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2章 现役装备点评

书名:大明帝国一六一六 作者:凌小蛰2025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3

西南无战事了,但一连的战斗还在继续。数周之后,一连携永宁、水西解放兵全军6800人在毕节完成整编和集结,正式取得番号西方面军。遵照军委命令出成都北上,翻越长征翻过的两座雪山夹金山、梦笔山,来到长征驻扎过的卓克基土司城寨,在此补充(明抢)给养后,裹挟卓克基土司兵500人马过松潘草地,与朵干都司明军合兵一处,克复一度被吐蕃叛军占领的松州(松潘),后继续北追逃敌至甘南。在风景秀丽的年宝玉则,与意图参与叛乱但实质未有行动的乌斯藏都司叛军骑兵展开会战,一战毙伤敌3000余人、俘获战马900余匹。再孤军向北至关西七卫的曲先卫,背靠西宁卫补充给养停下休整。

战士们来自内地,尽管事先有充分准备,在高海拔地区行军打仗依然遇到难以克服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因高反致死的战士多达280多人。在海拔4500多米的年宝玉则与乌斯藏都司骑兵作战期间,有800多水西解放战士因不堪艰苦困顿当了逃兵,现在正在曲先卫啃羊肉喝马奶酒的新编梁山军西方面军仅存兵力5600余人。

部队整编会议的第二天下午,柴子进上班第一项工作是单独接见李又熙。李获此殊荣并非潇洒本意,他只是奉命行事,奉朝廷之命向劳苦功高的李又熙表示慰问和嘉奖。李又熙只管打仗,有所不知的是,他指挥的年宝玉则一仗,把乌斯藏都司叛乱主谋、最强大的宗教势力格鲁派主力骑兵一网打尽。在甘南取得的军事胜利平衡了乌斯藏都司宗教派别和地方势力的实力,全境人心归附,大大巩固和增强朝廷对乌斯藏地区的统治,以朝廷之言谓之‘一役奠百年’。

吐蕃这地这人挺有意思,和唐王朝可谓难兄难弟。唐朝盛,吐蕃盛。唐朝亡,吐蕃衰。吐蕃雄起一时,鼎盛到能和我大唐分庭抗礼。吐蕃牛逼到什么程度,只要看看哪些地方有藏族人就知道了:川西、滇西北、青海、甘肃、西藏乃至喜马拉雅南麓。奇怪的是,唐朝灭亡后吐蕃随即陷入内乱不止,衰败到只能仰中原王朝的鼻息。到了明朝,吐蕃就是个大号土司。说乌斯藏参与叛乱,其实不尽然也,出兵参加叛乱的只是其内部反对党格鲁派。但朝廷可不来分那么细,你格鲁派也是乌斯藏都司高层,谋反乃天大的罪岂能轻饶:改土归流那必须的!估计要不了多久,乌斯藏都司就该更名乌斯藏行省了。

这么干还真没冤枉乌斯藏。好比民主派拜振华老使坏和恶心熊猫,换了川建国复位后说那是老拜干的坏事,和我共和派无关和漂亮国无关。那不对,你这是耍流氓。除非你大漂亮一分为二,分裂成USA和USb。

事情就是这么有趣,历史就是能戏说。李又熙无心插柳柳成荫,既饱览了年保玉则秀丽风光,又让若即若离的乌斯藏制度性归附。此为不世之功,朝廷、兵部原本拟嘉奖李又熙部,得知梁山正在进行军改便等西方面军番号正式定下来之后再行褒奖。当下无需透露,如此李又熙并不知道自己的大名已经入了皇帝法眼。

如此,潇洒非得要在朝廷大奖没过来之前认一认李军长,给劳苦功高的部下一些关心和鼓励。

首长办公室的家具陈设很简单。一长排档案架上满满当当塞满了文件夹,办公桌边边角角都有掉油漆,靠墙的边角有破损,露着木头茬子。李又熙早听人说过,那是在地震中被砸破的。小小空间里最为显眼的是一对草绿色单人沙发,隔着茶几两边摆放。

潇洒招呼战斗英雄坐下喝茶:“此福建武夷山茶,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新产品,曹部长给起了个名叫做金骏眉。尝尝!这可是武夷茶中极品,轻易可喝不到。”

李又熙敬了个军礼,“报告首长,好茶首长自己留着喝。我还是最喜欢咱们的利川红。”

“想不到咱们的大将军还是个品茶的老师傅。呵呵,你说的是,再好的武夷茶也比不过咱自家的利川红。”

李又熙接到通知千里迢迢赶回来参会履新的同时,他还有几个事情酝酿着要办:亲自向军委汇报西征情况;要补给;汇报思想;

他的思想汇报手稿经由军委审阅,交总参修改之后,以梁山军委名义下发全军各级单位学习。特别命令一团在动员会上组织指战员认真学习讨论。

梁山的文化,或者说现阶段,人们总能保持实事求是、就事论事、求真务实的作风。李又熙的思想汇报准确表述应为现役装备点评,全篇携纲提领了一个作战思想:大炮兵主义。在他看来,枪支的作用小于火炮。在实际作战中,如能保证炮弹供应,那么火炮杀伤敌人占比远高于枪支,火炮在战斗中的作用远远高于枪支。敌人按照固有作战模式采用密集队形结阵冲击,一旦遭到我军强大炮火覆盖,敌往往死伤惨重,迅速丧失作战勇气和能力。他力主提高火炮数量和质量,可最大程度避免自身伤亡,亦可在最短的时间内消灭敌有生力量、摧毁敌战斗意志。

这份报告并非李又熙一家之言,而是前线官兵共同心声。说明部队官兵在实战中勇于学习和思考,道理虽浅显,却显示了战士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能力。这让潇洒很高兴,自家的梁山军已经成为一支有文化会思考的军队,而有文化会思考的军队必然是强军。他相信,即使梁山军没有了机枪大炮,操起大刀长矛照样能横扫天下。

他何尝不想建立起强大的炮兵部队。合金材料各项指标和生产技术能力均达不到图纸设计要求。兵装集团在地震中几乎团灭。精密机床受损严重,地震中现场作业的军工科技人员和熟练技工全部牺牲无一幸免,其中包括掌握了当今世界最高科技水平的钳工。这是无法弥补的最惨痛损失。生产停滞,技术倒退,人员断层---这就是当前梁山军工现状。唯一的好消息就是随着南海舰队的建立,入主新梁,这片大陆埋藏有最优质铁矿石,将解决由来已久困扰军工发展的廉价原材料问题。

米有了,会做饭的人没了!

