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4章 招贤纳士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房安东等对方把戏演完,他有备而来,先堵住可能发生的扯皮:“闲话不要讲,且听我说。某晓得你难,可这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只求你体察我校难处,尽快将方舱搬离,还我学堂清静。”

“我说房校长,克服克服困难吧,混乱是暂时的,医院肯定要搬。你考虑问题也要站得高些,休只顾着自己。医院新址没完工,你让我们搬哪里去嘛?校长休急躁,待穆部长今晚再去催促林部长及早尽快完工便是。”梁山人民医院发言人系主任医师慕容一刀,喜道士打扮兼修道行,太极推法纯熟。

太极精髓在于四两拨千斤,但如果砸过来一万八千斤呢?

不错,房校长是书生气,但别忘了他是做过父母官的人,为官者哪个不会打太极。慕容一刀这点小小伎俩在他这里不尽好使。房安东伸出三个手指头,而后又收回一个去,“好!老穆,你我约定二旬为限,20日后将医院撤走,不然,不然我便让全校师生休课罢课!休怪房某犯倔。”

刚收的银票面值1200两,这笔香火钱够给送子观音塑层金身的了,让此善男住帐篷也有些说不过去。在房安东压力和自身善心使然的双重buff加持下,胶皮当即策马赶去司城,去找泰森商量尽最大可能加快医院建设工期。

泰森不在司令部,去了靶场亲自教学射击课。胶皮又纵马去到梭布垭,远远看见他了,请战士去通报。战士回来报告说,司令员说了,天大的事等训练课结束了再说,搬来椅子请胶皮坐下观摩部队军事训练,“穆部长,接下来的科目可是新鲜,打移动靶。”

“不就打移动靶么,何来新鲜?”

小战士年不过十六七岁,外形俊朗活泼,宛若粉丝要瞻仰偶像般踮脚张望着训练场,“你看了便知。” 因前头有人挡着视线,向胶皮告个假,撇下她急急忙忙走得不见影踪。这倒引起了胶皮的好奇,踩在椅子上登高观看。

射击科目是打正向移动靶,锻炼在敌骑兵快速冲击下保持稳定心态,着重训练战士使用步枪快速击发能力。一人一马组成的骑兵靶高速迎头向战士正身位滑来,战士被要求立于轨道尽头,与靶子30米距离内击发射击,要求射人不射马。击发后迅速翻滚避过靶子撞击,在翻滚的同时完成拉拴上膛动作,在第二个靶位完成二次击发,如此重复5次。

说是训练,等同于实弹演习。为还原战场真实环境,靶子非平面靶,颇费了些工夫给做成了立体靶,人马真实大小,稻草扎成,外覆薄木板。故战士击发后不能及时躲避的话,被高速运行的靶子撞上也会受伤。

胶皮看懂了,该项训练针对的是打骑兵,要把战士们训练成快枪手。射击如同射箭强调稳、准、狠,今天又加了个‘快’字。

速度太快时间太短,根本来不及击发。而且照这个速率开枪,单兵携带的200发子弹根本不够打一场高强度战斗的。被靶子撞伤的战士向司令员提出异议,打着马没打着人被判负分的战士向司令员提出抗议。

泰森笑呵呵道:“傻小子们!骑兵冲到你脚跟前了,你怎么办?掉头跑?你小短腿能比战马的马蹄子快?今天练的就是步兵近距离对付骑兵,就一个字,出手要快,将敌人骑兵消灭在半道上才能保命。”

“出手要快,我给你数过了,是四个字。”--“你能保命,我的命保不住了,被房安东给气死的!”

特种建筑特别对待,这是典型性官话,实质上与泰森把堆在手头的事情分个轻重缓急、三六九等有大大的关系。泰森绝少生病,事不关己不肯上心,用地下室(太平间)制冷、防水问题来糊弄人。说起制冷这种不着调的话不由不让人恼火,“是不是想把责任推给一多?别跟我说要等到他做出电冰箱你才肯开工!”

