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 分类:都市 | 字数:101.7万字

第4章 志平又回到总公司上班

书名:青春甜的要命 作者:良渚酋长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0

过完年,门窗车间孙会计产假结束返岗,志平又重新回到环湖集团,先去了财务部,都是些熟悉的老面孔。葛大姐还是那样客客气气的招呼她坐下来,但这志平看到郭大姐露出同情的眼光,同时自己心里也无端地生出些许自卑来。他虽然觉得以前的同事还是那这样的热情,但大家的眼神里都有种无奈的同情,或者是回避,这让志平心情更加沉重了。他感到无话可说,又左右不适,在财务部坐了一会便去人事部报到了。

志平办完手续,坐在沙发上翻看环湖内部刊物。

《环湖人》看是报道集团重要消息的综合性刊物里面,既有集团的规划发展方向,也有每个部门的工作总结,还有一些小散文甚至是好人好事的表彰报道。志平看的很仔细,虽然在九江时也能看到杂志,但大多数是不看的,有时干脆原封不动地塞进不显眼的地方。

这次志平却看的津津有味。他了解到环湖集团又开始涉及鱼类养殖和淡水产品的深加工了,这固然是有巢湖水资源的优势,也让志平对高总的眼光深感佩服。

然而,集团最赚钱的却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环湖集团因为那块工业用地成功转为商用和民用土地,一下子让集团的资金蓄水池涨得满满当当,以至于把一个曾入选优秀的乡镇企业的沥青瓦厂都兼并掉了,现在瓦厂生产别墅屋顶的装饰瓦。

这便是高总以前曾经规划的发展愿景。环湖集团以钢结构建材,房地产和渔网及淡水产品加工成三足鼎立之势。三足涉及的行业既有关联性又独立成各自行业的佼佼者,这样在未来变化莫测的市场,环环湖集团会走得更加稳当。

志平在翻看月刊时,那些轻巧的小散文瞬间让他有种学生年代青涩的味道,只是他记住了一个叫伍娟的车间女孩。她写了公司来了很多大学生,那种年轻人渴望被接纳,也要年轻人既有自律,又能融入集体的能力,让志平觉得她很理智,同时也对那一帮现在的大学生团委会很感兴趣。他在想近两年多公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是两年前他就不一定会固执的选择王欢,也会不一定去九江,而他也不一定会得这个病了。

志平又无可奈何地想到让自己悲观和遗憾的事情来了。从人事部走出来时,志平抄小道往宾馆而去,没想到刚拐过弯来,却看到王欢迎面走过来了,他想躲都来不及了,只好迎上去,他看到王欢还是那样的微笑和挺胸向前骄傲的模样。

“回来啦,有地方住吧?”王欢主动跟志平打招呼。志平像是面对一个普通的同事,彬彬有礼的回答道“嗯,谢谢关心。”然后两人便各自走开了。

那一刻发生的有点突然,仿佛是一阵山风吹过,志平内心有万千感慨,但那时除了心中风雨骤至,外表还只能是风轻云淡,跟她打招呼都是客套到彬彬有礼呢。

志平回到宾馆,把行李打开,衣服一件一件展开,挂在衣架上,自己带来的几本文学书和专业书也分门别类放好。他忽然有种无限轻松的感觉,他要好好的面对未来的生活了,即使来路不是坦途,会有许多沟沟坎坎,但他也只能先好好在这里上班,尽快找一个女孩成家。待到结婚后,父母亲才会放心下来,那是自己再图创业大事。

生病后的志平,心里不仅仅是冷静,也有冷静中的热血。

第二天是周末,业务员又照例从四面八方回到宿舍那边,志平过去找他们玩。

虽然以前志平从江西回来也过来玩,但此时再见面志平就有些拘束的感觉。小莫像是久别重逢的快乐,上来给了志平一个熊抱,其他人竟呱嗒呱嗒的鼓起掌来,志平被这单纯的热情弄得说不出话,只是看着他们微笑。

高凡递上来一个新上市的薄皮桔子给志平,志平一愣,高凡大声说:“没事,吃个橘子升不了多少血糖。”