李又熙还有份关于装备建设与改进的报告,该份报告由于涉及到现役装备问题只下发到总装、总后及作战部队连团级军官。在文章作者看来,在中等规模及战役级作战中,部队现役装备及武器配置暴露出来不少问题,导致部队战斗力较倡导的零伤亡作战目标还存在有很大差距。

16式步枪的枪口焰问题。小规模丛林作战中枪口焰过大,极易暴露位置。枪口焰是由于未燃尽的火药微粒继续燃烧以及氧化不完全的火药燃气与外界空气混合进行二次燃烧造成的,枪口焰说明火药能量利用不完全同时也反映了枪管可能短了。

至于新装备26式半自动步枪,一线部队给出的评价不高,存在诸多问题:单枪净重有9斤,太重、太宽大、后坐力过大、填装子弹时容易夹到手。填装子弹过分完全依赖漏夹,漏夹成为枪支的战斗力支点--这一设计思路简直反人类!

16式班用机枪枪管发热问题。散热性较差,连发射击时很快就会发热发红造成卡壳甚至炸膛,一根枪管只能打3-4梭子弹就需更换。建议给机枪组增加备用枪管数量。

马克沁机枪的出现让骑兵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这种落后的水冷式重机枪穿越众不准备仿制,还是风冷式机枪比较靠谱。无论北上还是西进,梁山军将面临与骑兵重兵集团的对抗,机枪性能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当然是对枪管材料的研制与改进,一方面在现役装备下要教育部队战士在敌人集群冲锋面前不胆怯,要坚持打点射不打连发。简单的正确的操作方法既能实现精确射击,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枪管快热问题。

战场上最靠谱的步兵远程曲射火力当属迫击炮。迫击炮操作简便,插两根标杆就可大概测定炮口角度。有些天赋能力强的,竖起大拇指就能把射界坐标测个八九不离十。建议迫炮组人人都要学会使用光学瞄准镜,防止观测员牺牲或是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迫击炮成为摆设。

火炮质量与数量的提高需要时间,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使部队战斗力再上个台阶?---面对柴部长抛出的问题,李又熙早有准备,他的答案简单可行:增加单兵手榴弹的弹药基数。

火炮是爆破性片杀伤武器,手榴弹也是!

在梁山军战士数理化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现状下,掌握枪榴弹的发射对战士来说相对困难。手榴弹则容易掌握。建议普通步兵班战士取消装备枪榴弹,每个班只保留一名枪榴弹射手即可。梁山军单兵弹药基数规定是手榴弹5颗,李又熙建议增加一倍,每个战士携带10颗手榴弹。

潇洒饶有兴趣问:“少2发枪榴弹,多5颗手榴弹,战斗负重只增不减。”

也不知道脑子里哪根筋突然错位,李又熙答非所问:“八年前在尚间崖得有5颗手榴弹,我便能取了建州老奴的性命!”

潇洒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你不愧是个老兵!”

房间里一时无语,潇洒给自己点上烟,抽了几口发现忘记了给客人发烟。潇洒把烟递给李又熙,划开火柴要给他点上。李又熙赶忙恭恭敬敬推辞着用自己的祝融点上烟,才抽了一口,他猛然意识到此刻房间里气氛十分僵硬。他吞下口水,也吞下了已经到了嗓子眼的话。他庆幸自己的敏锐及时制止自己说错话:就差那么一点点!他偷眼看见大首长眯着眼睛抽烟的样子,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的确,李又熙在千钧一发的最后关头挽救了自己。自踏进股份公司大楼,看见三位首长都在潇洒办公室,他就准备着找到合适的机会向三位军委首长表达自己的诉求,在自己立功晋升这新鲜劲正旺盛的当口趁热打铁。不料,司令员要去协调联勤军人员配属,总参谋长着急去商务部接待客商,两人站立片刻就走了。而他和柴子进首长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捅不破的纱,说话心有顾忌不敢畅所欲言。尽管首长要他畅所欲言,想到什么说什么。

李又熙正这么想着心事,忽听到首长在问他:“听说你是朝鲜人,家住哪里?家里还有什么人?”

李又熙屁股虚坐,欠身恭恭敬敬答道:“报告首长,老家住平安北道价川三所里,家中没人了。家在朝鲜,但我家是汉人。”

“哦,三所里。三所里是个好地方!”

“首长去过三所里?”

“呵呵,三所里西边有个龙源里,龙源里边上有个小山包叫松骨峰。”

“首长您一定去过三所里。龙源里那么个8户人家的小村子您都知道。松骨峰上的松子多,我小时候常去捡松子吃。”

潇洒笑着摇手否认,摇手幅度稍大带动了身体,不慎把另一只手上夹着的香烟烟灰抖落在裤子上。李又熙赶紧起身帮首长掸掉烟灰,他从潇洒自然不作态的笑容中读出了内中的奥妙:他跟三所里必有渊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307s