不料泰森舔着脸皮连连点头道:“正是。”

胶皮生气了,板起脸,气呼呼走人。

把胶皮给气走了,泰森心说玩笑开大了。自己分手乏术,可恨住建部副手原建始土官只是个听话的庸才,听吩咐办事倒令人放心,也足够尊敬领导,只是这位仁兄的业务能力实在不敢恭维。泰森对这位兄弟看不上眼,连人家的名字都记不住。他几次想过另请贤明,碍于人家身份地位下不去手。今日打定主意:不换思路就换人。备选人员好办,让房安东推荐建筑设计施工专业优秀人才。

面对泰森这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房安东颇感意外与欣慰愉悦且开心:呵呵,对付梁山宋人如同对付女人,就得举起手里的鞭子!

等客人说明来意,他踌躇起来。建始樊宽甸本就是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烂好人,这会儿要轰人家下台,这不欺负老实人么!

泰森一想也对,不能急吼吼地干过河拆桥的事,会影响团结。

“我把劳什子的部长大位让给那樊什么,建始挂个正职享受待遇,新人做主管业务的副部长。如此安排,你老房两头都能做好人。”

“嗯,此计可行!”

房安东却不急于推送名单,请泰森去学校陈列室参观一个打样模型。此木质模型标注为‘施州水陆客运中心’,老房手舞足蹈,如数家珍道:“请看。这是码头,分客货两区,码头货栈、客船室、货检转运区;这部分是陆路站,廊桥相连,这里是站台候车卸货区域…客人船工出入头不戴天可免日晒雨淋之苦,累了有椅榻坐卧、渴了有茶水饮、饿了有饭食吃。呵呵,构思精妙啊!”

“等等,这个是么子东东?”泰森脑子还停留在码头部分,指着模型上靠岸码头至货栈的两条轨道问道。

“哦。”老房小心翼翼把货栈模型大门拉开,取出个四轮车箱放在轨道上,再取出个传送梯置于船舷边,“船上的货物卸在传送梯上送至行走箱内,行走箱则交通行走于这铁作交轨之上,如此可大大省却搬卸物什的人力。此为轨制,沿袭先秦古法。”

“我靠!轨道交通!整个一虹桥枢纽哦!”

“么事?虹桥、枢纽?不错,林部长若有心建成,施州虹桥枢纽听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枢纽,好,好。”

“要建,要建的,当然要建的。老房,我要见你这个学生。”

“呵呵,部长与此人相熟。田弘历便是。”

原来是他,怪不得能想出铁路交通来。

还有个事要着重提醒,泰森眨巴眨巴眼睛道:“那个老房啊,咱说话能不能别老‘呵呵’地,这习惯可不好。已经有了个柴呵呵,就不必多一个房呵呵了。”

钢厂厂长转任住建部副部长是为升职,正局升副部。为了田弘历前程着想,钳工没理由不放人。当然了,老婆一句话,老公焉敢不从。

目的达成,胶皮心理包袱得以卸下,却留下了些边角料,总感觉有什么不妥之处。想了好久终于想到了:“我们这是算组织决定的人事安排吗?还没问过田弘历本人呢,总要征求下他本人意见吧。”

泰森眨巴眨巴眼睛道:“征求个鸟,他敢说个不字?”