大家也就哈哈一笑。

那种直率坦诚,让志平感动,对糖尿病的藐视,也让志平忍不住又吃了一个。大家都没再提血糖高低的话了,只佩服的志平去了中南市场跑了一大圈。

“兄弟,你这是两湖总督啊?从长沙到武汉啦 ”高凡夸张的说。

志平笑笑说:“长沙,武汉那边绝对值得多跑,是长江中下游的大码头。我第一次去长沙就看到那边蹬三轮车的人,手里都拿着大哥大呢。”

“那么有钱?”小莫惊讶

“千真万确,我跟你说中南几个大省,只有湖南人是最能吃苦最踏实的。”志平一贯如此认为,晚清曾国藩的湘军对近代影响巨大,直接影响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

大家若有所思地沉默,对于湖南人骑三轮车拿手机,高凡却半信半疑,开玩笑地说:“怕不是拿着老板淘汰下来的板砖来吓唬人的哦!”

不置可否的小莫调侃高凡说:“你就羡慕嫉妒不要恨吧!”大家又都哈哈大笑。

志平离开公司两年多了,还是头一回回来跟大家聊出差见闻和销售感悟。一个能把行程说清楚,把事情人物描述到位的销售员才是一个合格的业务员。

以前高老板就在会议上鼓励大家站起来,大声清楚的表达,种能控制场面的能力,也是培养优秀业务员的必备素质。

大家都在回忆着各自在东南市场的点点滴滴,只有小莫说第一次去长沙吃到槟榔。“那东西就像我们抽烟一样随意,见面就给一颗槟榔,第一次我都没法拒绝,看着别人撕开包装塞进嘴里,我也撕开含在嘴里,感觉还是挺清爽的,薄荷味,老子嚼了两口,就像喝了一口烈酒,当时就晕晕乎乎的,就觉得是武松被蒙汗药蒙倒了了,要拉出去做人肉包子…”

众人微笑着等下文,小莫接着说:“老板见我满脸通红,满头大汗,看我的状态知道是第一次吃,便笑着让我吐了吧。可我就不信邪,偏不吐,反正不是中毒。第一次吃槟榔就这样挺过来了。”

高凡大声笑着说:“小莫,我还是第一次听你说这故事呢,你知道湖南人的不怕辣,倔强,是不是从第一次尝试辣椒槟榔就慢慢锻炼出来了?”

“有道理,分析的有理有据,瞎扯的合情合理。”小莫笑着对高凡说。

两人玩笑调侃,不觉已是晚饭时分,屋里人匆匆离去。

房间里只剩下志平和高凡两个人时,高凡拿着饭盒,对志平说道“兄弟,吃饭去啦。”

志平笑得摇摇头,说他还要打一针呢,要等半小时才能吃饭。高凡听志平说的坦然,心里却有些难受,他忧郁地问道怎么会得了这种病?志平沉默了,只听高凡又自言自语的叹息道:“唉,可能还是基因问题吧?”

志平想到去年在门窗车间时跟父亲说到关于近亲结婚基因不好的话,心里便很难受,无奈的点点头说:“医生也说不清楚原因,我也觉得大概是吧?”

过了会高凡又问志平每次用药都在哪里买呢?

“巢州。”

“那以后我在合肥大药房给你买吧,毕竟是合肥,价格可能也便宜一点吧?”

志平连声说那谢谢你了。

“嗨,谢什么呀,兄弟都这样了。帮点小忙,值得说吗?”

志平没再说话,望着高凡去食堂的背影,心里泛起一股暖流,想到即使是再坎坷的路,再难爬的山,他也一定能爬过去。

一个星期后,人事部通知志平在房地产公司上班,岗位在总公司财务结算中心。

这样,志平每天在新大楼的二楼上班,下班就回到人才公寓宿舍。

环湖人才公寓是专门提供给年轻的大中专学生们的宿舍。

安排志平的房间里已经住了一个年轻人,是财务结算中心的杨君。志平在财务科见过杨君,很稳重,感觉岁数挺大。他一头卷曲的头发,光光的大脑门,阔大的鼻梁下面是一张厚厚的嘴唇,有时会因一句话结巴而涨得脸通红。

