治理一个厂和治理一个家差不了多少,志平都认为不过是抄作业的模式,见贤思齐是一个人骨子里的动力,志平上小学就会抄作业了。

高总办公室的文件总是那么振奋人心。但念文件的马国兴却照例是一副老牛拉破车的不紧不慢,传达的气氛也是乡下日暮归来。这让志平忍不住想自己看文件,他等老马念完文件后就去了姜姚房间,关上门来聊一会马国兴。姜姚说只要自己心里清楚就好,没必要说出来,他说志平以后会明白老马不是最慢,还有更慢。高老板用人自有他用人的道理。志平沉默半天,深以为然,也觉得自己以后不要着急,山不转水转,一切都在变,看不惯的也在变呢。

心平气和下来后,志平再匆匆回到办公室,便感觉步履轻盈,心情舒畅。

这天志平收到王欢从巢州寄来的信,既喜悦又惊讶,来九江才一个星期还没到就收到王欢来信。

一个星期,他还没给王欢去过一封信,王欢又怎么知道这边的地址呢?

志平打开信来才明白,原来志平走后,王欢就经常去办公室帮忙,缪大姐记录了高老板去江西的行程,王欢看到了共青城地址。

王欢在信中称呼志平为茭白,志平不禁笑意浮上嘴角,那是他们有次在出纳房间里,志平说白胖的王欢像是个剥开的新花生米,忍不住亲一口的。

王欢便笑着举起双手做势撕他的嘴,并取笑志平又高又白,那就号称“茭白”好了。两人就又笑着抱在一起,之后他们好久没用这个称呼,没想到今天收到第一封信中却称他为“茭白哥”,瞬间又把志平拉到两人打打闹闹的美好时光里。

那封信里,王欢还提到志平喜欢过马海波,那现在马国兴又是江西分公司一把手,如果当初他跟马海波成了,现在岂不是“上阵莫过父子兵嘛”。王欢还在这句话的后面画了个生气的圆脸,志平眼前便浮现王欢淘气的模样。

志平心想,这一天天的瞧不起马国兴,两个云泥之别的人,怎么可能成为一家人呢?

在总公司很多人知道他和马海波昙花一现的恋情,志平在环湖时没人说,现在他离开环湖,背后少不了有人议论。志平看完信后就立马给王欢回了一封。把九江分公司热火朝天的干劲告诉王欢,说到老马的保守和顽固不化,姜姚虽年轻而老辣成熟。刘新兵虽野心勃勃,但也有所收敛带头苦干。志平心里一直认为姜姚是他学习的榜样,他们过从甚密,引为知己呢?终究没说姜姚带他一起发财的话。

自此以后,志平只要想给王欢写信了,拿起笔来就写,即使出差在外,在不同的城市,也会给环湖车间去一封信,告诉王欢他的见闻和感受。这让志平感觉自己的文字水平飞速前进,看到以前的文字那么稚嫩,像是上了初中后翻出小学三级的作文来,怀疑不是自己写的。

频繁通信,写大事件也写日常小节,就仿佛两人就不曾分开,只是换了一种更理性、更干净也更纯粹的方式在恋爱而已。

九江分公司的第一条生产线已投入生产了,工人都是国棉三厂的职工子女。销售先行,生产跟上,环湖集团九江分公司在他们来到一个月后,就轰轰烈烈的运转起来了。

这天,高总和销售中心花艳红带着业务员来江西调研市场,国棉厂厂长罗天成率众相陪。那天高深喝了很多酒,他端着酒杯给国棉厂的领导敬酒,又回头给环湖的家人敬酒,他仿佛把每个人都记在心里。他说自己虽然人不在九江,却时时挂念着这群开荒拓土的环湖人。那天宴会到底喝了多少酒,没人知道,高深回到厂里招待所时异常清醒。

马厂长和志平把他送到招待所准备回去时,高总叫住志平,认真的看了一眼,心疼地说:“孩子瘦了。”那一刻,志平没再说话,马国兴也沉默不语。志平心里明白他们都想到了王欢这个丫头,便忍不住要流泪了。