比如说天启皇帝,主业皇帝副业木匠,副业是兴趣所在能带来快乐,然而主业毕竟是其安身立命所在也是最为看重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一个事实:聪明人干啥都厉害。小木匠木作活厉害,皇帝做得也出彩。田弘历亦然。当钳工找他谈话时他,第一反应是惶惶不敢从命。责任心使然,建筑设计的兴趣已转移至本业的管理职能和工业设计上。换句话说,做建筑模型、建筑设计纯属找乐子打发时间。最主要内心舍不得离开你钳工,离开这么好的领导。钳工很是感动,当下隐藏住火热的感动,大义凛然地指出:1、钢厂不乏技术人员;2、住建部更需要你;3、替穆部长排忧解难义不容辞;4、日后再安排全厂送别大会,即刻前去住建部报到。

与代职人交接好工作,与干部职工一一辞谢,与要好同事相约日后一定食堂聚餐,收拾好办公室个人用品,苦瓜脸上垂着泪的田弘历一步三回头步出厂区大门。离开门卫可视范围后,弯腰,单手握拳给自己庆祝鼓劲:“终得首善之地!田弘历,祝贺你!”一张脸转瞬间变得比猴子屁股红、比孔雀羽毛灿烂。

田副部长上任的第一天就动用了一笔大额部长专用基金,第三天便出远差去往荆州。他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要搭建起一支精干的团队,早听闻荆州城里住着位原南京工部官员、茅以升式的高技术人才。按后世的话说,原南京工部左侍郎茅拿恩同志是17世纪上半叶世界最顶尖土木工程专家、水利专家、桥梁专家、城防专家。这么多的头衔集于一身再次证明中国人讲究全才、通才,除工科之外,茅大师还是个金石爱好者,文科造诣亦深厚。

田弘历随身带着梁山特产,并一纸聘书,特聘茅拿恩为梁山住建部副部长。没看错吧?没看错。当樊宽甸从田弘历嘴里得知有此人,立即表示让位给田弘历。

把烫手山芋甩掉,丢开杂务专心学习!樊宽甸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为人更是和善明理,愿意让贤绝非躺平,他有理想有追求,打算先好好学习文化知识,等有了本事再讨个差事来做。要做就要做好喽!

如此这般,住建部老大一职在短短一周内二易其主,皆选贤禅让之举,被传为美谈,后被撰文立传,在学校课堂上流芳了几十年。

这就是荆州!大名鼎鼎的荆州。

“这位军爷,请教三义街怎么走。”

守城军士刹那间面生惶恐,一手捏鼻子一手捂嘴,嗡嗡道:“看你样子从施州卫而来。”

“正是。”

俩值岗的军士如上了发条般窜出半里地去,他们公门之人到底是素质高,只顾自己逃命,不曾大喊大叫制造‘遭瘟军来了’的恐慌,不然荆州城今日定要大乱。

遭瘟军早散伙了,早已成往事。你荆州咋回事么!不像个大城市,消息咋这么闭塞滞后哩。

大名鼎鼎的荆州只为外人景仰,城里官员百姓似乎并不存在任何的自豪感,言语间淡淡的谦虚表达着市民对远去历史的冷漠。只有城中那座恢宏的关帝庙,庙里供奉的那杆锈迹斑斑的青龙偃月刀,残存了对些昔日的追忆。

关帝庙里香火不甚鼎盛,只庙外人声鼎沸,热闹景象只为赶关帝庙的庙会。

来到三义街叩门茅宅,才知主人家早已搬走,但不知搬在何处。田弘历一行人只得逢人打听,当地人都不曾知晓茅拿恩这个科学巨匠,仿佛荆州知识界与市民阶层存在巨大的鸿沟。

一路问讯下来口干舌燥,见有老妇摆挑子卖莲蓬,花2文钱买了几个,剥下莲子解渴。蹲着吃零食时顺口问了一句:“娘行可知原三义街上的茅拿恩。”

妇人自诩还在青春尾梢容颜不老,听了不悦,嗔道:“外乡人叫谁娘行。”

你个黄脸婆不肯承认自己上了岁数呢。你这般不要脸,我就挑好听的喊就是。“小姐---”

“外乡人喊谁小姐。”

“大姐,这位大姐。再给拿三文钱的莲蓬,你家的莲子甚新鲜。”

当为娘行的大姐终于焕发出笑脸来,不光额外多给了个莲蓬子,还口吐芬芳道:“外乡来的君子,茅家就住我隔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83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