因为结巴他也很少说话,但他总是像个弥勒佛似的笑眯眯,仿佛生活里到处都是可笑之人在做可笑之事。

晚上志平去房间整理好衣服和书籍时,杨君一声不吭地看着志平的一大堆书,他像是很开心地遇到一个喜欢看书的同事,从心里抑制不住的高兴。

志平便觉得杨君比在办公室里亲切多了,看到他从心里抑制不住的快乐,就比说一大堆话更容易亲近。

然后杨君断断续续说了他是省银行学校毕业的,参加工作五年了,志平算算那也跟他差不多年龄吧,一问果然属龙,只大志平一岁,于是兄弟相称。

志平看到杨君在看注册会计师书籍,便问他是考“注会”吗?

杨君笑笑说现在还不行,需要等他大专毕业。

志平才想起银行学校是中专,便感慨他一个中专生,还在努力自考大专和“注会”。

杨君又说其实考不考都不影响他看书,他觉得只有报了名需要考试,才能静下心来看书,否则他整天就想着跟同事们打牌,他尤其喜欢双扣升级。

志平不喜欢打牌,便在他的书堆里随便翻了翻,会计专业的书籍多,志平看到很难啃的高数微积分也有,可志平有看到很多人文历史类的书籍,便很奇怪,问他吴晗的《朱元璋传》好看吗?

杨君笑笑说:“看起来是历史,其实是元末明初的社会经济结构,很多数据很有意思。”

志平便大吃一惊,他虽然没看过这本书,但他知道吴晗是历史学家,这本书按说也是历史类的,但杨君却看出了社会学。

便问杨君:“你读书时偏文科还是理科?”

“小学时数学成绩好,初中语文也上来了,现在不偏科。”

志平很佩服,便说:“有一种人是文理并重的,在生活中表现出有历史学者的淡泊通透。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按部就班,不慌不忙。”

杨君一听就笑得抬不起来头,说:“文理并重的人是有,你认为学历史的人通透,事实上是吊儿郎当。而学数学的给人印象人往往很刻板。”

志平于是想起一件关于数学家的故事,连忙说:“是的,有个数学家养了两只猫,一大一小,有一天他特地给两只猫开了两个门洞,大猫进出大洞,小猫进出小洞。他的仆人看到后说,为什么小猫不能钻大洞呢?”

杨君一听,更加笑得乐不可支,他半天才抬起头来说:“数学思维就是这样的,一是一二是二。但数学说到底还是一种大美,是简约的美。数学是用最少的办法把事情办成,所以数学的大美就在于简单,有效。可你刚才说的大猫小猫的事,又确实是数学家最容易考虑需要打两个洞的。”

“那不是很奇怪吗?”

杨君点点头,他说文学的美是加法,是繁荣多变和不确定的美,但数学是简单到极点的美,也是肯定的美。

“那文理还是相反的了?”

“不是相反,而是相辅相成,你看看这本《朱元璋传》,用文字来讲述那段历史,肯定是文科生。但又把元末明初的社会说的透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城市,乡村,人员结构,方言俗语,农业基础,城乡的二元结构,都要靠强大的逻辑思维去引用,考证。所以说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能把历史写的不枯燥,需要文采。又把历史说的脉络清晰,也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所以,不要偏科,有表达能力,有思维清晰才是王者。”

志平听得发愣,想想也确实如此。杨振宁从美国回来,还津津乐道他的高中语文试卷考了90分,作文几乎满分。

今天晚上,是志平遇到一个真实且意外的同事呢!

等会志平又看到一本成绩成本会计,上面签了周艳萍,而周艳萍是财务部的一枝花。只是她业务能力不强,总是找杨君代做报表,遇到财务难题。周艳萍只要一喊杨君,杨君便笑眯眯跑过来,结算中心的大姐姐们没事就拿杨君开玩笑,杨君也不辩解,很享受被她们八卦一下。

现在志平看到杨君拿着周艳萍的书,就觉得两人还真有故事呢?

他又觉得奇怪,杨君说话结巴,长相普通,却要跟财务一枝花相好起来,真是让志平既感叹又佩服。

然而杨君却对周艳萍的书格外小心,他仿佛很期待明天给周艳萍做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