高总拍了拍志平肩膀,说到好男儿,志在四方,年轻人所受的每一份罪,吃过的每一份苦,以后都会加倍补偿,跟银行利息一样。

志平忍不住笑笑,刚才那份思念苦楚瞬间无影无踪了。

高深没再多说什么,但仅仅是这句安慰的话和心疼的拍拍肩膀,也让志平心里很感动了。来九江住在这破旧的房间里,远离心爱的姑娘,他都觉得无所谓了。

高深转身跟马厂长交待起来,让马厂多关注一些这个孩子。马国兴心情复杂,只是一个劲地点头,做出唯唯诺诺的样子,高总最后让他们早点回去休息,明天上午召集大家开个会,下午他就该回安徽了。马国兴忙忙的应和着退出招待所,志平跟在马国兴身后慢慢往回走。

已是初冬了,但江南的冬天一点不觉得冷,喝过酒的脸颊热燥燥的,被凉风拂面吹过,说不出来的爽快。

马国兴回头对志平兴奋地说:“今晚高老板说了,明年要把九江公司作为整个集团的重点发展计划,现在要以团结为重,老板还是很重视我们的。”

志平却觉得高总说了九江分公司要以团结为重,那一定是高总看到这里各自为政的不团结现象,也看到马国兴能力不能服众,可是马国兴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反倒是心情激动地等待着高总如何重视江西公司呢。志平差点怼他一句:“你要拿出成绩来,才不负老板的期望。”

但志平想了想,还是咽回去了。他们走回小树林时,一阵冷风吹过树梢,树叶哗哗下落,志平仿佛感觉到一股新生的力量,正在以不可阻挡的威力涤荡一切。

志平回到二楼,趁着酒劲浑身热乎,他第一次把二楼平台上堆积多日的垃圾清理掉。他清理完望着干干净净的露台,也第一次有了长久在这里干下去的决心。唯有如此,才不负高总的期望吧。

他甚至甜蜜的畅想,等这里规模扩大后,他也是个元老级别的人物了,那时可以分配一套住房的。他就可以跟王欢在这里过甜甜蜜蜜的小日子呢。

志平来九江后只跟王欢有过一次像样的通话,还是工人们都下班后,他把电话打到销售中心,他估摸着是吃晚饭时间了,花二姐会叫王欢过来接电话的。果然,一会王欢就过来接了电话。她声音一点都没变,是一种清亮的喜悦。但没说几句,王欢就显得难过,说太想他了,可又没法听到他的声音。

周日她想给志平打电话,可不管在办公室还是销售部,都是业务员占的电话。她要打九江的长途电话,却一直没有机会。等到业务员走光了,屋里安静下来时,她握着话筒,飞快地按了九江公司的办公室号码,半天才有人接,听说找张会计,有个苍老的声音说张会计不在,就挂了。

志平听了难过半天,想起那天周日,他确实去了一趟镇上的银行办事,来去镇上渡船步行走一个小时。所以每次志平都计划好时间去镇上办哪几件事,花费多少时间,几点去,几点回,他都会在电话记录本上留言记录。

可那次他还是错过了日日牵挂的王欢电话。志平在电话里安慰王欢,分开后多点时间就多看书吧,只要心里有对方,又岂在朝朝暮暮呢。然而王欢只默默的听,她觉得志平说的都对,但真要是那么长时间,没有电话甚至一封信都没收到,她就看不下去书,满眼都是字在晃,半天记不住一个字。

感谢花二姐,那天叫王欢来接了那个电话,他们说了一个小时还舍不得挂电话,两人沉默的时候都能听到对方呼吸和心跳的声音。

王欢觉得志平像是多年未见的亲人,又如何放手呢?志平听王欢撒娇不让挂电话,也就不忍心了,来来回回缠绵一回,志平只是在一遍遍安慰王欢,未来的美好和幸福,是两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那天直到吴姐催吃晚饭,志平才挂了电话。

此时,志平躺在床上久久睡不着,他坚定地为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即使最亲爱的女孩,万般不舍的叹息和泪水,也不能左右他一往无前的意志。

他又起身,摁亮电灯,铺开信纸,刷刷刷地写下今天高总的行程和对他的鼓励,也写到姜姚对他点赞的家国情怀,写到最后,他便以为自己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志士仁人了,夜阑人静时,也是壮怀激烈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